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华家风箴言录 | 一勤天下无难事

 情缘半岛 2022-01-21


编者按:本文选自孟子研究院研究员、对外联络部副部长徐爽《中华家风箴言录》一书。该书精选部分名人志士和帝王将相的家规家训,以具有代表性的语句为切入点,引经据典,阐发其对子孙的教化之义。每篇文章都与当今社会现实和家庭教育面临的问题,相碰撞和对接。使读者既能领略先人的人生智慧,也可内化于心应用于当下的生活与实践。

图片

图片

一勤天下无难事


凡一家之中,勤敬二字能守得几分,未有不兴。

——[清]曾国藩 

图片

美国作家马尔科姆·格拉德威尔在他的畅销书《异类:不一样的成功启示录》里指出:人们眼中的天才之所以卓越非凡,并非天资超人一等,而是付出了持续不断的努力。只要经过一万小时的锤炼,任何人都能从平凡变成超凡。这就是著名的“一万小时定律”。西方的科学家对此进行了大量的调查研究,发现“音乐神童”莫扎特在二十余岁时,已经浸淫于音乐世界远超一万小时,所以,莫扎特才会成为伟大的作曲家。国际象棋神童鲍比·费舍尔,很小就开始了艰苦训练,不到二十岁就奠定了大师地位,但在这之前他已经在象棋上投入了十余年时间。这些都说明了什么?那就是勤奋出天才!

其实,我们中国古代先贤对此也早有认识,晚清大臣曾国藩只用一句“百种弊病,皆从懒生”就说透了这个道理。

曾国藩曾告诫族人,“天下古今之庸人,皆以一惰字致败;天下古今之才人,皆以一傲字致败”,“百种弊病,皆从懒生”,“戒傲戒惰,保家之道也”。这就是说,古往今来的平庸者,多是因为懒惰而失败;而古往今来有才能的人,多是因为骄傲而失败。曾国藩总结自己一生的经验教训,认为人们失败的原因之一就是懒惰和骄傲。所以,曾国藩对子侄说:“凡一家之中,勤敬二字能守得几分,未有不兴;若全无一分,未有不败。”这就是在警示族人,要恪守“勤”与“敬”,切勿懒惰与骄傲。

曾国藩曾给儿子曾纪泽写过一封信,帮助儿子分析身上存在的问题,并督促他改正。书信中说:“尔之短处在言语欠钝讷,举止欠端重,看书能深入而作文不能峥嵘。若能从此三事上下一番苦工,进之以猛,持之以恒,不过一二年,自尔精进而不觉”这段书信的内容是说,曾纪泽有三个缺陷:一是语言过于锋利,二是举止不够端庄稳重,三是写文章不够突出。曾国藩告诉儿子要认清自己的问题,有针对性地在这三个缺陷上勤下功夫,努力改正,这样经过一两年的努力,学业就会有精进提升。

曾国藩自己一生养成了三个好习惯:一是自我反省的习惯;二是读书的习惯;三是写家书的习惯。据说,仅写家书这一习惯,曾国藩就创下了一年二百余封的纪录,由此可见曾国藩的勤敬之心。曾国藩作为一个大家族的开拓者,他深知如果能做到勤和敬这两点,家庭就会兴盛起来;如果勤和敬一点都做不到,家庭就会衰败。曾国藩通过写家书的形式,以自己为例教育子女,不可贪慕奢华、骄纵懒惰,教导子弟养成勤苦节约的家风。正所谓习惯决定成败,曾国藩养成的良好习惯,不仅成就了自己,也使曾家后代人才济济。

在历代中国家训中,以勤治学、以勤治家的例子数不胜数。明人姚舜牧在《药言》中说:


一日之计在于寅,一年之计在于春,一生之计在于勤。起家的人,未有不始于勤而后渐流于荒惰,可惜也。

《左传》中记载,楚国君主经常用楚国先君若敖、蚡冒乘柴车、穿破衣开辟山林的事迹来训诫官员,并且告诫他们:百姓的生计在于勤劳,勤劳就不会缺少衣食。楚国国君筚路蓝缕,其创业过程是艰辛的。但正是这种不畏艰苦的勤奋努力,才让楚国从一个蛮夷之地发展成为强国,楚国君民也践行了“民生在勤”的治国观念。 

明代开国文臣宋濂,自幼勤奋,酷爱读书,因为家里贫穷没有书可读,他便向有藏书的人家去借书,然后抄录下全书内容。天气酷寒时节,他的手指几乎不能屈伸。但即使在这样严酷的条件下,宋濂仍然不放松读书,书抄写完了,还要赶紧跑着去将书送还人家,不敢超过约定的期限。所以,大家都愿意把书借给爱书勤学的宋濂,靠着自我的勤奋努力,家庭条件不好的宋濂因此也遍观群书,后成一代名臣。

勤,是人成功必须具备的素质,正所谓“天道酬勤”,勤劳的人大都会收获一个美好的未来。就像著名的“三十天荷花定律”,荷花池里第一天开放的荷花很少,第二天荷花就会以前一天两倍的数量开放,直到第三十天,荷花才会开满整个池塘。我们的人生就像池塘里的荷花,一开始会用力地开,但渐渐地,一些人会因为感到枯燥而逐渐放弃了坚持。这时,往往离成功只有一步之遥。“三十天荷花定律”让我们明白一个道理:人生之勤,人们往往最初都能做到,但到最后,许多人便懈怠了。勤,不能半途而废。人生如此,事业如此,教子亦如此。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