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谁杀了难兜靡?

 李雨航的图书馆 2022-01-22
孔子有一个学生叫子贡,商人,巨富,谦和。
孔的学生中学以致用者当属子贡,孔子曾对他的众弟子们说,颜回呀,是得道最深的,书呆子,但穷的丁当响,连饭都吃不饱,你看人家子贡,能学以致用,把生意做的风风火火,还能贴补大家游学,无财不足以养道呀。
所以子贡就成为了中国儒商的始祖。
能把生意做大当然是有谋略之人,在明代冯梦龙的《东周列国志》中,子贡不单是商人更多的则是谋略。商人重的就是利,要趋利避害,这是基本原则。
所以冯梦龙就记录了一段故事,在这段故事中,子贡劝说齐国的权臣田常不要打弱小的鲁国了,应该去攻击强大的吴国。
司马迁也曾为之惊叹:“子贡一出,存鲁,乱齐,破吴,强晋,而霸越,十年之内,五国各有变”。回看历史,打乱春秋五霸格局的其实就是子贡。在这则故事中有一句名言:“忧在内者攻强敌,忧在外者攻弱敌。”什么意思?国家有内忧的时候就去打强国,以增强国内的凝聚力,国家有外忧的时候就去打弱国,杀鸡给猴看,如果猴不看,再杀猴。
 
作为一方的治理者,他最大的敌人是来自内部的权力斗争,那么就必须树立一个强大的敌人以此来保障权力的集中,专注于内部治理,当内耗解决后才可能挑战强敌。
 


人类的智慧有极端相似之处,这便是人性,趋利避害。
对于老上单于来说,大汉王朝在文帝时代,逐渐强大,但尚未对匈奴造成直接利益的伤害,但汉地的物产多,虽然汉是最大的假想敌。如果要让大汉王朝低头,必先控制西域,而西域最大的一个同匈奴同性质的行国是月氏,冒顿单于在位时,曾派右贤王将游牧于敦煌一带的月氏一部赶向西域,月氏进入西域后占有了塞王的大片草原。
匈奴人对草场的渴望要远大于对庄稼的需求,要想从汉地获得更大的利益,让汉人屈服,必须彻底控制西域,这便是战争的筹码。
 
在又一年的五月的龙城大会,老上单于带领匈奴贵族们祭天、祭地、祭鬼神后商议匈奴的来年计划,在先攻汉与先占西域发生了争议。
争议的焦点是,有迹象表明,西汉王朝开始通过西域进行贸易,从截获的物品上看,最远有来自遥远的不可知产地的碧琉璃杯,在匈奴人眼中将这种早期的玻璃制品认为是玉。
需要说明的是在民间,中原与西域的贸易一直存在,要远远早于官方的“丝绸之路”,在周穆王时代,玻璃就经西域传入了中原。
 
好吧,在匈奴人看来,这事肯定是月氏人干的,因为月氏人不单游牧,还在西域与中原之间进行贸易往来,主要是玉器,一块石头可以换一群羊,这个利益对匈奴来说是一本万利的事。西域至中原,虽然已被匈奴势力控制,但是匈奴人少,可进入中原的路线不止一条。偷渡边境的商人多了去,有贸易就会有外交,匈奴人必须控制大汉与西域的贸易,并从中获利。

 
匈奴对汉与西域采用了两线作战的方略,对汉进行掠夺。
于是,公元前166年冬,老上单于挥师南下攻陷彭阳、萧关、纵兵北地郡,都尉孙卬率兵迎战,战死,匈奴掠走大量牛羊、百姓,前锋过镇原,进陇县,将秦始皇时代兴建的回中宫洗劫并焚烧。前锋部队到达雍县和甘泉,马蹄距长安不过二百里。战报传来,长安震动。汉文帝亲自到达长安军营劳军,部署反击,备战车千辆,步骑十万,准备亲征。
可是汉军一出动,匈奴人带着战利品跑了。汉军也只是随匈奴人到达边塞便撤回了。
但是,在萧关阻击战中,汉军队伍中出现了一位作战英勇,杀敌颇众的少年英雄,他的名字叫李广。
老上单于在位的那十四年里,匈奴如同跟汉朝玩捉迷藏游戏,每年纵兵越过边境抢掠一番,云中郡与辽东郡损失最为惨重,屠杀和掠走的民众每郡都上万。
这些匈奴军队,中部的老上单于亲率,东部来自左贤王,而西部的右贤王也没闲着,开始不停攻击西域。
 
汉文帝刘恒很无奈,匈奴人来无踪,去无影,加强城防很重要,但解决问题更重要,于是,派出使者议和,恢复合亲政策,重申“长城以北,引弓之国,受命单于;长城以内,冠带之室,朕亦制之”。并下令边塞军民,匈奴不入塞,汉人不出关。
 


文帝跟老上单于通了几封信,皇帝的信叫国书,翻译部分内容:单于来信收到,你说,“两国已和亲,那就刀枪入库,马放南山,世代友好,让百姓老有所养,幼有所长,平安度日。”其实,我与单于的想法是一致的,使百姓安居乐业。汉与匈奴是邻国,不应为敌。匈奴地处北方,天冷的早,故以后,每年给单于送粮食、美酒、金帛、丝絮等所需之物。现在天下太平,我与单于都是民之父母,之前的误会都是谋臣失策,挑拨了我们兄弟之间的感情。但,天地之间有杆秤,对任何人都公平,所以请放弃前嫌,共谋长远,让两国人民如同一家。天地之道就是连动物都懂得驱吉避邪,而人也如此。之前,互逃至汉、匈双方的官员和百姓都不再追究罪过。古人从不毁约,希望我们也不背弃,和亲之后,汉朝不会负约。
 
至此,汉匈合亲已是第五次,之前,汉宗室翁主嫁给冒顿单于三位,公元前174年,老上单于登基时,远嫁合亲翁主一位。解释一个概念,在西汉,皇帝的女儿叫公主,诸侯王的女儿叫翁主,后来的解忧公主是因为册封。
那么,为什么与老上单于和亲的14年里,匈奴入侵如此频繁,因为在那次和亲的队伍中出现了“汉奸”的始祖,这个后面再说。
 
公元前162年,汉匈之间达成谅解备忘录,暂时和平期到来。匈奴便可以把精力用在对付西域上,于是,在匈奴的支持下。乌孙人在昆莫猎骄靡的率领下,开始攻击西域草原上的月氏人。
应该说草原民族的战争很容易一边倒,这其中一个主要原因是,游牧民并没有常备军,平时均在分散游牧,如果没有事先得知消息,很难集结。
 
于是,在月圆之夜,匈奴右贤王军队和猎骄靡的乌孙军队冲进了月氏人的王庭。月氏王被杀,人头被砍下送往匈奴王庭。
老上单于很高兴,把月氏王的人头,齐眉切开,用皮革包裹、黄金镶嵌制成了酒碗。
在草原文化中,把对方首领的头骨做成酒碗这似乎是一个传统,最早可以追溯到公元前811年,拜占庭皇帝尼斯福里昂就被基斯泰人杀死,头骨被做成了酒碗,时至今日,藏传佛教密宗的一些仪式中还在使用这种酒碗。
 


有些历史事件的确切时间不好分配,比如,月氏王的头也有资料说是在乌孙人进入西域草原之前就被匈奴人砍了。因为在公元前161年,乌孙人赶走月氏人,和亲的公主还没到草原,老上单于死了,军臣单于继位。
 
对族群来说,头领什么时候被砍了,并不重要,可以随时换一个,但生存的土地丢了,那就得再去抢一块。
 
在我们所了解的非战争的历史中,北方游牧民族管理一直是部落制的,非常的松散,流动性大,不易群居,更多的是以羊群和草场的大小来分部落,多者百户,少则几户,所以叫逐水草而生。
我们可以做这样猜想。
有一天,某部落正在放羊的途中,来了一支军队,问,你们每年给塞王交几只羊?答,5只。问,你们想不想只交4只。答,当然想。问,你想不想成为月氏国的臣民,如果成为了月氏国的臣民,你只需交4只羊。答,那多好。好了,你们的头领塞王已被我们赶跑了,这块土地属于大月氏了。
然后,草原上,留下的部落之间为羊和草场以及谁当部落头领开始内斗,再重新划分草场的界线。
又过了很多年,乌孙人来了,问,你每年给月氏王交几只羊?答,4只,问,你只需给乌孙人交3只羊,你愿意吗?当然愿意,那你就是乌孙国民了。月氏王的人头已被我们砍下,做成酒壶了。于是,乌孙人在这块草地上定居下来,不管是塞人也好,月氏人也好,只要定期交羊就是乌孙国人。


再后来,听说匈奴人要来了,乌孙王告诉他的民众,匈奴人现在让我们必须每年交5只羊,你们愿意吗?答:不愿意。如果不愿意,匈奴人会杀了我们,难道羊头比人头还重要吗?
人头当然比羊头重要,所以为了保住人头和羊头,那就拿起武器与你操同一种语言,在同一块草场放牧的人一起在乌孙王的带领下与入侵者战斗,于是,种族概念与国家意识就这样建立了。
 
当然,月氏贵族带领为了少缴几只羊且操同一种语言的牧民和牧民组成的军队在慌乱中继续西迁,并将途中遇到的部落一并带走,月氏并不是小部落,那是人口众多的大族群。也或在乌孙没有入侵前,月氏的一部分军队就开始向西寻找新的领地,因为他们知道匈奴人还会来的。
 
也许,在驱逐月氏之战中,昆莫猎骄靡知道了一个真相,当年,杀死父亲难兜靡的并不是月氏人,而是匈奴人,擒敌先擒王这个道理是朴素的,统用的,也是实用的。得知真相的猎骄靡开始疏远匈奴人,不再去参加龙城大会,也不再上贡。
 
在公元前177年的时候,匈奴大军席卷了西域,西域诸国臣服于匈奴。
第二年,在匈奴冒顿单于给汉文帝的国书中也称,“……罚右贤王,使之西求月氏击之。以夷灭月氏,尽斩杀降下之。定楼兰、乌孙、呼揭及其旁二十六国,皆以为匈奴。诸引弓之民,并为一家……”这说明这时大部月氏人已远迁而在西域草原上的只是一部分月氏的残留,故此16年后,乌孙人很容易就占了月氏人的领地。
 
当时,西域是二十六国,之后变成三十六国,是不是匈奴记错了?
当然不是,匈奴对月氏的连年进攻,把原本的塞人和月氏人打散了,大部分塞人、月氏人随大队走了,还有一部分没来得及跟着走的部落四散而去。
 


大月氏攻击伊犁草原的塞人时,一部分塞人越过天山,在西域南部建了无雷、休循、捐毒、尉头等小部落国。而未及走的月氏人部落同样建立了一些小部落国,比如车师、狐胡、劫、郁立师。
这些小国寡民占据了一小块绿洲,过着天蓝蓝地宽宽朝不保夕的日子连城郭都不存在,人口千余人,牛羊按群数,也就是一个村落的规模,甚至都没有留任何让历史回顾的故事。
 
大月氏人在逃亡中开始集结自己的军队,军队就是成年男子,他们集中在一起,在新的月氏王带领下,骑着自己的战马沿着塞人远循的路继续,在月氏人眼中,塞人是可以战胜的,既然可以从西域草原赶走塞人,当然也可以把塞人继续从新的土地上赶走。
 
大月氏人沿着塞人路线,过大宛西,越锡尔河到达阿姆河北,又过了一些年,月氏人再次越过阿姆河,征服大夏,以大夏的巴克特拉为都城,我们称蓝氏城。这个位置在现今的阿富汗。
今天,我们对阿富汗有一个绰号叫“帝国坟场”,我们可以看看这块土地上的历史。
 
古希腊人把这块古代中亚、南亚、西亚、东亚的交通枢纽称为巴克特里亚,也就是兴都库什山以北的阿富汗东北部。
 
中原春秋战国之间,这里属于古波斯帝国的一个行省。
张仪和苏秦纵横天下时,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大帝征服了这里。
 
原本亚历山大认为波斯人是野蛮人,而希腊人是神的子民,是智慧的象征。
但是进入中亚才发现,波斯人也很精明,于是,谋划着建立了希腊波斯共和王国,并举办了盛大的“和亲”仪式,数千名来自欧洲的马其顿士兵与中亚的波斯女孩结婚,而他自己之前也娶了位波斯公主。
亚历山大大帝想以此为基地向东方进攻,但是雄风壮志的亚历山大大帝慷慨激昂的发布施令时,很不幸的让一只患有虐疾的蚊子叮了一口,于是,不久亚历山大大帝死于虐疾。
 
之后,他的部将在这里成立了塞琉古王朝,大批希腊人、马其顿人迁居至此。再后来,趁安息暴动,反对塞琉古王朝,巴克特里亚的总督宣布独立。成立了巴克特里亚王国。
 
公元前200年,大汉王朝建立第三年,汉高祖刘邦与匈奴冒顿单于对峙于白登山时,巴克特里亚国王德米特里即位,将中亚地区的喀布尔、印度河上游的健陀罗等地纳入版图。此时王国东起喜马拉雅山脉以南的恒河中游流域,西达波斯东部沙漠,南抵孟买湾,北界中亚的锡尔河,势力鼎盛。
 


在公元前177161年之间,刚好是匈奴驱逐月氏,月氏驱逐塞人的时间段,巴克特里亚王国内乱,以兴都库什山为界,两派争来打去,实力下降。此时,来自东方的铁骑绕过葱岭,从高原冲进了巴克特里亚,先是塞人,后是月氏人。
希腊化的巴克特里亚王国灭亡,至此这块土地将被中国史料称做大月氏国。
 
大月氏人并不是愚昧的种族,他们曾在祁连山一代受过中原文化的影响,掌握了编织、制陶、融铜、铸铁、雕玉……进入中亚后,应该说是月氏人所掌握的中华文明与希腊文明第一次对撞,时间足够让月氏人接受新的文明。之后,他们掌握了铸币、雕塑以及亚里士多德的哲学思想……并制定历法,月氏人的历法不是太阳历,也不是月亮历,他们的历法是以季节交替,母畜发情期和生仔,以及天文观察为基础的月氏历。他们开始使用希腊文书写和阅读。
 
这时候,大月氏人建立了严格意义上的国家。
他们将驱逐阿姆河南岸的政权,这个政权在史料中,称之为“大夏”。
于是,他们将在这里等来一位叫张骞的汉朝人。
 

巴克特里亚时代的金币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