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鱼虾混养的最佳比例,今天揭晓了!按照此法养虾,效益惊人!

 一号水产 2022-01-22


#1

最新表明,南美白对虾和罗非鱼通过生物絮团进行混养,是一种可持续的、高产量的养殖模式。该养殖模式生产出来的虾,体型大、成活率稳定,产量高,同时,还可以收获罗非鱼,增加养殖户的收益。

一、为什么说,南美白对虾适合和罗非鱼混养?

生物絮团技术(BFT)是目前包括越南在内的全世界范围当中,提高南美白对虾产量的领先技术。这种模式以很高度密集的方式养殖对虾,减少了换水量或不需要进行换水,与一些半集约化养殖系统相比,该养殖模式大大减少了养殖期间的用水需求。虽然生物絮团技术有很多优点,但在BFT系统中养虾可能会遇到一些问题,特别是产生的固体浓度很高。水中悬浮固体的过度积累可能会减少虾的生长,因此这些固体废物必须从系统中清除。然而,去除的固体是富含氮和磷的废物,需要耗费大量的成本,尤其是如果不加以利用这些固体废物,就会造成浪费和环境污染。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在BFT系统上叠加一个综合的多营养水产养殖(IMTA)系统,使得其中一个生物的粪便成为另一个生物的食物。换句话说,鱼被用来消耗漂浮的固体和养虾过程积累的有机物。这可能会导致在BFT系统中养殖的南美白对虾更好生长。然而,需要考虑选择合适的品种来共同养殖,并考虑养殖的条件,对维持水质和产量十分重要。

二、混养需要选择好品种

BFT系统设计的一个基本要素是,在该系统中可以顺利养殖的水生物种。BFT系统最大的优势,是可以直接使用生物絮团物作为水生动物的营养来源,并且该系统适合能够耐受水中高浓度悬浮固体和不利环境条件的物种。因此,虾和罗非鱼等物种具有这些的生理特征,使它们能够消化细菌中的蛋白质并使用生物絮团物作为食物来源。 

三、越南芹苴大学的一项最新的研究

最近,芹苴大学(Can Tho University)进行了一项最新的研究,以确定在罗非鱼与生物絮团结合的混养系统当中,南美白对虾的最佳密度。 

1、实验将南美白对虾分为4种不同密度的组:150尾/立方米;200尾/立方米;250尾/立方米和300尾/立方米;罗非鱼在所有组中以4条/立方米的密度进行混养;配合生物絮团产生的做法(应用米粉将C:N保持15:1的比例)。

2、试验采用的盐度为15‰,南美白对虾的初始尺寸为0.82厘米(0.006 克/尾);罗非鱼的初始长度为5.31-5.59厘米,重量为0.18-0.24克/条鱼。鱼和虾是同一天放在试验池当中,整个实验时间为60天。 

3、南美白对虾每天饲喂4次,采用40-42%蛋白的饲料 ,投喂的饲料量为10-15%虾体重/天,罗非鱼每天投喂的饲料量为5%体重/天。该研究实施全程不换水,但在养殖过程中,每隔15天定期抽吸底部,检查并保持碱含量在130-140mg/L范围内 。

4、每4天定期使用一次米粉,米粉的用量按虾、罗非鱼食用量计算,实际为鱼虾饲料投喂量的46%~50.8%之间,主要目的是让C:N达到15:1 (Avnimelech, 1999)。米粉在使用之前,将米粉与40摄氏度的水,以1米粉:3水的比例搅拌均匀,培育48小时。 

5、每30天检查一次虾和鱼的生长情况。随机收集10尾虾/池,收集6条鱼/池,然后进行称重,测量虾和鱼的标准长度。在养殖60天后,统计虾和鱼的存活率。

四、试验结果

1、试验结果表明,以150尾/立方米和200尾/立方米的密度养殖南美白对虾,结果最佳,虾平均体重分别为6.76g/尾、5.97g/尾,与250尾/立方米和300尾/立方米的密度组相比,体重增长快,成活率高,FCR低,结果差异显着。  

2、研究表明。综合养殖是在同一水体中,采用两种或两种以上水生物种进行的养殖系统,该方法有助于提高养殖效率和利润。研究结果也显示,鱼虾通过生物絮团进行混养,可以通过帮助防止大规模藻类繁殖来改善池塘的生态平衡,减少对环境的影响,并且实实在在的提高养殖户的利润。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