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王双双(方塘传媒《重新发现河南》主编) 1 风起地方文旅投集团的成立 1月11日上午,洛阳文化旅游投资集团正式揭牌成立,迅速在河南文旅圈乃至中国文旅界引发许多讨论。 近年来,洛阳文旅发展迅速,可以说是有目共睹。2020年,从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秋晚会到快手网红文旅大会,再到2021年《龙门金刚》《登上了!洛阳》等节目的出圈,以及《风起洛阳》的风靡全网,伴随着“古都夜八点”、“古都新生活”等活动的展开,洛阳文旅迎来了一个新局面。 洛阳文旅投资集团在这个时间节点成立,毫无疑问,对洛阳文旅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如虎添翼。实际上,伴随着旅游从“奢侈品”到“生活方式”的转变,成立文旅投资集团已经成为近年来各地推动文旅产业发展的常规操作。 据了解,陕西、山西、云南、湖北、安徽等多省均成立了地方文旅集团,河南省文旅集团也在有计划的筹备之中。 2021年年初,在河南省文化和旅游工作会上,“推动组建河南省文化和旅游投资集团”作为重点内容被提出。2021年11月8日,省文旅集团筹备组去到洛阳与洛阳市委书记举行工作会谈,河南文旅集团的筹备事宜有了实质性进展。2021年12月14日,河南文旅集团筹备组接连去到开封、焦作进行工作会谈。 此外,在开封、济源、平顶山等地,也都已经成立了当地的文旅投集团,并在运营端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地方文旅集团作为一个国有企业,通过市场化运作,不仅能够放大政府资源配置能力,聚合资金,更重要的是,可以促进地方文旅发展中产权清晰化、资源配置市场化等方面的改革,而这正是推动高质量文旅投资的重要前提之一,对促进该地区文旅文创产业的发展意义重大。 近年来,我国文旅产业发展迅速,伴随着文旅消费市场的多样化,供给端和需求端发展不平衡,服务质量高、科技含量高的文旅产品尤其稀缺;另外,疫情限制了景区业务的推广与发展,同时也加剧了传统文旅产业转型升级的迫切性。也就是说,一方面国人文旅需求在提高,另一方面文旅企业的生存状态越发紧张。 据原国家旅游局统计,早在2017年我国旅游直接投资便已超过1.5万亿元,同比增长16%。原国家旅游局监督管理司司长、中国旅游协会文旅投资分会会长彭志凯结合疫情下文旅行业发展现状及相关调研数据,在2020第六届中国文旅产业巅峰大会暨首届中国文旅夜游经济峰会上发言表示,七成以上文旅企业有资金缺口,需要或者急需融资,在需要融资的企业中,约三成企业资金缺口在100万元以内,约六成企业资金缺口在500万元以内,约两成企业资金缺口在1000万元以上。 当下,民营企业、国有企业和政府,构成了我国文旅投资的主体。原国家旅游局发布的《2016中国旅游投资报告》显示,当年,民营企业投资旅游业7628亿元,占全部旅游投资的58.7%;政府投资和国有企业投资分别为2484亿元和1945亿元,占全部旅游投资的19.1%和15%;剩余部分投资则由股份制企业、外商和其他企业组成。 其中,房地产企业几乎成为文旅投资的主力之一。近年来,在“文旅融合”的大背景下,文旅已经成为各大房企进行转型的重要方向,恒大、融创、万达等企业,凭借其在资金、土地开发、建筑设计、品牌运营等方面具备的资源优势,建立了自己的文旅版图(但随着房地产市场的深度调整,这些与地产市场深度关联甚至是伴生的文旅投资走向,已经是需要文旅界重点关注的内容之一)。 在投资方向上,重资产项目较为吃香,尤其是文旅综合体、文旅小镇和主题公园,以压倒性的比例成为近年来最受资本青睐的项目。 据观点指数发布的数据显示,2020年上半年我国102个文旅投资项目中,有47个文旅综合体,16个特色小镇,15个主题公园,占总数的76.4%。 从这几个数据中,我们能明显看到资本对轻、重资产项目喜爱程度的失衡,而这种模式在当下具有一定风险性。以2021年河南最火的文旅项目《只有河南·戏剧幻城》为例,投资近60亿,历经4年打造,2021年6月开园迎客。然而,在不到半年的时间里,《只有河南·戏剧幻城》受洪灾、疫情影响,接连两次闭园。明星项目尚且如此,更不必说其他项目了。 当然,这也会导致资本在接下来的投资过程中,态度越发谨慎。 2 河南文旅需要多元的投资格局 自“文旅融合”被提出以来,河南文旅显然进入了发展快车道。毕竟,河南作为一个文旅资源大省,优势明显。但是,相较于全国市场而言,河南文旅产业相对起步较晚,基础较为薄弱,要想引领我国文旅市场,势必要从文旅产业的各个环节出发,通过打造更好的文旅生态环境,从而促进河南文旅“弯道超车”和“换道超车”,获得更高质量的发展。 从这个角度而言,文旅投资对于河南的重要性,也就不言而喻了。 在文旅投资领域具有多年实战经验的于志辉认为,资本带来的不仅是钱,还有投资理念以及背后的一系资源——市场、团队、技术、管理等,这些资源会对该地区经营意识、经营理念的更新和发展起到非常大的促进作用,甚至,影响到政府产业规划的制定。 “比如一家投资机构所投的XR、VR技术,在迪士尼、环球影城形成了很好的合作模式,当这项技术嫁接给龙门石窟时,随技术而来的可能还有合作模式。比如成立一家公司。那么,此时便会涉及到责、权、利的分配问题。另外,当你在资本的帮助下打好本地市场基础开始向外拓展时,资本可以利用之前投资的外部渠道帮你宣传、嫁接外部市场,那么,当这一系列资源嫁接之后,你如何保证回报呢?这就涉及到本地的经营意识以及经营理念了。”于志辉说,“从这个角度来看,也充分说明,河南文旅投资需要多元化的投资格局,既要有本地化的综合性的文旅投平台,也要有来自省外的社会投资机构。” 近日,河南省政府印发的《河南省“十四五”文化旅游融合发展规划》中提到,到2025年底,全省旅游业综合贡献占生产总值比重超过12%(游客接待量和旅游综合收入分别保持15%和20%年均增长),全省文化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比重超过5%,文旅文创成为全省战略性支柱产业。 从近一两年的发展现实来看,河南文旅不仅创意领域的爆品频出,而且,文旅领域的投资也出现明显的跃进迹象,为“十四五”开了个好头。 据河南日报报道,2020年,河南省谋划有191个重点文化旅游项目,总投资7453亿元,其中新开工重点文化旅游项目66个,总投资1837亿元。其中,有45个黄河文化旅游重大项目,约占总数的四分之一,总投资2474.32亿元,约占总投资金额的三分之一。 在我们看来,伴随着文旅文创融合战略在河南的深入推进,文旅投资在调整地区文旅产业结构,稳定地区文旅产业增长方面的作用也将越发凸显。 当然,对于河南文旅投资而言,除了既有的特点和表现外,我们认为至少还有两方面可以成为投资重点: 其一,无论从河南文旅高质量发展的角度而言,还是从投资回报率的角度来看,数字文旅都应是接下来河南文旅投资的重点领域。 首先,在这个后疫情时代,发展数字经济是大势所趋。1月12日,国务院印发的《“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提出,到2025年,数字经济迈向全面扩展期,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10%。数字文旅作为数字经济的一部分,是克服当下环境困境和文旅产业转型升级的必经之路。而《2019文旅行业数字化白皮书》显示,未来20年,旅游业的数字化预计将创造高达3050亿美元的价值。 另外,投资是一个“逐利”行为,就像于志辉分析的,“投资讲求回报。在文旅融合、大科技时代的背景下,回报率最高的应属文化科技类。具体到文旅产业,景区是一个方向,但景区如今也面临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如何破除门票经济的束缚。从退出角度来讲,景区只有上市、被并购、被政府收购几种选择,但现在都不具备可能性。现在比较可行的是文化科技类企业,因为此类企业的产品具备可复制性和可持续性,例如一项技术,它的应用场景十分广泛,可用于不同景区,围绕一个文化IP,也可以不断复制和生产新的的文创产品。所以,在当下环境下,此类企业应该是资本的重点关注对象。” 此外,就河南文旅产业与投资而言,结合现在的消费市场,动漫、文创、科创等行业,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待挖掘。 其二,近两年河南文博市场的快速增长已经引起了人们的高度注意。综合来看,河南文博行业目前处于发展初期,虽诞生一些爆款产品,但产业链仍较为薄弱,该类产品的文化价值和经济价值都存在较大的成长空间。对于投资机构,此时进入门槛较低,投资成功的机会也相对更大。 与此同时,河南丰富的文博资源,也给予投资机构更大的发挥空间。立足河南文旅高质量发展全局,方塘智库创始人叶一剑认为:“伴随着河南文博文旅市场的快速成长,势必会对原有的管理体制、展陈空间、产品开发、服务供给等带来新的挑战,在化解这些挑战的过程中,如果恰当的引入社会资本,在确保文物的安全性和公共性的前提下,实现高附加值的价值变现,将不仅是河南文博行业的重大创新,也是河南文旅投资的巨大机会。” 在今年河南省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建设一批文旅文创融合项目,培育壮大沉浸式文旅、研学旅游、考古旅游等新业态。推进仰韶、殷墟、二里头、双槐树等重要遗址考古发掘和保护展示,新建河南博物院、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建设黄河国家文化公园,推动历史、文物、文化活化具象化,塑造“行走河南、读懂中国”品牌。 对于创意机构、投资机构和产业运营机构而言,这些表述背后都蕴含了丰富的产业发展空间和资本运营空间。 当然,就现实情况来看,也依然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我们(省外社会资本)目前看到河南文旅,不是因为它有吸引力,而是因为我们看到你(河南文旅)了。有吸引力是大家抢着来。但现实情况是,这里(河南)确实有些好东西,但这些东西还没到吸引的地步。比如目前可以把河南培育成'网红打卡地’,吸引投资者过来打卡,至于打卡后,资源是否嫁接,合作是否展开,咱再商量。”于志辉分析称。 在此背景下,洛阳文化旅游投资集团、河南省文化旅游集团以及已经存在和即将成立的其它河南地方文旅投平台,既是推动河南文旅投资的黄金时代来临的积极因素,其本身也是河南文旅投资黄金时代的一部分! 后续,我们将对这些地方文旅投平台的发展保持密切关注,静观其变,静待花开。 编审:袁媛丨编辑:徐丰超丨设计:孙月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