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话说武汉 | 黄鹄山下鄂州城 武昌鄂州扯不断理还乱

 人文武汉 2022-01-22

夏口城、郢州城以至鄂州城,究竟修建在何处呢?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江水三》载:“鹄山东北对夏口城,魏黄初二年,孙权所筑也。依山傍江,开势明远,凭墉借阻,高观枕流,上则游月流川,下则激浪崎岖,实舟人之所艰也,对岸则入沔津,故城以夏口为名,亦沙羡县治也。”这段记载,说明夏口城在黄鹄山的东北面山下,一面靠山。一面傍江,地势平坦开阔,它借山和江为屏障。唐宋及其以前的江城,为什么要建在黄鹄山北呢,因为山南湖泊众多,缺少陆地。

唐宋时期的鄂州城,为东南巨镇,其造船业颇具规模,工商业相当繁盛。唐广德元年(763年),特投侍御史穆宁为鄂州史兼鄂、岳、沔都团练使及淮西、鄂庸盐铁沿江转运使,镇江夏(鄂州所),以总东南贡赋,此举拓展了武昌的港口功能,促进了造船业的发展,广德元年十二月一次大风,火发江中,焚毁船只3000余艘,这是什么景象?足见港口船只林立。唐代后期,朝廷又在鄂州治所设铸铁监,所铸开元铜钱,每文重1钱,正面铸有“开元通宝”4字,系欧阳询所书,全国流通。唐会昌六年(846年)为增加财政收入,敕部分地区“置官沽酒”,鄂州实行酒类官卖。

唐宋以前称黄鹄山南为鄂渚,渚者,水中小块陆地。《舆地纪胜》记载,鄂渚在江夏西黄鹄矶上(上游)三百步,隋改郢州为鄂州,因渚而名。唐宋以后,改称鄂渚为南湖,此时南湖是一个湖泊群,湖泊之间亦有陆地,外与江通。唐之前这里一片荒湖。中唐以后,坊市制度放宽,许多州、县治所之外纷纷涌出集市,名称草市。其时,在黄鹄山南的南湖高地,修筑了一条与江平行的长堤,既可防止江水灌入内湖,又可供人居住,不久长堤便形成为一条长街,这就是鄂州城外的南草市。《舆地纪胜》记载:“南湖外与江通,长堤为限,长街贯其中,四旁居民蚁附。”这条长堤大概就是今武昌解放路解放桥至杏花天这一段。街巷越来越多,南湖水面逐渐缩小,今天的紫阳湖即古南湖之遗存。

关于南市范成大《吴船录》载:“午至鄂渚,泊鹦鹉州前南市堤下。南市在城外,沿江数万家,廛闬甚盛,列肆如栉,酒垆楼栏尤壮丽,外郡未见其比。盖川、广,襄、淮、淅贸迁之会,货物之至者,无不售,且不问多,一日可尽,甚盛如此。”陆游《入蜀记》也写:“市邑雄富,列肆繁错,城外南市亦数里。”随着南市的发展,宋代还在黄鹄山上修了一座南楼,面对南湖和南市,成为登临赏景之首选地。范成大《鄂州南楼》诗云:“汉树有情横北渚,蜀江无语抱南楼,烛天灯火三更市,摇月旌旗万里舟。”陆游《入蜀记》写:“下瞰南湖,荷叶弥望,中为广平桥,其上皆列肆,两旁有水阁极佳”。可见南市之繁华。

牛僧孺扩建鄂州城

牛僧孺生于唐代宗大历十四年(779年),他既是政界的贵胄。又是文坛的名士,是一位载诸正史的人物。他一生经历了德、顺、宪、穆、敬、文、武、宣八个皇帝。唐德宗贞元二十一年(公元805年),25岁中进士,步入仕林。一旦进了官场,便有机会看到了朝廷腐败政治的一些内幕。公元808年,唐宪宗制举贤良方正科特试,举人牛僧孺、李宗闵在策对中痛陈时政,其胆略见识为考官赏识,成绩被列为上等,并推荐给宪宗。宰相李吉甫听闻此事,见牛僧孺、李宗闵揭了自己的短,分明于己不利,遂在宪宗面前说,牛李这两个人与考官有私交。宪宗偏信,便把几个考官降了职,牛僧孺和李宗闵也没录取。此事导致朝野哗然,大臣们争相为牛僧孺等人鸣不平。迫于压力,李吉甫贬为淮南节度使,另任命宰相。

元和七年(812年),李吉甫死后,牛僧孺才得以重用,被提拔监察御史、礼部员外郎。唐穆宗长庆三年(823年),牛僧孺入相。唐敬宗宝历元年(825年),唐敬宗命宰相牛僧孺出任鄂州刺史、武昌军节度使,领鄂、岳、蕲、安、申、光等6州。

1883年的武昌

时江夏原有土城年年报筑修治,劳民伤财,有鉴于此,牛僧孺花了5年时间,将土城改为砖城,以城墙砖扩建鄂州城垣,使城垣向北、东、南三面扩展,北临沙湖,东至小东门,南抵紫阳湖,城垣周长15里,这是武昌古城第一次较大规模的扩建,使整座蛇山变成了城中心。牛僧孺在鄂6年,裁撤冗员,整肃吏治,减轻民赋,颇有政声。其间,他奏请废沔州,并汉阳、汉川于鄂州,开始将汉阳、江夏纳入同一行政区,首次形成两岸合一的行政建制。为以后鄂州商贸、文化繁荣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牛僧孺业余爱好收藏奇石,他与白居易有深交,经常一起品石作文,牛僧孺坦言:“尝与公迫观熟察,相顾而言,岂造物者有意于其间乎?将胚浑凝结,偶然成功乎?然而自一成不变已来,不知几千万年,或委海隅,或沦湖底,高者仅数仞,重者殆千钧,一旦不鞭而来,无胫而至,争奇骋怪。”

白居易于会昌三年(843年)五月撰《太湖石记》,阐述了藏石赏石的理论与方法:今丞相奇章公嗜好奇石。石头无字无声,无气无味,跟书、琴、酒不相同,而牛公却嗜好,是何原因呢?昔故友李生约说过:“苟适吾志,其用则多。”诚哉斯言,适意而已。公之所嗜,可知之矣。公在河洛做司徒时,治家身无长物,只有城东购置一宅,城南郭一别墅,像宫宇一样精心修葺,谨择宾客,不随便附和,空闲的时候与石为伍。石头也有类别,太湖石是甲等,罗浮石、天竺石之类次焉。现在公所喜爱的是甲等。此前,公手下的官员,多镇守于各地,知道公的心中只有奇石是他的喜好,因而广为搜寻,把奇珍瑰宝的石头送给他,四五年间,不断有人送来。公于此物,独不谦让,在他城东宅和城南别墅,分门别类的摆放着,他收藏的奇石何等丰富啊!我曾与公细观这些太湖石,面对面地切磋,这是造物主有意所为吗?是混沌凝结偶然而成吗?然而自从石头形成以来,不知经过几千几万年。这些太湖石有大有小,分作四等,以甲乙丙丁品之,每品又分上中下,分别刻石背面,例如“牛氏石甲之上、丙之中、乙之下”等等。噫!这些石头,千百年后散失在天地之间,转来移去,或隐或现,谁还知道这些石头呢?欲使将来与我同好者,睹斯石,览斯文,知公嗜石之原因。

打捞江城记忆  钩沉三镇往事

武昌汉阳门

转载请注明出处,勿侵犯知识产权!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