锡盟地区民风无肉不欢,不醉不休,故肝胆脾胃病较多,临床用方则以柴胡桂枝干姜汤证为最。 患者多有口苦、舌干、心下痞症状描述。口苦,以早晨为最;舌干,则以夜间为最,甚者如木挫,老百姓语言,“干的卡啦卡啦的”;心下痞,是说胃口部位不舒服,又不很严重,说不清楚的一种不舒服。 我把上述三证总结为“柴桂姜三证”,即口苦、舌干、心下痞。当然,单纯这三证的患者很少,还会伴有其他症状,比如头汗多,比如肩颈沉,比如小便不利,比如打嗝。 凡此种种,尊胡老训示:有是证用是方。抓住这三证,大胆用柴桂姜,或病愈,或证减,犹如大雪封路,推土机先呼啸而过,再细细理会。有时候还会有出其不意的效果。 曾治疗一位妇女,因与家人生气,大口喝凉水,乃至三日夜如此,后落一病:胸骨痛。时不知其治,血瘀乎?仔细问证,三证悉备,仍投柴桂姜,欲除三证,再虑他法。不意数剂后三证除,而胸骨痛亦愈。 数年前曾治一老太太,年轻时起(她说当姑娘的时候开始)即打嗝(饱嗝那种),因为家里没钱,治过几次没啥效果,就没再继续治疗。后来条件好了,怎么治疗也没效果,怎么检查也没问题。我当时也不知道怎么回事,但是老太太确有三证,仍投原方,数剂而愈。最近遇到其女儿,确认自那次以后,再也没有复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