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老了才看透,儿女不孝,从老人越活越长寿开始,做好心理准备

 舒山有鹿 2022-01-22

01
曹雪芹在《好了歌》中写道: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儿孙忘不了!痴心父母古来多,孝顺儿孙谁见了?
每个人都会对儿孙特别好,哪怕付出了自己的一生,也都无怨无悔。或许,这世间最痴情的,便是父母。而孝顺的孩子,又有谁能见到呢?
从古至今,中国社会就有这么两个观念,一个观念是“孝”,而另一个观念就是“养”。
父母养活了儿女,儿女也该好好地孝顺父母,这才是“双方付出”的行为。如果某一方不懂得付出,父母和儿女之间就会产生矛盾。
在你看来,儿女对待父母究竟有着怎样的感情呢?父母愈发长寿,儿女又有什么感觉呢?
从最理想化的角度来说,儿女要全心全意照顾老人,对老人有着感恩和敬畏之心。同时,老人应该越长寿越好。如此,儿女才能更好地尽孝。
上述这种说法,偏向于“理想化”。而从实际的角度来说,不孝往往更常见,希望父母早日离去的孩子有很多。这,便是理想和现实的差距。
可以说,老人越是长寿,儿女越是不孝,关键原因有这4点。

02
原因一:久病床前无孝子,会成为现实。
俗话说:“久病床前无孝子,久贫家中无贤妻。”
老人卧病在床,相信在短时间内,儿女们会特别担心。只不过,随着时间变长,儿女们的“担心”就会变为“厌恶”。
有这么一个案例。
某个家庭的老人病倒住院了,儿女们第一时间做的事儿,竟然不是看望老人,去交医药费,而是相互观望,看看兄弟姐妹谁牵头,谁做“出头鸟”。
得知了这件事的真相之后,老人家特别痛心。本来自己就病倒了,怎么孩子会做出如此不孝之事儿呢?
让他更加心寒的,莫过于他出院之后,儿女们互相推诿,谁也不想照顾老人,一个个都摆出“嫌弃厌恶”的神情。
其实,这个案例说明了一个道理,人性和孝心,永远都无法经受现实的考验。或许,老人患病之后,就能彻底看清这世间的现实。

03
原因二:只顾着追求自身的利益,这是人性。
在上述那个案例当中,为什么孩子都在“观望”,都在期望兄弟姐妹牵头,而不想自己做“出头鸟”呢?
面对责任和自身的利益,大多人都会选择后者。在他们看来,兄弟姐妹一起吃亏可以,但只有我一个人吃亏,绝对不行。
就是这样的想法,导致了“不孝”的行为出现。这,无法改变。要知道,人性本私,人性本恶,统统会在“利益”面前现出原形。
为了利益,父母会和孩子断绝关系;为了利益,兄弟姐妹可以“明算账”;为了利益,大多人都会扭曲自己的观念,丝毫不念及旧情。
如果父母愈发长寿,那孩子所要承担的责任就会更多。这个时候,兄弟姐妹之间“踢皮球”的情况就会层出不穷。
踢皮球,打太极,这都是不孝子们常用的伎俩。而身为父母,谁都无可奈何。

04
原因三:低质量的长寿,只会影响家庭的和谐。
老人长寿,这究竟是不是好事呢?这个问题,要从两个角度来说。
首先,有些长寿是低质量的,它只会对老人的生活和家庭造成影响。试想,如果老人患病在床,且活得长寿,那儿女们又怎会“孝顺如初”呢?
其次,有些长寿是高质量的,它只会让儿女和家庭更加和谐。试想,如果老人没有患病,身体健康,手中有点资产,那儿女们又怎么可能不孝顺呢?
但是,长寿是否高质量,是我们所不能控制的。所以说,一切,都只能看身体的状况和命中的运气了。
运气好,身体状况不错,那儿女们也能做到孝顺。相反,运气不好,老人身体状况很差,那儿女们就只能愈发变得“不孝”了。
这世上最不能考验的,是人性。别看平时有人站在道德的高度说得信誓旦旦,殊不知,当他遇到问题的时候,他立马就会撕下道德的面具,变得丑恶起来。

05
原因四:儿女和父母之间的矛盾,永远不能协调。
儿女的追求,无非是尽量减少生活的压力,更好地养育后代,更轻松便捷地生活罢了。
父母的追求,无非是有儿女们孝顺养老,生活幸福,儿孙满堂罢了。
从这两者的追求来看,其实“矛盾”就已经出现了。
儿女希望过上压力较小的生活,父母希望儿女能够为他们养老。如此,这种矛盾的冲突只会随着时光的流逝而愈发变得激烈起来。
很多人会说,难道不能解决双方的矛盾吗?
其实,从哲学的角度来说,这世上的矛盾永远都无法解决。同样的道理,父母和孩子的矛盾只能通过“妥协”来减缓,而无法完全解决。
只不过,在日常生活中,没有人会选择“妥协”。如此,父母越长寿,儿女越不孝的行为,就会成为死循环,永远没有“转机”的那一天。
文/舒山有鹿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