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资料】 女性,67岁,退休职工 【主诉】 反复发热伴腰痛3天。 【现病史】 入院前3天,患者无明显诱因开始出现发热,以夜间及晨起为主,最高体温41.0℃,伴畏寒、寒战,伴右侧腰部胀痛不适,伴气促及纳差,自服“退热药”(具体名称及剂量患者不能提供)体温可降至36.5℃,约8小时后体温再次升高至40℃,无咽痛、流涕,无咳嗽、咳痰,无胸闷、胸痛、咯血,无潮热、盗汗、咯血,无尿频、尿急、尿痛,无腹胀、腹痛、腹泻、黑便、血便,无皮肤巩膜黄染、恶心、呕吐,无皮疹、关节疼痛,无脱发、光过敏、面部红斑等,未进一步诊治。今晨患者自测体温40℃,未服用退热药,为进一步诊治来我院,急诊完善新冠核酸检测阴性后以“发热待查”收入我科。患者本次发病以来,精神欠佳,食欲欠佳,睡眠欠佳,大便如常,小便量多,体重无误明显变化。 【既往史】 患者平素身体一般,否认肝炎、结核、疟疾病史,否认高血压、心脏病史,否认糖尿病、脑血管疾病、精神疾病史,10年前因十二指肠乳头瘤行胃大部切除+十二指肠切除术。12年前因子宫肌瘤行子宫全切术。2年前行直肠息肉切除术。7月前因跌倒致左胫骨平台骨折,于我院骨科行左胫骨平台骨折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术+植骨术,术后恢复可。否认食物过敏史,自诉对“氨基酸”过敏,预防接种史不详。 【个人史】 生于贵州省遵义市,久居本地,否认疫区、疫情、疫水接触史,否认新冠肺炎相关流行病学史,否认牧区、矿山、高氟区、低碘区居住史,无化学性物质、放射性物质、有毒物质接触史,无吸毒史,吸烟史,饮酒史,无冶游史。 【查体】 T:40.2℃,P:106次/分,R:30次/分,BP:91/60mmHg。未吸氧状态下经皮氧饱和度92%,神志清楚,精神差,急性病容,全身浅表淋巴结未扪及肿大,球结膜无水肿,口唇无紫绀,咽喉部无充血、水肿,扁桃体无肿大;颈静脉无充盈;胸廓外形正常,双肺叩诊清音,听诊呼吸音清,未闻及明显干湿啰音;心率106次/分,律齐,各瓣膜区未闻及确切杂音。腹软,无压痛、反跳痛及肌紧张,肠鸣音3次/分,右肾区叩击痛,左肾区无叩痛。双下肢无水肿。 【辅助检查】 血常规:嗜酸性粒细胞0.00(10^9/L)↓,HR:红细胞3.47(10^12/L)↓,HR:血红蛋白108.00(g/L)↓,HR:白细胞11.85(10^9/L)↑,HR:血小板122(10^9/L)↓,中性细胞比率83.60(%)↑,中性细胞数9.90(10^9/L)↑。我院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阴性。超敏C反应蛋白301.53(mg/l)↑。肝功:HR:白蛋白38.4(g/L)↓,HR:总蛋白64.5(g/L)↓。肾功:HR:肌酐87.7(umol/L)↑。高敏肌钙蛋白I0.0097(ug/L)。B型钠尿肽88.00(pg/ml)。凝血四项+D二聚体:国际标准化比值1.19↑,D-二聚体1172.00(ug/L)↑,纤维蛋白原8.31(g/L)↑。血沉80(mm/h)↑。大便常规未见异常。降钙素原46.045(ng/ml)↑。尿常规:尿潜血3+,亚硝酸盐2+,红细胞(高倍视野)0-5(/HPF),白细胞(高倍视野)0-4(/HPF),外观微浑,蛋白质2+,白细胞1+。心电图:1.窦性心动过速(107次/分);2.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3.T波改变。彩超泌尿系:右肾囊肿。 【初步诊断】 急性肾盂肾炎 【诊断依据】 老年女性,起病急,病程短,主要表现为发热伴腰痛,最高体温41℃,查体右肾区有叩击痛,血常规示白细胞及中性比升高,超敏C反应蛋白升高,尿常规:尿潜血3+,外观微浑,白细胞1+。故诊断。 【鉴别诊断】 1.社区获得性肺炎支持点:老年女性,起病急,临床有发热,首要考虑感染性疾病,肺部感染为常见感染灶,故需考虑。不支持点:患者无咳嗽咳痰,查体双肺未闻及湿啰音。需进一步完善胸部CT明确。 2.疟疾支持点:患者反复发热,为持续高热,服用退热药体温可降至正常,但约8小时后体温再次上升,今日未服用退热药物,体温持续不降,故需考虑。不支持点:患者近期无旅游史,无蚊虫叮咬史。疟原虫涂片+抗原不支持。 【诊治经过】 入院后予以左氧氟沙星0.5g静滴每天一次抗感染、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500ml静脉补液及物理降温等治疗。嘱患者多饮水、勤排尿。经上述治疗,患者体温逐渐恢复正常,腰痛出现缓解。复查血常规,超敏c反应蛋白,尿常规恢复正常,痊愈出院。 【诊断结果】 急性肾盂肾炎 【分析总结】 该患者以发热伴腰痛入院,经过相关检查到明确诊断为急性肾盂肾炎。急性肾盂肾炎治疗时宜尽早控制感染,祛除诱发肾盂肾炎的不良因素和对症处理。一般以革兰氏阴性杆菌感染比较常见。喹诺酮类是常用的抗菌药,该患者使用左氧氟沙星治疗后,病情逐渐好转,最终痊愈出院。发热、全身症状明显者,根据患者全身情况给以流质或半流质饮食,高热、消化道症状明显者可静脉补液。每天饮水量应充分,多饮水,多排尿,使尿路冲洗,促使细菌及炎性分泌物的排出,并降低肾髓质及乳头部的高渗性,不利于细菌的生长繁殖。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