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21年高血压管理有哪些新突破?一文盘点

 hercules028 2022-01-23

时代在进步,高血压管理也是。

经过多年的探索与实践,高血压的诊疗与管理已渐趋成熟。2021年,高血压的管理被赋予了“新时代特色”。让我们跟随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刘靖教授的脚步,回顾2021年高血压管理的新进展!

2021 WHO高血压药物治疗指南

2021年8月份世界卫生组织(WHO)发表了高血压药物治疗指南,给出了以下推荐:

(一)启动药物治疗的血压阈值

收缩压≥140mmHg或舒张压≥90mmHg的个体开始药物降压治疗。

对收缩压为130-139mmHg且患有心血管疾病/高心血管风险的个体进行药物降压治疗。

(二)血压控制目标

所有无合并症的高血压患者,血压治疗目标为<140/90mmHg。

高血压高危患者,或高血压且合并己知心血管疾病患者,收缩压治疗目标为<130 mmHg。

(三)一线药物选择

噻嗪利尿剂。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s)或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断剂(ARBs)。

钙通道阻滞剂(CCBs)。

(四)联合用药选择

[1]

2021 WHO指南和2020 国际高血压学会(ISH)指南[1]均推荐以单药复方制剂作为初始治疗(图1),因为起始联合可缩短从治疗至达标时间,提高依从性和持久性。

当基线血压高于目标血压≥20/10mmHg时,联合药物治疗可能特别有价值。

联合治疗中使用的降压药:噻嗪利尿剂、ACEis/ARBs和CCBs。

图1 2020 ISH指南高血压药物治疗流程

(五)病情评估频率

在开始或更换降压药物后,每月进行一次随访。

血压得到控制的患者,每3-6个月进行一次随访。

此外,2021 WHO指南还针对全球不同种族的高血压特点作出了总结:①与欧洲人群相比,亚裔高血压患者更容易发生清晨或夜间高血压;②与西方人群相比,东亚高血压患者对盐更敏感,且伴有轻度肥胖的可能性更大;③与西方人群相比,东亚高血压患者更容易发生脑卒中(特别是出血性脑卒中)和非缺血性心力衰竭。

中青年高血压管理箭在弦上

[2]

2020年10月,由刘靖等专家撰写的《中国中青年高血压管理专家共识》正式发布[2],是我国第一部针对中青年血压管理的共识性文件。与此同时,全球也在开展着有关中青年高血压的相关研究。

(一)开滦研究

[3]

开滦研究[3]在2006-2007年间纳入16006例高血压受试者,每2年随访1次,直至2016-2017年按照2017年美国高血压定义对受试者进行分层。研究数据显示,对于18-40岁人群,血压在140mmHg以上者相对于血压<120mmHg的人群,脑血管病、脑卒中风险均增加。

(二)Lee的研究

[4]

Lee等人所做研究[4]纳入640万余年轻人,数据源于韩国NHIS,在2020年发表于《Circulation》杂志。结果显示青年人群中,与血压<120/80 mmHg的人相比,无论单纯收缩期高血压(ISH)还是单纯舒张期高血压(IDH),都会增加心血管风险,收缩期和舒张期高血压(SDH)患者的风险高于ISH或DSH患者。将青年高血压患者按照ISH、IDH和SDH进行风险管理分层,更有利于识别高风险人群。

图2 青年ISH或DSH的心血管风险

强化降压获益再添新证

2021 WHO指南将血压治疗目标定为<140/90mmHg(无合并症),然而多个研究证明强化降压(将目标血压定得更低)更有利于改善预后。

(一)BPLTCC荟萃分析:降压是硬道

[5]

刘靖解读了2021年发布的BPLTTC荟萃分析[5],其结果显示降压治疗带来的心血管相对风险下降,与收缩压的降幅相关。无论基线血压如何、是否合并心血管疾病,降压治疗均产生的心血管获益,包括整体心血管事件的减少及卒中、心力衰竭、冠心病、心血管死亡风险下降均呈现出一致性。

这些结果表明,以往单纯基于血压水平或单纯基于是否发生心血管疾病决定降压治疗的策略并不完善。降压药物治疗应更积极地用于心血管疾病的一级预防与二级预防。未来如何更加科学制定降压策略,需要深入思考。

(二)STEP研究:老年强化血压管理获益

[6]

2021 ESC年会上发布的STEP研究[6]是一项多中心的随机对照试验,研究人员将来自中国的60-80岁高血压患者按目标血压进行分层,分为强化治疗组(目标血压110-130mmHg)和标准治疗组(130-150mmHg)。随访3.34年后,结果显示强化治疗组共有147名患者(3.5%)发生了心血管事件,占比小于标准治疗组(4.6%,P=0.007)。

(三)其他研究:强化降压减少新发房颤、降低认知障碍风险

[7]

[8]

2020年Soliman发表于Hypertension杂志的研究显示[7],与收缩压低于140 mmHg的降压策略相比,收缩压低于120 mmHg的强化降压能使房颤发生风险降低26%。此外,一项对209项研究220余万参与者的Meta分析显示[8],中年收缩压超过130 mmHg时,认知障碍和痴呆的风险显著上升。

高血压治疗手段多元化

刘靖表示,能治疗高血压的不只有药物,还有低钠饮食和数字疗法。

(一)SSaSS研究:低钠盐显著改善高血压患者预后

2021 ESC年会上发布的SSaSS研究在河北省、辽宁省、宁夏回族自治区、山西省和陕西省的600个村庄开展,历时6年共纳入21000名有脑卒中史或年龄大于60岁且血压未控制的高血压患者。研究给随机进入干预组的研究对象免费发放了足够的低钠富钾盐,满足所有家庭烹饪和腌制食物的需求。对照组继续使用普通食盐。

平均随访4.74年后结果显示,食用低钠富钾盐的患者其卒中年发生率低于对照组(2.914% vs. 3.365%,P = 0.006),其主要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也低于对照组(4.909% vs. 5.629%,P<0.001),死亡率亦低于对照组(3.928% vs. 4.461%,P<0.001)。由此可知,低钠盐可显著改善高血压患者的预后。

(二)HERB-HB1关键试验:高血压的数字疗法

数字疗法是通过使用智能手机应用程序和/或设备算法等软件程序来辅助治疗疾病的新方法。自2019年12月至2020年6月,日本的12个中心共计纳入390名诊室收缩压在140-180mmHg之间且24小时收缩压>130mmHg的高血压患者,随机分配到数字疗法干预组(n=199)或对照组(n=191)。研究者发现,12周时,数字疗法在未应用抗高血压药物的情况下,可有效降低24小时动态血压、家庭血压和诊室血压。此外,数字疗法干预组的钠盐摄入明显减少,体重下降显著。

以上就是刘靖教授为我们盘点的2021年高血压管理重要进展,为2021高血压领域的研究进行了收官总结,期待2022年更多有意义的研究发表!

关注医学界心血管频道视频号

观看观看刘靖教授课程内容回放

更多精彩回放,敬请期待

↓↓↓

参考文献:

[1] Unger T. et al.J Hypertens. 2020 Jun;38(6):982-1004.

[2] 刘靖,等.中华高血压杂志.2020, 28(4).316-324.

[3] Wu S. et al. Hypertension. 2020.76(1)251-258.

[4] Lee H. et al. Circulation. 2020. 141(22): 1778 - 1786.

[5]Pharmacological blood pressure lowering for primary and secondary prevention of cardiovascular disease across different levels of blood pressure: an individual participant-level data meta-analysis. 2021 May 1;397(10285):1625-1636.doi: 10.1016/S0140-6736(21)00590-0.

[6] Zhang W, Zhang S, Deng Y; STEP Study Group. Trial of Intensive Blood-Pressure Control in Older Patients withHypertension. N Engl J Med. 2021 Aug 30. doi: 10.1056/NEJMoa2111437. Epub ahead of print. PMID:34491661.

[7] Soliman EZ, et al. Hypertension. 2020 Jun;75(6):1491-1496.doi: 10.1161/HYPERTENSIONAHA.120.14766. Epub 2020 May 4.

[8]Ya-Nan Ou, Chen-Chen Tan, Xue-Ning Shen, et al. Blood Pressure and Risks of Cognitive Impairment and Dementia.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of 209 Prospective Studies.Hypertension. Originally published 26 May 2020.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