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鲁尔德比:无产VS资产阶级球队的百年恩怨 | 循迹晓讲

 循迹晓讲 2022-01-22


◎ 循迹 · 用文化给生活另一种可能

◎ 主讲:赛艇队长

◎ 策划:赛艇队长

◎ 责编:马戏团长

◎ 全文约3000字 阅读需要10分钟

◎ 本文首发于【循迹晓讲】公众号 未经授权 不得转载

◎ 文章配图来源于网络,若有侵权行为,请在后台联系我们删除

今天聊聊球队。

常看球的朋友可能都会听说一个词“德比”,指的是地域较近或者是实力很强的两支球队比赛,一般每次德比的现场非常火爆,北京就有俩德比,一个北京德比一个京津德比,那场面真是热闹非凡。

◎ 沙尔克04俱乐部标志

◎ 多特蒙德俱乐部标志

世界上最火爆的德比战当属沙尔克04和多特蒙德的鲁尔区德比,球迷之间的骂街打架什么的都是小事,他们最爱干的是把对方的球衣撕成碎片。

两支球队都来自德国的鲁尔区,鲁尔区位于德国西部的北莱茵-威斯特伐利亚州境内,面积4593平方公里,占德国总面积的1%,鲁尔区地处欧洲的十字路口,自古是东西欧往来的“圣路”地带,今天则处于欧洲工业的黄金地带。

 位于欧洲中心地带的鲁尔区

这里是德国人口最密集的地区,南部的鲁尔河一带更是城市群集中区,有城市的地方就有足球,于是在1904年,盖尔森基兴市诞生了沙尔克乐部,俱乐部旗下的球队就叫做沙尔克04。

◎ 1904年成立的沙尔克04俱乐部

沙尔克是盖尔森基兴市的一个区,从诞生的那一天开始,他们就打上了深深的鲁尔烙印。5年之后1909年,本文的另一个主角,多特蒙德俱乐部成立在多特蒙德市,但直到1947年在一个小型杯赛中击败沙尔克04俱乐部之后,该队才真正在德国足坛占有了一席之地。

也正是从那时开始,两队之间的鲁尔德比成为了德国足球最引人入胜的一个话题。

德国足球氛围浓得很,世界杯他们拿过4次,欧洲杯拿过3次,创造世界杯出场纪录、进球记录的全是德国人,马特乌斯和克洛泽。这么热爱足球,还拿过这么多荣誉的国家,按理说身经百战见得多,为啥会对这俩球队这么感兴趣?

 鲁尔区的区位优势

这是因为鲁尔区在德国历史上有非同一般的地位

鲁尔区有着极其丰富的煤矿资源,农民一铁锹下去刨上来的不是土豆,是煤球。长期以来,人们从来没有把这种黑色的矿石和烧火、炼矿联系起来,直到受到英格兰人工业革命的启发,德意志人才知道煤矿所蕴藏的巨大能量。

于是在19世纪初,从这里开始了新兴的采矿业。19世纪下半页,采矿业迎来了极其迅速的发展。1845年,鲁尔区尚能开采大约1百万吨煤;到了1914年,煤的年产量竟达到了惊人了1亿吨

 一战前的鲁尔区

1850年,鲁尔区凭借其钢铁生产成为德意志工业革命的先锋地区;1875年,鲁尔区便成为了欧洲最重要的工业基地之一,并对德意志第二帝国崛起提供了强大助力。它也因此被称为“帝国工业的心脏”。德国能够在第二次工业革命后跻身世界列强,发动两次世界大战,都和鲁尔区有着密切的联系

二战后,鲁尔区的人们也着眼于经济的重建与复苏,在得到来自美国的物资和经济援助后,鲁尔区凭借其工业基础成为了“经济奇迹的中心”。很多东德的难民与土耳其的务工人员在这个时期大量涌入鲁尔区。位于埃森的关税同盟煤矿也一度成为全世界最大、最先进的煤矿。

▲ 长按识别图中二维码,即可报名参加桓大司马老师的观复博物馆,申申老师什刹海活动

然而,随着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到来,全球能源需求转向了石油,随着煤矿危机与钢铁危机的到来,鲁尔煤炭流失了大量客户。到了20世纪60年代,鲁尔区的发展陷入了瓶颈。德国新兴工业出现了转移,南部的巴伐利亚州、巴登符腾堡州成为德国新的工业基地。

 鲁尔区改造前后

眼看传统工业无以为继,鲁尔区在20世纪70年代经历了经济转型。

值得一提的是,他们对老工业基地的改造,不是企业倒闭工人下岗,而是把煤矿变成景观公园,工厂变成博物馆。到上世纪90年代德国重新统一之时,鲁尔已经不再是衰落的工业区,而是以全新的姿态出现在德国的大地上,可以说鲁尔这个地方见证了近现代德国的荣辱兴衰

 2018年12月21日,德国最后一座位于鲁尔工业区的黑煤煤矿宣布关闭,这也宣告了鲁尔区曾经的支柱产业、德国战后经济奇迹的功臣走向终点。为纪念这最后的历史时刻,时任德国总统的施泰因迈尔和欧盟委员会主席容克参加了此次纪念仪式。参加纪念仪式的人们唱起《矿工之歌》,纪念一个时代、一个产业成为历史。而现场的1500名矿工决定在煤矿被封之前,伴随着“Ruhrpott!Ruhrpott!(鲁尔!鲁尔!)”呐喊声,挖出最后一块黑煤。

鲁尔区如此,鲁尔区的球队也充斥着工业元素,沙尔克04是典型的“煤矿球队”,在当年甚至有的鲁尔区人骄傲地把沙尔克04称作“德国鲁尔煤矿工人队”,这是因为盖尔森基兴在大工业时期是欧洲重要的采煤中心,所以才有了“煤矿工人”的绰号。

多特蒙德这座城市的历史更为悠久,早在罗马帝国时期就有了雏形,他们的产业没有盖尔森基兴那么单一,大型啤酒酿制工业、煤炭开采工业、钢铁制造业都是支柱产业,此外多特蒙德还是威斯特法伦州的贸易中心。

 敢下矿的才是钢铁真男人

因为产业差异,盖尔森基兴的传统矿工很不待见他们,在老一辈人的文化理念当中,只有煤炭才是鲁尔区的象征,而“造酒”属于新贵敛财的手段,“就好比硬煤当中的杂质”。虽然鲁尔区在近代,也就是战后凭借工业优势得到了飞速发展,但这种产业差异导致的文化观念上的沉淀已经保留了下来

在一些老球迷心中多特蒙德队甚至都不算鲁尔区的人,他们地理位置上在鲁尔,但精神可一点都不鲁尔,所以他们眼里的鲁尔区德比是沙尔克04对阵波鸿,波鸿也是一个靠采矿、钢铁发展起来的城市,煤矿工人对阵钢铁工人,这才是属于重工业,属于工人阶级的战斗,只是后来波鸿实力不行了,多特蒙德后来居上,两队之间的比赛才被冠以了这个名号。

◎ 工作之余踢足球消遣的鲁尔区矿工(图源:德新社)

除了阶级,两支球队还有民族文化上的冲突,在西罗马帝国时期日耳曼人南下,建立早期封建王国,通过《日耳曼法》治理国家,日耳曼法首先强调个人服从集体,集体利益至上,后来又被法学家称为团体本位,这种思想也成为后来日耳曼人的典型特征之一。

传统鲁尔区的工人阶级非常有日耳曼人的特点,大规模工业生产需要各司其职,所以个人的螺丝钉要听命于集体的大机器,工作时间强调工作效率,生活上倾向自给自足。多特蒙德因为商人居多,追求个人利益最大化,也愿意跟外界互通有无,看起来不像是纯正的日耳曼人,自然也就遭到了排挤和歧视

随着时间的发展,今天的盖尔森基兴和多特蒙德早就放弃了过去的成见,更多的人在承认多特蒙德新兴工业优势的同时,也承认优质啤酒和商业会带来更好的生活品味。不过这种恩怨形成的文化会在特殊领域内得到放大,其中最主要的领域就是足球。

两支球队有太多的共性,他们的球迷都是最忠实的,多特蒙德的主场上座率是欧洲第一,而沙尔克则排在德甲第二。两队之共性曾经在1997年达到过戏剧性的极致——在沙尔克夺得联盟杯冠军的一个星期之后,多特蒙德也捧起了冠军联赛的奖杯。

◎ 1997年对于多特蒙德来说,是球队历史上的辉煌年份。在当年与尤文图斯进行的欧冠决赛上,首次进入欧冠决赛的多特蒙德,在主帅希斯菲尔德的带领下,3-1击败尤文图斯拿到了象征欧洲之巅的欧冠冠军奖杯。

 同一年,沙尔克04则击败了国际米兰,获得了欧洲联盟杯的冠军,同样站在欧洲之巅。德国足球皇帝贝肯鲍尔就曾说过:“德国足球的心脏在鲁尔跳动(the heart of German football beats in the Ruhr.)”。

但是,两队之间更多的是仇恨,正因为太知己知彼,所以根本无法和平相处。两队球迷都有一个极端的恶习,那就是宁愿到现场观看球队与拜仁的比赛也不愿意到对方球场观看相互之间的德比

多特蒙德有8座德国顶级联赛冠军,其中6座是德甲冠军,沙尔克04拿了7座,不过他们上一次拿冠军是1958年,那还是德国旧联赛,德甲在63年才成立,因此多特蒙德球迷就经常嘲讽沙尔克04没拿过德甲。

06-07赛季,德甲进入冠军争夺的白热化阶段。斯图加特和沙尔克04都有希望夺得德甲冠军。最后一轮,沙尔克04只要战胜多特蒙德就可以保住德甲奖杯。然而,天不遂人意,多特蒙德最后时刻2-0战胜沙尔克04,搅黄了对方的美梦。就有好事的多特蒙德球迷租了小飞机,写着“你们永远不可能夺冠”嘲讽沙尔克04。

◎ “你们永远不可能夺冠”

现在二者实力此消彼长,多特蒙德十年内拿过两次德甲,还打进过欧洲冠军联赛的决赛,而沙尔克饱受财政危机折磨,降级到乙级联赛,短时间内是看不到鲁尔区德比了。

其实,从地理上来说,盖尔森基兴和多特蒙德只隔了40公里,很难想象距离这么近的两座城市会有截然不同的核心文化和阶层意识,北京的昌平和通州差不多也隔了这么远,没见到他们这么闹腾过。

(END)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