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 在 沙 面 二 十 年 !

 東泰山人 2022-01-22
图片

周末,歇息之余,翻阅旧报纸,也可发现历史佳作。在发黄的旧报纸中,看到两则有关30多年前描述沙面的文章,在配上1980年代荷兰人拍摄的沙面图片,便成此文。

沙面·珠江·市声 

图片

生活是要有节奏的,经过一天的工作、学习繁忙之后,令人羡慕的就是能回到可以一享安乐的住地,翻翻书报,看看窗外景色,在幽静的环境里,好好地休息一下。

真是幸运得很,我有机会在珠江之滨的沙面,居住了二十多个年头。

开门珠江水当户,风来古榕叶拂檐。沙面和面对着的珠江给过我许多慰籍,可以说是我朝晚相见的朋友了。

从这里我不知几次搭横水渡到河南去,寻春踏花地,访古入海幢;从天字码头乘船,我去过珠江三角洲采访;从大沙头启航,我凭吊过虎门要塞……

和珠江厮守时间长了,我对于珠江的音容状貌,似乎有了一种深沉的感情,有时还引起我要细心寻觅她的风韵,捕捉那令人难忘的有着强烈地方色彩的音响。

记得,最初落籍沙面居住的时候,每天蒙蒙亮,就听到有一种“得得得得”跑着碎步的音响,跟着就是“挞挞挞……”之声,缓慢、舒徐、拖踏兼而有之,这是什么声音呢?

图片

1980年代的沙面西桥。

那是现在已经失落了的木屐挞地之声。然后就是“沙沙沙”之声,那是清洁工人扫帚落叶;跟着呢,单车铃声盈耳……,那是人们匆匆忙忙地登上单车走向各自的岗位……要是在星期天,还可以听到人们相呼相应,邀约上街买菜买鱼之声。

除了这些音响之外,春天是鸟鸣,夏天是蝉唱,入秋以后,榕树果实开始跌落,这些声音使人熟悉极了。到了冬天,沙沙作响的落叶飘进窗台来……,

不管是那个季节,在早上,喜欢晨运的人,是不在意欣赏鸟鸣蝉叫的,也不理会带有湿润的榕树果实跌进衣领的,一往直前,从我的窗前跑过,穿过沙面,跑向珠江之滨,沿着长堤,和着汩汩流动的珠江水,携手前行……

在晨光曦微中,珠江南岸的菜农,划着艇儿,满载蔬果和活蹦活跳的鲜鱼,向市中心送来。

太阳出来了,满江通红,彩色闪烁,跑步的,不跑步的,都对着初升的太阳,面向河面舒徐地呼吸新朝空气,有的年青人还对着太阳喊:“早上好啊!珠江!”

图片

沙面大街与二街交界的花旗银行。

和平、安定、协调、和谐是记忆中珠江的主旋律,是一种美好的带着几分田园牧歌式的市声,至今令人难以忘怀……

后来,也就是过了若干年以后,,人们象是经历了天旋地转般的一场恶梦,那心境犹如奏过了《赛龙夺锦》之后,转唱苦喉龙舟调儿了。

在那动乱的年代,社会上许多人和事,好象是生活在哈哈镜似的,失去了常态。

有天我从沙面上班,正见着有人在粗野地把那长得好好的鲜花用铁锹铲去;把弯曲的小径上铺设着的鹅卵石掘起来……透过铁丝网看见育花的苗圃场那儿(花圃外是用铁丝网围着的),隐约正传来大批判之声。

音调是激越和粗野的,似在宣告一个非常严肃的问题:说是花圃里的主人,每年把沙基涌的涌泥,乡下运来的塘泥,晒干剁成小块,拿到香港、澳门去买,这是一个不得了的罪过,这是把“国土(花泥)出卖给资本家,让资本家种花种草,“为资产阶级服务!”

除了听到这“出卖国土”的批判声外,似乎还有人在作神圣的宣告和质问:为什么要把公园里的道路,搞成弯弯曲曲的!为什么我们不走毕直的大道,偏要把人们引向曲折的歧途!居心何在?!是何用意!?

图片

粤海关俱乐部对面的建筑(不存)?

这是一种何等粗鲁和“强词夺理”之音啊!可是就是这种声音,曾经成为一个城市的主噪音,而且历时多年,这是多么可悲的愚昧之音啊!

在这些日子里,人们眼看着,把好端端的一个象花园般的美丽的沙面破坏得不成样子。

你看,江边为老人和年轻的情侣而设的石凳椅子被破坏了,裸露着凸兀的铁枝;

因为路树绿障都被破坏了,鸟儿也不知道都飞到那里去了,听不到欢快的迎春小唱了。

生活变得没有了节奏,变得枯燥乏味、和严酷了。这样的情景,是不难看到的,有时候,在街上慢悠悠走路的人,坐在树根上的人,忽然出人意外地一声惊呼:“有菜送过江来了!”于是坐着的霍然而起,慢行的拂袖跑去,上了年纪的踏着颤颤巍巍的脚步,小孩子牵着更小的小孩不怕车祸奔向江边码头……,

于是在珠江之滨,沙面之傍,争先恐后声、吵闹声,脸红脖子粗的对骂声,瓮声瓮气的粗鲁话,围着那一小担黄叶蔬菜在作先下手为强的“抢买”。

同是珠江边上的老相识,为了一两西红柿,为了一把小白菜,你争我夺,甚至出手抱拳。

图片

曾经的台湾银行。

要是看到有鸡蛋儿卖呀!那是“老子”也不礼让哩!

要是能食上一尾鲜鱼呢,那是多光鲜的时刻了。……

龙舟水来,珠江涨潮的时候,一式儿安放着罟鱼的网儿或垂着钓儿,急切地又耐心地等着那些从大海误入沙基涌的失魂鱼上钓入网……

鱼不论大小,能崩跳在网里,就令人高兴,即使是“虾毛”也能增加一点腥味——野味——也是好的味道了!

这时候的珠江,也似乎失去了色彩,深沉地、默默地、没有光彩、没有喧闹地从沙面岸边流过,默默地流着……

“挞挞挞”人们踏着缓慢的脚步,过着“冬瓜鱿鱼(犹如)肥猪肉”自我安慰的清苦生活,珠江岸边的野草,又经过了几次的枯荣;

那古老垂须及地的榕树,又经过几度风雨雷鞭!?

沙面——珠江——市声,人和事,都在变化着,历史老人虽老,但它的脚步永不停息;

珠江的水虽有涨退,但总是在向前流淌。终究是“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图片

今天,无论我在清晨还是静夜,仔细地寻觅这羊城一角的市声的时候,看看这白鹅潭畔发生了多少新鲜事的时候,能不为此而产生新的感奋么?!

清夜,你可以听到频吹的哨子,那是建设高架路的工人,在趁着夜凉时刻,加紧施工;

江那边,正有一弯新月,象是从白云中伸出来的吊勾,又象是天上的嫦娥,在轻轻卷起素袖欲把美丽的白天鹅搬进广寒宫中去似的。

眼下,经过多年园林、城建工人的辛劳,沙面大街出现了新的公园,美人蕉在曲径通幽处开着,似在嫣然地笑呢!那缕缕暗香……是茉莉花正开着呢!绿草如茵,一片又一片的连着。

铁丝网间隔的花圃场,亮着灯,工人们正在笑谈着什么呢?也许是正在研究怎样引进新的品种?还是在谈着一件赏心乐事,不时传出欢快的笑声,

是的,他们再不会被“大批判”的恶梦所惊醒了。

图片

粤海关俱乐部。

在沙面对面,几乎是整条六二三路,一摊接一摊的小食档,各式美食,展示着城乡生产的协调,人民生活的和谐。……这一切,都象是刚刚翻开的美丽的画卷……

沙面,如今比起她过去最为美好的时刻,自有更过人处。这里的美容师还没有停止对她的打扮,要把她妆扮得更加娇姿健美;

珠江两岸,一幢更比一幢高的大厦,倒影在碧波中,比过去壮观多了;

市声呢,过去那种慢悠悠的,悃乏的,打不起精神的步履声,为了丁点小事就对骂的声音少了;

人们的步伐节奏加快了,开放与改革展现着新的美景,在召唤着人们加快步伐,勇于追求。

相见都在说:“忙啊!忙!”成了人们新的口头禅,那“忽擦,忽擦……”之声,是各种车辆从人们身边飞驰而过之声,繁忙,热闹,加速建设,是今天广州新的市声,新的形象! 

图片

法军营房和露德教堂对面的洋行(现存)。

沙 面 三 题

图片

沙面是我曾居住过二十多年的地方,自从外住后,回访很少,最近偶尔回到这熟悉的地方,感到沙面实实在在的变了,变得比我起先住的时候,美多了。在白天鹅宾馆送走朋友出来,为了浏览这个曾经熟悉的地方,我端坐在绿树成荫的石凳上,看着浓浓叶子的榕树、樟树、看着缓缓流淌的珠江水;看着那嫣红的美人蕉,还有眼前的几位老人,安详地在垂钓……这一切,似乎既熟悉又陌生的情景,使人不禁遐想联翩……

沙面,你这颗珠江襟上的明珠,你好呀!你什么时候,变得了这么年轻,这么俊美,这么富有南国的风情韵致呀!这梦里依稀惦记着的小岛!才过了多少日子,你变得这么楚楚动人了!

图片

印度人宿舍。

老榕新语

看着满眼的绿树和如茵的草坪,杂花彩蝶,我忽地又想起一件往事来,心里不感暗笑:那是多年前的一个黄昏时分,我匆匆的正要走过西桥,忽听得,似乎是一位老者的呻吟,声音抖颤得有点痛楚,我不禁回头望,啊!原来呻吟之声,发自那垂须及地的老榕,她们的根部,正被人在挖沟渠时砍着,身上,人们为了牵电线照明,又钉了许多钉子,一株刚被台风刮倒的樟树,又被一群人加以刀斧剥皮,削枝取叶……难怪垂须及地的老榕在痛苦呻吟呀!

这并非是白天说“梦”话。这是我们街坊老伯的话:“沙面这些百年老树,再不爱护,就要一个个被掘死,被风吹跌死,被无赖砍死!要是我是一株老树,也会流泪,伤心,呼冤……”

图片

印度人宿舍。

这位街坊阿伯,须眉斑白,说话沙哑,我常见他,在大热天时里,手摇葵扇,躺在大树遮荫下的竹椅子上打盹,每看到有人掘地伤着了树根子,他就总是大声的说,喂:刀下留根呀!

看到有人建新楼房,在翻倒老树,他就总是无限伤感的说,多可惜呀:成百年才长得成材的老树,就这样砍了!尸横马路,树根露天,树有情,也会说好惨呀!

老伯为树呼冤,有时又自言自语的说着:应当立下法例,砍老树应当像砍头那样不能胡来,沙面的绿树,是广州人的肺,没有了树,就会肺气肿,呼吸困难,吃不消!

老伯的声音,给我的印象很深,我见着老树被砍被掘,就似乎听到了树的呻吟之声。

老伯这种声音,是沙面人的心声。

记得有天中午时分,窗外又传来这老伯的声音:“好呀!真够胆呀,居然在报上点名恭请市长先生来看看沙面的脏乱差;我以为人家市长咁忙,睬你都傻,可这回真是请来了市长,沙面的疮疤都看了;也真该治一治了!”

图片

北街的日本洋行旧建。

沙面的干部懂得借东风。

借着市长的从善如流的东风,还邀请了微音专栏作家等一班沙面老住户,园林专家,以及驻沙面的公司大户……出谋划策,制定强化绿化美化沙面的可行条文,经年累月,奋斗了许多年,看如今,这个被古人称为“拾翠洲”的地方,果然把已丢失了的比珠宝还矜贵的“翠绿”拾了回来;

这翠绿的“钻石”,镶钳在珠江岸边,成了诗人赞美之词:“珠江岸边的明珠”沙面美誉。

当我坐在大树下好乘凉的时候,心中情不自禁的叫好,辛苦了,沙面的管家人,为了拭去这珠江襟上明珠的灰尘,沙面的干部们做了好事,使得我这个老居民回访的时候,在这争秋夺暑的炎夏,能舒适地坐在这阴凉的石凳上,看垂钓,听江声,望云飞,畅遐想……

你看,那垂须及地的老榕树,正和那年超百岁的老樟树,在微风中絮语哩!

还有那红的、紫红色的美人蕉,正被绿篱的柔枝搔着,摇摇晃晃的,似在撒娇吃吃地笑又嗫嚅说些悄悄话呢?!

听听,都在说些什么,可惜,都听不着,对面马路上人多,车旺,传过来的市音太嘈杂了……

图片

大街与四街交界的汇丰银行(现存)和英国传教士楼。

沙面谈吃

老人欢喜说过去,沙面过去说到吃事,并不算得方便,西桥有间杂货铺,玻璃柜里,有的只是茶包,奶油包,且只此一间,别无分店。

早上,小孩上学,这店铺就最忙乎了。要是饮早茶,上馆子招待远方来客,就得过桥去,因为这拾翠洲中,只有一间经济饭店,后来多了一间胜利,吃的还是不够方便。

如今呢,从东桥到黄沙,真是吃啥有啥,把食在广州,移为“食在沙面”也说得上是丰富多彩!

这里有五星级的白天鹅宾馆,什么欧风美食,中菜细点,八大菜系,四方小食,应有尽有;

白天鹅的环境更是一流,仰可以望云飞,俯可以和江语,一杯在手,品味美食,品味人生,真可以说是十分爽意了!

但这个消费水平,不是一般人所承受得起的,其实呢,食嘢何必要踩地毯,以适口为珍为准则的话,在沙面吃的好去处还多的是。

新装修的胜利宾馆,不论是服务质量、菜式品种,环境之优美,座位的舒适,完全拍得上一流的大宾馆,早些时候,许多报章都有介绍,那并非是夸大之词。

图片

沙面北街西桥边的时昌洋行。

要说是对笔者吸引最大的,还是那些近乎大排档的小食店,白天鹅傍边的快餐馆的牛腩粉,及弟粉,再过往一点的侨美餐厅的红烧乳鸽,豉汁盘龙鳝,秘制水鱼,都是令人一食难忘的好美食。

在这些小店,人一到菜芥就来,菜单入厨,嗟咄立办。

这间小店为了适应开放改革的形势,适应从四方来,口味各有所好的特点,特别邀请一些退休的大厨帮忙,这些大师傅既可烹出传统的粤菜,还可以供应川鲁淮扬各种特色菜,什么无锡骨头肉,什么淮扬狮子头,麻而不辣的川味,火候可口的北京谭家菜,都可以露二手,做得出来,且色香别具画意,滋味别出咸酸,颇令你对“食在沙面”曾添了更多的好评。

这比之笔者过去长住沙面的经济困难时期,在沙面傍边黄沙小店所见所吃的大排档,真是不可同日而语了,那时,那些小店所卖者,冬瓜快了不刮皮,芽菜快了不冲洗,黄豆连沙煮,猪脚带毛烹,饥不择食,还能有什么讲究啊!

沙面,不仅环境变美了,食的也方便多了……

图片

露德教堂对面的洋行。

望楼遐想

久别重访沙面,使人更感受到与往常不同的,就是那迭现的高楼,粉刷一新的房屋,节日间,大宾馆的火树银花,小菜馆的锦旗飘飘,新增设的小公园,杂花生树,绿草如茵……万物静观皆自得,令人遐想……

就建筑特色而言,看着眼前景物,我不禁想起香港,最近我到香港时,有幸结识一位,由广东水电厅派出的高级工程师黄启茂先生,他和一班同事在香港广力打桩工程有限公司合作,办得很出色,和他们交谈,使我对香港的建筑有了更多的了解。

在香港这弹丸之地,可真是尺土寸金,除了山边的一些木屋之外,触目皆是高楼,四十层以上的高层建筑,可说是到处可见。

图片

曾经的法军营房。

真可说上是石屎森林了,但即使是由于地理环境的局限,这里的建筑仍是很注意特色,你看那倒立形的体育馆,圆柱形的合和中心,三角形的中银大厦,球形的太空馆……还有诸如N形的、Y形的款式,以及中式城楼,西式别墅……

由此联想开来,在广州,在以往的年头,能够说得上融汇世界各国风格的建筑,就要算沙面这个地方了,但近年来,由于事业发展的原因,在这小岛上,拆了许多旧房建新楼,且房子也在高层化,这体现了科技的进步,事业的发展,但建筑风格多样化的保留,原来沙面风景的特色,民族色彩,是否有注意得不够呢?

引为可惜的是,那些有建筑特色的房子,原来也很美的风景景观,如果都变成了四方火柴盒的高楼建筑,我想,总是令人感叹的!我们知道香港的建筑师听命于建筑商,而建筑商又主要着眼于利润,

以此推而论之,可见香港的建筑是商业性重于艺术性,而我们这个小小的沙面的建筑,应当听命于谁呢,作为一个曾经是此地老居民来说,总希望能更多一些保留着历史的风貌,尽可能使人多看到些绿树红花,如昔日所叫的“沙面花园”;尽可能少向这里投入水泥沙石,不要把“拾翠洲”变成水泥沙洲啊!

偷得浮生半日闲之后,又回到那属于我自己的斗室,书成三题,聊记心声。

图片

南街的住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