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青马说:再见马克思(一)

 小韩的生活 2022-01-21

再见,马克思。

——我心中的马克思

1

流金岁月,转眼浮华。看年轮翻转,空留人世悲哀,几世难修马克思,惟愿此生与你相遇。

走近马克思,

方能走进马克思。

那位心中的马克思,是白发长须的德国智者形象;那位教科书式人物,穷尽一生谱就《共产党宣言》,这是对政治的呐喊,是对未来的呢喃;

那深邃的目光,

看向未来,

一眼便是千年。

2

曾对马克思所有的见解便是如此浅薄,而他那不愿触碰的理论却是厚重的历史。

喏,纵观马克思一生处处皆是传奇。

他,小人物的大情怀。

他为民请命,挥笔谴责政府徇私,力保贫民生存。他揭露资产阶级黑暗,批判社会尖锐矛盾,致力于共产主义事业,终究触怒统治者。

他,自称“世界公民”,以天地为家,一生遭排挤,被逮捕,受驱逐,四处流亡,无处可栖,只能游离各国之间。谁能说这不是外国式的“孔子游学”?

3

他,大人物的小恋情。

十八岁与“舞会皇后”燕妮私定终身,打破社会旧传统,来一场不俗爱恋。从私定终生到结合,燕妮七年苦等取缔七年之痒,爱的轰轰烈烈。

于是,他执笔写诗,歌颂恋人,倾吐思慕。

诚如他所说:

以文字轰吻发妻。

他照料妻子,寸步不离,终不幸病倒床前,身患肝炎,仍不忘发妻,此般深情无地着。

4

俗话说:夫唱妇随。我想,马克思与燕妮的世界流亡时光便是最好的诠释吧。

那新婚旅行的余温尚未消散,驱逐的征途岁月便已开启。还好,马克思用强硬的政治手腕抵制德国专制主义,也能用柔弱的情诗笔触描绘那段旷世奇恋。

文字惊人,情话动人。

恨的入骨,爱的深沉。

燕妮逝世,恩格斯说:“摩尔也死了。”不料一语成箴,两年后,马克思随之而去。

愿有岁月可回首,

且以深情共白头。

原来,

有一种爱情叫做马克思和燕妮。

5

他的生活,充斥着困苦,满是饥饿,尽是家务琐事。

伦敦岁月,他身陷经济债务,精神焦虑,情绪不佳,五年时间,四个孩子三个死亡。但与此同时,他创作灵感迸发,《资本论》(第一卷)问世。

诚如管仲所说: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无论多么高深哲学,不能顾全本身,又何来此之说?

他,无疑是时代的弃儿,

他,同样是命运的宠儿。

爱情,他遇见了燕妮,给他一世温柔;

生活,他遇见了恩格斯,护他一世温饱。

6

道不同,不相为谋。

人不同,不足为友。

可见,恩格斯遇见了马克思,必将是一场思想革命,自欧洲卷向全世界。

他们无话不说,

无所不谈。

恩格斯照顾他家人生活,关心他政治工作,缓解他精神压抑悲痛,辅助他思想改革,无微不至。

7

如此老友间的亲昵,是前进的动力,天各一方时,通信往来,互诉衷肠,家庭琐事,皆跃然纸上。

两位伟人,惺惺相惜,那是智者间的灵魂交流。恩格斯用资本助力马克思《资本论》,倾囊相助,纵使自己困窘,仍会资助马克思,完成伟大事业……

谁把谁的明媚尽收眼底,谁把谁的难过感同身受。无疑,恩格斯做到了。

原来,

有一种友情叫马克思和恩格斯。

此生与你相遇,

便是最美的期待。

再见,马克思。

——我为马克思主义代言

8

斯人已逝,唯精神永存。我们来不及说再见,也好,这样便永不分离。

一声悲叹,

一场变革,

你来了。

一曲讴歌,

一袭挽联,

你走了。

有多少人活成了永恒?

有多少人成为了信仰?

马克思做到了。

那是一生只为一次绽放的全力以赴,跨越了种族,走过了时空,惊艳了岁月。

孰不知,一位普通青马者会来赴这场百年之约。

9

他,思想上的富有者,经济上的严贫户;

他,一位有血有肉的平凡人,却被世俗冠以神灵;

他,颠沛流离的生活,空空如也的布囊;

他,笔杆子化作枪杆子,直刺专制要害

……

我为他呐喊,

却道不尽这一生哲学。

写进历史的马克思,也有爱恨情仇,

写尽历史的马克思,也有酸甜苦辣。

请记得,他的马克思主义,

莫要忘,他也是一个俗人。

10

我们与未来有一场约定,谢谢你路途与我作伴,看遍世间繁华,懂得人情冷暖。

而今,马克思已走。

不知何时,“去见马克思”成为戏言,微微一笑便已忘却。孰不知,“马克思处处可见”。

对,马克思主义仍在。

它包罗万象,治国方略,法令条文,皆有出处。

那白纸黑字间的明净,给人一方净土,没有纷争,没有困苦,只有和平,只有美好。

11

它,来自百年前,却能紧扣时代脉搏。

它,用于百年后,仍能预测未来大势。

我不愿说,马克思主义虚无缥缈,藏身古老哲学。

因为,言谈举止,待人接物,皆是它的外化。

新时代的青马者便是马克思主义最美的代言人。

图片:网络

快来   关注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