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王阳明心学——非常专注,奇迹就会出现

 好希神 2022-01-22
文章图片1

当注意力不集中时,我们做任何事情都无法持之以恒,而当注意力完全集中时,能让任何我们所做的事达到更好的效果。所以在做一件事情时,一定要排除其他爱好的干扰,ー心一意做该做的事。

做任何一件事,都离不开专注的力量,就连伸手拿起一个杯子这样的小事,我们都需要将注意力集中到杯子上,然后オ能完成。

很多人抱怨自己做什么都不成功,多少年了一事无成,其实在很大程度上,就是他们没有将注意力集中到一件事上,全カ以赴将它干好。

凯恩和基尔同时跟一个老师学习小提琴。老师是一位造诣极深的小提琴家,他对学生要求很严。

凯恩学小提琴的时候非常认真,而且每天坚持练琴四个小时以上,而基尔练琴时则心不在焉,练练停停,还经常因闲事耽误上课。

学了一年下来,凯恩的演奏水平大有提高,而基尔仍然停留在初学阶段。

老师对基尔说:“你既然学小提琴,就应该集中注意力,竭尽全力学好它,像你这样三心二意必将一事无成。”老师放弃了基尔,而凯恩则成了一名优秀的小提琴手。

这个故事说明了专注是干好任何一件事的基础,成功者和失败者的区别往往就在于意志是否坚定,注意力是否集中。如果一个目标确立了,就要集中自己的注意力,用尽全力去实现它,易于分神或易感无聊的人,根本就不适合从事任何一种职业。

王阳明在长期的修身治学中深深知道专注的重要性,他经常对学生说:“种树者必培其根,种德者必培其心。欲树之长,必于始生时删其繁枝。欲德之盛,必于始学时去夫外好。如外好诗文,则精神日渐漏泄在诗文上去。凡百外好皆然。

这就是说,种树的人必定注重培育树根,同样,修养道德的人必须注重修养心性。要想让所种之树尽快长高,必须在树开始生长时就把那些繁枝修剪掉。而要把道德提升到崇高的境界,必须在开始学习时就除去那些外在的爱好。如沉迷于诗文,则精神就会日渐泄漏到诗文上去,而影响德业的精进。凡是外在爱好都是如此。

王阳明认为,当注意力不集中时,我们做任何事情都无法持之以恒,而当注意力完全集中时,能让任何我们所做的事达到更好的效果。所以在做一件事情时,一定要善于排除其他爱好的干扰,一心一意做该做的事。

文章图片2

当然,在日常的生活、学习和工作当中,还要善于训练自己专心致志的能力,它是一把能够打开心智平衡大门的钥匙,任何在练习中能坚持的人都可以获得。

王阳明在讲述教育孩子的问题时,曾提到了一个训练专心致志的能力的有效方法,他说:“讽诵之际,务令专心一志,口诵心惟,字字句句,细绎反复,抑扬其音节,宽虚其心意。久则义礼浃洽,聪明日开矣。”

也就是说,诵读诗书时,务必让学生高度集中注意力,口里读着,心里想着,字字句句,反复体味其中的意思。诵读的节奏要抑扬顿挫,心灵意念要宽广虚静。时间久了,自能对文章中的含义和观点心领神会、融会贯通,聪明才智也会逐日增长。

在这里,王阳明特别指出了只有专心致志、用心思考,才能开发自己的智慧,做好学问。当然,要想让平时杂乱无章的思维或观察活动进入有序、宁静的心灵层面,在刚开始的时候,就要按照一定的方法进行练习。只有静下心来,反复实践,让心境进入平静空虚的状态,反复思索,掌握其节奏,才能逐步引出头绪并发现规律。

日本企业家稻盛和夫先生在专注这方面,可以说是值得我们学习的一个典范人物。

文章图片3

稻盛和夫的口头禅是:“持续付出不亚于任何人的努力。”这就要求一个人要保持高度的专注力,并坚持下去,以这样的状态做事,才有奇迹出现。

稻盛和夫在其自传《干法》中说,他原本并不是一个热爱劳动的人,而且他曾经认为,在劳动中要遭受苦难的考验简直是不能接受的事。

稻盛和夫年轻时也经历过种种挫折,初中升学考试失败,又患上肺结核,徘徊于死亡边缘,拖着病躯参加第二次考试,又落榜,同时家里又因战乱而被烧成废墟。后来好不容易考进一所地方大学的工学部,毕业后去大企业求职却又屡遭挫折,最后由老师介绍,总算进了京都一家制造电瓷的小公司。没想到这是一家濒临破产的企业,上班后第一个月的工资就没有如期发放,公司给他们的答复是“请再等等”。

那一年稻盛和夫二十三岁,他哀叹自己的命运,心中苦恼:“为什么不幸和苦难一次又一次降临到我的身上?我今后的人生将会是怎样的呢?”

就在他快要失去信心的时候,发生了一件事情,促使他那被残酷命运捉弄的人生发生了彻底的、戏剧性的变化。

那件事情就是他改变了自己的想法,开始拼命工作,并且非常专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