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民间故事:拜把子兄弟

 数字人生6688 2022-01-21
从前,有三个拜把子兄弟,他们的盟言是:有福同享,有祸共担,一家困难,三家供给,谁若食言,天地不容。

原来三家经济状况不相上下,没过二三年,有了悬殊:老三富起来了,老二中上等,老大仅能糊口,这一天,老二因被人诬陷,进了监狱。老二的妻子痛哭欲绝。老大和老三都来探望,可谁也没带银钱,只安慰一番,便各回各家了。
老二的妻子只会针线活,地里活一窍不通。儿子才十多岁,更谈不上养家糊口。母子俩坐吃山空,不久就把家里的积蓄吃光用光了,生活陷入困境。
老二的妻子心中暗骂:老大、老三大不讲情义了!过去常来常往,现在俺家遭了难,你们不来接济,这算什么拜把子兄弟!无奈,老二的妻子只好缝烟布袋,让儿子上集去卖,赚几个钱度日糊口。
她从早忙到晚,从晚忙到深夜,一天能缝二十来个烟布袋。她让儿子上集上去卖,要五个铜板一个。第一天,儿子卖了五个烟布袋。第二天,儿子又上集去卖,可一直卖到天黑,才卖了三个。第三天,儿子又上集去卖,从早到晚一个也没卖出去。
儿子哭丧着脸来到村头时,有个老头要买烟布袋,给四个铜板一个,有多少要多少。儿子想了想:一个烟布袋还能赚一个铜板,一下子卖完能赚五十二个铜板。于是,他就把身上带的烟布袋全部卖给了老头。儿子回到家后,给母亲一说,母子俩都很开心,照这样下去,就可以维持生活了。

这一天,儿子在集上卖一天才卖一个,他很沮被,来到村头时,又碰上了那个老头,还是给四个铜板一个,全部买完。儿子又把烟布袋全卖给了他。
就这样,母亲每天做二十来个烟布袋,儿子到集上有时卖仨,有时卖俩,有时一个也卖不出去,可每天傍晚在村头,总能碰见那个老头,全都买了。
母子俩起五更搭黄昏,虽然辛苦些,生活却渐渐好起来。
一年转眼过去,这一天,老二刑满出狱了,全家团圆,悲喜交集,老二问妻子,这一年生活怎么过的,妻子便把前前后后的经过说了一遍。老二又喜又气,喜的是,一家平平安安地过来了,气的是,老大老三太不讲义气了,把拜把时的盟言全都抛弃了!
老二对妻子说:“老大不来接济,情有可原,他家也很困难,老三为富不仁,我得去找他算账!”
老二来到老三家,一进门就骂开了:“老三,你这个背信弃义的家伙!我坐监一年,你一次也没登我家的门槛。你把'有福同亨,有祸共担,一家困难,三家供给'的盟言抛哪去啦?!”
老三抱拳施礼道:“请二哥息怒!有话慢慢讲。”
“慢慢讲?还有什么可讲的?!”
他一把推开老三,“从今以后,我不承认你这个拜把子兄弟!咱各走各的路!”

老三忙把老二拉到上首椅子上坐下,心平气和地问:“二哥,嫂子和侄儿饿着没有?”
“没有。”
“冻着没有?”
“没有。”
“有人说嫂子的闲话没有?”
“没有。那是我妻子贤惠,与你何干!”
“二哥,你也不仔细想想,你坐监不在家,我如果常去你家送钱送粮,外人会不会说闲话?”
老二细心一想,有道理,心里的气已消了一半。
老三又说:“嫂子白天黑夜忙着缝烟布袋,即能赚钱糊口,又无闲心胡思乱想,我如果送钱送粮给她,她生活舒适了,你又不在家,时间一长,嫂子她……”
老二越听越感到老三说得有道理。气慢慢地消了。
他自言自语地说:“唉!她娘俩也够艰辛了。生意难做,多亏那老头一一”
老三接着说,“你知道那老头是谁吗?”
老二问:“是谁?”
老三说:“那是我岳父!我让他天天在村头等着侄儿,买侄儿卖不出去的烟布袋,”
老三见老二半信半疑,便拉着他走到里间,从床底下拉出一条装得鼓鼓的麻袋说:“你解开看看吧!”
老二解开麻袋一看,里面装的全是他妻子缝的烟布袋,不由感叹地说:“唉!还是三弟想得周全,我错怪你了!”说着躬身便拜,老三连忙扶起。
从此,兄弟和好,亲如手足。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