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种治疗外伤出血的特效中药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pdf

 刘雁辉 2022-01-23

1、(10)申请公布号 (43)申请公布日 (21)申请号 201610109769.6 (22)申请日 2016.02.29 A61K 36/718(2006.01) A61K 36/898(2006.01) A61P 17/02(2006.01) A61P 7/04(2006.01) (71)申请人 三峡大学 地址 443002 湖北省宜昌市大学路 8 号 (72)发明人 梅志刚 张定棋 张文丽 杨松柏 (74)专利代理机构 宜昌市三峡专利事务所 42103 代理人 彭永念 (54) 发明名称 一种治疗外伤出血的特效中药及其制备方法 和应用 (57)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治疗外伤出血的特效中。

2、药 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它包括按重量份计的以下 成分 : 红三七 5-10 份, 黄连 5-10 份, 也可加入头 顶一颗珠 3-9 份, 透骨草 10-15 份, 白及 6-10 份。 其制备方法是, 按配比称取中药原料, 然后将其干 燥并粉碎过筛, 需要使用时, 加入医用酒精进行调 和成膏状即可得到, 再涂于创伤患处可快速有效 止血。 本发明提供的特效中药选用红三七和黄连, 两种药用原料按配方比例组合后, 具有协同增效 作用, 可显著提高疗效。本发明遵循简、 便、 廉、 效 的用药标准, 既能收敛止血、 止痛生肌, 还能散血 行气, 可广泛用于各种刀伤、 钉伤、 擦伤、 玻璃碎片 划伤及。

3、运动跌伤等所致的外伤出血。 (51)Int.Cl.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4页 CN 105687363 A 2016.06.22 CN 105687363 A 1.一种治疗外伤出血的特效中药, 其特征在于, 它是包括按重量份计的以下成分: 红三 七5-10份, 黄连5-10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特效中药, 其特征在于: 红三七与黄连的重量比例相同。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特效中药, 其特征在于: 它还包括按重量份计的以下成分: 头 顶一颗珠3-9份, 透骨草10-15份, 白及6-10份。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特效中药。

4、, 其特征在于: 它是包括按重量份计的以下成分: 红 三七8份, 黄连8份, 头顶一颗珠6份, 透骨草13份, 白及8份。 5.制备权利要求1-4任意一项所述的治疗外伤出血的特效中药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具 体步骤是按配比称取原料药材, 然后将其干燥并粉碎过筛, 需要使用时, 再加入医用酒精调 和成膏状即可得到治疗外伤出血的特效中药。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制备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医用酒精为体积分数为75%的 医用酒精。 7.权利要求1-6之一所述的特效中药在制备治疗刀伤、 钉伤、 擦伤、 划伤及运动跌伤所 致的出血药物方面的应用。 8.权利要求1-6之一所述的特效中药在制备治疗因。

5、外力因素引起的外伤出血的药物方 面的应用。 权 利 要 求 书 1/1 页 2 CN 105687363 A 2 一种治疗外伤出血的特效中药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属于中药技术领域, 具体涉及一种治疗外伤出血的特效中药及其制备方法 和应用。 背景技术 0002 外伤出血是临床上遇到的常见外伤性疾病之一, 一旦发生, 如不及时处治或处理 不当, 则可小疾成大患, 因此对于外伤出血应及时采取有效的止血、 防感染处理措施是至关 重要的。 外伤出血, 临床上以刀伤、 钉伤, 擦伤、 玻璃碎片划伤及运动跌伤等较为常见。 在现 有的外伤出血的治疗药物中, 中西药均得以应用, 但普遍存。

6、在效果不明显、 治疗时间长、 伤 口愈合慢等不足。 发明内容 0003 本发明的目的提供一种治疗外伤出血的特效中药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它能够解 决外伤出血的问题, 并且具有耗材少、 见效快、 疗效好及易愈合的特点。 0004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治疗外伤出血的特效中 药, 其特征在于, 它是包括按重量份计的以下成分: 红三七5-10份, 黄连5-10份。 0005 优选的方案中, 红三七与黄连的重量比例相同。 0006 进一步的, 该特效中药还包括按重量份计的以下成分: 头顶一颗珠3-9份, 透骨草 10-15份, 白及6-10份。 0007 优选的方案中,。

7、 它是包括按重量份计的以下成分: 红三七8份, 黄连8份, 头顶一颗 珠6份, 透骨草13份, 白及8份。 0008 制备所述的治疗外伤出血的特效中药的方法, 具体步骤是: 按配比称取原料药材, 然后将其干燥并粉碎过筛, 需要使用时, 再加入医用酒精调和成膏状即可得到治疗外伤出 血的特效中药。 该特效中药为即配即用的外用剂。 过筛时宜选用200的标准筛网。 0009 所述的医用酒精为体积分数为75的医用酒精。 医用酒精既可用于消毒, 又能作 为溶剂很好的促进各中药原料的溶解, 发挥药效。 0010 本发明还涉及该特效中药在制备治疗刀伤、 钉伤、 擦伤、 划伤及运动跌伤所致的出 血药物方面的应用。

8、。 0011 本发明还涉及该特效中药在制备治疗因外力因素引起的外伤出血的药物方面的 应用。 0012 为达到收敛止血、 止痛生肌、 散血行气作用。 本发明选用红三七和黄连, 红三七收 敛止血, 活血调经, 止痛生肌, 散血行气, 黄连清热解毒、 止血生肌, 两药结合增强其收敛止 血、 止痛生肌、 散血行气之功, 从而能够有效地治疗外伤出血。 本发明选取的原料药材中, 其 性味归经及功能主治均查自 中药大辞典 , 如下所示: 0013 红三七: 又名扭子七、 九节犁、 九节雷、 赶山鞭、 蜈蚣七、 伞墩七、 螺丝七、 螺丝三七、 血三七。 为蓼科植物支柱蓼的根茎。 性味: 味苦、 涩, 性平。 。

9、功能主治: 散血, 止血, 行气, 调经, 说 明 书 1/4 页 3 CN 105687363 A 3 治跌打损伤, 劳伤吐血, 便血, 崩漏, 月经不调。 据 陕西中草药 记载: 该药可收敛止血, 活血 调经, 止痛生肌; 治跌打损伤, 外伤出血, 劳伤吐血, 便血, 崩漏, 月经不调, 淋症, 白带, 红白 痢疾, 大骨节病。 0014 黄连: 又名川连、 姜连、 川黄连。 为毛茛科植物黄连、 三角叶黄连、 云连的干燥根茎。 性味归经: 味苦, 性寒, 归心、 脾、 胃、 肝、 胆、 大肠经。 功效主治: 清热燥湿, 泻火解毒; 用于治 湿热痞满, 呕吐吞酸, 泻痢不止, 黄疸, 高热神。

10、昏, 心火亢盛, 心烦不寐, 血热吐衄, 目赤, 牙 痛, 消渴, 痈肿疔疮。 据 日华子本草 记载: 该药治五劳七伤, 益气, 止心腹痛, 惊悸烦躁, 润 心肺, 长肉, 止血; 并疮疥, 盗汗, 天行热疾; 猪肚蒸为丸, 治小儿疳气。 0015 另外, 作为优选的方案, 还可加入头顶一颗珠、 透骨草、 白及, 头顶一颗珠可镇静止 痛、 活血止血, 透骨草能舒筋活血、 散瘀消肿, 白及可收敛止血、 消肿生肌, 通过头顶一颗珠、 透骨草、 白及与红三七和黄连配合, 具有收敛止血、 止痛生肌、 舒筋活血之功, 故能够有效地 治疗外伤出血。 0016 头顶一颗珠: 又名玉儿七、 佛手七、 黄花三七。

11、、 尸儿七、 芋儿七、 狮儿七。 为百合科植 物延龄草及吉林延龄草的根茎。 性味: 味甘, 性微辛、 温。 功能主治: 镇静, 止痛, 活血, 止血; 用于高血压病, 神经衰弱, 眩晕头痛, 腰腿疼痛, 月经不调, 崩漏, 外伤出血, 跌打损伤。 0017 透骨草: 又名珍珠透骨草、 竹格叉、 吉盖草、 枸皮草。 为大戟科植物地构叶的全草。 性味归: 味辛, 性温, 归肺、 肝经。 功能主治: 祛风除湿, 舒筋活血, 散瘀消肿, 解毒止痛; 用于 风湿痹痛, 筋骨挛缩; 寒湿脚气, 腰部扭伤; 外伤出血, 瘫痪, 阴囊湿疹, 疮疖肿毒。 0018 白及: 又名白根、 地螺丝、 白鸡儿、 白鸡娃。

12、、 连及草、 羊角七。 为兰科植物白及的干燥 块茎。 性味归经: 味苦、 甘、 涩, 性微寒, 归肺、 肝、 胃经。 功能主治: 收敛止血, 消肿生肌。 用于 咳血吐血, 外伤出血, 疮疡肿毒, 皮肤皲裂, 肺结核咳血, 溃疡病出血。 0019 本发明遵循简、 便、 廉、 效的用药标准, 提供的特效中药原料简单易得, 见效快、 疗 效好、 易愈合, 且经过多年的临床经验验证, 该药既能收敛止血、 止痛生肌, 还能散血行气, 并且上述药材按配方比例组合后, 具有协同增效作用, 可显著提高疗效。 广泛用于各种刀 伤、 钉伤、 擦伤、 玻璃碎片划伤及运动跌伤以及其他外力因素引起的创伤等所致的外伤出 。

13、血。 具体实施方式 0020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和表格, 进一步阐明本发明。 这些实施例应理解为仅用于说明 本发明而不是用于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在阅读了本发明记载的内容之后, 本领域技术 人员可以对本发明作各种改动或修改, 这些等效变化和修饰同样落入本发明权利要求书所 限定的范围。 0021 实施例1: 该特效中药由红三七、 黄连组成, 其中按重量份计红三七5份, 黄连5份。 0022 实施例2: 该特效中药由按重量份计的红三七5份, 黄连8份配成。 0023 实施例3: 该特效中药由按重量份计的红三七6份, 黄连5份配成。 0024 实施例4: 该特效中药由按重量份计的红三七5份, 黄连5。

14、份, 头顶一颗珠3份, 透骨 草10份, 白及6份配成。 0025 实施例5: 该特效中药由按重量份计的红三七6份, 黄连8份, 头顶一颗珠4份, 透骨 草12份, 白及8份配成。 说 明 书 2/4 页 4 CN 105687363 A 4 0026 实施例6: 该特效中药由按重量份计的红三七8份, 黄连8份, 头顶一颗珠8份, 透骨 草10份, 白及8份配成。 0027 实施例7: 该特效中药由按重量份计的红三七8份, 黄连8份, 头顶一颗珠6份, 透骨 草13份, 白及8份配成。 0028 实施例8: 该特效中药由按重量份计的红三七10份, 黄连10份, 头顶一颗珠9份, 透 骨草15份。

15、, 白及10份配成。 0029 为了更好地验证本发明外用中药组合物的疗效, 通过以下的临床观察资料来说明 本发明外用中药组合物对外伤出血的有益效果。 0030 临床观察资料: 0031 发明人收治外伤出血者28例, 年龄870岁。 随机将患者分为两组, 特效中药组17 例, 采用本发明的特效中药进行治疗; 云南白药组11列, 采用云南白药粉治疗; 两组患者平 均年龄、 病程、 病情, 基本相同, 具有可比性。 0032 用量及用法: 0033 特效药组: 按份量称取各原料, 研磨粉碎、 过筛、 混合, 然后加入原料重量2倍的医 用酒精进行调和成膏状。 如毛细血管和静脉出血可先将伤口进行清洗消毒。

16、, 再迅速外敷包 扎该特效中药; 如动脉出血因先按压止血, 随后再迅速外敷包扎该特效中药; 随后每天将调 和后的药液浸入患处1次, 7天1疗程, 一般1-2个疗程结束后, 伤口即可愈合。 0034 外伤出血的诊断标准: 0035 血液从伤口流向体外, 常见于刀伤、 钉伤, 擦伤、 玻璃碎片划伤及运动跌伤以及其 他外力因素引起的创伤等。 可根据创伤血管出血的特征而诊断。 0036 1.毛细血管出血: 血液从创面或创口四周渗出, 出血量少、 色红, 找不到明显的出 血点, 危险性小。 0037 2.静脉出血: 暗红色的血液, 缓慢不断地从伤口流出, 其后由于局部血管收缩, 血 流逐渐减慢, 危险性。

17、也较小。 0038 3.动脉出血: 血液随心脏搏动而喷射涌出, 来势较猛, 颜色鲜红, 出血量多, 速度 快, 危险性大。 0039 外伤出血的疗效标准: 0040 治愈: 伤口完全愈合, 结痂并脱落。 0041 有效: 伤口缩小, 未发炎、 流血, 疼痛轻或未疼痛。 0042 无效: 伤口未愈合, 伤口有发炎、 疼痛、 、 流血等症状未能改善。 0043 两组疗效比较的结果与分析见表1; 0044 分组例数治愈/例|有效/例无效/例治愈率/|总有效率/ 特效药组17124170.5994.12 云南白药组1163254.5581.82 0045 表1 0046 对上述特效药组和云南白药组采用。

18、SPSS19.0软件包进行 2检验, 结果P0.05, 故 两组治疗后临床有效率具有显著性差异, 从表1中可看出特效组疗效明显优于云南白药组, 其总有效率、 治愈率(94.12、 70.59)均明显高于云南白药组(81.82、 54.55)。 说 明 书 3/4 页 5 CN 105687363 A 5 0047 典型病例: 0048 病例一: 梁某, 男, 16岁, 因左脚脚底不慎被玻璃划伤, 伤口长约4-5cm, 深约2-3cm, 血流不止, 疼痛剧烈, 不能走动。 随即对伤口进行按压, 清洗消毒后, 再迅速使用本发明的特 效中药涂敷患处并包扎, 随即血流减少, 疼痛缓解, 约4-5min。

19、后血流停止, 4天后伤口开始愈 合, 7天后伤口结疤, 且疤痕极小,约1.5cm, 可行走自如。 0049 病例二: 张某, 男, 28岁, 因切菜时不慎从左食指第1关节上1/4处切断, 血流不止, 疼痛剧烈, 随即将切断的手指复位固定, 并包扎本发明的特效中药, 血流缓慢减少, 疼痛减 轻; 10天后, 手指结合较好, 断掉的手指可轻微动弹, 3天后, 伤口痊愈结疤, 手指可自由活 动。 0050 病例三: 龙某, 女, 8岁, 因摔倒不慎被石头撞破额头, 血流较多, 疼痛剧烈; 按压片 刻后即清洗消毒伤口, 将本发明的特效中药外敷于患处并包扎, 随即血流即止, 疼痛减轻; 5 天后伤口愈合。

20、完整, 并结疤。 0051 病例四: 向某, 男, 56岁, 因收拾杂物时脚底不慎被钉子扎穿, 钉子拔出时血流不 止, 疼痛剧烈, 不能走动; 随即对伤口进行清洗, 再应用本发明的特效中药外敷患处并包扎, 血流减少, 疼痛减轻; 5天后, 伤口愈合较好, 但指压患处仍感到轻微疼痛, 3天后伤口结疤, 患处无任何疼痛感, 行走自如。 0052 病例五: 张某, 女, 67岁, 因雨天行走不慎滑倒, 导致右手臂连皮带肉被石头划掉, 伤口长约5cm、 宽约3cm, 血流不止, 疼痛剧烈, 按压伤口流血减轻后, 随即对伤口进行清洗消 毒, 再外敷本发明的特效中药并包扎, 随后血流减少, 约5min后血流停止, 疼痛减轻; 4天后 伤口愈合, 5天后伤口结疤, 且疤痕小。 说 明 书 4/4 页 6 CN 105687363 A 6 。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