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了凡四训》:改变命运的原理是什么?

 一声佛号一声心 2022-01-22

了凡先生在栖霞山遇到云谷禅师,云谷禅师告诉他命运是可以改变的,但了凡先生心中还是有些疑惑。

于是便向云谷禅师请教说:孟子说过“求则得之”,但我觉得道德仁义这些还可以求,因为这是自己的事,而功名富贵,都是身外之物,又怎么能求得到呢?

禅师说:孟子说的话没有错,是你理解错了。禅宗六祖慧能大师在《六祖坛经》上讲:“一切福田,不离方寸;从心而觅,感无不通”。不管是内求还是外求,一切都要向内心去求,向外面求就错了。道德仁义是内,功名富贵是外,内外都得,这才是真正有益的求。

如果不知道反省自己,弃恶从善,向外拼命追逐名利,即便是你得到了,也不违反法律道德,但那还是你命中本来就有的,命里没有的,你怎么也得不到。如果过分贪求,做了违背法律道德的事情,不仅有损德行,还会惹上官司,那就是内外双失,赔了夫人又折兵。

禅师又问:孔先生算你终身命运怎么样?了凡先生老老实实将孔先生所算的告诉他。

禅师就反问他:你觉得自己应不应该登科第吗?应该有儿子吗?

这两件事是了凡先生最关心的,云谷禅师这么一问,他想了很久。然后回答说:

“都不应该。因为科第中的人,大多都是有福相的人,我福太薄,又不能修福,没有做过的样子,不足以领导百姓,造福百姓。并且我性情急躁,心量狭小,不能容人。有时还以自己的才智压制别人,任意行事,轻易发言,这些都是薄福之相。”

又说:“污秽的土里,容易滋长生物,清澈的泉水里,往往没有鱼类。而我却有洁癖,这是不应该有儿子的第一点。和气才能生长万物,而我却很容易发怒,这是第二点。仁爱是生生不息的根本,残忍是不繁育的种因,我不爱惜自己的名节,又不愿意帮助别人,这是没有儿子的第三个原因。多言耗气,而我喜欢议论是非,信口开河,这是不应有子的第四点。我还喜欢喝酒,饮酒过度也会伤神,这是第五点。有喜欢通宵长坐,不知道保养元气,这是不应有子的第六点。身体其他的毛病还有很多,都数不过来了。”

禅师又说:“岂止是功名呀!那些家财万贯的人,不管是大富还是中富,一定都是富贵之人,他才能享受富贵。那些被饿死的,一定是个饿死的人物。祸福无门,惟人自召,上天不过是根据他的操行厚薄,所作的善恶业轻重,而给以应有的果报,何曾加上一毫的用意呢?比如说子孙后代,有百世之德的人物,必定有百世的子孙来保全;孔子一生从事教学,是历史上最伟大的教育家,修的就是百世之德,所说他的子孙一直延续到今天。有十世之德的人物,就是十代的子孙保全,比如历代王朝的开国皇帝,如果德行积的厚,就能往下传十几代,如果福薄,可能就传三代、两代,甚至一代都没传下去,那就是因为积的福太薄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