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评价的基本类型
分类 概念 功能 根据教学评价的作用 诊断性评价 诊断性评价是在学期开始或一个单元教学开始时,为了了解学生的学习准备状况及影响学习的因素而进行的评价。
它包括各种通常所称的摸底考试。 诊断性评价的主要形式
①查阅被评价者在此之前的有关成绩记录:②摸底测验;⑧必要的学习要素调查表。
诊断性评价的主要功能
①检查学生的学习准备程度;②决定对学生的适当安置;③辦别造成学生学习困难的原因。 形成性评价 形成性评价是在教学过程中为改进和完善教学活动而进行的对学生学习过程及结果的评价。它包括在一节课或一个课题的教学中对学生的口头提问和书面测验。 ①改进学生的学习;②为学生的学习定步;③强化学生的学习;④给教师提供反馈。 总结性评价 总结性评价也称为终结性评价,是在一个大的学习阶段、一个学期或一门课程结束时对学生学习结果的评价。总结性评价注重考查学生掌握某门学科的整体程度,概括水平较高,测验内容范围较广,常在学期中或学期末进行。 ①评定学生的学习成绩;②证明学生学握知识技能的程度和能力水平以及达到教学目标的程度:③确定学生在后继教学活动中的学习起点;④语言学生在后继教学活动中成功的可能性;⑤为制定新的教学目标提供依据。
补充 配置性评价 配置性评价,或称准备性评价,一般在教学开始前进行,摸清学生的现有水平及个别差异,以便安排教学。
通过配置性评价,教师可以了解学生对新学习任务的准备状况,确定学生当前的基本能力和起点行为。
诊断性评价,有时与配置性评价意义相当,指了解学生的学习基础与个体差异;有时也指对经常表现学习困难的学生所做的评价。诊断性评价的目的是发现问题,其评分不作为正式成绩。
分类 概念 优缺点 根据评价采用的标准 绝对性评价 绝对性评价又称为目标参照性评价(标准参照评价),是运用目标参照性测验对学生的学习成绩进行的评价。它主要依据教学目标和教材编制试题来测量学生的学业成绩,判断学生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的要求,而不以评定学生之间的差异为目的。进行评价时,每个人的成绩分数只与统一的、固定的客观标准进行比较,即这种评价并不照顾评价对象的整体水平状况而提高或降低评价标准。
绝对性评价可以衡量学生的实际水平了解学生对知识技能的掌握情况,宜用于升级考试毕业
考试和合格考试。
它的缺点是不适用于甄选人才。
相对性评价 相对性评价又称为常模参照性评价,是运用常模参照性测验对学生的学习成绩进行的评价,它主要依据学生个人的学习成绩在该班学生成绩序列或常模中所处的位置来评价和决定他的成绩的优劣,而不考虑是否达到教学目标的要求,如高考等
可把相对性评价理解为“看位置”,把绝对性评价理解为“看标准”。 相对性评价具有甄选性强的特点,因而可以作为选拔人才、分类排队的依据。
它的缺点是不能明确表示学生的真正水平,不能表明他在学业上是否达到了特定的标准,对于个人的努力状况和进步的程度也不够重视。
个体内差异评价 个体内差异评价是对被评价者的过去和现在进行比较,或将评价对象的不同方面进行比较。
个体内差异评价的最大优点是充分体现了尊重个体差异的因材施教原则,适当臧轻了评价对象的压力。但是,由于评价本身缺乏客观标准,不易给评价对象提供明确目标,难以发挥评价的应有功能。
分类 概念 根据评价主体 内部评价
内部评价也就是自我评价,指由课程设计省或使用者自己实施的评价。这种评价易于开展,可以经常进行。
外部评价
外部评价是被评价者之外的专业人员对评价对象进行明显的(看得见的、众所周知的)统计分析或文字描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