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十篇文章让你读懂癌症 :(七)有什么方法可以早发现早治疗

 肺腾助手_ 2022-01-21

   摘要

上医医未病。——清·程杏轩《医述》

各位读者朋友大家好,我是科普写手256兔。

兔子们上周拖稿,被编辑堵在洞口,好几天没敢出洞。

前一篇我们提到,在癌症出现转移以前接受手术治疗,临床治愈率可以超过80%,但是如果晚期发现,五年生存率则不足5%。

上期回顾十篇文章让你读懂癌症 :(六)癌症是不治之症么?

如此天差地别。所以这一篇要讲一讲有什么办法能够让癌症早发现早治疗。

这个答案特别简单,那就是定期体检。

清代医家程杏轩所著《医述》中总结药王孙思邈《千金方》有云,“上医医未病,中医医欲病,下医医已病”。而这句话的原型,则是出自先秦时期《鶡冠子·卷下·世贤第十六》的扁鹊三兄弟的故事。

可见,从先秦两汉至宋元明清,自古以来“防患于未然”都是民众和医者所关注的重点。

现代医学,虽然以西医为主体结构,但也深谙此理。所以定期常规体检中所包含的项目,其实已经包含了全部常见,容易查出来的疾病了。

换句话说,定期体检,便可以对常见疾病进行筛查和预测。

那么可能有读者要问了,定期体检,是要怎么定期呢?

医学界对这个体检的周期并没有定论。通常的建议是青壮年群体,每年或每两年体检一次;中年群体,至少每年体检一次;老年人,则是每半年必须有一次体检。

并且这个周期和年龄段,也不是严格规定的。如果觉得自己平时身体健康,则建议按照上述周期体检,如果平素身体状况不好,则应适当增加体检次数。只要个人愿意,体检频率不设上限。

第二个问题,常规体检就够了么?

一般是的。但是特殊人群需要增加有针对性的检查。

一般来讲,胸透和全腹超声就对胸腹盆主要脏器的癌症有一定的筛查作用了。但这毕竟是一般检查。

吸烟史的人群,建议加做胸部低剂量螺旋CT检查(肺癌筛查)和大血管超声检查(血管病变筛查)

长期食用槟榔的人群,建议定期接受口腔检查(口腔颌面部癌症筛查)

尿频尿急尿血尿不尽等尿路问题的中年男性,特别是性行为周期突然发生改变的男性人群,建议加做前列腺指诊(前列腺癌筛查);

女性群体建议加乳腺影像检查(乳腺癌筛查)和宫颈检查(宫颈癌筛查);

近期排便习惯突然改变的人群,建议加做肠镜检查(结直肠癌筛查)。

另外,有癌症家族史的人群,应该注意加做对应的癌症筛查。这一条之所以单独列出来,是因为这个家族史,不单单指个人的直系血亲,无血缘关系的夫妻,作息和饮食习惯几乎一致的同居人出现癌症时,自己也必须注意对应的癌症的筛查。这是因为癌症不单单与遗传有关,也与环境因素有很大关系

再有就是,如果选定的常规体检套餐中不包含肿瘤特异性抗原检查的话,为了对癌症早发现,强烈建议加做这一项血液检查。

第三个问题,为什么体检发现了问题,去门诊检查又没有问题了,是不是体检根本不准,骗了钱?

不是。

体检实际上是一种筛查。大原则是“宁可错杀,不能放过”。换句话说,体检大量采用身体只要稍有变化就可能出现改变的检查方法和指标,让任何风吹草动无所遁形。真正的去发现“未病”。而门诊检查则是为了治病,很多情况,需要等到疾病可以被医治了,才开始治疗,所以体检发现的问题,在门诊可能并不是问题。但是应该提起注意,在下次体检的时候,要有针对性的加项,或者连续观察。

这里多说一句,正因为体检的这种“敏感度”极高的特性,很多人都觉得自己明明没有病,一体检就浑身上下都是病。还有因此拒绝体检的。

兔子家的亲戚就有这样的。

这里,需要端正态度。第一,体检出问题,并不是因为体检而有问题,是身体本身就已经出现了问题,体检发现了这个问题而已。不能睡不着觉赖枕头。

第二,体检的目的就是检查出身体哪里有疾病,好尽早发现,尽早治疗,以免无药可医。检查出问题,才是我们的目的。

那么如果体检没有查出问题,那岂不是没达到目的?

本期中,兔子们讲了定期体检可以实现癌症早期诊断治疗,最终可以明显提高治愈可能和生存率。下一期,兔子们就要开始讲如何治疗癌症了。

前爪一抖,胡萝卜带走!

--🐇分🐣割🐇线🐣--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