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哈佛教授:子女成长过程中,一共有三次机会可用使他们变得更聪明

 hmjf 2022-01-22
上世纪八十年代,山西一位老农气哄哄找到当地政府,对着政府工作人员直接索要1100万余元,被政府工作人员拒绝后,他从口袋里掏出一张泛黄的破纸,打开一看这竟是一张抗战时期的欠条,欠条虽然已经泛黄,但上面的字迹还是依稀可见,欠条上写着“八路军战士借走郭明阳一千一百万法币,并且承诺在战争结束之后便还钱”,而且上面还盖着政府的红色印章,为了验证欠条的真实性,政府还特意请来了几位专家,经专家验证这张欠条是真实的,最终政府按照规定全额返还。那么问题来了,欠条上提到的郭明阳是谁?这一千一百万法币又能偿还给老人多少人民币呢?一起来听听老农这张欠条背后的故事吧。拿欠条找政府的这位山西老农,他叫郭建英,他的祖父正是欠条上的借款人郭明阳,郭明阳年轻的时候是做煤炭生意的,发了不少财,是当地有名的大财主,但是他和其他的地主老财不一样,他从不会欺压百姓,反而经常自掏腰包救济身边的贫苦百姓,而且他家煤矿招的长工都是穷苦的青壮年,郭明阳希望他们能够有一份收入,可以养活自己的家庭,对于郭明阳的善举,当地老百姓也是十分感激,纷纷称他是大善人。其实,在抗战时期,郭明阳不仅帮助过老百姓,他还帮助过八路军战士,为抗战胜利也是做出了一份贡献。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之后,日军的铁蹄踏入中国各省,实行的“三光政策”让整个敌后根据地的生活都十分艰难,老百姓生活拮据,抵抗日军侵略的八路军战士日子也不好过。八路军需要经常长途作战,离开根据地后,部队的补给就成为了最大的困难,很多战士都不得已饿着肚子作战,在极其艰难的情况下,战士甚至只能用树叶和草根充饥,而且因为长时间的战争,很多老百姓离开了自己的家园,四处逃窜,大量的土地空闲,粮食自然紧缺。为了取得抗日战争的胜利,许多老百姓将省吃俭用的粮食无偿给八路军,不过八路军是个纪律严明的部队,是不拿群众一针一线的,只要老百姓送来粮食便会写下欠条,等到日后抗日战争胜利了再把欠款补上,郭明阳的欠条就是如此而来的。一次行军,八路军来到了山西,由于长途跋涉,部队里的粮食所剩无几,大部分的战士们基本上都是饥一顿饱一顿,再这样下去,还没有打仗,我们就已经输了。部队无奈之下,只能向当地的老百姓借粮食,老百姓虽然慷慨解囊,但远远不够,为人善良正直的郭明阳得知此事后,不惜变卖家中财物,用换来的钱为八路军购买了十大车的粮食,也是解决了八路军的燃眉之急,然而这样的义举却因此耗费了郭明阳的全部身家。郭明阳对部队的支持和奉献,让战士们非常感动,八路军的领导当即给郭明阳打下了足足一千一百万法郎的欠条,上面还清晰写着借款部队的番号,借款人姓名以及八路军的印章,而且还反复向郭明阳强调,抗战结束后,拿着欠条找政府就可以换到相应的补偿。拿到欠条后的郭明阳并没有放在心上,他也从未想过将来会拿着欠条去还钱,毕竟对于勇于抗战保家卫国的战士来说根本不值一提,郭明阳只希望这些粮食能够帮到八路军。郭明阳的义举被老百姓知道后,大家对他越来越敬佩,都愿意照顾郭家的生意,一时间郭明阳店铺的生意红红火火,俗话说得好人怕出名猪怕壮,随着郭家生意越做越大也是遭到同行眼红,为了打压郭家的买卖,其他同行合起伙来打价格战,通过降低价格和售卖劣质产品的方式,和郭家竞争,毕竟那时的老百姓生活拮据,面对价格低的产品,当然会优先选择,在没有客源的情况下,郭家的生意步步下滑,亲朋好友劝说郭明阳,将自己家的货物质量也下降一点,这样就可以减轻成本降低价格,或许生意可能还有缓机。但是不管旁人如何劝说,郭明阳始终坚持自己的原则和良心,他不愿意以次充好,把劣质的产品卖给老百姓,也正是因为如此,在同行的刻意打压下,郭家的生意越来越惨淡,渐渐的郭家败落,等到了郭建英父亲这一辈,祖上的富裕早已过去,又因为常年的亏损,家中已经负债累累,郭建英的父亲便把祖上的家产变卖,用来还清债款,将余下的钱财分给了仆人,自己带着仅剩的一点钱,到乡下盖了一间房子,带着一家人靠种地为生。抗战胜利后,爆发了一场还债热潮,只不过欠债人是政府,大批曾经借过粮食的老百姓纷纷拿着欠条找到政府兑换,政府也承诺不管什么时候,只要按着欠条来找政府都会全部奉还,不过有些百姓知道此时正是政府最穷的时候,所以也不急着要债,还有一些百姓并没有兑换的想法,想着将欠条留下,当传家宝收藏,郭明阳就属于后者。郭明阳在去世之前,将欠条的事告诉给了儿子,但他却叮嘱儿子,不管以后生活如何,都不能拿着这张欠条去找政府兑换,并告诉儿子,当年自己帮助八路军也是为了抗战,就把这张欠条当做一份纪念,让子孙好好珍藏,让后代记住这段历史,也记住那些为抗战牺牲的战士。在郭明阳去世后,郭建英的父亲就一直保存着这张欠条,即使家里生活艰难,他也遵循着父亲当初的遗愿,没有去找政府兑现,临终前,又将这张欠条交给了儿子郭建英,并把父亲郭明阳的嘱托一字不差的交代给郭建英。其实郭建英在小的时候,十分不理解父亲的用意,但随着年纪的增长,郭建英也明白祖父和父亲的用意,在父亲去世后,郭建英把欠条妥善保管起来,也把它当成一种纪念,留给自己的子孙后代。可是到了八十年代,郭建英的妻子不幸患上重病,为了给妻子治病家中积蓄几乎被掏空了,万般无奈之下,郭建英拿出了祖父留下来的那张欠条,这是救妻子的唯一办法,可当他拿起欠条内心是十分纠结的,父亲和祖父的遗嘱时不时在耳边响起,而且这份欠条距今将近半个世纪,当时签名的人早已离世,不知道这张泛黄破旧的纸张是否还有法律效用。内心一番挣扎过后,郭建英最终还是决定拿着欠条找政府,当他来到政府门口后,刚开始并没有直接进去,而是在门外左右徘徊,当工作人员发现后,立即上前询问有什么事情需要帮忙,郭建英这才把欠条的事情讲了出来,这才发生了开头的一幕。由于这张欠条年代久远,金额庞大,而且欠条上的借款人和欠款人都已经不在了,政府经过多番调查才证实了欠条的真实性,既然欠条是真实的,而且仍具有法律效力,接下来就是兑现问题了,根据当时的行情,十车粮食价值一千一百万法币,但是法币经过多次贬值,价格也不如从前,而且现在法币已经被废除,又该如何兑换呢?众所周知,法币是之前国民政府时期发行的,但是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由于政府大量滥发货币,法币出现了严重贬值,到了1948年,法币崩溃时,其物价已经上涨了三千四百九十二万倍,如果依然用法币来衡量现在的价格肯定是行不通的,最后在政府人员的多方协商下,决定以现有粮食兑换人民币的比例来进行结算,最终郭建英兑换到了八万元人民币。可能有人会觉得,一千一百万法币才兑换八万元人民币,是不是太少了,可你要知道,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普通老百姓的工资也就几十元钱,万元户也是少见,更何况是拥有八万元,郭建英拿到八万元后一下子变成了当地的有钱人,不仅给妻子治了病还解决了孙子上学问题,而且还留下不少积蓄,生活得到大大改善。郭建英拿欠条找政府兑换八万元的事被各大媒体知道后,纷纷赶来采访,在采访后得知郭建英祖父对八路军的义举大力宣传,后来这件事也成了“军民一家亲”的典例。而郭建英也十分感激政府,时隔几十年,政府依旧记得爷爷的功绩,愿意兑现这笔欠条,我们现在的政府是一个真正为人民服务的政府,不会欺骗和无视老百姓!其实在战争年代,像郭明阳这样愿意倾囊相助共产党的人非常多,正是有他们的无私奉献,部队没有了后顾之忧,战士们在前线奋勇杀敌,这才有了如今的和平幸福生活,正所谓人民的幸福离不开党,党的成功也离不开民众。(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谢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