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汉字四川银币’版别一览!

 馱夫 2022-01-22

四川省造银圆

辛亥革命在武昌爆发后,各省纷纷响应,四川革命党人首先在重庆成立军政府,宣布独立,并以'汉'字旗为义军标志。经过几番争战与协商,四川在次年归于一统,军政府接收了原度支部成都造币分厂,改名为四川造币厂。1912年(民国元年)4月开始以军政府名义发行形式与众不同的新币,正面铭文'四川银币',背面中央有一大圈,内刻篆书'汉'字,圈外环绕18颗圆星,代表18行省。这就是所谓的'四川汉字大洋',或称'大汉银币'。

军政府造'汉字四川银币''汉'字银圆是由成都造币厂开始制作生产的,正面中心刻有花饰,据称是芙蓉,以代表产地别号芙蓉城的成都,相传后蜀皇帝孟昶在成都城墙上遍植芙蓉花,成都因而得此雅称。

'汉'字大洋的重量不是标准库平,而是采用四川通用的九七平,只相当于库平七钱一分。这种既减重又减色的银圆,版式极其杂乱。上海外商银行于1911年时,委托南京造币厂化验该年所造的银圆,其含银量为 86.4%,而非先前的90%。


民国元年军政府造四川银币壹圆一枚


四川币制混乱的原因

民国初年,由于袁世凯心怀不轨,造成了南北的分裂。那时,以北洋军阀为首的北京政府与孙中山组织的广州政府,形成了'一国两府'的对抗局面。四川因地理位置特殊,成为双方争取的对象,而四川军阀则采取两面光的骑墙姿态;在各方无力顾及的情况下,四川有如独立王国。



四川军阀彼此争夺地盘,互不相让。1918年熊克武在互斗中获胜,出任督军,但因兵力有限,无法控制局势,干脆在次年发布《四川靖国各军驻防区域表》,承认各自割据的事实,明令'就地筹款'。1922年,军阀刘成勋击败杨森,出任川军总司令兼四川省长,为谋取私利,提高了五角辅币的生产比例。前清造币厂章程中有'辅币数量暂限定二成、成色为七'的规范。杨森在1924年打回四川,进驻成都并任军务都督后,为实现'统一全川'的野心筹措军费,更下令停造一圆主币,而专造五角辅币;此为'厂版'五角取代大银圆的滥觞,而后来的其他各地军阀所仿制者通称为'杂版'。当时只要有机器、工匠,大小军阀都可任意设厂造币,后来还开设了银行钱庄,大印纸钞债券,此乃四川币制混乱的原因。


四川银币壹圆一枚大字点“金”版,


1924年周西成被杨森逐出四川,撤退时将成都造币厂设备带走,并在赤水制造银圆,人称'周造汉字大洋'。次年杨森部属向成杰在合川开工造币,人称'向造汉字大洋'。成都造币厂在1927年恢复生产一圆主币,称'新汉字大洋',把以前的称为'旧汉字大洋'。市面情况极度混乱,成都造币厂门口遭群众张贴'造毙厂'的大字报,更有人把这些滥发的通货称为'祸毙'。其所造新币系以旧有流通成色较高的一圆及五角熔毁改铸,面额仍与旧币相等,成色则减为三至四成。此币在川省按折扣行用,外省难以通用。最后因民怨沸腾,且'杂版'市价低落,私铸已无利可图,军阀只好收敛,明令各部关厂。1928年底时,'杂版'逐渐停造,但市面充斥数量仍然庞大,仅成都一地就有3000万圆之多。次年市价''厂版'一圆值大洋四角,'杂版'一圆值大洋两角',实际价值已跌落至其材料价值以下;至此,'厂版'、'杂版'不禁自停。


民国元年军政府造四川银币五角黄铜样币一枚


民初在四川流通的银圆,除川版龙洋、'汉'字大洋外,前清的江南、湖北等地银圆以及北洋、'宣三'银圆与'袁大头'等皆全省通用;本洋、鹰洋及广东、安徽等地银圆则可在重庆使用。其他如云南龙洋、'杂版'川洋等须视各县情况折价使用。后来的'孙小头'与船洋,亦通行全川。


民国元年军政府造四川银币壹圆一枚周西成版,


'大汉银币'的生产时间与数量

'汉'字大洋壹圆银币于1912年4月由成都造币厂开始生产,1924年至1927年间停产,1928年恢复生产,但次年起以生产五角为主,1933年上海中央造币厂开制,该厂改为中央造币厂成都分厂后,便停产银圆。耿爱德的资料上成都厂这段时间内共生产了6207万枚,但他特别声明此数据未必完整。《世界硬币目录》记载则为5567万枚,这在耿氏数据中只是1912—1923年旧版'汉'字大洋的产量(差额即新版'汉'字大洋)。重庆造币厂制作时间较迟,详情不

动负改笺明,有说是1919年重庆铜元局应商

⑨会委托代造'汉'字大洋,首批生等稳银产了100万枚。

1926年后,续造多批,每次数时了万至数十万枚。因各地军阀设厂滥造,故川版'汉'字大洋可能有七八千万枚;亦有人推测总额应接近1亿枚。不论实际数据如何,它名商改窗

在中国银圆产量的排名里,应列于四'袁大头'、'孙小头'、船洋之后,

峪爱银居第四位。

至于'汉'字银辅币的产量,根据资料中的统计,五角约3955万枚、二角约9.6万枚、一角约37万枚;以产量论,二角小洋最少。


民国元年军政府造四川银币五角


'点金版'与'佛手花'

'汉'字大洋的版式非常多,试举其中一圆及五角名誉品各一种。'点金版'的主要特征是'四川银币'四字中'银'字的部首金的两点与王字不连接,细分尚有'中华民国元年'的'民'字多一点及'元'字底下两笔分开等多种小版。'佛手花'是指五角的芙蓉花有如'果中仙品、世上奇卉'的佛手,此昵称十分传神。一般认为,两者均由重庆厂所造的可能性最大,都是稀少品种,后者尤其罕见。


民国元年军政府造四川银币二角


北伐前成都近郊有多少造币厂

大清王朝的骤然崩溃,使原本地方自行其是造币的情况更趋严重。民成立后的南北对立愈加造成局面的恶化,铜元研究大师伍德华在《中国十铜元》四川铜元篇内引用1928年1月7日上海发行的《中国经济周干(Chinese Economic Bulletin)报道∶'军队所驻之处皆私设造币厂,特别是在省城附近;成都近郊地区私设造币厂的数目超过80座,偏远地方的目以牟利。'另耿;造币厂更不计其数,……良币都被私设造币厂搜集改铸以牟利。


民国元年军政府造四川银币壹圆


'另耿爱德著《中国货币论》(蔡受百译,1933年第一版)第424页∶'川省之军人,为军费不足,乃谋自行设厂铸币,以铸余移充军费。所需之铸币机器,则由该省铁厂及工科学校担任制造。该厂成立后,果进行顺利,于是军界地点,至民国16年相效尤。一时此类非法之造币厂,几遍布于各重要军事地点,至民国16年时,仅成都左近即有80处。铸币所需现银,系以流通之一圆(法定成 890%‰)及半圆(法定成色700%)熔毁改铸。新币之币面价值,仍与币相等,成色则减为三至四成。此币在川省按八折或八折以下行用,外省即难以通用。民国16年底时,该省当局禁止续铸此类劣币,将各厂机器没收,并拟禁止其流通。'


民国元年军政府造四川银币壹圆


此可知,四川省不仅前清龙洋版式繁多,到了民国时期,所造的汉圆'花色甚繁,且与别省所铸者花纹迥不相同,成色亦低劣',可见军竞相设厂滥造钱币,导致形式及成色不一的情况在通行银圆的时代早系名传遍全国,只是事过境迁今人不知而已。有些藏友以为这是同厂所出的不同版别,其实是不同地方生产的,着实无法理清厂别的头绪。


民国元年军政府造四川银币壹圆、五角、二角、一角各一枚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