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干货】用实际行动缓解投资过程中的焦虑不安情绪 焦虑往往源自对现状的不满,适度和非持续的焦虑是我们每...

 耐心是金 2022-01-21

焦虑往往源自对现状的不满,适度和非持续的焦虑是我们每个人前进的动力。投资过程中自然也会伴随着或轻或重的焦虑不安情绪,懒人养基主张“舒适投资”,因而也要想办法纾解这种焦虑。

焦虑产生于两方面的原因:认知偏差和行为偏差。我们就需要从认知和行为上进行纠偏,为舒适投资、健康投资打好基础。

克制欲望,因为我们的能力永远覆盖不了

人是欲望的动物,无欲无求当然也就失去了人生的意义。但人的欲望又是无止境的,每上一个台阶,我们都会产生新的更高的欲望,所以相对于我们的欲望,人的能力显得相当的力不从心。

从投资来讲,我们有10万本金的时候,希望有一天能到100万;真到100万的时候,又指望能到1000万。

本金到了1000万的时候,我们的眼界会更高。可对绝大部分的普通投资者来说,千万级别已经是投资能达到的天花板了。

然而,千万财富又算得了什么?百万起步的限量款包包,各种极尽奢侈的“销金窟”,一辆超跑……就会让我们望而却步,更遑论动辄数亿的豪宅了。

我在上大学的时候第一次参观故宫,帝王世界让我第一次感受到普通人财富的局限;研究生毕业参加工作乃至自己创业后第一次听说有人用黄金做马桶,又一次让我对财富产生了无力感。

所以适度克制欲望,是我们绝大多数人必须要做的事;因为凭着我们自身的能力,我们永远满足不了。

努力,但不需要拼命

投资和工作一样,目的还是创造更好的生活。所以,我们需要付出,需要努力,否则我们就会太过落后于人。

但我们不需要拼命,相对于健康和生命,财富不过是身外之物。换个角度看,如果你腰缠万贯,甚至富可敌国,但如果你健康不再,你也就享受不了财富,这样的财富对你就毫无意义。

如果以牺牲健康甚至生命为代价获取财富,我认为大可不必。

具体到投资来讲,盲目加杠杆、赌性太重甚至押上身家性命是必须杜绝的;超过自己的风险承受能力,成天忧心忡忡、茶饭不思也不可取;因为这样做,投资不容易成功不说,即使成功了,自己也可能成神经病了,实在是不划算的“买卖”。

所以我一贯主张投资走中庸道路,稳健基础上适度进攻,讲求投资舒适度,能够达到“不差”的投资效果就可以。

具体到投资细节上

1、需要一个脚踏实地的投资定位和投资策略

N年N倍只是神话,我们需要一个脚踏实地的投资定位。

绝不与人攀比,根据自己的投资需求制定一个切实可行的投资策略和方案是为要务。

1)如果你只需要比银行存款利息高一点,或者取用更方便一些,你只需要一个保守的投资方案:用【货币基金+超短债基金+银行同业存单指数基金】做一个基金组合就可以。收益目标:年化3%左右。

2)如果你只想战胜通胀,用几只中等收益的纯债基金构建一个纯债基金组合就行。收益目标4-6%。

3)如果你是一个稳健风格的权益投资者,几只【二级债基+可转债基金】做一个组合就可以达到目的。收益目标6-8%。

4)要求还要高一点,你也只需要一个中庸风格的投资组合,进可攻、退可守。组合需要的材料不过是几只标准混合基金或相似风格的灵活配置混合基金。收益目标10-15%。

5)想要激进和进攻一点,用几只积极配置型风格的偏股基金构建一个投资组合就行了。收益目标:15-20%。

2、追求一个完美的投资方案或投资体系是徒劳的,差不多就行

1)从收益目标的来讲,宁愿定低一点。说到底,收益目标的实现,短期看趋势,长期看国运,个人的努力会有效果,但效果有限。

2)做投资组合、制定配置方案时,也没那么复杂,分散配置就好,只要不配置完全同质化的基金就可以。

3)具体的基金筛选上,由于主动基金还有不菲的超额收益,所以我主张以主动基金为主。选择主动基金经理时也不必过于纠结,名校硕博加上公募基金经理的选拔机制,有三五年以上基金管理经验,加上基金公司的投研团队,基金经理之间的差别并没有我们想像的那么大;从选基金的硬指标看,三年、五年三星级以上的基金差别也并不大,逢低买入就行。

4)在止盈方式上,止不止盈、按收益目标止盈,清仓止盈或止盈利润部分,最终效果会有差别,但也不别纠结,赚到钱就好。

至于什么样的方案和策略最好,事后(若干年后)才知道,我们可以事后总结,但事前不必过于纠结。

3、远离噪音,我们并不需要那么多“投资信息”

投资久了的朋友可能都有体会,每天、每周乃至每月的行情分析,各种相关经济新闻解读,是引起我们调仓冲动的主因,也是我们情绪波动的重要诱因。

我们会自觉不自觉地冲动投资和冲动调仓,大部分冲动投资和冲动调仓要不了多久都会让我们后悔;有的从短期来看好像是对的,我们甚至还会为此沾沾自喜;但年底一看,稳稳拿着原来的基金实际上收益更好。

想抓住短期波动,想做一做波段,但从长期来看,带来负收益的概率更大。

所以远离行情,远离各种经济新闻,远离各种行情分析和新闻解读。

相信我们投资基金背后的企业还在不断运作、源源不断地赚钱就好。

各种宏观分析、行情走向和趋势,放心交给基金经理团队就好。

我们并不需要那么多“投资信息”,我们甚至不需要那么勤奋和“聪明”。不信看看那些傻傻持有基金的大爷大妈,他们的收益说不定比我们还好。

理性投资,活在当下

引起我们投资过程中焦虑不安的原因,除了投资过程本身,还有我们的资金在生活和投资之间分配不当:我们总想多投资一点,多赚一点,早一点实现财务独立、财务安全甚至财务自由。

在自己可支配收入中,如果用于投资的资金占比过高,就可能会使我们在生活中处处捉襟见肘,成为富有的“葛朗台”;这种“主动贫穷”状态一定会影响我们的生活品质,还可能会影响家庭关系,一定程度上也会影响我们的投资心态。

多投资一点没错,但这个度一定要把握好,就是不能影响到正常的生活和工作开支。我自己是个想得开的人,在我的观念里,投资不仅不能影响正常的生活和工作,甚至还要为不时之需留足备用金,原因也很简单,生活工作无忧是投资无忧的先决条件。

还有一句话说得很好:明天和意外不知道哪一个先来。所以投资人也一定要活在当下,不要老想着等赚了更多的钱再享受;如果运气不好,说不定就等不到好好享受的那一天。

所以投资也必须接地气,不慌不忙,不疾不徐,脚踏实地。

以我自己的理解,脚踏实地的人很少焦虑。大部分时间,我们的焦虑是来自于空想:想要的太多,而且想得太多、做得太少。

行动起来,活在当下,别为模糊的未来担忧,只为清晰的当下努力。

此乃投资正途。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