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天下著姓必称周 ┃ 周姓考源述流之一:姬周不分家,天下第一族。望族出汝南,百家姓第五。

 逸庐夜画 2022-01-22

“望族出汝南——天下著姓必称周氏”这句话出自清嘉庆年间《汝宁府志·周燕传》。意思是说周姓是华夏第一望族。

周姓在百家姓》中排第5位。周姓绵延四千余年,传承一百五十多代,是中国迄今唯一一个从黄帝时代开始,每一代传承都有明确记录的姓氏,

周姓为中国第九大姓。2017年周姓人口数量为2540万人,占全国汉族人口总数的2.12%。周姓在中国的分布有个很有趣的现象:基本上周姓人口的80%左右都居住在长江沿线区域。其中主要分布于四川、湖南、湖北、江苏、浙江、江西六省。这六省周姓人口数量大约占全国周姓总人口的57%。其中四川为周姓第一大省,周姓总人口的15.3%在四川,四川周姓人口占省总人口的3.4%。

顺便说点老数据:在宋朝,周姓人口60万人,主要分布于山东、江西、湖南、浙江四省,这四省周姓人口数量大约占全国周姓总人口的57%,宋代周姓第一大省是山东。而到了明朝,周姓人口达到了220万人,主要分布于江西、浙江、江苏三省,这三省周姓人口数量大约占全国周姓总人口的60%,明代周姓第一大省是江西。

周姓的郡望有19个:分别为汝南、庐江、浔阳、临川、陈留、沛国、 泰山、河南、淮南、 永安、 河间、临汝、华阴、河东、 清河、 江陵、长安、 昭州、武功。

周姓的堂号多不胜数。史传一脉相承的主要有汝南郡和爱莲堂。细柳堂、笃祜堂也是普遍使用的堂号。其他自立堂号还有:世德堂、亦政堂、诵芬堂、清白堂、继述堂、绍濂堂、世善堂、大本堂、承志堂、景濂堂、雍睦堂、惇叙堂、忠厚堂、敬爱堂、集贤堂、永思堂、承思堂、濂溪堂、敦稼堂、孝思堂、叙伦堂、笃祐堂、笃亲堂等。

汝南郡周氏的开基始祖为汉初的周勃。

周姓的最早出现,可追溯到远古的黄帝时期。据《姓氏考略》所载,相传黄帝时就有一位叫周昌的大将,至商代又有一名叫周任的太史,这两个人的后代都以周为姓氏。所以有些周氏族谱,将远祖追溯到周昌、周任。但这方面史传考据不足,从黄帝到三代之间,有大片谱系空白。

周姓源自姬姓。姬姓是中华上古八大姓之一,为黄帝之姓、周朝的国姓,得姓始祖为华夏民族的人文共祖轩辕黄帝。《说文》记载黄帝因居住在姬水,故姓“姬”。

按照《史记·周本纪》记载:从黄帝开始,传到周文王姬昌,姬姓传了18代:黄帝、少昊、蟜极、帝喾、后稷、不窋、鞠、公刘、庆节、皇仆、差弗、毁隃、公非、高圉、亚圉、公叔祖类、周太王古公亶父、季历、姬昌。

周朝遵后稷为始祖。而中国有文字的历史,是从公元前841年周召共…*和元年开始的,共*和元年之后的历史为信史。周朝共传30代37个王。西周自周文王姬昌的儿子周武王姬发起,共历12个王;自周平王姬宜臼建立东周,至其20世孙周赧王姬延即位,共历25个天子。周朝列代谱系清晰:

西周传了12个王:周武王姬发、周成王姬诵、周康王姬钊、周昭王姬瑕、周穆王姬满、周共王姬繄扈、周懿王姬囏、周孝王姬辟方、周夷王姬燮、周厉王姬胡、周宣王姬静、周幽王姬宫湦。

东周传了25个王:周平王姬宜臼、周桓王姬林、周庄王姬佗、周厘王姬胡齐、周惠王姬阆、周襄王姬郑、周顷王姬壬臣、周匡王姬班、周定王姬瑜、周简王姬夷、周灵王姬泄心、周景王姬贵、周悼王姬猛、周敬王姬匄、周元王姬仁、周贞定王姬介、周哀王姬去疾、周思王姬叔、周考王姬嵬、周威烈王姬午。周安王姬骄、周烈王姬喜、周显王姬扁、周慎靓王姬定、周赧王姬延。

公元前249年,秦灭东周于巩县,周赧王父子被贬为庶民。传国866年的周朝结束,周王室正统的姬姓一脉就此湮灭在民间。

先秦时期有个约定俗成的陈规:每当一个国灭了,这个国的“国人”就会改为以曾经的国名作为自己的姓,用这种方式延续这个国的宗姓氏号。百家姓中四五百个姓氏,倒有近半数姓来自原先的国名。

到了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即位统一六国之时,周平王少子姬烈19世孙、世袭汝坟侯的姬邕,按惯例更姓为周,成为汝南周氏始祖。周邕就是自古周姓第一人。

姬邕更名周邕,这年他才十一岁,离开了家乡卷县,流落到沛县,在沛县靠编蚕箔维持生活,还常在人家办丧时事吹箫奏挽歌,后来又做了地方城防部队的弓手。也是一个苦孩子出身。

后来的历史大家都知道了:周邕随刘邦起兵反秦,从当刘邦的侍从官“中涓”开始,奋斗四年,取关中、击赵贲、败章平、围章邯,屡建战功。成皋之战中他先留镇关重地,后率军投入成皋与项羽正面对峙。先后攻取曲逆(今河北顺平县东南)等地,占领泗水、东海两郡(今皖北、苏北一带),凡得二十二县。汉高祖六年受封绛侯。继因讨平韩信叛乱有功,升为太尉。

周邕又名周勃,是西汉开国功臣。刘邦看人很准,曾说“安刘氏者,必勃也”。周勃在汉朝建立后,还有很多功绩故事:剿灭韩王信于代地,降服霍人县;在武泉打败胡人骑兵;进击陈豨、平定雁门郡、云中郡、平定代郡。平燕王卢绾叛乱。

汉高祖刘邦去世,周勃以列侯身份侍奉孝惠帝。十年后,高后吕雉逝世。吕禄吕产把持汉朝大权,想危害刘氏。周勃夺兵权诛灭了诸吕,而拥立汉文帝刘恒,安定汉室。

定汉之后。周勃位高权重,曾被汉文帝问政为难了一次, “汗流浃背”这个成语就是说他被汉文帝连续发问难住了,吓得半死。周勃告老还乡后,有人上书告发周勃想谋反,被抓到监狱里,被整得扒了一层皮。他出狱后百感交集:“吾尝将百万军,然安知狱吏之贵乎!”

在史记中有《绛侯周勃世家》、《汉书》有《张陈王周传》记载周勃事迹和家世。周邕生三子:周胜之、周亚夫,周叔坚。周家二世三兄弟之中,最为出名无疑就是条侯周亚夫,周亚夫曾驻军细柳,严于治军,汉景帝时期他平定了七国之乱。周亚夫功高震主,和周勃遭遇一样,也被诬告谋反下狱,他心高气傲,绝食死于狱中。

周勃的汝南郡周氏世家,是由其长子周胜之的一脉繁衍下来的。

汝南郡周氏谱系如下:

一世:周勃(前231-前169)。周勃是周平王之子姬烈的嫡系后代。平王之子姬烈受封在汝南,初封为汝坟侯。周朝灭亡以后,周勃等姬烈后裔以国为姓,统称汝南周氏。汝南周氏在历史上兴旺发达两千多年,成为周姓中声望最高的大族。

二世:周秀(前208-前150)。周勃身后,长子周胜之袭周勃绛侯,他的夫人就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馆陶长公主刘嫖。刘嫖汉文帝和窦皇后唯一的亲生女儿、是汉景帝亲姐姐、汉武帝的姑母兼丈母娘。汉景帝时刘嫖受封汉朝第一位长公主,封邑在馆陶县,称馆陶长公主,汉武帝时,更尊称大长公主。地位如同诸侯王。

但周胜之极有个性,不喜欢就是不喜欢,于是逃婚在外,更名周秀,隐居于山东任城,后被揭发处斩。刘嫖后来再嫁给世袭列侯堂邑侯陈午,生了二子一女。女儿就是汉武帝第一任皇后陈阿娇。周胜之即周秀,生了五个儿子:正好取名仁、义、礼、智、信。

三世:周仁(前195-前138)。周胜之的长子周仁,字季房。因为医术高明而入宫,汉景帝还是当太子时,他为舍人,积功升为太中大夫。景帝刚刚即位时,拜周仁为郎中令。

周仁为人深沉稳重,廉洁谦冲,声望恒隆。汉景帝模仿三代封圣王或先朝后裔,因为周仁为周平王22世孙,复封为汝坟侯,赐正公。周仁合族迁居汝南安城。因此,“汝南郡周氏”实际上是从周仁开始真正发源的。周仁成为“汝南郡周氏”的三世祖。周仁共生十子:球、琱、瑍、珏、莹 、璈、璐、璋、 璘、 琅 。

四世:周仁长子周球任执金吾,督察京师治安。袭汝坟侯。周球生一子:周应。

五世:周应。周应是汉武帝时平陵县令,随卫青进军匈奴,后因封禅案受贬。周应生一子:周道。

六世:周道(前131-前72)。周道是汉武帝时郎中。周道生二子:周询、周约。

七世:周约(前109-前55)。周约是汉宣帝初年五官中郎将。周约生一子:周燕。

八世:周燕(前85-前51)。周燕,字少卿。汉宣帝汝南郡决曹掾。因郡太守误判罪犯,周燕冒名顶罪。后在狱中受到庵割之刑,自杀身亡。周燕生五子:兴、羽、良、仲、明。

汝南安城周氏自周燕始,除了其五个儿子,史志上留有姓名并立传者多达二百三十九人,代代人才辈出,为官者甚多。此现象堪称历史奇迹。而河南是四战之地,历史上烽烟不绝。汝南安城周氏各家族经过战乱之后纷纷逃亡外地,最终遍布全国,周氏子孙繁衍众多,终于成为中国第九大姓。

九世:周仲(前58-11)。周燕之子周仲在王莽初年官至兖州刺史。周仲生二子:周颉、周嘉。

十世:周嘉(前20-42)。周嘉,字惠文。王莽年间,于乱军中保护郡太守而闻名,后为零陵太守。光武帝刘秀称帝后欲嫁公主,周嘉和老祖宗周胜之一样有个性,竟然拒之。周嘉生二子周畅、周扬。

十一世:周扬(5-56)。周扬在光武帝时以行善为名。生一子:周防。周畅生子周荣,周荣子周兴,周兴子周景,周景子周忠,景、忠皆汉太尉。

十二世:周防(28-105),周防字伟公。陈留太守。周防生三子:周觉、周堂、周举。

十三世:周举(73-149),周举字宣光。汉安帝时光禄勋。周举生一子,周勰。

十四世:周勰(110-159),周勰字巨胜。从兄周景事梁骥,周勰闭门不出。及梁骥受诛,方出门待客,旋即病故。周勰生二子,周灵、周异。

十五世:周异(144-189)。周异东汉灵帝时洛阳令。后与从子周晖、长子周玢等被董卓派兵截杀。周异生二子:周玢、周瑜。

十六世:周瑜(175-210)。周瑜就是赫赫有名的“周郎”周公瑾。周瑜是汉献帝时偏将军,南郡太守,东吴大都督。他扶佐孙策共平江东,后事孙权,讨黄祖,破曹操于赤壁,走曹仁于荆州。周瑜生二子:周循、周胤。

周瑜的哥哥周玢有二子:周竣、周鲂。周鲂之子就是周处,周处(236年-297年),字子隐,新平太守、广汉太守、御史中丞。东吴吴郡阳羡(今江苏宜兴)人,鄱阳太守周鲂之子。周处年少时纵情肆欲,为祸乡里,后来浪子回头,改过自新,功业更胜乃父,留下“周处除三害”的传说。吴亡后,周处仕晋,刚正不阿,得罪权贵,被派往西北讨伐氐羌叛变,遇害于沙场。周处子周琦。也是晋时著名大将。

十七世:周胤(200-239)。孙权称帝,周胤为兴业都尉,封都乡侯。后因罪迁庐陵,成为庐陵周氏始祖。周胤生三子:周纂、周豫、周泰。

十八世:周纂(219-272)。周纂255年被任命为威远将军,随丁奉参与高亭交战。此战周纂为前锋,跨马持矛,冲入敌军阵中,斩首数百,缴获大量军器。战后周纂被封为庐陵侯。周纂生三子:周敏、周政、周徽。

十九世:周敏(240-297)。周敏是西晋左中郎将,与从父周处赴西北平叛,同死军中。周敏生四子:周访、周谌、周记、周谵。

二十世:周访(260-320),周访字士达。东晋中兴名将,寻阳侯。以八千人大破杜曾数万。王敦图谋东晋,因惧周访,不敢动弹。周访念念不忘北伐中原,亦闻王敦有不臣之心,未敢轻举妄动。周访生二子:周抚、周光。

二十一世:周抚(292-365),周抚字道和。东晋南中郎将。石勒遣军来攻,周抚中循环洗马计,逃奔武昌。后举兵破蜀国李雄及其余部。从桓温北伐,进军洛阳。后因桓温谋宫而返蜀,封建城公。周抚生二子:周楚、周梦。

二十二世:周楚(311-371),周楚字元孙。益州刺史,建城定公,曾随父亲平定蜀国,晚年平灭成都李金银等数起地方叛乱。周楚生二子:周琼、周璃。

二十三世:周琼(333-393),历任数郡,平定地方叛乱,任梁州刺史。周琼生二子:周虓、周彪。

二十四世:周虓(354-384),周虓字孟威。梓潼太守,西夷校尉,前秦苻坚攻东晋,周虓因母亲被擒,降秦,被任命为尚书郎。淝水之战,苻坚大败,遣周虓太原。周虓生二子:周兴、周誉。

二十五世:周兴(380-435)。周兴曾任燕兰陵太守,刘裕北伐,周兴降刘裕,仍为兰陵太守。周兴生二子:周疆、周强。

二十六世:周强(415-493)。周强字盘龙,以字行世。刘宋宫廷内乱中,有军功封县伯。南齐时任大司马,曾经与长子周奉叔双骑破数万北魏军队,名震北虏,晚年任南齐太子舍人,讲武京师。周强生三子:周奉叔、周世雄、周灵起。

二十七世:周灵起(468-529)。周灵起梁朝通直散骑常侍,车骑大将军,梁城郡忠壮公。周灵起生二子:周表、周炅。周表子才卿,才卿子怀义,怀义子周基,周基子允元,周允元为武则天时宰相。

二十八世:周炅(515-578)。周炅字文昭。陈朝大都督,平侯景之乱,击斩田龙升,封武昌郡公。周炅生三子:周法僧、周法明、周法尚。

二十九世:周法尚(555-614)。周法尚字德迈。隋武卫大将军,隋军总管。征讨高丽,平定江南,后平定杨玄感叛乱,封谯国公。周法尚生六子:周绍基、周绍司、周绍德,周绍崇、周绍业、周绍范。

三十世:周绍范(588-633)。周绍范字归仁,号猛仁将军。秦王李世民库旦车骑,左屯卫大将军,殿中大监,襄阳刺史,息国公。周绍范兄周绍司裔孙周廷,周廷子周霈,周沛子周墀,周墀为唐武宗时宰相。周绍范生五子:贵珠、贵琼、贵瑛、贵瑰、贵璋。

三十一世:周贵珠(614-679)。周贵珠字道务,以字行世。因四世四公,娶唐太宗李世民临川公主,任营州都督,骁卫将军。周贵珠生二子:周伯瑜(文宝)、周励言(文颖)。

三十二世:周励言(632-699)。周励言字文颖。唐高宗少府少监,汝南太守。周励言在世时,从父周允元深得武则天赏识,为宰相。周励言生二子:周先义(安时)、周先孝(安世)。

三十三世:周先义(652-717)。周先义字安时,任判史,武则天左金吾将军。周先义生二子:周如锡,周如鍉。

三十四世: 周如锡(673-757)。周如锡字彦德,唐垂拱年进士。左金吾大将军.授征南大元帅。平定广西、横、廉、白、贵等六州。唐太宗即位,任左骑常侍。贞观元年(627)因事贬营道散参军,于是兄弟卜居宁远大阳洞江口。宁远县舜帝陵镇湾头村周氏宗祠内现存有《先祖墓碑记》碑,碑文标明“金紫光录大夫如锡公,葬望岗金鸡插翅形”,就是周如锡的墓碑。墓在宁远县天堂镇大陂岭村后,已被列为永州市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周如锡生十八子:宏谦、宏量、宏德、宏度、宏休、宏顺、宏章、宏慎、宏正、宏让、宏道、宏亮、宏颂、宏交、宏本、宏明、宏初、宏立。

三十五世:周宏谦(716-779)。周宏谦字待选。唐天宝元年进士.朝议大夫。周宏谦生二子:崇昌、光济。周光济子之周怀义,周怀义之子周宝,周宝为唐末宰相,封汝南郡王。

三十六世:周崇昌(744-810)。周崇昌字雨轵。周崇昌为永泰元年进士, 廉、白二州刺史.由宁远迁湖南道州。

三十七世:周寓(784-846)。周寓字丞夏,唐永贞元年进士,颂州太守。

三十八世:周惟简(808-875)。周惟简字居正,唐长庆初年进士,嘉鱼县令。

三十九世:周镶(827-892)。周镶字怀玉。唐会昌初年进士,翰林学士。从兄周宝为宰相,封汝南郡王。周镶生二子:周彦朴、周彦托。周彦托子周本,周本曾经徒手格杀猛虎。由于屡建奇功,在杨行密进入杨州受封为淮南节度使时,遂授淮南马步使之职,协助掌管兵权。907年,吴帝嘉其能,升周本为信州刺史。923年,唐庄宗封周本为雄武将军、德胜节度使、安西大将军,西平王。周本子周邺,周邺子周行逢。

周行逢为武清军节度使,显德三年,周行逢控制了整个湖南,建立起五代史上的“周行逢政权”,常德一时成为湖南的政治中心,北宋封周行逢为汝南郡王。周行逢子周保权。周行逢、周保权世袭为汝南郡王。

四十世:周彦朴(858-928)。周彦朴字幼真。唐大中末年进士.延安太守。周彦朴生子周虞宾。

四十一世:周虞宾(894-963)。周虞宾字光国,唐天复初年进士,光州刺史、光禄大夫。周虞宾生十二子:宁远、从远、超从、从连、连芳、芳辉、芳荣、荣聚、聚松、清儒、汝元、启元。

四十二世:周从远(913-983)。周从远字仲长。宋建隆年武进士,马步指挥史。周从远生子二:智强、智衡。

四十三世:周智强(944-1007)。周智强字健行。宋处士、仁孝有义、教子有方。他隐居月山之严田,诗书自娱、颐养天年,归葬营道安心寨。周智强生五子:周识、周铎、周正、辅成、伯高。

周智强从弟周保权为周行逢之子。周行逢去世前,周保权兄周兴权已经去世。乾德五年(967)迁右羽林统军。宋太宗太平兴国元年(976),出知并州(今山西榆次)。

四十四世:周辅成(977-1022)。周辅成字孟匡,宋大中祥符进士。周辅成生四子:敦砺、敦颐、敦文。

四十五世:周敦颐(1017-1073)。周敦颐字茂叔,是周辅成第二子,号濂溪先生,为宋理学创始人。周敦颐作《爱莲说》,故其后裔有爱莲堂之称。周敦颐生二子:周寿、周焘。

四十六世:周焘(1059-1121),周焘为宋元佑三年(1088)进士。初为黄池令,累迁至两浙转运使,成都知府,朝议大夫,官终宝文阁待制,随父周敦颐徙居南康莲花峰下。善作诗,在浙江时与苏轼唱酬甚多。著有《爱莲堂集》传世。周焘生三子:周演、周絪、周缊。

四十七世:周絪(1080-1041)。周絪是绍圣四年进士,仕致礼部侍郎,出知河南祥符县,遂家于祥符东关镇。周絪生一子:周靖。

四十八世:周靖(1102-1163)。周靖为宣和间进士,中江主薄转彬州录事,为国子监博士,以太常博士随宋高宗宗南渡,有感于岳飞遇害,中原收复无望,初寓于杭,至绍兴十一年,由杭迁诸暨之紫岩盛原里。周靖生一子:周亥。

四十九世:周亥(1129-1181)。周亥仕致大理评事。周亥生三子:周勤、周谨、周和。

五十世:周谨(1158-1214)。周谨为周亥次子,为节度行军司马。周谨生三子:周治、周訚、周恪。

五十一世:周恪(1187-1238)。周恪仕致翰林学士,承旨居诸暨之南门。周恪生四子:文奇、文惠、文原、文城。

五十二世:周文惠(1209-1266)。周文惠生平不详,周文惠生二子:周莘、周茂。

五十三世:周茂(1234-1289)。周茂字元泊。进士,左丞相,特进,紫金光禄大夫,封沂国公,赠太师。

五十四世:周澳(1263-1323)。周澳为行省令史,元贞间赘于山阴周桥温渎村俞氏,即为周氏“山阴始祖”。周澳生四子:长子周德,次子周林,三子周楦、四子名无考。周澳的长子周德便是“山阴周氏”的祖先。

五十五世:周林(1288-1353)。周林字仕德。周仕德生三子:万和、万奇、万璋。

五十六世:周万和(1309-1374)。周万和字景和。奉明太祖征永州封孱陵侯。周景和生二子:周宇(字寿龙)、周寅(字寿虎)。

五十七世:周宇(1329-1382)。周宇字寿龙,弟寿虎留居永州,周宇镇守江西永新,为大将军。

五十八世:周庆(1350-1398)。周庆字德芳。山西道监察御史,赠文林郎。周庆生四子:叔庄,叔超,叔广、叔颐。

五十九世:周叔庄(1373-1428)。周叔庄字玄童。永乐初选充北京顺天府大兴县第六箱万石长。周叔庄生二子:周宗、周守。

六十世:周宗(1402-1458)。周宗字君太。继任父亲北京顺天府大兴县第六箱万石长。周宗生二子:周端、周富。

六十一世:周端(1427-1469)。周端归绍兴林家湾。明正统年间赈灾,被朝庭表彰为义民。周端生二子:浦、黼。

六十二世:周黼(1457-1539)。周黼曾因一场家族官司而出名。当时周叔颐之五世玄孙周健二将其祖周叔颐的茔地卖给了邻县刘姓富商。族长周顺、周黼等人立即以家族的名义上诉官府,告周健二崛坟卖祖大逆不道重罪。官司胜,周健二被判重刑。周黼生二子:周述学、周述敬。

六十三世:周述学(1492-1566)。周述学字继志。周述学推究五纬细行,为金木水火土《星道五图》,于是七曜皆有道可求。仇鸾曾闻其名欲致之,述学识其必败,乃还里。总督胡宗宪征倭,欲招其入幕中,周述学逃遁海州。周述学新编族谱,定字辈:金木水火土,自国成大天,开元永达道,一明文仲子,世代千万年。周述学生三子:周金铎、周金镡、周金铧。

六十四世:周金铎(1526-1601)周金铎字梅石,葬湖南零陵。周金铎生三子:木杨、木栋、木枋。

六十五世:周木栋(1551-1625)。周木栋字梁材,太学士。周木栋生五子:水奇、水丙、水奂、水星、水瞿。

六十六世:周水丙(1571-1640)。周水丙字之屏。明嘉靖三十八年进士,历官广东按察使,浙江、江西右布政使。周水丙生四子:火灿、火烟、火炜、火灯。

六十七世:周火炜(1592-1667)。周火炜字士鉴,明崇祯十三年(1640)进士,是明末名士。周火炜生八子:土城、土至、土基、土垫、土垣、土重、土塑。

六十八世:周土城(1612-1672)。周土城字万襄,多武略,为军中谋,后迁云路副司马。曾作《塞上曲》。 周土城生四子:自浆、自聘、自杰、自禄。

六十九世:周渭(1645-1705)。周渭又名周自浆。为康熙八年武举人,康熙十二年武进士,授怀远将军、大定营游击(从三品)。1702年举家迁四川省潼川府北道安岳县同化乡,1705年归葬长沙花官陈家塘。周自浆生八子:国赞、国觉、国定、国琮、国昌、国琥、国辉、国圣。

七十世:周国赞(1668-1736)。周国赞又名于仁,字纯哉。四川安岳人。1708年举人,初知福建永春县,上官以为能,于1733年擢澎湖厅通判。任内遇事果断。时澎湖班兵素称骄悍,欺凌澳社,均能绳之以法,不少假借,民赖以安。1735年清查地亩,清垦地140余亩,报升网、缯、沪税30余两;资给牛种、耕具,吏无侵渔,民沾宝惠。接替前任官员梁樟,上任成为台湾澎湖通判,秩满告病回籍,途中去世,葬长沙花官塘。

周国赞弟周国昌。周国昌的四世孙周天受、周天培、周天孚为清朝名将,周天培六世孙周道刚,为北洋政府时期四川督军皆省主席。

七十一世:周成刚(1696-1750)。周成刚平生努力在当地建立金庄寺。周成刚葬安岳县金庄寺青竹沟,为四川潼川府安岳县金庄寺周氏始祖。周成刚生一子:周大贵。

七十二世:周大贵(1731-1801)。周大贵又名大本。安岳举人,出任贵州镇远县同知。 1769年(乾隆34年),周大本接替曹永植,于台湾担任台湾府诸罗县知县。掌管今嘉义、云林一带政事,后任山东寿张县知县。周大贵生八子:天文、天礼、天福、天裕、天祯、天禄、天爵、天祥。

七十三世:周天爵(1777-1853)周天爵字敬修。出生于山东寿张县。嘉庆十六年(1811)进士。曾任濮阳知县、卢州知府、江西按察使、陕西布政使、漕运总督、河南巡抚、湖广总督等职。周天爵生三子:开钲、开铭、开银。

七十四世:周开银(1808-1871)。周开银又名开锡,字受山。周开银为左宗棠军筹办军饷,功升护理福建巡抚、福建船政局提调、左宗棠南路诸军总统兼理民政。周开银配唐氏,生五子元龙、元登、元榜、元勋、元魁。

七十五世:周元龙(1830-1886)。周元龙字士溥,山东郯城知县,1863年攻破磨山幅军,捕获幅军首领付西贵。周元龙生一子:周永甜。

天下周姓出汝南。

汝南郡在周代属于蔡国和沈国的辖地。秦始皇统一全国后属颍川郡。西汉高帝二年(前205年)始建汝南郡,郡治在上蔡,这里属平舆、宜春和安城三县所辖。汝南郡就在现在河南省汝南县,安城周氏现在汝南王岗镇。

自唐朝末年起,“汝南”就成为了周姓的代称与美称。历代朝廷给周姓封官都冠以“汝南”字样,如封周宝汝南郡王、封周敦颐汝南伯等,这并不是说他们是汝南人,而是因为他们姓周、是姬烈后裔而已。后来周姓的郡望就叫“汝南郡”、堂号也大都叫“汝南堂”。 周邕(周勃)即为汝南郡一世始祖。

除了周勃这支的汝南郡周氏之外,周氏还有十八支郡望:

沛 郡:汉时置郡。此支周氏,其开基始祖为汉代汾阴侯周昌。

陈留郡:西汉时置郡。此支周氏为汉代周仁之后,其开基始祖为晋代的周震。

临川郡:治所在今 江西南城。

庐江郡:治所在今安徽庐江西南。

泰山郡:治所在今山东 泰安东南。

淮南郡:治所在寿春县(今安徽寿县)。

永安郡:治所在新城县(今河南光山西)。

河间郡:治所在乐成县(今河北 献县东南)。

临汝郡:治所在梁县(今河南临汝)。

华阴郡:治所在郑县(今陕西华县)。

河东郡:治所在安邑(今山西夏县西北)。

清河郡:治所在清阳(今河北清河)。

江陵郡:治所在江陵县(今属湖北)。

长安郡:治所在今陕西西安一带。

河南郡:治所在今河南洛阳东北。

昭州郡:治所在今广西平乐西。

武功郡:治所在今陕西眉县以东。

除了从上古到先秦姬周一脉相承的周姓外。周姓其实还有一些来源:

一是南北朝时,献帝时,把北魏国拓跋氏分为七份,以七兄弟统率之。北魏献帝的第二个哥哥,原姓普,后改姓周。《魏书·官氏志》记载:“献帝以兄为纥骨氏,后改为胡氏。次兄为普氏,后改为周氏。”由此可知,拓跋氏改姓周氏的,不只献文帝的次兄一人,还有次兄统率的那一部分国人。周氏,是北魏国兴旺的七族之一。魏拓跋氏改姓周氏的后代,有隋朝名将周摇。周摇(约 507--590),字世安,是北魏献帝次兄普乃氏即普氏的后代。

二是唐朝上元年间,少数民族有“暨佐时”三字姓的,融合后改为周氏。

三是今山西省东北部的代北的复姓“贺鲁”氏由夷入华,改为周氏。

四是在唐朝先天、开元年间,因为唐玄宗名叫李隆基,“姬”与“基”声音相近,当时长安姬姓,为避唐玄宗之名讳,改为周姓。

五是唐朝末年的荆南节度使成油(仙锐),死后被梁太祖朱温赐姓周。到五代后梁时期,成油的子孙就改姓了周。

六是元朝末年,福建泉州苏姓改姓周。唐朝末年,苏益到福建,定居同安,裔孙昌盛,成为南方大族之一。苏益的六代孙居住福建泉州卓源乡新康里,因遭粮累,财产没官,族人还受元朝官军围剿,各自逃难,其侄苏可安改姓周。自此以后,这支周氏族人繁衍,并迁移入台WAN新竹县,成为台WAN周姓的源起。

七是清朝初年,明朝长沙藩王吉王的子孙改姓周。明英宗第七子吉王朱见浚,成化十三年 (1477年)就藩长沙。第四代吉王称为吉端王,明末吉端王的第三子朱翊铤被封长沙郡王。在明亡后,朱翊铤的庶子朱万世,逃往宁乡周家,为避祸,改姓周,其子孙一直姓周。

八是源自少数民族姓氏。周姓是一个多民族、多源流的古老姓氏,瑶族、东乡族、彝族、布朗族、白族、蒙古族、回族、土家族、保安族、黎族、壮族、羌族、朝鲜族等民族均有周姓。

周姓是中国历史上最早修谱的宗族。周姓因之十分重视家谱和族谱,有修撰家谱的传统。

周朝建立后,专门设立了负责宗室世系、以及宗族事务管理的官员“小史”,建立了一套相当完善的官修谱制度。后来传世的《世本》和《大戴礼记》中的《帝系篇》,便是当时修撰的周先王的传衍情况,明显带有后来家谱的性质,因此被公认为是现存我国第一部姓氏学专著,可以看作是周姓人最早的家谱。

周姓人真正的家谱的出现应是在魏晋以后。魏晋时期,由于门阀制度的形成和发展,区分士庶,当时人对于谱牒十分重视,一时间,谱牒学提高到了从未有过的高度,人们重视谱牒,纷纷撰写家谱。东晋时期,著名谱牒学家贾弼之编撰了《十八州百一十六郡谱》712卷,其中就包括了当时著名的汝南安成周氏谱、庐江舒城周氏谱以及义兴阳羡周氏谱。

到了唐代,大一统的局面,更加有利于修撰谱牒。官方、私家修谱之风极为盛行,周姓人的家谱内容也进一步丰富。保存至今的《新唐书·宰相世系谱》中,就有汝南安成周氏及其分支永安黄冈周氏两大著名周姓郡望的世系。

周姓人为了更准确记载自己家族源流及发展历史、分衍情况,历朝均有私撰族谱之举。时代久远,一段时期所修的周氏族谱亡佚殆尽,新的族谱又在周姓家族的凝聚力之下重新起修。周姓就在谱系绵延中,衍生、发展,日益壮大。

苹果手机赞赏请扫此码即可。谢谢。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