分享

从和田玉“克价论”的崩塌说起,高昂到不真实的原料报价,未来究竟还会如何生长?

 和玉大叔 2022-01-21

最近几天和玉大叔刷抖音,看到一些苏州逛市场的短视频,无意中注意到一位同行的随机询价,他在苏州的原石市场摊位“探店”,挑了一些黑皮白肉的小精品料子,一问价格简直惊掉了下巴,也就是比大拇指稍微大一些的小籽,大部分覆盖黑皮,顶部露出干净的白肉,报价是“克价2W”,总价高达35万。根据视频中阿达西摊主自述,这料子是他30万收来的,肯定要加价有利润才愿出售,虽然大叔对“真心话”心中存疑,但也确实反映出目前和田市场的普遍现象。

首先是“克价论”的迷雾,这个说法最早源于新疆和田玉市场中某些产业联盟包装出来的概念。在大叔看来,用克价去评判籽料压根不现实,毕竟料子难寻,每颗料子的可用部分都不确定,拿统一的“克”来规范价格不太妥当,其实当时玉石联盟的出发点,是选择一个指标去描述相对比较好判断的光白籽,然而后来市场报价之迅猛大大超过了预想,也确实难以再统一下去,大约零几年这类统计就基本销声匿迹了,结果伴随着后来互联网自媒体的兴起,这些商业概念又再次翻红,成为了一些描述原料价格很高的工具。

对于重皮色料子的收藏,大叔也有自己的看法和理解,几年前还曾经流行过一阵籽料原石手串的风潮,然而最近两年这类货品问世越来越少,究其原因,主要还是在籽料的利用率上——籽料手串选材的个头至少也得有指头那么大吧,原籽还不能形状太怪异,外形务需匀称,还要挑选大小刚好合适,数量够才好攒一串,这成本已经上去了,最后的结果就是除非表面带一些裂纹或者脏僵等明显的瑕疵,肯定不会拿来做手串的。

再加上如今稍微带皮子的籽料都敢喊价格,只在原籽中间打一个通眼的籽料手串显得性价比更低,好料买不起,打眼更是浪费,差的料子即便大小合适,串出来也不算好看卖不上价格,自然是销量下滑,市场难觅其踪。

在过去,有眼界的玉友习惯淘单颗小籽,放到鱼缸里养着,如今可都是宝贝疙瘩。去年刚过,即便是新疆的同行也不太愿意收小籽,报价已然太夸张,漂亮还没有毛病的料子对业内来说无非就是供着,市场流通意义不太大,皮色稍微有点样子的料子价格离谱,一旦附加了工费根本无法销售,“开倒车,挂倒档”的现象层出不穷,使得这些料子开始逐渐有价无市起来,对行业并不是什么好事。

随着同行拼料的现象越来越常见,如今对于业内最理想的状况就是赌大料子,其中最赚的方式反而是切山料,比如说去年且末红糖料上涨极快,且末料最大的风险无非就是裂纹,往往颜色是毛料可以提前判断出来的,风险远比籽料小的多,如此操作无论对资金占用还是出货率都高于收藏籽料,何乐而不为?

行业内的原料与成品,不仅仅是面粉与面包的关系,在价格长期倒挂的市场环境影响下,大叔认为未来会出现各色玉料轮番炒作的现象(甚至是罗甸玉、晴水料等等),就像现在的股市一样,看起来哪支都可以买,但谁也不知道轮到下一个暴涨的是哪个幸运儿。

喜欢大叔的文章,请帮大叔点一下“在看”和“赞”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