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与北碑《奚智墓志》书法初相见,就喜爱上它的“憨态可掬”

 吕剑藏书 2022-01-21

不太想写元氏墓志系列了,虽然品精致华美,挑不出什么毛病,但书风个性不够鲜明突出,趋于雷同。以后想凭自己的眼力,选上十几方特点鲜明、拙趣灵动之墓志学研一番。

这就把北魏一个不太显眼的《奚智墓志》筛选岀来,现条分缕析,以呈华釆!

《奚智墓志》,北魏正始四年(507)三月十三日书刻,高56.5厘米,宽39.3厘米。一九二六年在洛阳城北西沟南岭出土。铭文计十四行,每行十七字,共二百二十一字。石刻一度归于右任收藏,现存于西安碑林。

与北碑《奚智墓志》书法初相见,就喜爱上它的“憨态可掬”

观赏此志铭的书法艺术,我觉得以下特点较为鲜明:

从笔法上看,笔画线条挺直峻厚,柔纫有力,方圆兼施,几成方框字势,齐向右上侧斜。线条显得呆呆地憨憨地浑浑的,有些木讷、拙朴,但又隐约感到其不凡气象,像是不事张扬、胸中有经纶之人,让人不敢小视。

与北碑《奚智墓志》书法初相见,就喜爱上它的“憨态可掬”

结体险峻,甚至显现岌岌可危之状。有的字似倾斜,有的字呈异姿,有的字势在扭动,有的字体重心下沉,把上下结构、左右结构、半包围结构等形态的字,进行上下、左右的适当移位,或放大、缩小某一部分,亦或简省或添加笔画等等,进行一番“改装”。如单独看一个字往往攲侧险绝,但与周边的字联系在一起,一组、一块、一片地观察,又能互补相搭,穿插揖让,牢固且工稳。

与北碑《奚智墓志》书法初相见,就喜爱上它的“憨态可掬”

古体字、异体字特别多。魏碑墓志中不乏少量的字异体,但《奚智墓志》里面却相当多。可以想像写手不是皇家专工书法之人,字字考究,而在这里却写得率性随意,不少字多加上一点、一横、一撇一捺,甚至于结体构成变化也不符合常规。不排除有的字古有成法,可以这样写。但有的字是自创还是别字错字呢!真拿不准!概因文字进化史实在复杂,书法字体变化历经不同阶段。甲骨文、金文时,一字异体并存,甚至有几十种之多。战国时期诸国文字更为混乱,自成体系,各行其事。而到了北魏,书法结体用笔已趋于规范,可这方志铭的书家却不管不顾,写了如此多的古体、异体字,也属一件另类之作。

与北碑《奚智墓志》书法初相见,就喜爱上它的“憨态可掬”

章法上颇为新颖独特,石有界格,多不遵循。信马由缰君挥毫,我写我心碍着谁!除了将顶部和底层的字大致控制在界格之内,其余书写时则自由无碍,笔随心动,任情恣性,写着写着,跑出了格外,甚至晕到了行列之外。在北魏石刻中,不守界格规矩的大有人在,但如此“胆大妄为”的,实属不多。余写魏碑多年,知此志铭书家,为最不守规矩、秩序也!

与北碑《奚智墓志》书法初相见,就喜爱上它的“憨态可掬”

此件书法志铭,失却了习惯上的“一定之规”,艺术水准该如何看呢?个人认为,仍可称得上一件佳作妙品。

首先,意从趣来。此志铭一派生趣拙态,提升了其品位乃至意境。书家以无法而有法,似无意而有意。其字憨直古拙,厚重而不笨重,写得动情入神,和谐畅达。破除常规结构,融铸改造线质,不求完美尽善,达其不全而全、不尽而尽的艺术追求。

其次,笔意刀意辉映。正如弦乐器中硬弦、软弓的互补运用,柔中带刚,刚柔相济,线条充满弹性,在一划一道的起始、中段及收尾,层层递进,活力四射,神韵迭出,于不经意间,显现出率真古意,奇肆粗犷,收自然烂漫之效。

再就是节奏感强,内蕴律动。其志铭乍看平淡无奇,无风无浪,细品内有玄机,该放时放,该敛则止,通过字的佳构、行列倾斜、错落参差等,变化多端。表面看去,如山间密林,似军中列阵,静寂无声,黙然以待,但其中通过笔力、线质、构成等因素,已积蓄巨大的内功内力。我们可以闭眼想像,仍可见字里行间,山风呼啸,林涛回荡,甚至于金戈声声,杀声阵阵……,应该说这个志铭气场太强了,犹如关东大汉模样,决无小儿女妞揑之态。我这里说的有些玄妙抽象了,只是我心中刹那间的一种情感飞翔……

最后想强调的是,我对《奚智墓志》的偏爱,在于它合乎我的审美理念。往往学古日深,侵淫已久,一直写正统字,按规矩来,被习惯势力、审美标准束缚着思维认知,照搬正统古聖先哲的字,成为了“书奴”。须知,三千年来的书法史,各种书体的演进变化,代代都有创造者、革新者,新时期又怎能裹足不前呢!喜欢拙趣、朴厚的字体,并沿着此路一直走下去,是我一贯的追求。这就是我每见有特色有创意有生趣的古代书法作品,格外推崇的原因。

与北碑《奚智墓志》书法初相见,就喜爱上它的“憨态可掬”

本文由侯和平原创,欢迎关注,带你一起长知识!编辑:梁飞龙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