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禹县屠城”当事人陶成章:湖海元龙气一空!

 颍川派 2022-01-23

余世诚/文

陶成章(1884—1952),字斐然,禹州民国时期名绅。

1884年生于禹州城东大街一富裕家庭。民国时期曾任禹州“公款局”局长,在1925年著名的“甲子除夕打陕军”事变中,是一位叱诧风云的人物。

禹州文献显示,民国初年军阀混战,土匪猖獗,民不聊生。禹州商业发达,尤其中药材、瓷器业更是兴旺,富商如林,被认为是“银钱窝”,令各路兵匪垂涎。

禹州有识之士王棽林等曾多次吁请当局拨款购置枪械,建立“民团”武装,以自卫乡民安全。后来,商人们也自筹资金建立了“商团”武装,在城乡老百姓当中还成立了“红枪会”武装团体。

这些民间的武装人数、枪械均以千计,很是可观,在保卫老百姓安全方面发挥了一定作用。而时任“公款局”局长的陶成章先生,正是这些民间武装的筹建者、支持者之一。

1923年,属陕西军阀的曹士英旅进驻禹州,逼迫禹州绅民每月摊派军饷四万银元,不及三年掠去百万余银元,禹州商民苦不堪言。陕军的官兵纪律极差,抢劫、诈骗、殴打百姓,闹得全城不得安宁。

禹州绅民在忍无可忍的情况下,四十多岁的“公款局”局长陶成章站出来秘密串联商会、民团、和红枪会头目,约定“甲子除夕(1925年1月23日)”一起攻打陕军,把陕军撵出禹州。

是日晚上,这些民间武装突然对陕军在城里的驻地发起进攻,陕军的官员纷纷逃窜,所剩的家属和士兵们投降的投降,被杀的被杀,取得了一时的胜利。

逃出的陕军官员迅速与其主力取得联系,大年初一(24日)从许昌开出大批部队对禹州实行血腥镇压。

此时红枪会和民团、商团已涣散,不堪一击,陶成章事先联络的与驻禹陕军有矛盾的郏县驻军援助也未按约而至,这就使得陕军长驱直入,见人就杀、见物就抢、见房就烧,全城立时陷入腥风火海之中。

他们使用各种残忍手段杀人,或枪击、或刀砍,甚至用一弹穿十人的射杀,无所不用其极。

在城内西大街、仁义巷、秆草市等街尸体成堆,血流成河,死亡不下五千多人。

他们到处捉拿他们认为是禹民武装首领的陶成章,陶氏在四面追杀中却悄然从城西南角坠城而逃离至神垕,躲了起来。但他的兄弟陶成业却被敌人捉到并杀害了。

屠杀一直持续到正月初四,其后由禹州红十字会人员以车拉绳拖数日,将死难者尸体运至南关外野地,开壕掩埋。

此“甲子除夕惨案”震惊了全国,《北京晨报》作了报道,省内外士绅名流纷纷通电声讨。

在舆论的压力下,河南省当局把祸首陕军团长王祥生押至开封枪毙,以安民心。后来又把陕军的余部换防调离了禹州。

陶成章先生因此事变在禹州也愈加闻名起来,后当选为禹州参议院议员,经常以名绅贤达身份在公共场合露面。

 “甲子除夕战”十年之后即1935年,成章拍了此照,并请老友王棽林题诗。这首七言诗,巧妙地概括了陶先生的一生:

百年过半只匆匆,

湖海元龙气一空。

领取自今长夏后,

已经烈日是秋风。

上世纪四五十年代交会之际,这位当年曾经“湖海元龙”的风云人物,历经“长夏烈日”,终到了秋风落叶之季,一月不如一月,一年不如一年,于1952年悄然离世。

2020.1.6  于北京七石斋

注:“甲子除夕惨案”后,有无名氏撰述的《禹县屠城记》流传世间。故又称民国禹县屠城惨案。


余世诚
余世诚,号“七石斋主”,1937年生于河南省禹州市,1961年北京石油学院本科毕业,1964年中国人民大学研究生毕业,其后一直在中国石油大学任教。历任校务委员、校学术委员、人文社会科学部(今马克思主义学院)主任,教授、研究生导师,主编《石油大学挍史》,发表论文百余篇,出版专著十余部。获“有突出贡献教育专家”称号,享受政府特殊津贴。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