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经济的精准定义

 东西二王 2022-01-22

“经济”是一个看似很浅显、其实很深奥的名词,如何准确地确定经济的真实内涵,是价值理念和许多社会科学理论的重要课题。到目前为止,学术界对于“经济”没有一个公认的、科学的、精准的定义,人们对于“经济”本质的理解仍然是非常模糊的,那么,在模糊的“经济”概念基础建立起来的“经济学”以及相关社会科学必然具有相当程度的模糊性。

对于“经济”及其相关词条进行精准定义,不仅是经济学的理论基础,也是整个社会科学的理论基础,对于整个社会科学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经济”名词的演变

经济这一词来源于希腊语,其意思为“管理一个家庭的人”。唯物主义代表色诺芬在他的《经济论》中将“家庭”及“管理”两词的结合理解为经济。严复曾将“经济”一词翻译为“生计”。日本人将其正式翻译为经济,后由孙中山先生从日将这一说法引入中国。

公元4世纪初东晋时代已正式使用“经济”一词。“经济”一词是“经邦”、“经国”和“济世”、“济民”以及“经世济民”等词的综合和简化,含有“治国平天下的意思”。

亚里士多德在其《政治学》中指出:“经济就是一种谋生术,是取得生活所必要的并且对家庭和国家有用的具有使用价值的物品”。

传统的《政治经济学》认为:“经济是指社会生产关系的总和,是指人们在物质资料生产过程中结成的、与一定的社会生产力相适应的生产关系的总和或社会经济制度,是政治、法律、哲学、宗教、文学、艺术等上层建筑赖以建立起来的基础”。

也有观点认为:“经济是指社会物质资料的生产和再生产过程。包括物质资料的直接生产过程以及由它决定的交换、分配和消费过程,其内容包括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两个方面,但主要是指生产力”。

显然,以上各种对于“经济”内涵的理解,均没有触及到经济的真实本质。

二、社会分工

社会分工是人类走向文明的基本标志,也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主要动力。社会分工的优势就是让擅长的人做自己擅长的事情,从而做到人尽其才,物尽其用。社会分工是社会协作的基础部分,所有形式的社会协作(如经济、政治和文化)都是在社会分工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人为什么要进行社会分工?这是由于人与人的分工与合作,将使合作整体的作用力度得以合成而增强,将使合作整体的行为功能得以互补而扩展,将使合作整体的运动速度得以叠加而增长,将使合作整体的活动空间与时间范围得以合并而延伸,将使合作整体的感知能力和反应速度得以合成而放大,将使合作整体的劳动智慧得以集合而提高,这在客观目的上就完全等同于延伸和扩展了人的劳动器官(如手、脚、五官、身体、大脑)的劳动能力。

统一价值论认为:生产资料(或劳动工具)的根本目的在于延伸、拓展和加强人的社会性劳动器官(包括手、脚、身体与大脑等)的劳动功能。显然,“分工与合作”与“生产资料(或劳动工具”的基本特性完全相同,因此完全可以认为,“分工与合作”本身就是一种特殊的生产资料或劳动工具。由此对社会分工作出如下精确定义。

社会分工:由人与人之间互补性价值关系所结成的各种分工与合作关系。

人与人通过分工与合作,各自承担价值投入,并共同分享价值收益,从而促进劳动的独立化和专业化的发展,使每个参与分工与合作的个体劳动能力能够产生替代、加强、放大和扩展作用。社会分工实现了个人的劳动在功能上的互补、时间上的扩展、空间上的延伸、速度上的叠加、力度上的增强。

社会分工可分为个人与个人、个体与集体、集体与集体。显然,夫妻之间、母子之间、兄妹之间、朋友之间、同事之间的分工与合作都属于社会分工的范围。

文章图片1

三、社会分工的基本类型

统一价值论认为,根据价值系统的不同运行模式,社会分工可以划分为三种基本类型:

1.社会交换(对流价值系统)

对流价值系统是指甲方的价值系统向乙方的价值系统提供价值资源,同时乙方的价值系统向甲方的价值系统提供价值资源。组成对流价值系统的社会行为,称为社会交换。社会交换就是指双方或多方共同各自把自己所拥有的产品、服务与信息相互进行交换,并遵循等价交换的一般规律。交换的方式可以分为货物与货物的交换、货物与货币的交换、货币与货物的交换、货币与货币的交换、劳动力与货币(如服务行业)的交换。社会交换的价值流动方式是“对流式”,其客观目的在于双方借助于彼此在能力、资源、时间、空间等方面的互补性,通过交换双方的产品、资源、劳动力、时间或空间,以增强双方的劳动能力和扩展了双方的时空范围。

文章图片2

2.社会代理(串行价值系统)

串行价值系统是指甲方的价值系统向乙方的价值系统提供价值资源,由乙方的价值系统进行价值运行,所产出的价值流量又全部返回到甲方的价值系统之中。组成串行价值系统的社会行为,称为社会代理。社会代理可以看作是一种特殊的社会合成(即甲方投入所有的生产要素,乙方投入自身的劳动力资源)。社会代理的价值流动方式是“串联式”,其客观目的在于实现一方借助于另一方的劳动能力或其他价值资源,以延伸自己的劳动器官,扩展自己的时空范围。

文章图片3

3.社会合成(并行价值系统)

并行价值系统就是指双方或多方共同投入各种价值(包括生产性价值或消费性价值),共同组成一个价值合成体(包括消费价值合成体与生产价值合成体),所生产的价值量在双方或多方之间进行比例分配,并返回到价值合成体之中。组成并行价值系统的社会行为,称为社会合成。一般来说,社会合成的各方都有自己独特的资源优势,从而实现合作各方的优势互补,或者“抱团取暖”。社会合成的价值流动方式是“并联式”,其客观价值目的在于实现合作双方在能力上进行叠加、在资源上进行互补、在时间上进行交替、在空间上进行延伸。

文章图片4

现实社会中的社会分工,往往是上述三种社会分工方式混合而成。例如,股份公司的运行方式就是:若干人按照一定的比例关系投入一定的资本(如劳动力,资金、生产设备、土地、厂房、生产技术与市场信息等),从而组成一个复合价值系统,将这些资本转化为各种生产性价值,然后,若干人按照“社会合成”的方式组成生产合成体进行价值运行,再按照“社会代理”的方式雇用一些工作人员进行价值运行,再把生产出来的产品(或服务)通过“社会交换”的方式销售出去,得到所需要的货币,重新返回到复合价值系统之中。

社会分工的三大类型如下图:

文章图片5

四、规范性社会分工与非规范性社会分工

社会分工主要有通过两种基本模式。

(一)规范性社会分工

社会分工者通过制定规范性的规则、标准、程序与条款、质量标准、付款程序、价值尺度等具体形式,使所有的社会分工能够在确定的条款内进行,并对违反规则、标准、程序与条款的人或事按照相应的规则进行处罚。这种社会分工的特点是易执行、运行成本低、风险低,适合于大规模实施。

归纳起来,规范性社会分工通常具有如下特征:

1、主体的纯粹化。包括唯一的主体称谓、确定的法人代表、固定的经营场所、确定的联系方式、确定的主体类型、明确的内部股份配置比例、明确的责任限度等内容。

2、效能的规模化。产能规模超过最低限度,才能确保社会分工的可持续发展。

3、计算的精确化。包括成本核算的精确化、销售价格的精确化、付款方式的精确化、利益分配的精确化、材料采购的精确化、生产调度的精确化、人力资源使用的精确化等内容。

4、运行的程序化。包括有清晰的财务管理流程,有清晰的产品及原材料的进销存流程,有清晰的行政管理流程,有清晰的生产技术流程、有清晰的质量管理流程等内容。

5、参数的标准化。包括质量参数的标准化、品种规格的标准化、内部管理的标准化、评判检测方式的标准化、质量检测体系的标准化等内容。

6、技术的专业化。包括生产技术的专业化、管理技术的专业化、营销技术的专业化等。

7、内容的抽象化。包括抽象化、标准化和程序化的动作、语言、物品。例如,星级宾馆服务员必须向客户提供标准化和程序化的服务语言、服务动作、服务用品、服务场所。

规范性社会分工的特征如下图:

文章图片6

(二)非规范性社会分工

社会分工者按照“最大价值率法则”,及兼顾各方利益诉求的准则,对于各种零散的、模糊的、具体的、复杂的、动态的社会事物进行分工与合作,其主要表现形式就是人际交往。非规范化社会分工往往具有较高的灵活性和可塑性,可以应对复杂多变的环境,但是它具有较高的风险性、偏差性和模糊性。

归纳起来,非规范性社会分工通常具有如下特征:

1、混合化主体。一个人从事各种社交活动时,往往同时多种身份,既可以代表公司,也可以代表个人,还可以是代表家庭。

2、零碎化效能。一般的社交活动都是零碎的、微小的、短暂的,随机性发起又随机性消失。

3、粗略化计算。社交活动所进行的价值效益计算往往都是粗略的,所产生的价值效益往往是模糊的,费用支付的方式往往也是随意的,既可以是我付,也可以他付,还可以是AA制,双方都不会太在意。

4、简约化运行。当事方建立、维持和撤消彼此的利益关系都遵循简约化程序。例如,朋友之间礼尚往来、相互帮助时,没有申报程序、没有责任约定、没有价值回报、没有协议字据等。

5、模糊化参数。社交活动过程中,双方所提供的产品或服务往往是模糊的,各种技术参数也是模糊的。例如,借用一个凳子、一件衣服、一个碗时,各种技术参数都是含糊的,只要能满足对方要求,并且正常使用就可以了。

6、通俗化技术。一般的社交活动不需要专业化技术,通常都是通俗化、常识化、简易化技术。

7、具体化内容。社交的具体内容往往都是零散的、细致的、具体的,往往具体到一个动作、一句语言、一个表情、一种物品,都可以给对方产生良好的效益。

非规范性社会分工的特征如下图:

文章图片7

三、经济与社交的全新定义

(一)经济的全新定义

经济:规范性社会分工就是经济。

文章图片8

这里所谓的社会分工“规范性”是指:主体纯粹化、效能规模化、计算精确化、运行程序化、参数标准化、技术专业化、内容细致化等。其中,主体纯粹化是为了便于主体控制,效能规模化是为了便于宏观调控,计算精确化是为了便于定量把握,运行程序化是为了便于过程监督,参数标准化是为了便于品质保障,技术专业化是为便于技术保障,内容抽象化是为了便于内容控制。

经济的特征与功能如下图:

文章图片9

(二)社交的全新定义

社交:非规范性社会分工就是社交。

文章图片10

这里所谓的社会分工的“非规范性”是指:主体混合化、效能零碎化、计算粗略化、运行简约化、参数模糊化、技术通俗化、内容细致化等。其中,主体混合化是为了便于主体引导,效能零碎化效能零碎化是为了便于微观搞活,计算粗略化是为了便于定性把握,运行简约化是为了便于快捷便利,参数模糊化是为了便于应对复杂局势,技术通俗化是为了便于全民普及,内容具体化是为了便于处理零散事务。

社交的特征与功能如下图:

文章图片11

五、经济与社交的逻辑关系

社会分工可分为规范性社会分工与非规范性社会分工,其中,规范性社会分工就是经济,非规范性社会分工就是社交。

经济与社交是两种基本的社会分工,其相互关系主要表现在:

1、经济以社交为基础。所有的规范性社会分工都是从非规范性社会分工的基础之上发展起来的,因此经济是以社交为基础。

2、经济与社交相互辅相成。规范性社会分工与非规范性社会分工共同构成所有的社会分工,其中,经济是骨架,社交是血肉,两者互为补充、互为依靠。

3、经济与社交可以相互转化。规范性社会分工与非规范性社会分工可以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因此经济与社交可以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例如,有些社交行为,随着社会的发展,可以实施为规模化、精确化、程序化、标准化、专业化的社会分工,从而转化为经济;有些经济行为,随着社会的发展,逐渐退化,从而转化为零碎化、粗略化、简约化、模糊化的社会分工,从而转化为一般社交。

经济与社交的逻辑关系如下图:

文章图片12

六、经济与社交的三种类型

(一)经济的三大类型

由于社会分工可分社会交换(即价值对流系统)、社会代理(即社会串行系统)和社会合成(即价值并行系统),则经济也可分为三种类型。

1、交换型经济

甲乙双方提供彼此所需要的规范性任务(即规范性产品、服务或货币)的价值系统,就是交换型经济。

2、代理型经济

甲方授权乙方一定价值资源并完成指定规范性任务(即规范性产品、服务或货币),所得价值回报全部返还甲方的价值系统,就是代理型经济。

3、合伙型经济

甲乙双方或多方合作,组成一个新主体,共同完成某一规范性任务(即规范性产品、服务或货币),所得价值回报按照出资比例进行分配的价值系统,就是合伙型经济。

经济的三大类型如下图:

文章图片13

(二)社交的三大类型

由于社会分工可分社会交换(即价值对流系统)、社会代理(即社会串行系统)和社会合成(即价值并行系统),则社交也可分为三种类型。

1、交换型社交

甲乙双方提供彼此所需要的非规范性任务(即非规范性产品、服务)的价值系统,就是交换型社交。

2、代理型社交

甲方授权乙方一定价值资源并完成指定非规范性任务(即非规范性产品、服务),所得价值回报全部返还甲方的价值系统,就是代理型社交。

3、合伙型社交

甲乙双方或多方合作,组成一个新主体,共同完成某一非规范性任务(即非规范性产品、服务),所得价值回报按照出资比例进行分配的价值系统,就是合伙型社交。

社交的三大类型如下图:

文章图片14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