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养殖当中,水体作为一个复杂的系统,又是鱼虾赖以生存的环境。如果想提高养殖收益,必须控制好水体环境。那么影响水体的有哪些因素呢? 1、生物因素,生物因素就是水体当中所有的生物,包括藻类、菌类、浮游生物、水生动物等,不同的生物,不同生物量,组成的水体的也不尽相同。 2、环境因素,指的是PH值、氨氮、亚硝酸盐、底质等水体指标,这些指标不仅能影响水质的走向,同样也关乎鱼虾的健康。 养殖人员经常说,维护好池塘生态的平衡,有利水生动物的生长。那么该如何去维护一个生态平衡呢?这令很多养殖人员陷入迷茫。 影响一个养殖池塘生态平衡的因素主要有藻类、菌类,这两者作为影响水质的重要因素,得到很多养殖人员的认可。那么该怎么去控制池塘藻类、菌类呢?对,应该是控制其本身所需要的营养,达到控藻、控菌的目的。 比如,我们想在池塘内培育硅藻,那么我们有选择的添加硅酸盐等硅藻生长所必须的营养。 比如,如果我们想在池塘当中培育绿藻水,那么我们必须添加绿藻生长所需的营养。 由此可见,虽然做好硅藻、绿藻,都能达到控制池塘水体的目的。但是营养的不同,培育出来的有益藻类也不同!池塘的菌类也是如此,添加的菌种、营养不一样,池塘内产生的有益菌,也不一样! 综合来看,给池塘添加不同营养,是决定池塘生态平衡的关键,也是养殖调水的关键性操作! 通过上面分享,我们知道,养殖人员若想控制池塘的关键,必须从池塘的藻类或者菌类入手,若能控制好这两项,那么池塘的管理就变得想当简便! 那么控制藻与菌类,关键是什么呢?就是通过控制藻类或者菌类的营养需求,根据池塘的需求,选择补充合适的营养,才能控制藻类或者菌类的生长。 那么藻类、菌类对营养有什么要求呢? 1、藻类生长必须的营养:无机盐(氮、磷、钾等)、无机碳源、微量元素、二氧化碳(进行光合作用)、生长因子、水。 2、菌类生长必须的营养:无机盐、有机碳源、微量元素、氮源,生长因子、水。 由此可见,藻类与菌类生长所需的营养有大同,也有小异。 弄懂藻类与菌类对各种营养的需求,才能在调水的道路上有的放矢,得心应手! 藻类生长的必须条件:阳光、无机碳源(主要为二氧化碳)、温度、矿物质、微量元素、氮源、藻种。 菌类生长必需的条件:有机碳源(蜂蜜、红糖、有机碳化合物、粪便饲料分解物)、矿物质、微量元素、菌种。 通过上面可知藻、菌对营养的需求也有异同之处的: 1、能量来源没有互相影响,藻类能量主要来自阳光,菌类能量主要来自碳水化合物。 2、藻类、菌类在碳源需求上没有互相影响,藻类碳源主要来自无机碳源、菌类碳源主要来自有机碳源。 3、藻类与菌类存在竞争关系的在矿物质、微量元素上面,同时,部分氮营养两者也存在竞争关系。 在高密度的养殖当中,藻类可以通过竞争营养,导致抑制菌类的生长。同理,菌类也可以通过竞争营养物质,达到抑制藻类的生长。这是人们常说的“以藻抑菌”、“以菌抑藻”。 养殖池塘想达到以藻抑菌、或是以菌抑藻,还是定向培藻、定向培菌,主要看池塘的需求,养殖人员再根据需要,针对性补充营养,即可达到目的。 比如藻类,虽然藻类数量、种类繁多,但是对营养的需求大致相同,我们常说的定向培藻就是添加各种营养,满足特定藻类的生长。 比如绿藻生长必须的营养有:碳、磷、氮、钾。 比如硅藻生长必须的营养有:硅酸盐、碳、磷、氮、钾。 当池塘当中碳、氮的比例失调,有害藻(蓝藻、裸藻等)就容易爆发。因此,如果想培一塘好藻,必须注意碳氮比,同时,藻类常常由于营养不足,出现老化死亡的情况,因此养殖人员需要定期针对补充营养物质满足藻类的生长。 比如菌类,一般来说,在现代的养殖池塘当中,菌类所需的营养一般充足的。除了一些菌类在特定的池塘内,需要补充碳源、矿物质、微量元素以外,一般情况之下,不需要另外的补充营养。 只能注意的是,在池塘补菌之时,需要注意池塘各种指标适不适合菌的生长,比如溶氧(特别重要)、温度、菌是否是耗氧型等等素。 如果投放的菌种是耗氧性,则必须适当的增氧,避免厌氧菌大量增长,病源滋生,危害鱼虾的生长。 在水产养殖当中,弄得藻与菌的营养需求,在根据其要求针对的补充营养分子,这才是真正调控水质的方法,真正能促进养殖的高效益! 本文为《一号水产》独家稿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