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太岁纪年、干支纪年、年号纪年,从著雍摄提格讲起|读资治通鉴①

 信息熵 2022-01-22

《资治通鉴》是一本很有意思的著作,但是想要把这本书读懂、读通,是要下足功夫的。我认为首先需要有决心、有毅力将这本书通读一遍,理解文章中所述字句的含义。

我之前也没有完整读过《资治通鉴》,为了督促自己,我决定通过文字记录的方式,一字一句和大家一起来通读这本书,希望有共同目标或者爱好的朋友监督我,大家一起进步。

(注:由于本人能力有限,很多内容晦涩难解,我会尝试通过查阅资料和相关解读文章进行解读)

文章图片1

始于周,止于后周

在正式进入正文学习之前,我们得知道这本书的结构。作为一本编年通史,《资治通鉴》的内容从周朝开始,按照朝代的先后顺序,分为《周纪》《秦纪》《汉纪》《魏纪》《晋纪》《宋纪》《齐纪》《梁纪》《陈纪》《隋纪》《唐纪》《后梁纪》《后唐纪》《后晋纪》《后汉纪》《后周纪》,因为后周以后就是宋朝,对于作者司马光来说,就不再是古代史了,而是当代史。每个“纪”包含若干卷,《周纪》一共有五卷,第一卷叫《周纪一》,第二卷叫《周纪二》,以此类推,每一卷的开头都标明了起止年份。

废话不多说,今天我们来一起读读《资治通鉴》的第一卷《周纪一》。

首先是第一段,就感觉很晦涩!

原文:起著雍摄提格,尽玄黓困敦,凡三十五年。

初看,这句话短短16个字,仿佛只认识“起”“尽”二字,“著雍摄提格”“玄黓困敦”是什么玩意儿?完全读不通、读不懂、不认识。想搞懂这句话,首先得将这句话进行断句。

起/著(chú)雍(yōng)/摄提格,尽/玄黓(yì)/困敦,凡/三十五年。

通过查阅资料得知,这两句其实是中国古代的一种纪年方式——太岁纪年里的年份名称。

这句话的意思是:记录周代历史的第一卷,开始于著雍摄提格这一年,结束于玄黓困敦这一年。

早在商朝,古人就发现木星的运行规律,木星绕天空之周,大约要花12年,古人将木星划过的天区平均分成12份,每一份对应1年,人们只要观察木星落在哪个天区的位置,就能较为准确地推测出对应的时间,这就是中国古代的木星纪年法。

上文所说,木星绕天空一周需要12年,古人将木星每年走过的区域称为“次”“星次”,所以总共有12个星次,古人给予了每个星次不同的名称,分别是:星纪、玄枵(xiāo)、娵(jū)訾(zī)、降娄、大梁、实沈、鹑(chún)首、鹑火、鹑尾、寿星、大火、析(xī)木。这也就是最早版的中国“黄道十二宫”,后来明朝人将其拿来对译西方的黄道十二宫。

文章图片2

此外,古人还把天穹分成4份,称之为四象,分别是:东方青龙、西方白虎、北方玄武和南方朱雀。而每象又分成7个区域,4*7=28,也就是二十八星宿。

古人还把“黄道十二宫”,也就是12星次分成4组,每组对应1个象,也就是1个象对应3个星次。而在3个星次中,中间的星次对应3个星宿,其他2个星次分别对应2个星宿。

四象

木星十二星次

二十八星宿

北方玄武

星纪

斗、牛

玄枵(xiāo)

女、虚、危

娵(jū)訾(zī)

室、壁

西方白虎

降娄

(kuí)、娄(lóu)

大梁

胃、昴(mǎo)、毕

实沈

觜(zī)、参(shēn)

南方朱雀

(chún)

井、鬼

鹑火

柳、星、张

鹑尾

翼、轸(zhěn)

东方青龙

寿星

角、亢(kàng)

大火

(dī)、房、心

(xī)

尾、箕(jī)

但是木星绕天空一周并非12年整,而是11.86年,古人想将星次与星宿一一严格对应也就不可能了,每12年会累积出来50多天的误差。此外,木星在天空中的运行方向与太阳是相反的,所以通过观察木星纪年存在误差。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古人想出了一个办法,就是假想出一颗星,这颗星在天空中运行一周的时长正好是12年,运行方向正好与木星相反,这颗星就是我们十分熟悉的“太岁”。

为了方便,古人将太岁的十二星次与地支进行了对应,正好都是12个。而且没有沿用木星纪年法中12星次的名称,而是采用了新的名称,分别是:困敦(dūn)、赤奋若、摄提格、单(chán)è)、执徐、大荒落、敦牂(zāng)、协洽、涒(tūn)滩、作噩、阉茂、大渊献。

太岁十二星次(岁阴)

十二地支

困敦

子(zǐ)

赤奋若

丑(chǒu)

摄提格

寅(yín)

单阏

卯(mǎo)

执徐

辰(chén)

大荒落

巳(sì)

敦牂

午(wǔ)

协洽

未(wèi)

涒滩

申(shēn)

作噩

酉(yǒu)

阉茂

戌(xū)

大渊献

亥(hài)

说到这里,得引出“天干”“地支”的概念了,这两个概念起源比木星纪年法要早,至少在商朝就已经成型了。有人认为,天干源于太阳计时,地支源于月亮计时;还有人认为,天干源于某个采用十进制的部落,地支源于某个采用十二进制的部落,后来两个部落合并,天干与地支就开始搭配使用了。具体起源众说纷纭。

前面提到木星和太岁,后来被古人纳入到阴阳系统中,木星在天空运行,属于阳,而太岁在地上运行,属于阴,古人将太岁十二星次称为岁阴。

岁阴与地支对应,那么就出现了与天干对应的岁阳。同样古人给岁阳起了很古雅的名称,分别是:阏(yān)逢(féng)旃(zhān)柔兆强(qiáng)圉(yǔ)、著(chú)雍屠(tú)上章重光玄黓(yì)昭阳。

岁阳

天干

阏(yān)逢(féng)

旃(zhān)蒙

柔兆

强(qiáng)圉(yǔ)

著(chú)雍

屠(tú)维

上章

重光

玄黓(yì)

壬(rén)

昭阳

癸(guǐ)

那么干支纪年法怎么换算具体年份呢?有这样一个公式:

天干=(公历年份)/10,所得余数

地支=(公历年份)/12,所得余数

然后根据余数在对应换算表中进行换算:

公元前的换算表

天干

地支

7

9

6

8

5

7

4

6

3

5

2

4

1

3

0

2

9

1

8

0

11

10

公元后的换算表

天干

地支

4

4

5

5

6

6

7

7

8

8

9

9

0

10

1

11

2

0

3

1

2

3

例如,今年是2022年,属于公元后,2022除以10余2,天干就是壬;2022除以12余6,地支就是寅,2022就是壬寅年。

所以第一句话翻译过来就是,起于戊寅年,止于壬子年。也就是起于公元前403年,止于公元前369年。

除了上面所述的太岁纪年法、干支纪年法外,古代纪年方法还有年号纪年法(如庆历四年春)。其中太岁纪年和干支纪年相对而言更加客观。事实上,在后面的正文中,也采用了年号纪年法。太岁纪年相当于一个根目录,而年号纪年相当于子目录,这样使得全书的编年更加井然有序且客观。

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发生了什么,魏、赵、韩三大夫被封诸侯带来了哪些影响,从下期开始,我们正式进入正文,届时一起来看看司马光是如何看待这件事情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