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以2021年山东省考试面试真题为例,谈谈如何运用“句读法”让答案与众不同

 领悟公考 2022-01-22

上次发文讲了下“句读法”面试在即,还是手足无措?试试“以无法破万法”的句读法,这种方法因此独特的灵性和不羁的答案,曾帮助许多考生取得高分。

但是近几年来,喜欢用这种方法的人越来越少,俗话说,三年一个代沟,可能几年过去,这代人的思维方式已经产生了变化,认为这种以前的方法不适应现在的题目。

然而,好的方法有个前提,就是经得起时间的考验,比如辩证法,从诞生到现在,几千年时间过去了,依然那么实用,但是我们又有几个人能把辩证思维真正体现在工作中、学习中、考试中呢?

所以,没有过时的方法,只有不开窍的人。

恰好山东省考成绩刚出,我们以2021年的一组真题为例,运用“句读法”来进行解析。

第一题:理想信念是压舱石,攻坚克难是磨刀石,凝聚力量是吸铁石,脱贫攻坚发挥了这“三石”的作用,乡村振兴难度不亚于脱贫攻坚,怎样继续发挥这“三石”的作用?

解析:

运用句读法的前提是审题,也就是对题目进行合理的拆分,我们可以把这个题目分成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是前四句话,这部分的主要答题内容是简单解释下理想信念、攻坚克难和凝聚力量的作用,然后联系脱贫攻坚,说下是如何发挥这三者作用的,比如:脱贫攻坚正是由于全国上下凝聚了共同的理想信念,勠力同心,尤其是基层党员干部,攻坚克难,克服种种困难,当然这个过程也离不开社会各界的帮助,正是凝聚了所有的力量,才取得了人类脱贫史上的伟大胜利。

第二部分是乡村振兴难度不亚于脱贫攻坚”:其实就是解释乡村振兴的含义或者意义,这些内容作为热点,在复习阶段应该有所准备,只要背起来就可以了,

第三部分是怎样继续发挥这三石的作用”:这一部分是绝大多数考生在考场上答题的内容,我们结合“三石”精神,具体说几点即可。

这样一来,这个题目就可以很容易的完成破题到答题的过程,而且大大简化了答题内容,还能答出亮点,至于具体内容怎么答,这个就依靠积累了,我们这篇文章主要讲的还是思路问题。

第二题:华罗赓说,人有两个肩膀,应该同时发挥作用,我要用一个肩挑着送货上门的担子,把科学知识和科学工具送到工人师傅手里;另一个肩膀可以做人梯,让青年们踏着攀登科学的更高一层山峰。你作为一名新进人员,怎么样用好这两个肩膀?

解析:这道题目的拆分很简单,先分别解释两个肩膀的含义,然后结合新进人员的身份,谈谈做法。

难点在于如何准确解释两个肩膀的含义。我们同样可以用“句读法”来破题。

首先看第一个肩膀,做挑夫,送科学到工人师傅手里。为什么要送到工人师傅手里,因为科学就是力量,工人师傅有了科学知识和工具,就能够更好的提高工作效率,而华罗庚作为数学家,不是闭门研究,而是想着让科学能够用于实践,体现的是一种为为民服务的精神。

然后看第二个肩膀,做人梯,让青年更上一层楼。这里就比较简单了,讲的是奉献精神。

对这两个精神有了理解,我们再结合新进人员的身份,一方面要服务人民,另一方面要甘于奉献,就很难回答了。

当然,还可以补充一点,华罗庚作为一名伟大的数学家,都能做到如此,也提醒我们,要摆正位置,戒骄戒躁。

第三题:红色基地现在存在虚假的红色精神,乱宣扬红色精神,你认为要怎么做才能发挥好红色基地的作用?

解析:

这一题可以直接拆分为两个部分,前半部分是虚假红色精神,后半部分是问题,对于这类题目,我们答题的时候,有个最大的误区就是忽视前半部分,直接答如何发挥好红色基地的作用。

这样一来,就导致题目前半部分的内容失去了意义。而出题人显然不会犯这种低级错误,那么为什么要给出前半部分内容呢?

意图很简单,就是让你结合为什么会存在虚假红色精神,来答如何发挥红色基地的作用。

换句话说,就是答题的内容要分为两部分:原因和对策。答题思路如下:

之所以会存在虚假红色精神,我认为有以下几方面原因,我们要有针对性采取对策,然后一二三。

这样答题还有个好处是什么呢?就是你可以在具体对策里,对于红色基地的创建,要确定标准,进行验收,对不合格的进行整改,对相关责任人进行问责。

这样就能有效降低答题难度,同时也答出个人特色,而且做到把题目的每个要素都利用起来,这应该也是出题人的初衷所在。

好了,通过对这三道题目的分析,结合上次发的文章,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启发。

====================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