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折叠屏手机行业现状:负重前行 主流手机品牌带领下市场有望逐步打开

 观研天下 2022-01-21

折叠屏手机是一种通过铰链、柔性屏等可弯曲零部件实现显示形态可折叠的智能终端产品。

一、折叠屏手机发展史:2022年或迎来折叠屏手机密集发布期

1.初具雏形

根据观研报告网发布的《2022年中国智能手机行业分析报告-市场全景评估与发展定位研究》显示,2012年,京瓷发布KS8000,采用拥有两块独立的3.5寸TFT-LCD屏幕,每一块的分辨率都是800×480,合体之后的可视尺寸是4.7英寸,可以在单屏模式、平板模式、多任务模式之间切换。

京瓷KS8000并非目前意义上的单屏幕折叠手机,中兴2017年在美国纽约发布的AXONM也属此类。中兴天机Axon M搭配两块5.2英寸1080P分辨率的屏幕,整机厚度达12.1mm。

2.快速发展

自2013年三星发布单屏幕折叠概念机以来,折叠屏手机进入扎堆研发阶段。

2018年柔宇发布首款消费级折叠屏手机FlexPai,在全面屏时期,柔宇FlexPai大放异彩,荣获了国内外多个大奖,后于2019年一季度量产。

2019年三星、华为、摩托罗拉陆续发布折叠屏手机。其中华为的首款折叠屏手机Mate X在折叠形态上做出较大贡献:Mate X采用鹰翼式折叠设计,折叠之后内外屏幕可以完全贴合。

2020年,三星推出竖向折Galaxy Z Flip系列。采用竖向折折叠形态的手机主要追求轻便,展开时手机大小与传统智能手机相差不大,折叠后体积变小,方便携带。华为沿用横向外折迭代推出Mate Xs,横向外折通常仅配备一块外屏,屏幕显示面积更大,更适合于观影、游戏、商务等使用场景。

3.规模化发展

2021年,OPPO、小米等多家手机厂商也相继发布折叠屏手机,折叠屏手机“大战”打响。

现阶段三星呈一家独大之势,2021年Q3在全球折叠屏手机市场份额约为93%。国产品牌中华为在全球市场出货量占比约6%,在国内市场出货量占比约64%,而小米、OPPO折叠屏手机出货量则相对有限。

2022年初,ViVo、荣耀以及小米带着第二代折叠屏再次下场,或将迎来折叠屏手机密集发布期。

2022年初,ViVo、荣耀以及小米带着第二代折叠屏再次下场,或将迎来折叠屏手机密集发布期。

数据来源:观研报告网《2022年中国智能手机行业分析报告-市场全景评估与发展定位研究》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数据来源:观研报告网《2022年中国智能手机行业分析报告-市场全景评估与发展定位研究》

二、折叠屏手机发展困境:背负三座大山

1.消费市场压力

目前折叠屏手机市场主要面向商务人士。对于商务人士来说,大屏看报表确实方便很多。但如果仅仅是追求大屏,一台平板电脑的价格会便宜很多,性价比似乎更高。

价格战行不通,折叠屏手机又立出“可揣进兜里的Pad”的“人设”。但为了折叠,转轴处需要上百个金属扣,加上内外两块屏幕,机身加重,不便于携带。许多购买了折叠屏手机的消费者在使用不久后,就因为嫌弃折叠屏手机的过重,换回原来的手机或重新再买一个普通手机。

多数消费者表示,折叠屏手机属实是又“贵”又“重”。

2.技术压力

(1)屏幕:“逼死”强迫症

不看好目前折叠形态呈现效果的人仍然占据大多数。折叠屏的材料通常是柔性OLED屏幕,经过反复折叠之后屏幕中间留下的那道深深的折痕简直是强迫症的“灾难”。

黑猫投诉上折叠屏手机Top10问题中,近七成投诉集中在屏幕上。除了超半数投诉屏幕出现折痕、裂纹的,还有26.6%的人投诉屏幕有显示故障,12%投诉屏幕漏液,屏幕起胶和铰链损坏均有1.6%的人投诉。目前的技术还做不到完全没有折痕,需要以后新材料的出现以及注意铰链的设计。

黑猫投诉上折叠屏手机Top10问题中,近七成投诉集中在屏幕上。除了超半数投诉屏幕出现折痕、裂纹的,还有26.6%的人投诉屏幕有显示故障,12%投诉屏幕漏液,屏幕起胶和铰链损坏均有1.6%的人投诉。目前的技术还做不到完全没有折痕,需要以后新材料的出现以及注意铰链的设计。

数据来源:黑猫投诉、观研报告网《2022年中国智能手机行业分析报告-市场全景评估与发展定位研究》

数据来源:黑猫投诉、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数据来源:黑猫投诉、观研报告网《2022年中国智能手机行业分析报告-市场全景评估与发展定位研究》

(2)软件适配度:软件开发商主动性不强

除了屏幕,折叠屏手机的软件适配度是另一个影响使用感的难题。这主要是由于目前各个手机厂商对折叠屏手机的折叠方式和屏幕尺寸没有达成统一。再加上折叠屏手机仍是小众产品,软件开发商没有动力主动去给不同的折叠屏手机做适配。

软件开发商不愿意做适配,折叠屏手机在应用生态方面的体验就不会太好,这也是造成折叠屏手机销量上不去的原因之一。

3.成本压力

折叠屏手机成本主要体现在显示屏、电池和转轴三个部分。

在显示屏领域,折叠屏成本主要来自于柔性屏幕。目前常规柔性OLED屏幕的价格达80美元左右,而往往不同的手机品牌有不同的尺寸定制需求,这方面的投入只多不少,显示屏的成本进一步增加。

在手机电池领域,屏幕变大之后,折叠屏手机耗电速度明显增加,能够提供相比传统全面屏手机同等或者更持久的续航时间便成为了各大折叠屏手机厂商研发的重点之一。目前多数折叠屏手机以双电芯模式为主,使得单机电池价值量大幅提升。

在转轴领域,作为屏幕能够折叠的关键,铰链需具备重量轻、尺寸小和稳定性强等特点,至少要有10万次以上的开合寿命。

相比普通手机,折叠屏手机对技术的高要求之下,成本实在难控。

三、折叠屏手机发展前景:各大厂商拼了!市场有望逐步打开

尽管在三座大山之下,折叠屏手机总是被业界“唱衰”,但各大手机厂商仍旧在为“让消费者买单”这一目标做出坚持不懈的努力。

1.创新技术,提升消费者好感度

在屏幕上

与之前相比,折叠屏手机屏幕技术已经有了较大突破。

现有的铰链采用多角度悬停折叠技术,折叠屏手机能够灵活开合,其搭载的磁力支撑系统在完全折叠时也能够确保设备安全。

柔性屏主要材料的耐磨性、耐热性和透光性相较之前都更进一竿,既提高了屏幕的可靠性,也带来了更好的显示效果。

以OPPO Find N手机为例,OPPO Find N采用我国自研的精工拟椎式铰链,在贴合的同时实现多角度无级悬停,基本呈现出无缝隐痕的折叠效果;屏幕材料方面采用的是全新12层复合结构和UTG超薄柔性玻璃,比传统的折叠屏具有更强的抗穿刺能力和耐用性。

2021年底,华为宣称依托专利铰链的P50 Pocket的屏幕平整度提升28%,OPPO扬言Find N折痕平整度优化30%。

荣耀则通过工艺给屏幕开合带来更大的活动空间,创造了更好的屏幕平整度,并保证屏幕在多次开合后的长寿命以及轻折痕。在致力于提高消费者对折叠屏使用感的同时,荣耀还满足了消费者对折叠屏手机的“减负”需求。“轻薄”是Magic V的另一卖点,荣耀宣称Magic V是目前业界最纤薄的横向折叠屏手机,这与Magic V使用了业界最纤薄铰链有关,消除了折叠产生的超大缝隙,厚度也大幅度降低。

在软件适配度上

近两年各大品牌折叠屏手机的软件适配程度也显著提升,交互操作和多任务处理均已实现。

OPPO Find N分屏比起很多平板都简单太多,两指在屏幕中间往下一划就快速分屏,还能固定一些App组成一个“分屏组合”。在本身ColorOS12系统里的自由浮窗也能在OPPO Find N上实现,四指直接一捏就能快速实现悬浮。无论是分屏还是自由浮窗状态下,两个App之间都能自由的将一些文字、图片拖拽,不用麻烦的“保存图片-切换应用-选择图片”了。

华为最新发布的首款纵向折叠屏手机P50宝盒,除了折叠形态的创新,搭配的鸿蒙系统是一大亮点。在该手机界面中,手机图标位于中心位置,其他鸿蒙生态设备悬浮围绕在四周,只用按住设备图标向手机图标轻轻一拉,就能成功连接,大幅提升了多设备互联体验的便捷性。

2.下调价格,试探消费者接受度

重压之下,折叠屏手机却连年逆势增长,除得益于产品进步外,价格持续下降也是一个重要的因素。

折叠屏手机从单机2万元左右下探到7000元附近,但价格的下探并不意味着成本的下降,目前折叠屏手机的生产成本仍然很高,厂商主要通过减少规格或利润来降低售价。

三星2020年发布的第二代折叠屏手机Galaxy Z Fold 2 5G国行售价16999元,如今其官网售价已降至12999元;不久前发布的竖向折叠方案Galaxy Z Flip3 5G,售价更是回归到万元以下,7599元起售。

小米2021年3月发布的MIX FOLD也逃不过降价的命运,12GB+256GB版售价由9999元降至6999元。

OPPO更是打出了“从尝鲜到常用”的产品主题。2021年12月开售的OPPO Find N起售价为7699元,较“性价比之王”小米还要低出不少。

在主流手机品牌的引领下,折叠屏手机价格愈加亲民。虽然当下的价格还未完全试探到消费者接受度,但不可否认的是,价格的下调对消费者来说具有“致命”的诱惑。

随着市场完成消费者培育,折叠屏手机逐渐从“小众圈”走入大众化市场,出货量将迎来显著爆发。2020年全球折叠屏手机出货量约290万部,2021年折叠屏手机出货量约为900万部,预计2022年底全球折叠屏手机出货量可达1830万部。

随着市场完成消费者培育,折叠屏手机逐渐从“小众圈”走入大众化市场,出货量将迎来显著爆发。2020年全球折叠屏手机出货量约290万部,2021年折叠屏手机出货量约为900万部,预计2022年底全球折叠屏手机出货量可达1830万部。

数据来源:观研报告网《2022年中国智能手机行业分析报告-市场全景评估与发展定位研究》(zlj)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