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小敏家》大结局:离婚的女人也好命?离异的家庭也幸福?

 优家教育 2022-01-21
文丨 优宝

《小敏家》从开播到大结局一直热度不减,但评论可谓好坏参半,有人觉得剧情很扯,有人却觉得感同身受。
 
和之前的“小”字系列一样,这又是一部将镜头对准平常生活的家庭剧。不同的是,这次聚焦的都是离异家庭。


曾几何时,在我们谈婚论嫁的年纪,那些过来人总要给出一些忠告,其中就有一条——千万别找单亲家庭。
 
这条略带“歧视”的建议或许来自长辈们一生的所见所闻,言曰经验之谈,似乎在离异家庭长大的孩子,性格上多少都有些问题。
 
而这也是《小敏家》被诟病最多的一点,因为它给出了不同的答案。
 

婚姻不能定义我们的人生
 
剧里最让人心疼的孩子,就是刘小敏的儿子金家骏。
 
父母离婚,6岁的家骏被迫离开母亲,跟着父亲金波长大。
 
可口口声声爱孩子的父亲,却只会在家骏面前发泄情绪。
 
小时候家骏想找妈妈,父亲不但感受不到孩子对妈妈的思念,还冷嘲热讽骂孩子没良心。
 
“你想去北京找你妈?没良心的,是我给你抚养长大的!你六岁她就抛弃你去北京享福去了,你想去找她?”
 
父亲的蛮横暴躁,逼得家骏跟母亲划清界限,一个人孤独长大。


成年后,他来到北京找妈妈,心中满是恨意。
 
童年亲眼目睹了妈妈被人抓住头发围观咒骂的现场,看着她在人言可畏中怒走他乡,因此在家俊看来,就是妈妈抛弃了他。
 
虽然爸爸不务正业,真正抚养他的是姥姥,但他心中的天平还是倾向父亲的,不管那个男人有多么不堪。
 
这也是后来父亲为躲债到北京找他,即使看不起父亲没有担当,还依然做游戏陪练赚钱帮父亲还债的原因。
 
陪伴的力量有些时候强大到令人感到可怕,哪怕毫不走心,但对于一个严重缺少关爱的孩子而言,也足够扭曲他的心灵,颠倒黑白是非。


而小敏真的抛弃了他们爷俩吗?是的,但却不是负不负责的问题。
 
这是一个选择的问题,世间安得两全法?人生也从不完美,选择了A就会失去B。
 
但对小敏来说,她连选择的余地都没有。
 
那个时候,小敏被人造谣,说她离婚是因为出轨了,这事在老家传得沸沸扬扬,如果继续待在老家只会被人指指点点。
 
她只能选择离开去外地打工,但如果带着家骏到北京,她一个女人要如何兼顾孩子和工作?
 
有人说,那把她妈也带上啊。
 
可她去的地方是北京,一个月的开销自己都成问题,如果带着孩子,只会举步维艰。


小敏的选择是正确的,如今她已是北京国际医院的护士长,不仅有了户口还有了房。
 
如果她留下来陪孩子根本不可能有现在的生活,后面家骏考上清华,她也无力资助。
 
过去,一个母亲离婚了不顾孩子会被人骂死,现在很多人倒是很能同情这样的情况。
 
很有时候选择了孩子,就没法保证安逸的生活;选择了事业,就会遗失陪伴孩子的时光。
 
童年只有一次,错过了就没法再挽回,这话不错。
 
但父母与子女之间的爱却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婚姻无法定义我们的生活,但爱可以,童年留下的伤痕也可以被爱慢慢修复。
 

失去的陪伴,仍可弥补
 
小敏对家俊当然是满心愧疚,为了弥补孩子她选择了最直接的方式——既然以前没能陪伴你,那现在我就好好陪陪你。
 
为了拉近和儿子的距离,学医的小敏,在和儿子一起在清华大学转悠时,买了年轻人都爱喝的碳酸饮料,一人一瓶。
 
在姥姥回了江西老家后,只剩下小敏和儿子两个人,她不知道怎么和儿子相处,便打电话向陈卓咨询。
 
从不跑步的她,为了和儿子同步,也跟着儿子早起锻炼。
 
从不做饭的她,为了给儿子做韭菜鸡蛋饼而烧糊了锅底。
 
为了参加孩子的活动,她前前后后换了三套衣服,拿了一个最好的包,以示对孩子学校活动的重视和支持。
 
明明知道前夫以照顾儿子在京复读为由赖在北京,赖在自己家里,但为了照顾到儿子的面子,不得不忍受前夫的各种骚操作……


反观家俊,虽然他一直和妈妈保持着一定距离,甚至有些客气,但他的内心已经在被逐渐融化了。
 
他并不想保持这份冷漠,更不是个只谈利益不讲感情的人。
 
小时候的他曾经有多渴望躺在母亲怀里撒娇,长大之后的他对这种渴望就有多浓烈,但长久得不到回应,让他成了一个回避型依恋的孩子。
 
心理学上说,一个婴儿被关注、被照顾的需求,丧失得越早,产生的影响就越大。
 
这说明,在孩子越小的时候,越需要养育者亲密的陪伴、及时的回应。
 
而随着孩子逐渐长大,我们便可以逐渐放手,得体退出,否则就会走向另一个极端——牺牲了自己,淹没了孩子。
 
这个道理,反之亦然。


对一个得不到足够陪伴的孩子,最有效的帮助便是积极地回应和全情的投入,这让家俊和妈妈在互动中逐渐拉近彼此的距离,成为彼此的“好朋友”。
 
说出来简单,但为什么很多人做不到这一点,或者说达不到同样的效果呢?
 
答案在剧中其他离异家庭身上便能找到——同样是觉得亏欠孩子想要尽量弥补,但出发点却并不一样。
 

对与错的心理博弈
 
李萍也是一个爱孩子的母亲,离婚后女儿陈佳佳和前夫陈卓一起生活,她自己后来也再婚了,但她对女儿的关爱可一分不少。
 
给女儿办理了出国签证,还要用包包来哄她乖乖配合。
 
为女儿预约到一个很难约的课程,也要用限量版暴力熊来诱惑她。
 
为了庆祝女儿20岁生日,她邀请了很多亲朋好友来参加生日宴,更让继父送给女儿一条昂贵的项链。


但女儿对她童年抛弃自己的“恨意”非但没有减少,反而变本加厉。
 
在佳佳眼里,妈妈就是一个实用利己主义者,兼具着提款机功能。
 
而她自己也在不知不觉中受到了妈妈性格的影响。
 
在得知妈妈又怀孕后,她第一反应不是替妈妈高兴,而是觉得自己的利益受到了威胁。
 
每当妈妈对她好时,她都下意识认定,妈妈肯定要从她这里得到什么。


从表面上看,是因为她们之间的关系只靠金钱来维系,缺少心灵上的沟通。
 
而李萍的做法也是很多离异父母的通病,以为用物质便可以满足一切。
 
如果真相如此简单,那不免将世人看轻了,这里面固然有个人性格、三观的影响,但真正导致做出错误选择的终究还是不愿正视自己的问题。
 
在李萍眼里,自己从来没有做错什么,与前夫离婚是因为他不求上进,而自己是一个奋斗终生的女人。
 
与女儿有矛盾、起争执时,前夫劝她从自己身上找找原因。
 
但她却觉得像自己这样要星星还附赠月亮的妈妈,是多少人羡慕不来的,她对女儿已经够好了,是女儿自己没良心。


当一个人做事的出发点永远建立在“我没错”的基础上,她做出的选择便往往与正确选项背道而驰。
 
即使她全身心投入其中,也依旧无法共情别人的伤痛,抚慰别人的灵魂,结果只是感动了自己。
 
就像李萍对佳佳的爱,自己已经声泪俱下,却只温暖到了女儿的皮肤,从未深入肺腑。
 
而刘小敏呢?虽然她从未后悔过自己的选择,但也清楚这个选择给儿子带来了多大伤害,同样是想补偿孩子,她却饱含愧疚。
 
很多事情,归根到底都是掂不清自己的斤两,认不清自己的“真心”。
 

做人,贵在自省
 
《小敏家》的大结局中,很多角色都迎来了Happy ending,就连最不讨喜的金波都转角遇到了爱情。


但作为最讨喜的角色之一——钱峰,却是唯一留下遗憾的人。
 
这个整部剧里的搞笑担当,不但金句频出,也是最专情的男人,他从学生时代就喜欢刘小敏的妹妹刘小捷,并一直默默守护她。
 
小捷当然清楚钱峰的心意,但却对他没有化学反应,哪怕他像个英雄一样,把她从前夫徐正的软禁中解救出来。
 
她从未反思过自己的选择,徐正是她第二任丈夫,第一任丈夫是比控制狂不遑多让的妈宝男。
 
如果一个人做错了,最好先复盘一下自己的问题,每次摔倒了只会爬起来继续往前走,不反思一下为什么会摔跤,那么终究会在同样的问题上再栽一次跟头。


他们的故事也让我想起了一个朋友。
 
大一时,朋友遇到了自己的初恋,然而彼此都缺乏感情经验,他们很快便因为不断争吵分手了。
 
但他们太了解彼此了,所以虽然分了手,但每当初恋有了难处或是心情糟糕时还会找朋友说说话。
 
最开始朋友还有过不少执念与妄想,甚至在知道初恋结婚没几年便婚姻不幸时,还犯傻地跑去找她。
 
3年、5年、10年,他们就这样表面上各生欢喜,灵魂却依旧绑定在一起。
 
在后来的每一段感情中朋友都全力以赴,似乎从来没有受到过初恋的影响,慢慢的,他们之间也只剩下偶尔的寒暄问候。


朋友说,自己已经放下了。
 
虽然初恋偶尔还会找他诉苦,但他不再柔声安慰,而是戳破了那些美好的谎言想要骂醒对方。
 
他说自己不再需要博得对方的好感,他只想拯救一个陷入迷途的朋友。
 
那天,朋友又来找我聊初恋,但这次他不再是一副怨妇嘴脸,他说这还是自己这么多年以来头一次如此痛快。
 
原来自从他的态度转变后,他也品出了对方的一些小心思,和她聊起在交往的女孩时,初恋总是貌似“不经意”地给他出一些馊主意,之前答应介绍对象的承诺也一直没有实现。
 
朋友说,人最可怕的不是做错了事,而是不敢面对自己的真心。


他觉得初恋始终在第一层,但自己已经到了第五层,而只有我明白,我这局外人是处于大气层的。
 
也许,那个女孩的心已经被伤得很深,对婚姻再也无感;也许,她真的只想和朋友谈友情,不想越雷池半步;也许,她觉得自己配不上朋友,希望对方可以找到更好的女孩儿。
 
反观朋友呢,他的性格其实有些狭隘,因此他的“真心”中总有许多阴暗,也从来无法违背那些自私的念头。
 
结果总是既折磨了自己,也伤害了他人。
 
他不仅从未解开过对初恋的心结,在感情问题上也与《小敏家》中李萍对女儿的做法并无两样。
 
我们不该永远活在别人的目光里,但也不要永远活在自己的目光里。
 
反省自身,直面内心,才会发现这个世界的美好。
 
愿我们都可以得到善意的对待!



-  -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