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小儿汗证用药规律的古代文献研究

 昆山同德堂邹医 2022-01-22

湖南中医药大学 | 肖永媚 

目的:本文利用数据挖掘技术分析古代文献中治疗小儿汗证的用药规律,为现代中医儿科临床用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本研究查阅了 18部相关的古代医籍,收录了 144首与小儿汗证相关的方药,涉及168味中药。采取数据分析、聚类分析和关联规则的数据挖掘方法,利用Excel 2007软件、SPSS 24.0统计软件和中医传承辅助平台软件对144首方药进行数据挖掘分析。结果:1、通过分析发现,在小儿汗证用药中使用频次前22味的药物依次是


炙甘草(63次)、人参(46次)、黄芪(43次)、白术(35次)、煅牡蛎(34次)、茯苓(30次)、当归(22次)、白芍(22次)、生姜(22次)、桂枝(21次)、麻黄根(20次)、大枣(18次)、防风(17次)、麦冬(14次)、柴胡(13次)、黄连(13次)、黄岑(13次)、陈皮(10次)、川芎(10次)、半夏(10次)、生地黄(10次)、熟地黄(10次)。其中药物归经较高的依次是脾经(35次),胃经(34次),肺经(30次),肝经(21次),心经(21次)。2、通过对前22味高频药物进行系统聚类分析根据频次依次得到以下4组药物:


C1:炙甘草;C2:人参、黄芪、白术、煅牡蛎、茯苓;C3:大枣、防风、白芍、生姜、当归、桂枝、麻黄根;C4:生地黄、熟地黄、陈皮、川芎、半夏、黄连、黄芩、柴胡、麦冬;3、药物关联规则分析得出,古代医家治疗小儿汗证常用的药对依次是:(当归->黄芪)、(麻黄根->锻牡蛎)、(茯苓->人参)、(当归->人参)、(大枣->人参);常用的药物组合是(人参,茯苓->炙甘草)、(人参,白术->炙甘草)、(生姜,黄芪->炙甘草)、(白术,茯苓->炙甘草)、(白术,茯苓->人参),(人参,白术,茯苓->炙甘草)。


结论:古代医家在治疗小儿汗证时:1.用药以甘温药物为主,药物功效上以补虚药、解表药、及清热药为主。在药物归经上以脾、胃、肺、心、肝五经使用频次最高。2.常用方为玉屏风散加减、桂枝汤加减、当归六黄汤加减治疗。


3.常见的药对为黄芪和当归、煅牡蛎和麻黄根,常用组合是人参、茯苓、白术、炙甘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