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赵括是千古名将 ┃ 纸上谈兵未必浅,慷慨躬行谁能当?岂因成败论英雄,千古一姓是赵家

 逸庐夜画 2022-01-22

秦赵长平之战,是中国千古第一大战。

长平之战是中国战争史上的分水岭。长平之战前的战事,还是贵族之间有情怀的游戏,讲究风度与程序,讲究不战屈人之兵,打不过认个怂大不了退开五十步就可以一笑罢手;长平之战始,你死我活,手段用竭,摧毁生命,灭国屠城,战争尽显丛林法则与人性狰狞。

长平之战是中国战国时代的分水岭。长平之战前,天下诸侯一家亲,城破国灭可复、姓氏存亡可续,列国之间尚有尊王攘夷的古风和同生共处的温情;长平之战后,秦国东出觊觎六国,一战扫平一统天下的最大障碍、东方唯一能与秦国抗衡的铁血赵国就此一蹶不振。秦国由此正式开启了统一之路,最终到秦始皇时候,一统六合。

长平之战是中国古代历史的分水岭。长平之战前的中国,可称之为先秦时代,有蒙昧质朴的人文社会、自由璀璨的百家意识和相对宽松粗放的统治体制;长平之战后,秦国统一中原,社会进入大一统的融合时代,中央集权、封建体制、内儒外法、君权国统,中国从此进入了漫长固化的封建社会。

长平之战的背景:略过不提。

长平之战的缘起:略过不提。

长平之战的过程:略过不提。

长平之战的双方战略战术:略过不提。

长平之战的演变转折成败:略过不提。

长平之战的结果影响后事:略过不提。

我要重点阐述的,是这场战争的主角,背负了千古非议的悲情人物:赵括。

轻轻揭开历史发黄的页码,细读诸多日渐模糊史迹,为蒙冤两千多年的赵括正名。无论从哪个角度看,赵括无愧于千古名将:

长平之战看似由赵国孟浪接受上党郡,引发了秦国的倾国报复。实际上,上党事件只是一个引子:秦国东出统一天下之志早已明了。而在山东六国中,赵国是合纵联盟支柱,战力最强,抗秦意志最为坚定,已成为秦国东出的最大障碍。秦赵的战略对决已经是不可避免的。秦国欲倾全国之力与赵国战略对决,乃是形势所然。在长平大战前秦国已对邯郸形成三面包围。事实上秦国进攻上党,就是意在图赵。

赵国显然对战前大势没有正确的概念。秦国攻韩国,唇亡齿寒的赵国不去全力以赴的救援。冯亭献上党,风尖浪口的赵国不做抗秦总动员的准备。直至长平之战爆发,秦国有灭国战的决心,赵国面临生死存亡却无清醒的全局认识,昏昏沉沉还用廉颇为将,按老套路消极防守,被动御敌,这就是最大的败招。

秦军的特点是喜军功、耐苦战、士气高,没有后顾之忧,不怕长期战争,秦国的战略意图其实很清楚,就是逐步切断赵国的战略纵深,震慑其他国家的干涉应援,从而充分利用自身超强的战争后勤支持能力,重兵屯扎,步步为营,缓缓推进以蚕食对手的有生力量。

廉颇却翻着从前诸侯之战的老黄历,坚壁清野集中兵力和秦军正面硬刚,放弃了主场地利优势,放弃了灵活主动用兵,一味保守避战。这样正中秦军下怀。秦军从来不怕对峙,你不动死守正好我慢慢围困。结果是秦军在千里之外的国战,反而调度如意,粮道无忧,甚至还可以在赵国境内就地征发民夫、“就粮于野”,越打越精神,比赵军更像本土作战。

廉颇统帅28万赵国百战精锐之士,对抗王龁领军的30万秦军,按理说双方也算势均力敌,本国防守,比之犯境客军还有先天优势。可是廉颇两年被动坚守,要靠从邯郸运粮支持,粮道还经常被秦军封锁,毫无保障,四月秦军“取二鄣、杀四尉”。七月秦军又“攻赵军垒壁,取二尉,败其阵,夺西垒壁”。赵军节节败退、损失巨大。龟缩营地抱头挨打。士兵成群逃亡现象也屡屡出现。

秦军围绕赵军驻地壁垒建了三层土墙三面包围,赵军别说出阵对敌,军营大门都被对方封死了,赵营时时遭遇箭雨洗地,赵军其实已经是精疲力尽,死路一条了。原本28万赵军,没有正经打过,被秦军今天断粮道,明天摸营偷寨,糊里糊涂就被消灭了五六万。总共消灭秦军却不过数千人而已。

赵孝成王也看出这样打下去必败无疑,几番促使廉颇出战争取主动。廉颇无奈,要求添兵增援。

这时邯郸盛传赵括能将,说秦军就怕赵括率军。据说这是秦国使人到邯郸,买通奸臣郭开放出的风声。我分析未必如是:原因之一很简单,秦国不见得了解名不见经传的青年赵括;原因之二是,此前赵括颇有知兵的好评,也没流露出有什么不对头的地方,更不知秦国凭什么判断赵括一定就是脑子进水不堪大用,不可能没头没脑指望赵括一带兵就会犯错找死;原因之三是,现在秦军打廉颇打的很顺手,已经歼敌快三分之一,廉颇无还手之力,秦军干嘛吃饱了撑的去嚷嚷帮对方换个人来打?万一赵括还真的是个高手呢,这不是自找麻烦。

事实上,廉颇战事不利,束手无策,赵国面对困境,一筹莫展,赵孝成王遍访名将,赵奢推老病复发起不来、乐乘言北方匈奴异动走不开,一时满朝竟无人敢于带兵上前线。年青的赵括就是在这种情况下,主动请缨上阵的。

当时赵括请命,阻力巨大,父亲知道秦军虎狼之师不好对付,劝他明哲保身;母亲担心他没带过兵,军中风险大,拼命拦他别逞能,赵括说国家有难,这正是我该上阵的责任,我不能退缩。光凭这份敢为天下先的气度,就该为赵括喝彩。于是赵孝成王拜赵括为帅,全面接管赵军抗秦。

赵括上任后,马上向赵王要钱要福利,求田问舍,“日视便利田宅可买者”大办家当。这点是很多人攻击他的地方,说他是草包。实际上正是这点反而体现了赵括的睿智之处:赵国大部分兵力在他一手之中,当然要让领导信任安心。

表现出贪财求财的一面,一方面表示自己人品可靠不会作乱,另一方面也是表现出对胜利的充分信心。这恰恰是一种极为高明的真正名将手段。这招带兵要赏安君心的奇招是赵括的首创。其实后来秦国大将王翦受命灭楚前,也学赵括的办法,去不断找秦王要“美田宅”,就是为了安秦王之心也。

赵括领兵20万,与原先廉颇的残兵约22万人合并,共计总兵力42万人,而对方秦国原有30万军队,不久陆续增兵30万人,正面之敌达到60万。秦昭王听到赵括对敌,极为重视,立即招白起为统帅,又亲赴河内,把当地15岁以上的男丁全部编组成军,这样又加兵35万,全力增援长平战场。组织起95万大军,这对于总计500万人口的秦国,可以说几乎是动用了倾国之力。

新败之军、数倍之敌、不利地势、被动战局,赵括就是在这样的险恶形势和实力对比下率军抗秦的。并几乎以一己之力给秦军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打击。

赵括上任之后,直到失败,所作所为绝无大错,甚至可以说非常精彩,已经尽显一代名将的能力和品格。他的最终失败,只是造化弄人:一是赵国和秦国综合国力的巨大差距不是赵括一己之力可以改变的,二是强中更有强中手,他的对手白起更是战神般的存在。第三,也是最根本的是:他是被猪一般的队友坑死了。

赵括从上任直到战败身亡,各方面一直充满非议和质疑,廉颇等无能之辈为了推卸自己的责任、多少给自身脸上整点光彩,也是不遗余力地“喧豗、詬誶之”。可是实在也讲不出赵括又什么不对头的地方,最终也不过鸡蛋里挑骨头找出一个“纸上谈兵”的毛病。

可是,纸上谈兵,最多说明了军事理论扎实,作战推演能力过硬,这也算是错误?再说,纸上谈兵,善于研究理论,就一定代表实战水平不行?反之,不能纸上谈兵的将军,倒一定是有欠缺的。

除了纸上论兵已经全面超越乃父,从史载中可以看到,之前才20岁不到的赵括,已经随父亲出征,并在战场上展现出超强的实战能力:

一是赵奢进攻麦丘之役,赵括攻城怼墨家守城。赵括先是分析城中力量,针对墨家协助守城,制订了正确的战略,再是提出奇妙的战术,策反战俘、用抛粮之计瓦解了对手战意,最终一个月限期内打下麦丘。这也是历史上墨家弟子守城被完败的唯一记录。

二是秦国派名将胡阳进攻赵国的阏与,廉颇怯战提出放弃阏与、退守国都,赵括向赵惠文王力陈阏与必救,说服赵惠文王任命赵奢统军救援阏与,赵括辅助赵奢,分析大局,战略上注重外交、争取外援,分化敌营、挑动秦军和韩国的矛盾,战术上提出慢敌之计、疑兵之计,并抢夺北山制高点。赵奢全面采纳赵括的计策,团灭秦军,胡阳战死,取得战役完胜。

以下从十个方面论证:赵括无愧千古名将:

第一:赵括是善于管理的统军上将。赵括进入军中,15天内迅速整合部队,完尚军制。一是“变更约束”:建立统一的军队指挥信号。一是“易置军吏”:调整部队的人员编制。迅速提升了部队的核心战斗力和全军敢战士气。全军从廉颇时代的消极畏战,登时面貌焕然一新,士气大振敢战,战力飞跃提升,充分显示了超强的军事管理素质、组织掌控能力和带兵调度水平。

第二:赵括是进攻锐利的猛将。整军完毕不久,秦军借赵军换帅动荡悍然来袭,赵括立即率军迎敌,击退秦军后,迅速抓住战机主动出击,放手一搏。他分军9路反攻,打破了秦军对赵军迎敌的封锁线,将战线直推20里,杀到秦军大营之前的预设阵地长壁。一破廉颇时代的被动挨打局面。以攻代守,这显示了赵括领兵善攻的战斗力。

第三:赵括是战略眼光独到的智将。赵军初步扭转战局后,赵括敏锐地看出,面对秦国的消耗战,赵国国力已到极限,难以长期维持,必须放弃死守,迅速破敌。为此,赵括并没有小胜即收,而是继续进取,制定战略,提倡速胜。采用声东击西战术,用计力夺东壁。把战场全面激活起来。奇袭东璧,激活战场以求决战速胜,这显示了赵括的优秀战役战略眼光。

第四:赵括是能抓全局的上将。秦军包围赵军,双方阵地是交错而设的。秦军设立了两个壁垒,东璧在秦军驻地和赵军驻地之间,西垒位于赵军与赵国邯郸之间。秦军占据了西垒,使赵军隔断后方,成为孤军,但是西垒的秦军与秦军本部截断,更是一支孤军。赵括意识到西壁是这场战争最为核心的战略要地,宜抓住核心,攻敌要害。果断地全军压上,主打西壁阵地。一度攻下西壁,使秦军一时大乱,几乎崩溃。进攻西壁,这显示了赵括的卓越战场全局观念。

而廉颇居然在两年时间,任凭秦军越过赵营,建造了这座极其坚固的深垒厚壁,断赵军后路。廉颇抗秦两年,号称稳健老将,自身被消灭5万多人,歼敌几乎没有,战略要地失尽,此君实在不配号称名将。这廉颇实在是长平之战的第一罪人。

西壁的守军,其实就是一批秦昭王从河内临时征发的15岁以上的男丁,这支匆匆组建的民兵部队,成为了战争史上的不可思议的奇迹:在46天里,对抗十倍精锐赵军的无数次拼命进攻,力保了西壁安如泰山。

攻打西壁失利,是长平之战的转折点。从此赵军被切断了粮道和后援之路,陷入秦军的三面包围。最终因断粮而失败。赵括面对西壁民兵团这支不科学的超级能打的杂牌军,只有仰天长叹、死不瞑目。

第五:赵括是战功赫赫的强将。赵括有超强战力,能恶战歼敌。纵观战国战争史,赵括是在战场上消灭秦军最多的统帅。也是面对强秦打出战损比最悬殊的统帅。这点常常被人视而不见,长平之战如果看战绩,赵括全面胜过了白起:赵军自身战死才三四万人,却消灭了30万以上的秦军主力,这样正面对抗秦军一比十的战损比,是空前绝后的。

长平之战打得千里秦中处处招魂、家家哭声。这是历史上秦军伤亡最多的一役。战后赵国固然被打残,秦国也基本被打残了,战后白起要求一鼓作气灭赵,秦昭王不同意,主要是秦军也确实伤了元气打不动了。此后五六年秦军还缓不过气来。所以秦国为消灭赵国国家元气,战后残忍坑杀40万赵军,也有对自身巨大伤亡杀俘泄愤的原因。

第六:赵括是身先士卒的猛将。“纸上谈兵”的成语让人觉得赵括是个没什么能力的纨绔子弟。而实际上赵括战风非常凌烈,血性刚烈,不怕硬战,敢打恶战。战场上的赵括一直是喊着跟我上带头冲锋陷阵的。最后赵括战死,也是在带头冲锋的时候,被迎面而来的乱箭射死,英勇战死在战场上,可谓壮烈。

第七:赵括是善于防守的悍将。赵括出击失利,在无险可守的平原上就地安营,坚守了46天。说明他不仅善攻,也非常善守。秦军在战国向来以进攻锐不可当闻名,其进攻利器秦弩箭阵号称举世莫可挡着。事实上赵括不仅挡住了秦军,采用结草之术有效对付秦弩攻击,而且在防守中还上百次主动出击,在和秦军的对战中以1:10的伤亡,力压秦军锋芒。

赵军被围46天,秦国是全国总动员支持,不停增兵送粮。而赵国却毫不作为,既不设法打通粮道提供后勤支持,也不派出一兵一卒支援,雁门郡20万边防大军就在几百里外屯扎一动不动,这中间廉颇号称持重阻拦做手脚,扮演了不光彩的角色。

第八:赵括是深得军心的仁将。最后赵军的失败也不是赵括守不住,而是军中断粮,实在没有办法再坚持了。赵括只好强行突围,致使全军败亡。从中也可以看出赵括的人格魅力非凡,做思想工作的能力极强,他带的部队,在被围46天,断粮15天的情况下,宁可“阴相食”吃战友的尸体,依然士气不散,绝不崩溃,直到最后全军跟着赵括发动自杀性冲锋。这样的将帅,这样的队伍,决不屈服的意志,永不言败的精神,赵括带出的军队,是这样一支可以消灭、但永远无法征服的有信念的军队,必然让对手恐惧,所以战后心有余悸的秦军知道只能坑杀全部赵军。

第九:赵括是义薄云天的忠将。赵括忠心耿耿,誓守国门。打战不一定要捐躯,为国不一定忠一国,这是先秦遗风。事实上春秋战国很多贵族将领也都是这么做的。赵括是战国名门,马服君赵奢之子,只要放下武器、出奔他国,自然可以保全性命不失富贵。战场上秦军曾喊话,即使他不肯投降秦国也愿意放他走。赵括确是战国时代难得一个慷慨赴死的忠臣,决意战死,46天的坚守,他放弃了投降、出奔他国、单独突围等无数机会,一步不退,誓言为赵国守此国门,壮烈捐躯,感天动地。

赵括对阵秦军并不落下风,即便被围后也并非绝境:这时秦军已经举国动员,潜力用尽,赵国如果调动北方雁门郡的20万边防军,配合赵括部队两面夹击。也许就可以解救赵括军队,甚至反败为胜。可是关键时刻赵国没有选择支援,却派人去和秦国谈判求和,为了显示诚意,居然不救被围赵军,两国交兵,与虎谋皮,自弃长城,此举不可理喻,令人扼腕太息。这也是赵国的奇特画风,后来对李牧也是这样做的。

赵括不是撤退不掉,秦军只是部署了两翼的2.5万奇兵穿插到赵军侧后,截断了出击赵军与其营垒之间的联系,构成了对出击赵军的包围。另用5000精骑牵制营垒留守赵军。这个包围圈并不严密,还网开一面以诱导赵军奔逃。赵括如果不选择坚守的话,他完全可以丢下大军轻骑突围,何况如果40万赵军全军分散突围,60万秦军未必拦阻得住。

但是长平国门所在,赵括要是一退,赵国直到邯郸再也无险可守,秦军必定会兵临国都,赵国眼看就是亡国之祸。所以,赵括战术上有退路,战略上没退路,必须选择坚守,以命换命拼耗敌军有生力量,最后赵括拼掉了30万秦军,为后来苏代说服秦国罢兵、以及邯郸保卫战的胜利赢得了最大的前提。

因为赵括擅长军事理论,他又在战场上全军覆没,所以史书想当然地笑话他纸上谈兵。却从未提到他的战绩远胜同时代的所谓名将、远胜他的对手所谓战神白起;更从未提及他为何至死不退不逃、为何要傻呼呼地不惜生命,战至血洒疆场。

第十:赵括是个文武双全的奇将。赵括毫无私利,关爱士卒,作战勇猛。他的品质高洁是举国闻名的。从小刻苦学习兵法,是赵国最优秀的战略家、军事理论家,16岁的时候,他的父亲名将赵奢谈兵就已经远远比不过他了。“纸上谈兵”从正面解读,其实是说他具有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军事推演指挥素质。他的一生没有积蓄财产,没有物质享乐观念,婉拒了所有封赏,这是一个为战争而生存、为理想而献身的、高尚纯粹的人。赵括战死,赢得了对手的尊重,秦军最后厚葬之。

长平之战,赵国一国为六国而争先抗敌,赵国本该发动外交,争取得到其他各国的支持援助,赵国没有,赵国只是短视地孤军作战。甚至在赵国内部,也没有全国总动员,发动一切力量以抗秦。

只有赵括,在这个时候站出来,受命危难之间,面对秦军虎狼之师,力挽必败之势,以一己之力,力挽狂澜拼残了秦军,最后身处绝境战死沙场。长平之战后,秦国数十年未能大举用兵。从这个角度看,长平之战,赵国不算输,秦国不算赢;赵括没有败,他只是牺牲了。

【逸庐说赵番外篇】

“赵”字来自《广雅》中的《穆天子传》“天子北征,赵行囗舍”,郭璞注:“赵,犹超腾。”所以赵的本意,就是马在飞奔,疾行,超腾之义。赵,亦作“踃”,踃就是“跳”,又写作“趙”。“肖”图形应是表示玄鸟凤凰,并供奉于右边的神案上,左边是疾行的人形,以示崇拜之氏族的职能。后来,赵也被引申为替帝王驾车的御夫,所以古时赵、肖、御三字同义互通。

赵姓的起源有三:

一是以金天氏少昊为源起。西周时,少昊之裔造父因功被赐于赵城,造父的后代奄父,为周宣王御。奄父生叔带,因周幽王无道,离开周王室去晋国,为晋文侯御。这样,赵氏便进入晋国,后世事晋为大夫。周威烈王时,列为诸侯,开国君主赵烈侯,是晋大夫赵衰的后代,战国时为七雄之一。后被秦国所灭,赵国公族以原国名命姓,遂成赵姓


二为为少数民族改赵姓而来。如汉代有匈奴人赵安稽,南蛮人赵曳夫,五代有牂牁酋长的后裔赵国珍

三者赵宋王朝赐姓。先后有李姓穆姓隆姓宇文姓的历史人物,被赐姓赵,其中最为著名的是西夏国主李元昊,是北魏皇室鲜卑拓跋氏之后,远祖拓跋思恭,在唐朝时因功再次被赐李姓。李元昊继西平王之位后,弃李姓,自称嵬名氏。后因被宋朝赐姓改名赵元昊。

赵姓是赵国国姓,长平之战后,赵括被作为赵国大败的罪魁祸首,遭到了不公正的对待。赵奢受封号马服君,因为赵奢一家人因赵括之故从此不愿姓赵,改而姓马。

直至隋唐以降,河北马氏各族才连续复姓为赵。大宋开国高祖赵匡胤就是赵奢赵括的后裔。大宋之后,赵姓成为后世的天下第一姓氏。

也许赵氏与马天生有不解之缘。有趣的是。历史上很多姓赵的人物,偏生都爱马入痴:

括的祖宗赵国第一代国君赵襄子,极为爱好养马相马,甚至曾睡在马厩里。赵武灵王赵雍提倡"胡服骑射",始创骑兵,在中国军事史上留下浓重的一笔……

三国赵子龙人称白马英雄。宋太宗赵光义爱马如命、赵子昂是中国艺坛画马第一人、明赵南星著《赵忠毅公文集》引述《马经》……

赵丹成名于主演《马路天使》、赵本山娶妻叫马丽娟、连赵薇据说也老爱挑马云马化腾马明哲合作炒股做生意……

其实,和赵括打生打死的对方秦国,也和赵氏血脉相连。

先秦时期姓表示血缘所出,氏则是以封地和官职等所获家族称号,实际上是姓的分支,秦国是嬴姓固然不假,但是他们也一直称赵氏,而“氏”等同于我们今天所说的“姓”。先秦时期女子 “称姓不称氏”,且称姓时要放在名字之后。而氏仅供男子使用,男子“称氏不称姓”,并且称氏时要放在名字之前。

查遍《左传》、《国语》、《战国策》、《吕氏春秋》、《史记》,未见有人叫“嬴某”或“嬴某某”者,在《汉书》中才出现了一个叫“嬴公”的人。秦国王族也是姓赵。秦、赵两家都是少昊氏的后代。

而千古一帝秦始皇嬴政,又名赵政。他出生于赵国,在赵国长大;他的生母就是一个正宗的赵国宗族女,史称赵姬。所以,秦始皇也可以说是赵国的孩子、赵氏的后代。如今秦国赵国都是中华一家,秦人赵氏均为中华民族。

赵括英风,遗泽后裔。赵括的后代之中,有一位可歌可泣的抗战英雄。第29军第37师第109旅旅长赵登禹,在抗日战争爆发时,和祖先赵括一样,国难当头挺身而出,卢沟桥保卫战打响了中国全面抗战第一枪,舍身报国,是中国在抗日战争中壮烈殉国的第一位师长。

【逸庐夜话篇后附言】

本公众号之前因笔主穿越而放凉许久。如今我已回穿,自此悄悄恢复更新。本公众号纯属私人定制,一家之言。主要是随兴的文史评说,以及我的几笔字画涂鸦。图文均为原创,只为痛快一晒,难免方家一哂。非常感谢关注者,你的目光注视是我选择把这个公众号做下去的最大动力。

本公众号还开辟了一个名叫“逸庐夜画群聊公社”的聊天群。欢迎加入交流。该群加入自由,退群自便。随意灌水,不妨潜水。不须逢迎,别发广告。君子之交,随心自在。每周二晚上九点整起,我会在群中和大家一起闲聊胡扯。如有兴趣加入该群,可在文章后留言说明,我将欣然邀请你入群。

本期“逸庐夜画群聊公社”交流会,五月四日即本周四晚上九点整进行,本期交流会主题是:“想起一个人的周末”。这是我们共同的小小空间。是转眼过去的日子,也是充满遐想的日子,纷纷的心愿迷离,像春天的细雨和细雨中的小巷,在这个夜晚,且由我们共读春风,且听群友朗诵《雨巷》,点赞红包已然备足。一起来吧!让这个群美到飞起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