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写作 | 文学创作的诀窍:聪明的脑袋加笨功夫

 寻梦向天歌 2022-01-21
图片

文学创作的烟火味

不能把沉香当烂柴。作家写字找知音,读者看字找共鸣。

作家的作品之所以能找到知音,因为他作品中的故事来自滚烫热辣的生活,烟火味呛人;他塑造的人物,读者抬头不见低头见,有血有肉,是熟悉的陌生人!

搞文学的人,首先要有一对爱的眼睛。面对五光十色的社会,生命如电光火石般迸发热情。作家不能是冷漠的、无动于衷的、甚至不以为然的。

记得上世纪八十年代初,一位内陆作家来深圳特区采风,对热火朝天、缤纷璀璨的深圳新生活,

对“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的神采飞扬的呼号,一概不上心,映入他双目的是黑夜里的“黑牛”!

他扔下一句话:深圳,只有一面五星红旗是社会主义的!

他把沉香当烂柴了,奈何?

一个人合不合适搞文学创作,是不是这方面的“料”,这与天赋基因、个人阅历、文化素养、想象能力、文字功底,有密切关联,这里无法一一细说。

不过,有一点我以为挺关键,那就是你要有一对爱的眼睛,去发现,去捕捉,去思考生活中的闪光的东西、变化着的东西、大美的东西,新鲜感人的东西。

心向上、脚向下

文学创造,具体的写作过程,确实是一个人的上天入地,一个人的奥林匹克,一个人的张灯结彩。

所谓一个人的上天入地,即储存在大脑里的各种信息相互汇合、碰撞、联结,想象的翅膀腾飞;

所谓一个人的奥林匹克,指作家也要像竞技运动员那样,向预设的目标冲刺;

所谓一个人的张灯结彩,即作家对自身的创作要有信心,文章是自己的好,关起房门称君主。

然而,这一切背后,有一个巨大的工程,那就是心向上、脚向下。

心向上,说得白一点,就是作家对大时代历史性的巨变,对大时代的脉搏跳动,

对大时代中人的精神状态、生存质量的嬗变以及价值观的重新调整、确立,都要有敏锐的感知,都要“春江水暖鸭先知”,不可以一知半解、懵懵懂懂、不解其中奥妙。

你既要有理性的判断,也要有感性的认知。脚向下,就好理解了,作家要深入到火热的生活第一线,与普通劳动者一样,同呼吸共命运。

脚上有多少泥土,笔下就有多少真情!著名作家柳青为了写长篇小说《创业史》,全家搬至陕西长安乡下落户。

青年作家路遥为了创作《平凡的世界》,长年累月在山野村寨里磨;在僻静的土屋里吞冷馍,吸劣烟,熬。终于写成了惊世之作。

当他重重地拍响钢笔,从书桌边挺胸站立,挥动手臂,走进阳光时,他睿智的目光环顾四周,世界亮了!

这都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做媒未成,写成小说

2018年4月,《羊城晚报》召开2018年花地文学榜年度盛典颁奖大会,十分隆重,著名作家严歌苓、苏童都光临了。我与茅盾文学奖得主刘斯奋均为颁奖嘉宾。

会中间,我与刘斯奋、苏童在会场一角的花园抽烟。刘斯奋道:“坐在我前排的女士刚做了头发吧,香气扑鼻,头发上惹来了许多蚊子,可写一个短篇。”

我听了一愣,觉得有趣,至于这故事如何编织,心中无底。不过这念头,挥之不去,在心中发酵了几天,不少人物、细节纷纷冒出头来进入我的兴奋点,故事的脉络主题终于跳了出来:

通过香云纱厂女职工吕小玉,花大钱扮靓,去高级发型屋做头发,喷发过啫喱,头发亮晶晶,好似停了许多蚊子,也确实惹来了蚊子,以及因这事,她与亲朋好友发生的种种纠葛、矛盾、冲突,让人啼笑皆非,最后还惹上了官司,

有些喜剧、荒诞色彩。从而也揭示了在物质富裕的当下,年轻人应知晓布衣暖、菜根香,要知足感恩,不要浮躁攀比虚荣。这样,小说的社会意义就毕现了。

再说我的一个中篇《太老》,也是从时代生活中得到启发而写成的。我平生第一次做媒人。

男的五十出头,丰仪俊拔,风一样开阔,是位画家,女的三十八岁,修眉俊眼,风情妖娆,钢琴师。

无论从年龄文化气质看,都相配。然他俩双双见面后回答竟然一样:嫌对方太老!

媒人未做成,小说《太老》却写成了,揭示当下爱情婚姻中,传统观念与现代观念的交锋。

当时,我大脑仓库里嘻嘻哈哈哭哭啼啼的俊男美女都挤进我这个故事的框框了。我从中编排、筛选、生发,形成了如今《太老》的情节。

时代一日千里飞速发展,电脑、网络、微信、微博,铺天盖地,天涯若比邻了。

这里边,天地广,水很深,值得作家们深入发掘,那是文艺的用之不竭的富矿。总而言之,我们要练就一对闪发着爱的光芒的双眼去洞察生活。

聪明的脑袋加笨功夫

有一位年轻的朋友问,文学创作有无诀窍?我说有,那就是聪明的脑袋加笨功夫。

所谓聪明的脑袋与父母给的基因有关,这里强调一下笨功夫。笨功夫,就是长期坚持。

我19岁在华师大中文系读一年级,写了第一个短篇小说《第二次交锋》在报纸副刊头条刊出。如今年过八十,还在写。

文学创作要坚持不容易,太考人意志了。因为文学面对的是人生,况且,人是活的,不断地成长变化,人性又是多么复杂,把人写得栩栩如生,合情合理太艰难了。

文学创作与学唱歌跳舞画画书法还有些不同。你画鱼画荷花,反复练,总可以画得有点样子,裱出来,好看。

练钢琴,日久天长也可考个六级八级,弹一曲好歌,好听。就是因为有“匠气”的成分在里边。

写小说就另说了,有的朋友苦心孤诣几十年仍写不出被人认同的作品来,于是,写着写着就无影无踪了。

原标题《文学创作的烟火味》,转载自《羊城晚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