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第35期】邓高如散文:我乃探花郎——一位军旅作家的美好文化呈现

 朦胧斋主人 2022-01-21

图片

  今天继续发表邓高如“怡情”散文之《我乃探花郎》系列。

  在这个系列中,邓高如将军将引领我们分五期赏析十种不同的花木。今天第一期赏析的是花王牡丹与花相芍药。在明媚春天即将到之际,在花王、花相即将迎春怒放之时,我们先睹芳容,不亦快哉!

  最为难得的是,通过邓高如的笔端,我们既可了解这些花木的植物属性,又能见到它们的人文精神,社会意义和时代特点。小小花木,在邓先生笔下,它们个个都成精了呀!

因春节放假,“兵言”公众号从下周三起将休号两周,各类文章将暂停刊发,敬请读者谅解。

——兵言编辑部





图片

图片




我乃探花郎

文/邓高如


  41年前,中央电视台播放第一部自拍的电视连续剧《敌营十八年》,其中有一段人物对话,引用了一副对联,上联以方位说星座,下联以季节对花名。其中有几个字沒听清楚,受当时条件限制难以回查,总是引为遗憾。多少年后,我从一本对联书上见到了它及其背后的故事,真乃绝对也!
  这对联说的是乾隆年间,江西举子刘凤诰殿试得了第三名,乾隆帝见他“貌微丑(背略驼)”,心有不快,便顺口吟出一上联:“东启明,西长庚,南极北斗,谁是摘星手?”
  意思是今天才俊云集,那真正的探花到底该点给谁呢?
  当仁不让的刘凤诰立即对出下联:“春牡丹,夏芍药,秋菊冬梅,我乃探花郎。”乾隆为其文才大喜,便钦点刘为探花郎。
  冬去春来,又到观花赏景的季节了。余本爱花之人,便有爱花之举,也就当一回“探花之郎”,将几样常见的花卉果木说与诸君听听,这或许会给你的春天增添更多的秀色吧。
花王花相两相欢(一)
  “不到园林,怎知春色如许……”昆曲《牡丹亭》里杜丽娘这一声轻唱,不禁使人想到那个姹紫嫣红的园林,那个百花盛开的春天,还有那株株迎风盛开的牡丹!
  世间早有约定:百兽之王为猛虎,百花之王为牡丹。牡丹能成王,不是我们随便说说,而是与她的植物本色和文化背景紧密相关的。

图片

上为牡丹

  首先说她的植物本色。牡丹花大色艳,雍容华贵,艳香四溢,风姿迷人。每到春天开放时,她决不像水仙、兰草那样羞答答藏于枝叶之中不肯露面;而是大大方方高挂枝头色香尽显,招风引露,令人陶醉。
  再说她的文化背景。牡丹的文化背景极其深厚,她的成名就与唐代几个大名人紧密相连。
  一是女皇武则天。据《事物纪原》记载:武后冬游长安后苑,令百花违时而开。诸花遵旨展放,一时香飘长安。唯牡丹不听懿令,迟迟不见花色。武后一怒之下,将其贬至洛阳闲置。洛阳人深为牡丹不畏强权的秉性所折服,喜迎它,广植它,加倍呵护它。据说没几年下来,洛阳已是“家家植牡丹,户户添国色”,尤其“姚黄”“魏紫”争芳斗艳,色动京城。你若嫁接一株“姚黄”价五千钱,若观看一次“魏紫”价十钱。尽管如此,天下人还是乘车坐船争相前往观赏。
  二是诗仙李白和唐玄宗杨贵妃。天宝三年,李白供职朝廷翰林,当年十月,玄宗携杨贵妃冬游骊山洗温泉,李白侍诗。就在温泉边,李白留下了《清平调·名花倾国两相欢》,玄宗观之,大喜,重赏。
  诗曰:“名花倾国两相欢,长得君王带笑看。解释(释放之意)春风无限恨(爱怜),沉香亭北倚阑干(李杨二人浴后休闲处)。”
  在这里,李白把绝代佳人杨贵妃比作红艳欲滴的牡丹,又常使李隆基满面笑容不停观看。李白本是誉事妙手,他现在把本体、喻体、歌手融为一体,且又等量齐观,星月交辉。试问在这后来世代流传的诗作里,任何一方,谁不是国宝级的角色,谁不是众人仰望的巨星啊!有这样的“文化搭台,名角唱戏”?牡丹能不成名吗?
  这两起文化事件发生之后,讴歌、宣传牡丹的文化工作十分活跃。历代描写她的名诗名句太多了,谅我摘录少许看看: “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牡丹娇艳乱人心,一国如狂不惜金。”“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即牡丹花)。” “何人不爱牡丹花,占断城中好物华。颖(疑)是洛川神女作,千娇万态破朝霞。”等等。

图片

上为牡丹

  除了大量诗词歌赋外,自宋以后还有许多描写研究牡丹的专著自宋以后大量出现,据学术界统计,中国花卉著作中研究牡丹的有“两多”:一是名人参与写书的多,二是存留下来的著作多。诸如欧阳修的《洛阳牡丹记》,陆游的《天彭牡丹谱》,丘浚的《牡丹荣辱志》,张邦基的《陈州牡丹记》,高濂的《牡丹花谱》,王象晋的《群芳谱》,薛凤翔的《亳州牡丹史》,汪灏的《广群芳谱》,苏毓眉的《曹南牡丹谱》,余鹏年的《曹州牡丹谱》等,今天你若到大型图书馆大多都是能查阅到的。
  还有许多遍布民间以牡丹为题材的雕塑、雕刻、绘画、音乐、戏剧、服饰、起居、食品等方面的作品,更是屡见不鲜。于是花王的名号也就无可厚非了。如果今天我们仍要开展一次“华夏花王”的评选活动(多次策划均未成功),我想牡丹胜出并无悬念。
  与牡丹奋力比肩的应是芍药,在多种花卉古籍中称她为花相。我最早见到如此雅称芍药的,应在明代学者李渔的《闲情隅寄》中。花相较之花王,尽管有“一花之下,万花之上”的美誉,但毕竟是低一档次。今有歌词仍在唱:“牡丹姐,芍药妹。前面走,后面追……”

图片

上为芍药

  李渔在他的《闲情偶寄》中为芍药未得王位大鸣不平。他说,牡丹因缘被尊为花王了,而形态花色极其相似的芍药,因一直生于民间,无缘招摇于大场面,便只能屈就为花相了。  
  其实,芍药无皇室背景这是明摆着的。据说,李渔为芍药鸣不平是另有原因的。书载李渔从甘肃带回牡丹、芍药种子各数粒。种下后牡丹成活量极少,而芍药成活率极高,且花开无恙,逼赛牡丹。于是李渔对这种“平贱好种”的花卉大增好感。
  然而从古至今的花卉专著(包括李渔作品在内)在排定花木品质序位时,总是尊崇一个最基本的原则,那就是木本第一,藤本第二,草本第三。
  原来,古人在欣赏植物花草的姿态形色时,还要考虑它的实用与寿命。木本坚而难痿,观用两全。藤本弱而待扶,其岁犹以年纪。而草本则经霜则枯,寿不过岁。
  根据这一论定,我们把牡丹与芍药略加比较便知,前者是木本,灌木植物;后者是草本,宿根植物。两者虽然枝叶相似,花朵相似,色泽相似,开放时节也大体相似,然而品质高下是不言而喻的。你看,寒冬未到,芍药早已花容落色,全身凋零,若能保住根系就不错了。而牡丹则不然,她枝叶虽飘零,身形仍健在,第二年春天又照样枝繁花茂,笑迎东风;

图片

上为芍药

  既然芍药品级难比牡丹,为何世间仍有人力挺芍药呢?我想原因可能三条。
  一是爱情的威力。唐宋以后世人认为牡丹是“富贵之花”,芍药是“爱情之花”。《红楼梦》里就有“憨湘云醉眠芍药裀”一节,这种“美人坠入销魂处、玉体轻卧花柔乡”的描写,用的就是芍药盖面垫体,示意大观园的儿女们完全陷入到男欢女悦的情爱之中,奢侈之至,何人消受得起啊!
  二是平民推力。世人推崇芍药,或许有 为“草根”叫屈助威的可能。牡丹开花时,高悬于枝梗之上,得其势而壮其威,使万人仰视;而芍药则生于草木,叶强枝细,花浓杆弱,且常委身于地。既无赫赫身世可言,又无高高傲态可掬,民众为其助力助威,当是情理之中的事吧。
  三是物稀为贵的魅力。芍药花开甚繁甚久,着花期长达90天。那是站着也开,卧下也开,只要有点阳光雨露“就开染房”。这是否违背了一个自然规律:物以稀为贵呢?
  你看人家牡丹,她春末时节才开放,来得迟,走得又早,短短十数天就谢幕收场了。无论你给多少掌声,人家也决不返场。连古典美女杜丽娘在《游园》里也不无惋惜地唱道:“遍青山啼红了杜鹃,那荼蘼外烟丝醉软,那牡丹虽好,他春归怎占的先
  杜娘子的唱词,发人深思啊!
图片

前文后议


来稿选用

1

怀“孩儿心”  执庾信笔”

——重庆大学美视电影学院  杜文娴

        “一年一度春光近,地添新绿人增龄。国家戮力谋发展,社会齐心奔太平。”

       写的真好!胸怀天下,细嗅生活。看到这个题目我在想是不是邓老师又要说他的宝贝孙子丁丁、当当俩兄弟了,但结果出乎意料,文章对俩兄弟只字未提,而是抬高了眼界看“孩子”这一群体,使文章气度开阔,思想宏大,读了还想读。这就是我佩服邓文的地方吧!

       愿邓老师永怀“孩儿心”,永执“庾信笔”,让我们众多读者粉丝目不暇接。

        注:杜甫有“庾信文章老更成,凌云健笔意纵横”诗句。

少年童心赞
文/杨金豹

  读了高如将军《爱孩儿》,方知有烈士殷夫之作品《孩儿塔》,又知文豪鲁迅为之作序,对今昔作家均看重少年而产生强烈共鸣。尤其是鲁迅对左联和早期中共党员的评价让人叫好!“这是东方的微光,是林中的响箭,是冬末的萌芽,是进军的第一步”。这非常客观准确地印证了史实。如抗美援朝战场上我志愿军多数军师主管皆是二十多年前参加革命的娃娃兵,都是少年立志,身经百战,成为带兵强将。从而打垮了不可一世的以美国为首的侵朝联合国军。今回首,令人感慨。
  正如荀况说:“少而不学,长无能也”。孔子亦曰:“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民俗则言:从小看大,三岁知老。社会及父母对青少年成长培养的重视,无以复加,始终如一。毛泽东把青年视为八九点钟的太阳,写出《青年运动的方向》,新中国的教科书及社会媒体宣扬了不少青少年楷模,如15岁的抗日少年小铁锤、小英雄雨来、放牛孩子王二小、高玉宝、吴运铎、雷锋等,皆年少志高、成光辉榜样,激励人心!
  在庆祝建党百年之际,创作颂党第一歌《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的作者曹火星再次爆红人们的视野,他14岁投身革命,参加抗战。19岁入党并创作出那首红歌,后又创作出1600多首歌曲。而当年有多少有志青年像他一样“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指点江山,激扬文字”,到中流击水,勇于担当,为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作出突出贡献!
  青春是人生之王,是人类之精华,是国家未来之栋梁。故梁启超写下著名的《少年中国说》:“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历史可鉴,未来可期,做好当下,着眼发展。作者高屋建瓴,写《爱孩儿》之初心,系国家之未来,殷切寄希望于青少年的成长进步,抓住了要领和根本。我们理应从善如流,从家教抓起,从中小学抓起,促童心少年之朝气,壮启程腾飞之双翼,挖掘潜力,开拓青少年创新发展的空间,催生出更多高素质的科学人才,以更快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2022.1.18于石家庄)

童心不能忘
——重庆读者 李景足
 

  《爱孩儿》一文,细品后倍感亲切,隨之也唤起了自我的童时童趣童心!爱心仁心初之有之,是人之本性。后因成长境域及学识认知等诸多的影响,后便有了各自的路径,才有了善恶美丑贪欲凶残等等的各不相同?善者得人敬之,有些却忘了童心仁心,丢了初心,走上邪道,被人不齿。邓君文皆正,教众向上,读起親切舒心受益!

(2022.01.17)

图片

  作者简介:邓高如,著名散文作家。重庆市作家协会荣誉副主席。冰心散文奖,解放军长征文艺奖,蝉联三届四川省散文奖,全国副刊一、二等奖获得者。代表作品:散文集《将军文化典藏.邓高如散文卷》《断鸿声里》《半轮秋》,单篇散文《邓老太爷》系列,《儿子要过圣诞节》《探子屠生》《云蒸波撼钓鱼城》《战友之诺》《圆的魅力》《王的福禄寿》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