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苏轼的亲情与爱情

 黑龙江波涛 2022-01-22

景祐三年(1036)腊月十九,四川眉山的苏家迎来了一个新出生的婴儿,后来父亲为这个孩子取名为苏轼。传说就在这一天,眉山的草木尽皆枯萎;后来苏轼辞世,眉山上的草木又全都复苏了。当地人认为,是苏轼的降生,借走了山川的灵秀之气。

通过这个颇具神话色彩的故事,我们可以看出,在当时人眼中,苏轼是一个不世出的天才。然而,即使是生来就携带着天才的基因,也需要后天精心的培养,才能成为真正的天才。所以,与其说苏轼的一身灵气是眉山赋予的,不如说是他的家庭赋予的。

文章图片2

《苏轼年谱》(年谱丛刊)

苏轼的祖父,是当地的乡绅,也做过小官,给苏家置办下了一套产业。同时,苏轼的祖父也具备不错的文化修养,会写诗、会写文章,给苏家奠定了一个书香世家的传统。苏轼的父亲,是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苏洵。在苏轼小的时候,苏洵经常外出游历和求学,不过苏洵并没有因此放松对孩子的教育。苏轼晚年被贬海南时,还梦见小时候被父亲和老师督促读书的场景:

夜梦嬉游童子如,父师检责惊走书。计功当毕《春秋》余,今乃始及桓庄初。(《夜梦》)

不过,由于父亲长期在外,苏家主要是由母亲给孩子辅导功课。苏轼十岁的时候,父亲苏洵到外地去游历求学,于是苏轼的母亲就在家中教苏轼读书。有一天,读到《后汉书》里的《范滂传》,苏轼的母亲不禁慨然叹息。

文章图片3

苏母程夫人像

范滂是东汉末年的一位名士。当时宦官掌权,为了排除异己,大肆迫害以李膺和杜密为首的名士们。当官差来抓捕范滂时,范滂的母亲说:“你能够和李膺、杜密这样的人物齐名,即使是死,又有什么遗憾的呢?”

苏轼在听到母亲讲这段故事后,就问母亲说:“如果孩儿我长大以后,要做范滂这样的人,那么母亲您,也会像范滂的母亲一样吗?”苏轼的母亲听了苏轼的话,回答说:你若能做到像范滂一样,我难道就做不到像范滂的母亲一样吗?

对于一个母亲来说,要她为自己的儿子做牺牲,也许很容易,但要她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的儿子去舍生取义,就太难了。这个故事一方面说明苏轼从小就胸怀大志;另一方面,也体现出苏轼的母亲从小就以儒家的君子之道来教育苏轼。

文章图片4

《苏轼文集》(中国古典文学基本丛书)

说到苏轼,就不能不提他的弟弟苏辙。苏轼和苏辙从小一起读书,又一起考取功名。虽然在做官之后,两个人聚少离多,但还是经常有书信往来和诗歌唱和。比如我们脍炙人口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序言里就说:“丙辰中秋,欢饮达旦,作此篇,兼怀子由(苏辙字子由)。”可见兄弟两个虽然天各一方,却还是经常相互惦念。

兄弟两人还有一个“夜雨之约”。苏辙的《逍遥堂会宿二首》之前有一段小序,其中有这样几句:

辙幼从子瞻读书,未尝一日相舍。既壮,将游宦四方,读韦苏州诗,至“安知风雨夜,复此对床眠”,恻然感之,乃相约早退为闲居之乐。故子瞻始为凤翔幕府,留诗为别,曰:“夜雨何时听萧瑟。”

这几句是说,苏轼、苏辙兄弟两个人从小一起读书。在他们即将出去做官的时候,读到韦应物的两句诗——“安知风雨夜,复对此床眠”,两个人非常感慨。他们想到步入官场以后,兄弟两个人一定是聚少离多,于是就约定,将来一定要一起早早地归隐,回到四川老家去过闲适的田园生活。在苏轼、苏辙两个人的诗集中,都多次提到这个“夜雨对床”的约定,可见兄弟俩感情之深。可惜,这个约定最终也没有实现。

文章图片5

《苏辙集》(中国古典文学基本丛书)

除了亲情,苏轼的爱情也同样动人。苏轼的结发之妻名叫王弗,当苏轼刚开始到凤翔做官的时候,王弗与苏轼同行。那时,苏轼作为地方官,免不了与各色人物交接应酬。每当有人来家里和苏轼交谈的时候,王弗都会在里屋偷偷地听。等到客人走后,王弗就会和苏轼讲,某某人是小人,某某人是君子。而最后,王弗的判断都得到了验证。

王弗可以说是苏轼的贤内助。令人惋惜的是,她很早就去世了。苏轼将她的尸骨送回家乡,和母亲葬在一起。多年之后,苏轼又在梦中和王弗重逢,于是就写下了千古名句“十年生死两茫茫”。

文章图片6

《苏轼词编年校注》(中国古典文学基本丛书)平装本

王弗虽然早逝,然而她在苏轼身边的十几年,是苏轼生命中最平顺、最意气风发的一段时光。而苏轼生命中另一位重要的女性,则是在苏轼最坎坷、最凄惨的时光里,陪伴在苏轼左右。她就是苏轼的侍妾朝云。她陪苏轼一路贬谪到海南,最后因为受不了南方的瘴气而去世。据记载,苏轼非常喜欢自己《蝶恋花》里面的两句——“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还经常让朝云演唱这两句词。然而自从朝云死后,苏轼便再也不让别人在他面前演唱这首词了。

宋人的笔记里还有一条记载,可以体现朝云与苏轼的感情:

东坡一日退朝,食罢,扪腹徐行,顾谓侍儿曰:“汝辈且道,是中有何物?”一婢曰:“都是文章。”东坡不以为然。又一人曰:“满腹都是识见。”东坡亦未以为当。至朝云,乃曰:“学士一肚皮不入时宜。”东坡捧腹大笑。

苏轼有两句咏红梅的诗:“诗老不知梅格在,更看绿叶与青枝。”世人看苏轼,往往只看到表象。他们只看到苏轼的绝妙文采、书画才情,却很少有人能看出苏轼的傲骨。朝云所谓的“不入时宜”,正是以一种戏谑的方式,道出了苏轼遗世独立的风骨。可见,朝云是苏轼真正的知己。

文章图片7

《苏轼诗集》(中国古典文学基本丛书)

苏轼一生坎坷,但是无论在什么样的逆境中,他总能“一蓑烟雨任平生”,让人觉得他仿佛不属于这人间。而在亲情与爱情上,苏轼又总是那么的执着。在他的诗词中,我们常常能看到他对弟弟的牵挂、对父母的怀念以及对爱人的深情。也正是这些作品,给这个被呼为“坡仙”的男人,增添了一丝人间的烟火气。

(统筹:陆藜;编辑:白昕惠)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