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不必争了,贺岁档已经封神

 昵称9Mt20 2022-01-22

Image

春运正式开始,新年的脚步也越来越近。

纷至沓来的,还有一揽子贺岁档电影。

《长津湖》续集《水门桥》,易烊千玺和文牧野首次合作《奇迹·笨小孩》,韩寒继续小镇青年系列《四海》,张艺谋《狙击手》……

感觉又是一场鏖战。

贺岁档既是必争之地,又最容易翻车,今年谁优谁劣,飘的影评随后就到。

但今天,飘倒想跟大家聊一部史上最另类的贺岁档电影。

上映于1991年2月12号,也就是当年腊月二十九的——

《过年》

Image

导演黄健中,仅靠一部《大秦帝国之裂变》即可封神。

主演随便拎出一个,也都让人感受到喜气洋洋的气氛。

凭借这部电影成为国内首个拿到国际A类电影节(东京电影节)最佳女主的赵丽蓉老师。

同样靠这部电影获得人生第一个奖项(第15届大众电影百花奖最佳男配角)的葛优。

《你好,李焕英》里中年包玉梅的扮演者丁嘉丽。

“神医喜来乐”李保田。

以及当时刚拍完《西游记》的六小龄童。

看片名,看演员,看上映时间,是不是觉得《过年》是一部合家欢的喜剧电影?

那你还真想错了。

《过年》这部电影,直接用冷冽的冰刀,割开中国家庭温情脉脉的亲情表层,给我们展现了暗涌在亲人关系下,那庞杂的矛盾与纠葛的利益。

在《过年》里,你看不到美满和乐的过年气象,相反,激烈得像一部战争片。

可能一部分人看完心惊,但也有一部分人看完,只是叹一句:

“这就是我家过年的常态。”

这就借由它,来聊聊中国人回家过年这档子事。

Image

如果让年轻人票选过年十大烦心事。

“亲戚讨厌”这条,一定一马当先。

总有一些你不愿意见的人,碍于过年的仪式感,非得凑到一个桌子上吃饭。

脾气暴躁的,当场就能吵起来。

《过年》拍的,就是这么一场年夜饭。

又到了一年一度的大年三十,窗外烟火绚烂,喜气洋洋。

程家老两口虽然生了五个儿女,但今晚却只有他俩对坐吃饭。

Image

原来,五个孩子,一个都没回来。

在老程的抱怨里,我们得知,去年的年夜饭还差点闹出人命。

Image

可话是这么说,老两口还是在期待孩子回来。

初一到了,最先回来的是二儿子。

二儿子考上了研究生,还交了个出身高干家庭的女朋友。

Image

老程两口子一直觉得是高攀,不甚满意这个儿媳妇,但大过年的,也就忍了。

结果刚进屋二儿子就说自己要和女朋友去南方考察,需要赞助费。

Image

讨钱的目的性太过明显,刚有点笑意的二老,脸色顿时就冷淡了下来。

第二个回来的是大儿子一家。

用老程的话说,这大儿子,也是个孬种。

Image

中学化学老师,找了个科长媳妇,但性格木讷老实,为人不争不抢。

媳妇给他谋了个教育局长的职位,干了27天,自己还辞职了。

Image

因此也惯得媳妇彪悍蛮横,相比于别人家的男强女弱,他家反倒是妻子家暴丈夫。

Image

去年年夜饭大儿媳妇的一场大闹,让老两口心惊了一整年,日常也能避则避。

所以今年也不是他们主动过来,而是老两口逛庙会碰到了大孙子,走不动道了。

爷孙仨正玩着,一扭头大儿子和大儿媳妇就已经买了礼物站在家门口了。

Image

黄鼠狼给鸡拜年,没安好心。

果然,一进屋,大儿媳妇就盯上了婆婆的金戒指。

Image

先是套话,见婆婆没声响,就直接上手硬薅。

结果戒指在手上戴了几十年,薅不下来,儿媳妇挂上脸了。

Image

具体怎么解决的,我们之后再说。

第三个回来的是大女儿一家。

大女儿和大儿子一样,是个打不还口骂不还手的人,结果却碰上个沾花惹草、缺德无赖的丈夫。

这不,还没到家,路上碰到了二儿子和他女朋友,大女婿牵上弟妹的手就没松开。

Image

紧接着回来的,是小儿子。

又是一个废物,二十好几了,不务正业,贪图享乐,找了个同样爱玩的女朋友。

通宵看电影,要坐包厢。

Image

从电影院回去,也要打的。

Image

但要说最让老程头疼的,还是自己最疼爱的二女儿。

Image

当年因为非要和一个架子工谈恋爱,离家出走,虽然在一个村里,却多年没进过家门。

Image

今年看到二女儿怀孕的份上,就让他们进来了。

结果没想到的是,老程当年最厌恶的二女婿,反倒是最成功的那一个。

从架子工升成了工程队长,盖了栋小洋楼,彩电冰箱摩托车应有尽有。

Image

一进屋也够客气,给每个人都送了见面礼。

Image

Image

Image

ImageImage

看到大嫂子正想尽办法薅下那枚金戒指,还特意去给她买了一个。

Image

虽如此,但在那个年代,暴发户依旧不能算正道,所以老头子还是不放心。

Image

一家五个孩子,没有一个让老程两口子顺心。

而鉴于去年的经验,今晚的年夜饭会发生什么,也不知道。

所以虽然看上去这一大家子人喜庆祥和,其实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盘算。

就像托尔斯泰说的:“幸福的家庭都是相同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

其实不幸的家庭也大致相同。

抛开那些被病痛、贫穷拖累的苦楚,更多的不幸,其实是来自家庭成员的互不理解。

就比如《过年》里的程家,五个孩子的性格之所以不同。

就是因为改革开放后,越来越追求物质至上的社会氛围与传统观念的碰撞,形成了一代人吃苦耐劳,一代人贪图享乐的脾性。

只要他们互不理解一日,就定会家无宁日一日。

Image

果然,年夜饭上,一口饭都没吃呢,几个孩子的狐狸尾巴就露出来了。

大儿媳妇提醒孩子挨个向长辈们拜年,其实就是要红包。

Image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酒刚满上,小儿子又说自己和女朋友要结婚,可手头没钱。

于是就学着亚运搞募捐,做了个募捐箱,希望家里人给赞助几份。

Image

众人不语,大儿媳妇开始了第二轮操作。

见妹夫一个金戒指说买就买,出手阔气,忙敬了一杯酒。

“嫂子生活困难,以后有用得到的地方,可别给冷脸啊。”

Image

这边刚敬完,那边二儿子也打起了算盘。

说自己要和女朋友去南方考察,得向父亲借1000块钱。

Image

话音刚落,小儿子看不下去了,他指责二哥借钱纯粹是为了游山玩水。

但二儿子也觉得小儿子连工作都没有,啃老不说还要用家里的钱结婚。

两个人当场吵了起来。

Image

为了家庭和睦,二女婿忙打断,说以后两个人的事,自己包了。

Image

但此时坐在一边,筷子都没动的老爷子已经没心情吃饭了。

他起身出去,然后将自己这一年赚的4000块人民币装在盘子端到桌上。

Image

这,才是众人最想在年夜饭上看到的菜。

影片前面几十分钟为钱而忙的镜头,都为了铺垫这一幕。

这还没完,菜都端出来了,总得有人吃啊。

但还没等大家说话,外面有人敲门。

我们这才知道,大女婿再次出轨,为了替姐姐出气,小儿子当场和姐夫打了起来。

Image

而就在所有人都出去扯架,大儿媳妇看到大儿子一个人坐着喝酒,桌上的钱也不见了,忙问钱去哪了。

Image

平时懦弱老实、逆来顺受的大儿子喝完酒后也不忍了。

看到都闹成这样了,这个人还想着钱,一巴掌抽了过去。

Image

两个人开打。

Image

闹剧再度重演。

去年年夜饭没砸碎的镜子被大儿媳妇彻底砸碎,一口没吃的年夜饭也被一把推翻。

Image

满屋被砸了个稀巴烂。

于是,又一个新年过去了。

但话说回来,就在所有人都为钱而狂的时候,影片里也有对钱无所谓的两个人。

一是影片一开始,辛苦一年的老程把赚来的钱堆在桌上,对着妻子说:“都归你。”

Image

还有一出则是二女婿的种种慷慨行为。

为每个人置办见面礼,看到大嫂要金戒指,两个弟弟为了钱破口大骂时,主动用钱缓解矛盾。

Image

这前者我们能理解,夫妻二人相伴多年,半生的爱情与亲情使得他们自然不分彼此。

但后者,大川不过是一个刚和大家相识的女婿,为什么毫不在乎呢?

他用一段话告诉了我们。

Image

原来,从小孤苦伶仃的他比起钱,反倒更向往亲情。

缺爱的盼爱,没钱的求钱。

但,这个闹得不可开交的家庭,真的没有亲情吗?

其实也有。

平时吊儿郎当的小儿子,看到姐夫在外有人,为了姐姐要揍姐夫。

Image

这是弟弟对姐姐的维护。

当年二女儿为了男人离家出走,这次回来父母不仅对她没有任何抱怨,反而在知道女婿干得还不错后,为女儿由衷欣慰。

这是父母对子女的爱。

大嫂子是个凶悍爱攀比的母老虎,虽然大家颇有怨言,但看在大哥的面子上,也就忍了。

这是亲人彼此间的包容。

这些,其实都能看出这家人还是在互相关心爱护。

只是在利益面前,亲情都被他们排到后面去了。

Image

在这,金钱更像是一面镜子,照出每个人的内心想法。

也是一把标尺,掂量出每个人心中的价值排位。

对于大嫂这样爱钱的人来说,钱比天高。

但对于二女婿这样缺爱的人看来,他情愿用钱来换取暂时的亲情。

钱,说白了就是利益。

当亲情没能在一个家庭中成为主轴,“利益”,这种人性最本能的欲望就顺势成为了家庭成员交流时的唯一目的。

只是他们不知道,家庭是最不该成为他们计较的地方。

有计较就会有得失,有得失就有怨怼。

有怨怼,也就离间了亲情。

Image

这电影放在今天看,不可谓不胆大。

把亲情间最被掩盖,也最无奈的一面,放在了举家团圆的时刻。

为什么选在过年?

我们都说“每逢佳节倍思亲”,过年过节是中国人情感浓度最高的时刻。

但亲情浓度最高的时候,有时也是矛盾浓度最高的瞬间。

觥筹交错间,亲戚间交流不只有感情,还有物质,也有境遇。

红包和礼物的分配,鞭炮和笑脸的次数,迎来和送往的态度,都足见彼此之间关系的亲热程度。

Image

这些行为,虽然在日常也有,但过年的仪式感让量变引发质变,给撺掇到了极端。

所以,如果说《饮食男女》里面李安是用中国美食展现人之大欲。

那《过年》,就是导演用团圆来激发情绪矛盾。

在中国人最隆重的节日,展现中国传统家庭逐渐被瓦解的伦理冲突。

而除了前面的暗涌与爆发,片中还有一处神来之笔。

年夜饭被掀翻后,屋子里一片狼藉,二女儿和二女婿要打扫。

程老太太连忙阻拦,说:

“别扫,你要一扫就把财扫没了。”

Image

为了家庭和乐而产生的传统习俗,在此刻,反逼着家庭把最不堪的一面赤裸裸地摆在明面上,还不能触碰。

何其讽刺。

而《过年》的讽刺画面还不止这一个。

眼见年夜饭最后被掀了个稀巴烂,我们都以为父母是最大的受害者。

事实上,电影里并没有“放过”他们。

相反,还特意设计了几个情节,暗示父母固守的愚昧传统,是使得这样糟粕的观念代代相传而不自知的最根本原因。

一个是大姐受了丈夫虐待还被母亲劝回家去,言语中我们得知老程年轻的时候也是这样。

Image

她在劝女儿忍,忍到老,就好了。

一个是大嫂指使儿子向长辈磕头要压岁钱,其实就对应着小儿子打着结婚的名义在饭桌上直接向众人要钱。

Image

伸手要钱的样子,像极了讨饭。

而全片子女们理所当然地向父母讨要血汗钱,也未必不是老程两口子教育的缺失。

所以,《过年》的打击面甚广,它指责的,是传统中国家庭观念的弊端与冲突。

而且还不只是电影,就连当年的小品也充满着这种讽刺。

赵丽蓉老师。

其实我们现在回看她当年的小品,就大多都是带着讽刺。

《英雄母亲的一天》讽刺电视台对普通人的强行上价值,《如此包装》讽刺流行潮流对传统文化的侵蚀,《打工奇遇》讽刺社会餐饮的虚假营销。

Image

但如今,就说贾玲和张小斐演的小品《婆婆妈妈》。

同样是家庭矛盾剧情。

婆婆和儿媳不和,本来有很多值得聊的内容,结果只是如挠痒痒般消费家庭情感。

前面先是婆婆和儿媳妇在儿子面前装亲昵堆积笑料,后来又借着帮助外人大吵一架让人看爽。

最后,大战之后的两个人忽然顿悟,说出了一句:

“但那次我们俩吵完架以后,俩人关系变得可好了。”

Image

就和好了。

之前的矛盾什么都没解决,也不知道他们为什么就和好了。

但《过年》不一样。

它明明白白告诉我们,只要矛盾没解开,不互相理解,无论过多少年,吵多少架,都不能达到真正的和解。

《过年》,其实是那代电影人对传统中国家庭模式的一种重新审视。

在过往,家庭一直和温情、美好、团结等词语捆绑在一起。

可事实上,家人也是人,那些人性中的自私、虚伪、奸诈、妒恨等情感也会在家人身上出现。

Image

但这些情感,一直被我们所忽视、排斥与粉饰。

这无疑是一种掩耳盗铃。

为什么有的人不喜欢过年?

与其说是不想回家,讨厌见人。

不如说是不愿在本应温暖的家庭里,看到各式各样不和谐的因素。

也害怕在家庭聚会中,被按成绩、收入、职业攀比,分出谁有出息,谁混得差。

面子、物质、社会地位,都成了凌驾于亲情之上的因素。

而这些因素,又一直被视而不见,甚至习以为常。

但忽视和隐忍都只能助长矛盾。

就像很多家庭积下的“过年仇”,它只是在当时被跳过,但心里其实都留下了一个结。

一句“大过年的”拦得了一时,拦不了一年。

这部三十年前的电影,就像一剂猛药。

让每个服用的人,在直面这些难堪的场面后,变得清醒一点。

意识到——

只有直面矛盾,互相理解,才是解决家庭矛盾的唯一办法Image

Image

再也不会有这样的贺岁档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