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第一套人民币史┃ 人民币家族列传之一。

 逸庐夜画 2022-01-22

周子曰:最大的人民币是一百块的,最小的人民币是一分钱的。无论是最大的还是最小的,都是人民衷心喜爱的……

中国人民银行迄今为止,一共出了五套人民币。逸庐有心,自本篇开始,意欲写一部人民币家族的列传。先从第一套人民币说起。

抗战军兴。民国政府对日占区的经济管理鞭长莫及,金融市场动荡不定,货币混乱,币值不一。当时敌后19个抗日根据地,基本上是经济独立,自生自灭。毛主席号召“艰苦奋斗,自力更生,造出独立自主的地方性货币”。开创了边区自办银行、自印发行货币的历史。

1938年2月18日晋察冀边区银行正式成立,这是是敌后抗日根据地建立最早的一家银行,也是中国唯一经当时国民政府批准成立的一家银行。普察冀边区银行历经1o年5个月又4天。于1948年7月22日,与冀南银行合并组成“华北银行”。

冀南银行诞生于1939年10月15日。最初设立在山西黎城县小寨村,冀南银行是抗日战争中红色金融中心,号称“新中国金融的摇篮”,小寨村也成为中国银行的“祖庙”、中国金融的朝觐地。

最初,冀南银行分路东行、路西行两个部分,10月15日,两行同时宣告成立。路西行即冀南银行总行,由八路军总后勤部领导,设在太行黎城县小寨村。路东行设在冀南区南宫县,由冀南行政主任公署领导,后改为冀南区行。

冀南银行路东行到1940年底设了8个县支行。县支行的主要任务是统一市场货币,到集市上宣传和兑换钞票,同时负责收购铜元、银元、黄金,上交总行。也做代理金库、发放农业贷款和清理中国农民银行贷款的事务。

1941年,冀南银行总部由山西黎城县迁至河北邢台县英谈村。对外公开名字叫工作团。由于此处地势险要隐蔽,加之军民同心,日军数次封山扫荡,冀南银行巍然不动。总部下设有印币厂,发行冀南银行币。冀南银行币简称冀钞,作为边区的本位币,分为太岳版、太行版、平原版三个版本,这是人民币最早的雏形。   

冀南银行的第一版钞票是2角券辅币,因在太行区土法印制,质量未达标准,没有正式发行。当时为了应急,委托晋察冀边区银行代印了一批1元券,图案为颐和园铜牛。因此,颐和园铜牛1元券,可以说是人民币的最早前身。

冀南银行在邢台县白岸乡的朱温坪、清泉、王盆、大西庄4各村各设一个车间,分管印刷、剪裁、编号、印章各项工作。票卷印成后交总部发行。由于山区交通不便,总部养着10头骡子,担负冀南币的内外运输任务。

冀南银行币是一种奇迹般的存在。当时边区的纸张是原来造麻头纸的工艺,改成上等线麻做原料,用松香和石灰漂白;印刷的材料上百种,大部分都要靠在敌战区和国统区去收集;印成后没有裁纸机,都用手工刀裁。所以单从制作工艺来说:纸张不一、色彩不匀、全手工裁边,如此个性化的纸币,居然顺畅流通,信誉极佳,从未发现有伪钞,放眼世界钱币史,这是独一无二的。

冀南币的信用相当高,邓小平当时在129师工作讲话中指出,晋冀鲁豫是抗日根据地中物价最低的地区之一。到抗战后期,甚至连敌伪军士兵都争相保存冀南币,有个很有趣的现象:冀南币是可以作为伪军投降八路军的通行证用的。

冀南银行在1939年至1948年,前后9年时间里,共发行本币47种,本票9种,累计发行冀钞2012.7亿元。

在其他根据地,还发行过一些地方钱币:如山东抗日根据地北海银行发行北海币票子; 晋绥边区行政公署以原兴县地方农民银行为基础,成立行西北农民银行,并发行西北农民银行币;1947年11月23日, 陕甘宁边区银行并入西北农民银行,统一发行“西北农民银行币”作为西北战略区货币。

另外,当时国民政府由国民党中央银行、中国银行、交通银行、农民银行“四行”发行法币为流通货币。市面上还流通其他省的地方流通券和各县自制的土票。日占区则发行中联券。1938年1月7日,日伪华北临时政府声明设立了“中国联合准备银行”,同年3月10日开业,并开始发行“中联券”,中联券面值有1元、5元、10元、50元、100元、500元、1000元、5000元,还有更小额的硬币作为辅币。

冀南银行总行的首任行长为高捷成。

高捷成是我国金融事业的奠基人。高捷成的人生经历很有戏剧性:他是福建漳州人,1909年生,1926年17岁参加 国民革命军,1927年参加漳州的共产党组织,不久被捕,后来保释出狱。

1928年高捷成入厦门大学攻读经济学,后来辍学到上海中南银行工作。在此期间,他又和上海的党组织接上了头,白天衣冠楚楚在银行上班,晚上又乔装成人力车夫,四处张贴革命标语,结果又一次被捕,后来他居然又成功越狱逃脱。

1929年回到漳州,在其宗叔经营的“百川钱庄”里做出纳。安耽了没多久,他又联系上了共产党福建省委领导下的漳州龙溪县农民游击队。于是他利用在钱庄的财务身份,开始挪用钱庄的银两,帮助游击队购买武器和药品,解决日常生活所需。1932年中国工农红军打到漳州,他便参加了红军。

直到6年后的1938年4月10日,高捷成给他叔叔高开国写了封信,对于从前挪用钱庄银两的事作了个交代:“我所欠挂百川银庄二万多元的债,时刻记念在心,本利至今当在三万余。国家得救,民族得存,清债还利当不短欠分文,望勿挂念、怨恨,谨此奉达!”

高捷成1943年5月在冀南大扫荡中牺牲,年仅34岁。英年早逝,令人惋惜。他欠挂百川银庄的债也只能烟消云散了。2016年,高捷成的孙子高庆麟给政府写了封信,信中提到:“我奶奶每月补助是8元,以后到1990年是18元,再以后是105元,260元,2007年之后是606元。”

高捷成是我国金融事业奠基人,满世界飞舞的人民币中都有他的影子,可是他的遗孀后人每月只有606元,如今的606元实在不顶用,想来清贫。可是在他孙子的信中,只是反反复复说着感谢……

抗战胜利后,敌后抗日根据地发展为解放区。1945年12月,冀鲁豫、冀南、太行、太岳四大区银行由冀南银行统一领导。鲁西银行也就此并入冀南银行。1946年初,冀南银行迁至武安什里店,3月迁驻邯郸市。1948年4月再迁石门市(今石家庄市),与晋察冀边区银行合并成立华北银行。

解放战争爆发后,全国已有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银行30余家,发行各种票面货币257种。随着解放战争的顺利进行,各解放区迅速连成一片,为适应形势的发展,鉴于各解放区货币版别多、种类繁杂、比价不同、相互折算不便的状况,急需一种统一的货币替代原来种类庞杂、折算不便的各解放区货币。

1947年10月24日,中共中央华北财经办事处成立,着手开展统一货币工作,以冀南银行币成为华北解放区统一货币。1948年1月,西北解放区以西北农民银行币成为西北解放区的统一货币。1948年10月,华北解放区冀南银行币与山东解放区北海银行币相互流通。之后以北海银行币成为山东和华中各解放区统一的货币。到1948年底,华北、西北、华东三大解放区货币统一工作基本完成。全国各解放区只有中原、东北两个解放区自成独立货币体系。

1948年12月1日,经华北人民政府、山东人民政府、陕甘宁和晋绥两边区人民政府会商决定,合并华北解放区的华北银行、山东解放区的北海银行和西北解放区的西北农民银行,在河北省石家庄市成立中央银行。同时开始发行统一的人民币。

中共开始组建中央银行时,很多人建议用“联合银行”、“解放银行”以及“全国解放银行”等名称。“中国人民银行”这个名字是晋察冀边区银行的副总经理何松亭建议的,经中央批准之后,决定用“中国人民银行”这个名称。南汉宸任中国人民银行的首任总经理。

何松亭是个跨三界的神奇人物:何松亭曾在东北长期从事党的地下工作,号称中国“隐蔽战线的007”,无数传奇惊险的地下工作经历。抗战胜利后,他转到经济战线从事金融工作,成为中国人民银行的创始人之一。解放后,何松亭又突然转身教育界,先是担任东北财经学院院长,1958年,他任辽宁大学筹备委员会主任委员,以沈阳师范学院、东北财经学院、沈阳俄文专科学校为基础合并成立辽宁大学,担任了辽宁大学首任校长。之后还曾任轻工业部教育司司长、副部级顾问等职。

南汉宸的跨界传奇更胜何松亭:他是西北军出身,杨虎城的挚友。长期在冯玉祥、杨虎城部从事秘密统战工作。西安事变时他是中共和西北军合作的联系人;他是傅作义的“手足之友”,和平解放北平时,傅作义曾电请中共中央派南汉宸作和谈代表。他是中国金融界元老,首任人民银行行长,主持了第一套人民币和第二套人民币的发行。建国后,南汉宸加入中国民主建国会,老地下党变身民主党派,后当选为民建总会副主任委员;1953年,南汉宸再次跨界,任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主席,在经贸外交领域风生水起,他和古巴革命领袖多尔蒂科斯、切·格瓦拉、劳尔·卡斯特罗等领导人都关系非常。

中国人民银行成立后即发行了第一套人民币。冀南银行币、北海币、西北农民银行币同时停止流通。第一套人民币上的“中国人民银行”六字由当时的华北人民政府主席董必武题写。

第一套人民币中,第一批发行的人民币有10元、20元和50元三种券别,首先在华北、山东和西北三大解放区流通使用。随后又补充发行了1元、5元和100元三种券别的人民币。

第一套人民币发行后,原来流通在各解放区的地方币陆续停止发行,并按规定比价收回。收回比价是:人民币对冀南银行币、北海银行币、华中银行币和中州农民银行币比价为1:100;人民币对晋察冀边区银行币、东北银行币、热河省银行币和长城银行币比价为1:1000;人民币对西北农民银行币和陕甘宁边区商业流通券比价为1:2000。

从比价可以看出各个解放区经济状况和金融信誉的差异。这之前冀南币其实已经并入北海币停止发行了,但冀南币仍然是各种旧币中比值最高的,由此可见冀南币有多坚挺。

第一套人民币自1948年12月1日开始发行,到1955年因第二套人民币发行而被替代。发行流通总共只有短短7年,但种类繁多,币别复杂,有12种面额,共计62种版别。创下了世界钱币史上的版本复杂之最。

第一套人民币共1元券2种、5元券4种、10元券4种、20元券7种、50元券7种、100元券10种、200元券5种、500元券6种、1000元券6种、5000元券5种、10000元券4种、50000元券2种,再加上1949年发行的正面万寿山图景100元券和正面列车图景50元券,各有两种版别。

1949年1月31日《人民日报》关于《中国人民银行有关新币发行各种问题的答复》一文。把中国人民银行发行的货币简称为“人民券”。人民币的名称,最早见于1949年6月14日上海市直接税总,直税字第一号《上海市印花税稽行办法》中,“人民币”这一名称第一次开始出现在中国大地上。

第一套人民币既是战时货币,又是新中国成立初期经济恢复时期的货币。特殊的年代,造就了第一套人民币的诸多奇妙现象——

第一套人民币有“旧币”、“新币”两个类别:1948年12月1日华北人民政府发布的金字第四号公告,为区别解放区钞票,称各解放区银行的货币为“旧币”,称中国人民银行的货币为“新币”。

第一套人民币票面上取消了英文,不再采用行长的签字,而采用印章,字是从右往左读的。起先的版本,正面所印的年号用“中华民国三十七年”,背面使用公元纪年1948;后来不再印民国年号的版本,就叫“新币”。

第一套人民币票面上,最初设计稿中有毛泽东头像。送审时,毛泽东说:“人民币是属于国家的,是政府发行的,我现在是党的主席,不是政府主席,怎么能把我的头像印上呢?”后来实际发行时图案改为了与经济建设和新社会的人们所经历的生活有关的图案,如农耕、纺织、交通、运输、工厂和矿山等图景。

不知何故,第一套人民币的各个票面设计都是有先后好几个版本的:如壹圆币先是有“工农版”,后是“工厂版”;伍圆币先是“帆船版”,后是“牧羊版”、“牛车版”、“经纱版”;拾圆币有“灌田版”、“木工版”、“火车版”、“工农版”……第一套人民币的设计思想还不够统一,图案既有反映工、农业生产的劳动场面,也有反映交通运输的情景,还有的反映北京等地名胜古迹的,设计风格迥异,内容不成系列……

第一套人民币票幅规格长宽比例都是2:1左右,只有1000元券第一版耕地版,这版1000元券的票幅比例是2:0.8。这是第一套人民币中唯一一枚狭长币,其规格为150mm×62mm。一直就想不通为何独独这款的比例数据要改动一下,有什么必要吗?是什么缘故呢?

所有第一套人民币,在正背面都标有“中国人民银行”字样。但佳木斯印刷出产的1000元纸币,背面没有“中国人民银行”字样。也不知这是何道理。

第一套人民币的5元面值纸币,是个五牛图,这也是一款很奇葩的纸币,是世界上唯一一张印上印刷单位的纸币——上面印有“光华印刷厂印制”的字样。

第一套人民币中,500元第六版(瞻德城)、1000元第六版(牧马)、5000元第四版(牧羊)和10000元第一版(骆驼)这四版人民币的背面印有维文“中国人民银行”字样。5000元第三版(骆驼)和10000元(牧马)这两版人民币的背面印有蒙文“中国人民银行”字样。这又是什么情况?难道维吾尔族人只能用500元、1000、5000、10000元面额的钱?蒙古族人只能用5000、10000元的纸币?为什么不在每张纸币上都印上维文、藏文、盲文、世界语?

第一套人民币票面全额为176552元,市场价值早就超过500万元一套,升值至少28倍之多。

北洋时期共发行了9亿多枚袁大头银圆,使得后来者几乎无法在发行新货币时兑付收回银圆,成为一个老大难的问题。而第一套人民币成功清除了国民党政府发行的金圆券及其它各种货币。结束了国民党统治下几十年通货膨胀和中国近百年外币、黄金在市场流通买卖的历史,促进了人民解放战争的全面胜利和建国初期的国民经济恢复。

第一套人民币的发行,在当时的情况下没有设准备金,不和黄金白银挂钩,也不和美元、英镑挂钩,是具有独立自主性的货币体系,建立起了自成一体的经济格局。可以说,第一套人民币是中国货币史上唯一统一的时代。

西西藏自1957年7月15日起正式流通使用人民币。第一套人民币1955年就退出了流通,所以西藏从未流通过第一套人民币。但是西藏用过新中国的银圆。1959年解放军入藏,才发觉西藏还未通行人民币,所以当时沈阳造币厂最后开工造了一批银元,专供西藏使用。这批银圆,头像依然印的是袁大头。

为了用最快的速度进行钞票的印制、发行,当时只得采取应急措施,老厂新厂一齐上,新旧设备一齐用,工艺上采用了石印、凸印、凹印、胶印、凸凹合印、凸胶合印、胶凹套印等七种技术,纸张、油墨等主要原料也都是就地取材。因此,钞票的质量差别较大、参差不齐。

第一套人民币曾有“在防伪性能上除了一些特定的暗记外,均无水印”的说法。但后来有人发现第一套人民币中发现少量的拾元券“工人和农民”图案英文水印券;壹仟元“钱塘江大桥”图案星水印券;壹万元“军舰”图案星水印券和壹万元“双马耕地”图案星水印券,在两种伍万元券中也有相同规则的水印。这个水印并非印钞前专门设计的,而是采用了具有水印的特种印钞纸。

第一套人民币最小面额只有1元,最大面额则是50000元。而到第一套人民币发行后期,通胀较快,1元券几乎已经退出流通领域。

第一套人民币中名币济济,不少藏品被誉为藏界的精品,像“绝品四珍”和“十二珍品”都是享誉钱币收藏界的名贵收藏品。

“十二珍品”是指“伍元水牛图”、“贰拾元打场图”、“壹佰元帆船图”、“伍佰元瞻德城图”、“壹仟元马饮水图”、“伍仟元牧羊图”、“伍仟元渭河桥图”、“伍仟元蒙古包图”、“壹万元骆驼队图”、“壹万元牧马图”、“伍万元新华门图”、“伍万元收割机图”。

“十二珍品”中,更以六张蒙维文版纸币最难收集。1951年3月20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务院发布统一关内外币制命令。当年4月1日起收回东北银行和内蒙古人民银行的流通券,5月1日发行蒙文的人民币“伍千元蒙古包”、“壹万元牧马”两种;同年11月1日在新疆省发行维文版的“伍佰元瞻德城”、“壹仟元马饮水”、“伍仟元牧羊”和“壹万元骆驼队”四种,限期收回新疆省银元券。六张蒙维文版纸币只限少数民族地区发行,发行量不超过300万张。刚一发行不久,国家就开始回收发行第二套人民币了。

第一套人民币稀缺程度排位前三名的当属蒙文版“壹万元牧马图”、“伍仟元蒙古包图”和维文版“伍佰元瞻德城图”三张。其中蒙文版“壹万元牧马图”可谓人民币中最奇特稀少的版本。

蒙文版“壹万元牧马图”号称“史上最牛人民币”。该币正面主色为紫色,主图案描绘一位蒙古牧民,手执修长的“套马杆子”,在一马平川的草原上牧马。背面主色为茶色,绘有蒙文行名并刊印面值。蒙文版“壹万元牧马图”票幅140×75mm,其冠字号码字轨均为《ⅠⅡⅢ》一种,号码位数是七位,但其高位数最大是“2”,可见最多发行量不到300万。

“壹万圆牧马图”主要在内蒙古地区发行。发行于1951年5月17日,其时正值解放战争结束不久,流通市场物资匮乏,又是在偏远地区发行的货币,因此发行规模很有限。短短三年零十一个月之后,这张纸币就停止流通了,使得总体发行量少之又少。

第一套人民币壹万圆牧马图存世量以两位数计,而其中品相在九品以上的甚至不超过五张,这意味着高品相的第一套人民币大全套至多不会超过五套。正是由于第一套人民币壹万圆牧马图如此低的存世量,加之在收集第一套人民币当中的决定性作用,终于成就了“史上最牛人民币”美誉。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