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河曲酸米饭

 国光9909 2022-01-21
图片



在山西省忻州市河曲县,有一道流传千年独具地方风味的美食,叫酸米饭。


河曲酸米饭,常见的有3种。做成稠粥的叫酸粥,做成稀粥的叫酸稀粥(河曲人最喜欢吃的酸稀粥,叫二不溜溜的酸稀粥),做成捞饭的,叫酸捞饭。
那捞完酸捞饭,剩下来的米汤,叫酸米汤。

图片

糜子是晋西北河曲县及周边地区喜食的古老的五谷之一。
河曲人将糜米归于硬黍米,主要用于做酸粥,捞捞饭(将糜米直接下锅煮熟捞出的叫甜捞饭,将糜米浆酸后下锅煮熟捞出的叫酸捞饭)。河曲人将能炸油糕的黄(黍)米,归于软黍米。

河曲“五米酸粥”的具体做法:先选河曲本地产的糜米(以河曲产的为主,其他相邻的共饮黄河水的陕西府谷、内蒙准旗等地产的沿黄河一带的糜米也很不错)、大米(我较喜欢东北大米)、软大米(即糯米,我较喜欢江南的糯米)、玉米糁子(河曲本地产的玉米,品质也不错)、小米(河曲的小米远近闻名,现多以沁州黄小米为种种植,虽然与真正的沁州黄有别,但品质、味道也很不错,尤其河曲产的富硒小米更是优质品牌)为原料,大体上,糜米、大米各占百分之四十五,剩余的掺入少量的糯米、玉米糁子及小米,以均衡营养,提升口感。然后把这五种米,在每晚临睡前浆入一个特制的陶制的“浆米罐”里,放在温热的灶台上(现在城里生炭火或用柴禾的人越来越少了,都改用电能、太阳能或煤气、天然气做饭了)。


浆米用的浆米汤,大致有两种做法,一种直接用传统酸浆点豆腐的酸浆浆米,味道很好。另一种,较费事,把淘米水或清米汤放在温热的灶台、或有阳光的窗台上晒上一两天沤酸,然后再浆米。

图片

(浆米罐)


河曲酸粥的制作过程,大致如下:
我喜用铁锅铁铲(想补微量的铁,不知是否科学,反正已经习惯成自然了)做酸粥。

做酸粥的第一步,先把锅里的水用大火烧开,把经过一夜浆酸的五种米从浆米灌里挖出下锅,用一两分钟的猛火煮,待米汤由清亮变得微微有些“浑浊”时,将火稍调小一些(调成中火),舀出适量米汤,一两分钟后改小火,至米稍开花、三分生七分熟时加盖,再把火调更小些。

当米花开大至八分熟,若见锅里的米汤有些过少,容易出现糊锅时,就赶紧再加入少量前面舀出的米汤,边加边搅拌,至米开花九分熟,关火,加盖焖三分钟,然后开锅充分搅拌,铲入碗里,放在餐桌上,坐好,边吃酸粥,边就上河曲人自家制作的孵酱菜、烂腌菜、红腌菜,或者就上烧茄子(烧茄子,即把茄子放在生火的炉灶里烤熟,去茄子外层的焦皮后,洗净烤熟的茄子,然后把茄子切成碎块,根据自己的口味,调上适量的熟黄芥油、食盐、葱花、蒜泥、辣椒末,搅拌均匀即成美味的烧茄子),顿觉是一道神仙美食,每天早餐必备,乐此不疲。

图片

而做酸粥剩余的米汤,也不能浪费,待米汤晾凉后,重新倒入浆米罐,与原先浆米时剩余的浆米汤混合在一起,叫“回浆米汤”。这样,天天做酸粥,天天回浆米汤,浆米汤的味道越来越酸香醇厚,所浆的米,做成酸粥酸香满口,健脾开胃,富有营养。

有时,因为某种原因,某一家的浆米汤味道突然变馊或变得很不好闻了,就要把自家变质变味的浆米汤倒掉,然后把浆米罐从里到外洗得干干净净,再到邻家浆米汤味道好的人家,舀一些浆米汤回来。而邻家会把最后一勺浆米汤留下少许,返回到自家的浆米罐。如果不这样做,就会“气坏”自家的浆米罐,以后做出的酸粥就不好吃了。有没有科学道理,咱不知道!反正这一奇特的饮食风俗习惯,被爱吃酸粥的河曲人,慎重对待,世代相传。

图片

河曲酸粥,除我上面说的“五米”酸粥外,还有其他种类的酸粥。

最早的河曲酸粥,是以本地糜米为主的,叫糜米酸粥。

后来改用糜米、大米各一半,或者视吃酸粥人个人的口味,或用糜米偏多些,或者用大米偏多些,叫两米子酸粥。

果在锅中水开,准备下浆酸的米之前,先把洗净削皮切成块状的山药(土豆)放入锅里,待山药块煮到能用铁铲扎成两半(山药五分熟时),再往锅里下入浆酸的米,做熟而成的酸粥叫山药酸粥,风味独特,非常可口,不仅河曲人喜欢吃,许多外地游客品尝后也赞不绝口!

同理,若锅里水开,先下入锅的是洗净削皮切好的红薯块,待到红薯也能用铁铲扎成两半时,往锅里下入浆酸的米,做成的酸粥叫红薯酸粥,酸甜可口,令人一听到红薯酸粥,就满口生津,胃口大开。

如果把做好的酸粥,再用炼熟的黄芥油或胡麻油酌加葱花、食盐等佐料炒好后,就叫炒酸粥。炒酸粥成为河曲人宴请外地宾客的必备的特色美食之一。

图片

酸稀粥

有关河曲酸粥的来历,据《河曲县志.膳食.风味》(牛少山主编,2013年版,中华书局出版)酸饭一栏记载:“相传河曲吃酸饭始于北宋。时契丹辽兵经常入侵,老百姓为避兵祸逃入深山,有时将泡好的米丢下,几天后回来舍不得丢掉就凑合着煮粥吃,结果酸香可口,黄亮坚韧,生津止渴,口感极佳”。

河曲人,不管走到哪里,心里除了念叨自己的亲人外,心里念念不忘的就是这碗酸粥、酸捞饭!

作者介绍

图片

范建军,男,汉族,1963年8月生,1985年8月参加工作,大专文化,副主任中医师,无党派人士,河曲县中医医院门诊部主任,中国中医药信息学会专科专病诊疗分会常务理事,网名近意堂主。业余爱好读书与写作40余年,曾在《山西日报》、《忻州日报.文旅周刊》、《五台山》杂志、《河曲报》、《河曲文化》以及国家级、省级以上中医学术期刊、出版社发表中医学论文10余篇,此外,在腾讯QQ空间、新浪微博、微信朋友圈、今日头条、河曲视窗网等发表散文、诗歌、随笔及中医学临证心得等文章2000余篇,约150余万字以上。


end


编辑     李治燕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