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历代含柴胡与黄芩方剂组方配伍及方证特点研究

 昆山同德堂邹医 2022-01-22

结果:1.柴胡-黄芩药对的用量比例 历代含柴芩方中有用量记载者共966首,柴胡与黄芩的配比值多达50余种。汉代柴胡-黄芩药对用量比例以8:3为主;其后,柴胡-黄芩药对用量比例虽变化多端,但始终以1:1的方剂数居多。随着时代变迁,柴胡用量大于黄芩的方剂数逐渐减少,柴胡用量小于黄芩的方剂数逐渐增多,至近现代,柴胡用量小于黄芩的方剂跃居首位,超过了柴胡用量大于黄芩和等于黄芩的方剂数。2.含柴芩方的组方配伍 在1202首含柴芩方中,常见的药物类别主要为清热药、补虚药,其次为解表药、化痰药、理气药,此外还有利水渗湿药、活血化瘀药及泻下药。常配伍的高频单味药物有人参、半夏、当归、白芍、栀子、川芎、陈皮、茯苓、大黄、升麻、枳壳、知母、桔梗等。关联分析结果显示,在与柴胡-黄芩药对配伍的药物组合中,常见的两药组合有:人参-半夏、白芍-当归、白芍-川芎、半夏-陈皮、羌活-防风、当归-熟地、栀子-龙胆草、川芎-白芷、大黄-芒硝、防风-荆芥、人参-白术、茯苓-白术、人参-鳖甲等;三药组合有:川芎-白芍-当归、当归-白芍-人参、白术-茯苓-人参、当归-川芎-人参、当归-茯苓-白芍等。复杂网络分析结果显示,柴胡-黄芩药对常配伍的药物可分为4个社区,分别是:①以半夏为核心,配伍人参、陈皮等药物的组合;②以羌活、防风为核心,配伍白芷、荆芥、麻黄、薄荷、桔梗、前胡、枳壳等药物的组合;③以当归、白芍为核心,配伍川芎等药物的组合;④以栀子为核心,配伍黄连、黄柏、龙胆草等药物的组合。3.含柴芩方的主治疾病、证素及症征 含柴芩方主治疾病共145种,以内科疾病居第一,其次为外科疾病、妇科疾病;具体疾病包括伤寒、疟疾、虚劳、感冒、月经不调、瘟疫、胁痛、黄疸等。病证性质有实有虚,以实为主。实性病性中,热(火)居于首位,风居其次,毒、寒再次之,其他病性亦可见到;虚性病性中,血虚第一,气虚其次,阴虚第三。病位证素有脏腑病位、六经病位。脏腑病位中,肝居先,其次为胃、心、脾、胆、肺等;六经病变中,少阳第一,阳明、太阳次之;若将少阳与胆合而论之,则少阳胆居于首位;相兼病位以肝胆、脾胃最为常见。症状共计260个,其中高频症状60个,以发热、头痛、寒热往来出现频率最高,其次为食欲不振、咳嗽、口干渴、心烦、壮热等。高频症状可归为15类,其中寒热相关症状最多,胸胁部位的症状其次,精神情志类症状第三。常见脉象为脉弦、脉数、脉洪、脉浮等;常见舌象为舌干、苔黄等。关联分析结果显示,常见的症征关联主要有:①二项症征:支持度较高的为发热-头痛、头痛-口干渴等;置信度较高的为头痛-恶寒、胸满-胁胀、食欲不振-消瘦、发热-脉数、脉弦-脉数等;支持度与置信度均较高的为脉数-脉弦、头痛-恶寒、头痛-壮热。②三项症征:支持度较高的为头痛-恶寒-发热、头痛-呕吐-寒热往来等;置信度较高的为头痛-壮热-恶寒、脉数-脉弦-寒热往来、壮热-心烦-头痛、呕吐-寒热往来-头痛等;支持度与置信度均较高的为头痛-恶寒-发热。


4含柴芩方所治四种常见病的证候特点与组方用药的关系(1)伤寒。复杂网络分析显示,此类疾病的核心网络可划分为三个社区:①社区1显示,常见症状为寒热往来、呕吐、胸满,是少阳证的常见症状。常用药物为人参、半夏、陈皮、生姜、枳实;②社区2显示,常见症状为发热、壮热、寒热往来、胸满、心烦、呕吐、大便秘结,是阳明热盛,里热结实,少阳阳明同病的常见症状。常用药物包括:主要药物半夏、栀子、生姜、当归、枳实、大黄、芒硝、石膏、赤芍;次要药物生地、知母、犀角、麦门冬、葛根、玄参;

③社区3显示,常见症状为发热、头痛、恶寒、壮热、咳嗽、胸满、呕吐,是邪犯太阳,太阳与少阳同病的常见症状。常用药物包括:主要药物为防风、羌活、栀子、陈皮、川芎、桔梗、荆芥、生姜、半夏;次要药物葛根、生地、杏仁、升麻。

(2)疟疾。复杂网络分析显示,其常见症状包括:主要症状寒热往来,次要症状发热、腹泻、头痛、咳嗽。常用药物包括:主要药物半夏、陈皮、人参、苍术、草果;次要药物茯苓、白术、青皮、厚朴等。


(3)虚劳。复杂网络分析显示,其常见症状包括:主要症状消瘦、食欲不振、咳嗽、骨蒸热、心烦;次要症状四肢疼痛、发热、盗汗等。常用药物包括:主要药物人参、当归、鳖甲、麦门冬、黄芪、地骨皮、白芍、赤芍、桔梗;次要药物知母、茯苓、白术、生地、半夏、陈皮、川芎、秦艽等。

(4)感冒。复杂网络分析显示,其常见症状包括:主要症状发热、头痛、食欲不振、寒热往来、恶寒、呕吐、腹泻、腹满、咳嗽;次要症状腹痛、胸满身痛、关节疼痛、口苦、汗出等;脉象为脉弦、脉数。

常用药物为羌活、防风、川芎、白芍、半夏、陈皮、桔梗、枳壳、薄荷、茯苓。第二部分为实验研究。


方法:采用均匀设计,按2素7水平(均匀设计表),将《中国药典》规定剂量范围内的柴胡、黄芩用量进行配伍分组,观察柴胡-黄芩药对不同用量比例对慢性不可预见温和应激(CUMS)模型小鼠行为学影响,并对行为学实验结果进行多元回归分析,求得最佳用量比例。验证性实验,将求得的最佳用量比例1:1与《伤寒论》柴胡类方用量比例8:3及其相反比例3:8比较,观察柴胡-黄芩药对不同用量比例的抗抑郁功效;同时观察其对CREB/BDNF信号通路及小鼠海马CA3区尼氏小体形态及数目的影响,分析探讨柴胡-黄芩药对可能的抗抑郁机制。结果:与空白组小鼠相比,模型组小鼠糖水偏好率降低、开野穿格次数显著减少、强迫游泳不动时间和悬尾不动时间显著延长(P<0.01);柴胡-黄芩药对水煎剂可增加模型小鼠的糖水偏好率和穿格次数(P<0.05,P<0.01),缩短强迫游泳不动时间和悬尾不动时间(P<0.05,P<0.01),其最佳用量比例为1:1。验证性实验结果显示柴胡-黄芩药对配伍可改善小鼠的抑郁样行为(P<0.05,P<0.01),且柴胡、黄芩1:1配伍组在强迫游泳试验和悬尾试验中优于其余配伍组(P<0.05,P<0.01),在糖水偏好试验和开野试验中优于3:8配伍组(P<0.05);蛋白印迹实验结果显示,柴胡、黄芩1:1配伍组在促进CREB磷酸化及BDNF表达的中优于其余两组(P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