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一句顶一万句摘抄(3)
2022-01-23 | 阅:  转:  |  分享 
  
1.小说的叙事风格类似明清的野稗日记,语句洗练,情节简洁,叙事直接,有汪曾祺和孙犁等前辈作家遗风。<一句顶一万句(刘震云)>2.这样
的孤独体验每个国人都有;这样平视百姓、体恤灵魂、为苍生而歌的小说自五四以来却是第一部。<一句顶一万句(刘震云)>3.小说中所
有的情节关系和人物结构,所有的社群组织和家庭和谐,乃至于性欲爱情,都和人与人能不能对上话,对的话能不能触及心灵、提供温暖、化解冲突
、激发情欲有关。话,一旦成了人与人唯一沟通的东西,寻找和孤独便伴随一生。心灵的疲惫和生命的颓废,以及无边无际的茫然和累,便如影随形
地产生了<一句顶一万句(刘震云)>4.看不起一个人可以不与他来往,但老马说起笑话,又离不开老杨。老杨对人说起朋友,第一个说起
的是马家庄赶大车的老马;老马背后说起朋友,一次也没提到过杨家庄卖豆腐也卖凉粉的老杨。但外人并不知其中的底细,大家都以为他俩是好朋友
。<一句顶一万句(刘震云)>5.但慢性子容易心细,心细的人容易记仇。<一句顶一万句(刘震云)>6.但老李不记外人的仇,
单记他娘的仇。老李他娘是急性子,老李的慢性子,就是他娘的急性子压的。<一句顶一万句(刘震云)>7.记仇不是记血窟窿的仇,而是
他娘砸过血窟窿后,仍有说有笑,随人去县城听戏去了;也不是记听戏的仇,而是老李长大之后,一个是慢性子,一个是急性子,对每件事的看法都
不一样。<一句顶一万句(刘震云)>8.不喝酒和他说个笑话行,可他一喝多,就拉着我掏心窝子,他掏完痛快了,我窝心了。”<一句顶
一万句(刘震云)>9.。不痛快不是说酒席不丰盛,而是在酒桌上,跟牲口牙子老杜说不来。<一句顶一万句(刘震云)>10.不
瘫的时候嘴笨,而且容易把一件事说成另一件事,或把两件事说成一件事,瘫了之后头脑倒清楚了,嘴也顺溜了。事碰事理得纹丝不乱。身子瘫后,
整日躺在床上,动一动就有求于人,这时就比不得从前,眼上、嘴上就得吃些亏;进屋一个人,眼里就赶紧奉迎和讨好;接着人问他啥,他就说啥;
不瘫时常说假话,瘫了之后句句都掏心窝子。<一句顶一万句(刘震云)>11.我不是说这事,是说这理。不拿你当朋友的,你赶着巴结了
一辈子;拿你当朋友的,你倒不往心里去<一句顶一万句(刘震云)>12.身瘫的老杨对老段敢生气,对杨百业不敢生气。杨百业问他什么
,他得说什么<一句顶一万句(刘震云)>13.事儿上占便宜拿不住人,有短处也拿不住人,下回不与他来往就是了。记得头一回和他见面
,就被他说住了。”<一句顶一万句(刘震云)>14.头一回遇到他,是在牲口集上,老马去买马,我去卖驴,大家在一起闲扯淡。论起事
来,同样一件事,我只能看一里,他能看十里,我只能看一个月,他一下能看十年。最后驴没卖成,话上被老马拿住了。<一句顶一万句(刘震云
)>15.事不拿人话拿人呀。<一句顶一万句(刘震云)>16.听明白了,还是想占人便宜,遇事自个儿拿不定主意,想借人一双眼
。<一句顶一万句(刘震云)>17.可方圆百里,哪儿还有一下看十里和看十年的人呢?老马也是一辈子没朋友。<一句顶一万句(刘震
云)>18.裴当时还是年轻,在内蒙靠上个相好叫斯琴格勒,头一回在一起,斯琴格勒问他姓名,家住哪里,老裴一时忘情,就说了实话。斯
琴格勒是个有丈夫的人,丈夫出外放牧,她在家里靠相好。一是图个痛快,二是图相好留下仨瓜俩枣的散碎银两,她好存个体己钱。<一句顶一万句
(刘震云)>19.老裴这才知道,那个内蒙人不远千里来河南找他,并不是为了拼命,也不是为了钱,而是为了让他一辈子不得安生。但斯
琴格勒怀孕,并不是老裴的责任,老裴还得替河北人背着黑锅,冤还冤在这里。<一句顶一万句(刘震云)>20.老裴话少不说,头剃着剃
着,还爱长吁一口气。一个头剃下来,要吁四五口长气。<一句顶一万句(刘震云)>21.老裴按老蔡的主意办,稍有差池,老蔡还张口就
骂。老裴一开始还嘴,但一还嘴,老蔡就扯到了内蒙,老裴就不还嘴了。<一句顶一万句(刘震云)>22.当面骂人不算欺负人,骂过第二
天,老蔡又把老裴挨骂的情形,当作笑话,说给别人,就算欺负人了。但这话传到老裴耳朵里,老裴又装作没听见。十里八乡都知道,老裴在家里怕
老婆。<一句顶一万句(刘震云)>23.一件事能扯出十件事,一件事十条理,我跟他妹过了十来年,有多少事多少理呢?我嘴不行,说不
过他。”<一句顶一万句(刘震云)>24.“都说论理好,真论起理来,事情倒更难办了。”<一句顶一万句(刘震云)>25.“
其实论理不论理我都不怕,就怕自己哪天忍不住,一时性起,拿起刀子杀了谁。能因为一句话杀人吗老曾?<一句顶一万句(刘震云)>26.
别人能成为好朋友是相互处得来,或你在这事上帮过我,我在那事上帮过你;他们俩能成为好朋友,是因为共同喜欢一个人——罗家庄做醋的罗长
礼。<一句顶一万句(刘震云)>27.但到了罗长礼这里,却不喜欢做醋。不喜欢做醋不是跟醋有仇,而是做醋之外,罗长礼喜欢另一件事
,谁家死了人,他爱去喊丧。<一句顶一万句(刘震云)>28.“不是羊的事,说瞎话!”说着说着又急了:“平时我支派你个事,难
着呢,咋一听说罗长礼,你发着烧就跑了?谁是你爹?”又瞪大眼珠看着众人:“这个家,到底谁说了算?”卖豆腐的老杨,已经把一件事说
成了另一件事。<一句顶一万句(刘震云)>29.到得草垛前,起风了,风吹起杨树梢,四周都像有狼嚎。幸好天转晴了,半个月亮。在半
夜爬了上来<一句顶一万句(刘震云)>30.老蔡不喜欢老裴他姐,对他外甥也不待见。本来饼烙得挺厚,见老裴的外甥来了。揪面时手
腕一抖,饼开始烙得菲薄。<一句顶一万句(刘震云)>31.这时老裴就怪外甥不懂事,不懂事不是说他不该吃饼,而是吃饼时心里没数,
如吃饼吃到九张,也算吃了几张饼;可他恰恰吃到十一张,就能被老蔡说成十几张;怪他只顾自己肚皮,不顾舅舅的难处,也不知最后一两张饼的差
别。<一句顶一万句(刘震云)>32.老裴就怕跟老蔡娘家哥讲理,因娘家哥讲起理来,不但理与别人不同,说话也绕。老裴和老蔡打架因
为几张饼,但娘家哥放下饼,一竿子支出去几十年,先从老裴的爹娘说起。老裴的爹娘年轻的时候,也常打架。老裴的爹是老实爹,但他娘是“常有
理”。啥叫“常有理”?就是“不讲理”。<一句顶一万句(刘震云)>33.接着又说到自老蔡嫁给老裴,发生过的千百次口角。这些口角
,这些口角的缘由,老裴都忘了,但桩桩件件,桩桩件件的起因,娘家哥记得。千百件的针头线脑,越扯越长,扯得老裴脑袋都大了。这时老裴不佩
服别的,就佩服娘家哥记性好。扯着扯着,娘家哥便把老裴扯成了他娘,也成了“不讲理”,而且顺理成章,让老裴有些措手不及。从早起扯到晌午
,娘家哥才回到饼上。回到饼上,又不说饼,重新说起老裴他姐年轻时和货郎好、老裴在内蒙犯事,这两桩往事。无论老裴他姐与人好是真是假,老
裴在内蒙犯事却是实情。<一句顶一万句(刘震云)>34.一套理讲下来,屋里也掌灯了,讲得老裴也犯了疑乎。除了疑乎,还担心这理绕
下去,会把自己绕疯;便装作口服心服,给娘家哥和老蔡各赔了个不是。赔过不是<一句顶一万句(刘震云)>35.从床上爬起来,拿起砍
刀,就要杀人,但不是杀老蔡,而是要到镇上杀她娘家哥。也不是要杀他这个人,是要杀他讲的这些理;也不是要杀这些理,是要杀他的绕;绕来绕
去,把老裴绕成了另一个人。再<一句顶一万句(刘震云)>36.。被人杀了不算什么,被人绕死可就太冤了。<一句顶一万句(刘震云
)>37.不让铺面不是跟老熊家有啥过节,而是老汪他爹处事与人不同,同样一件事情,对自己有利没利他不管,看到对别人有利,他就觉得
吃了亏<一句顶一万句(刘震云)>38.老汪他爹在县城东关另租一间小屋,重新箍桶。这时他不恨跟自己打官司的“隆昌号”的掌柜老廉
,单恨买自己铺子的“天和号”的掌柜老熊。他认为表面上是与廉家打官司,廉家背后,肯定有熊家的指使。<一句顶一万句(刘震云)>39
.“当初不该让你上学,该让你去当杀人放火的强盗,一来你也不挨打了,二来家里的仇早报了。<一句顶一万句(刘震云)>40.如讲
到“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徒儿们以为远道来了朋友,孔子高兴,而老汪说高兴个啥呀,恰恰是圣人伤了心,如果身边有朋友,心里的话都说
完了,远道来个人,不是添堵吗?恰恰是身边没朋友,才把这个远道来的人当朋友呢;这个远道来的人,是不是朋友,还两说着呢;只不过借着这话
儿,拐着弯骂人罢了。徒儿们都说孔子不是东西,老汪一个人伤心地流下了眼泪。由于双方互不懂,学生们的流失和变换非常频繁。<一句顶一万句
(刘震云)>41.她在学堂也存不住身,老汪一上讲堂,她就出去串门,见到人,嘴像刮风似的,想起什么说什么。来镇上两个月,镇上的
人被她说了个遍;来镇上三个月。镇上一多半人被她得罪了。<一句顶一万句(刘震云)>42.一个人说正经话,说得不对可以劝他;一个
人在胡言乱语,何劝之有?<一句顶一万句(刘震云)>43.银瓶除了嘴能说,与人共事,还爱占人便宜。占了便宜正好,不占便宜就觉得
吃亏。逛<一句顶一万句(刘震云)>44.老汪银瓶闻讯赶来,银瓶看了看孩子,没说别的,抄起叉子就要扎老宋。老汪拉住老婆,看着地
上的死孩子,说了句公平话:“不怪老宋,怪孩子。”又说:“家里数她淘,烦死了,死了正好。<一句顶一万句(刘震云)>45.他
傍晚收工,发现灯盏掉进水缸里,水缸里的水溜边溜沿,灯盏在上边漂着。等把灯盏捞出来,她肚子已经撑圆,死了。老宋抄起钢叉,又将新缸打破
,坐到驴墩上哭了。老汪银瓶闻讯赶来,银瓶看了看孩子,没说别的,抄起叉子就要扎老宋。老汪拉住老婆,看着地上的死孩子,说了句公平话:“
不怪老宋,怪孩子。”又说:“家里数她淘,烦死了,死了正好。<一句顶一万句(刘震云)>46.突然发现窗台上有一块剩下的月饼
,还是一个月前,阴历八月十五,死去的灯盏吃剩的。月饼上,留着她小口的牙痕。<一句顶一万句(刘震云)>47.灯盏死时老汪没有伤
心,现在看到这一牙月饼,不禁悲从中来,心里像刀剜一样疼<一句顶一万句(刘震云)>48.“好把的是病,猜不透的是人心。”人说
:“咱治的是病,就别管他的心了。”老胡他爹叹息一声:“咋能不管心呢?”又说:“病相同,人却不同;不同的人,开同样的方子,
药也未必管用。”<一句顶一万句(刘震云)>49.“医庸,就庸在这个地方;人死,也死在这个地方。”<一句顶一万句(刘震云)>
50.老胡他爹:“你生性老实,闷着头读书行,做官如在豺狼中行,怕是要吃人的亏。短则一年,长则三到五年,如果不进大狱,怕是还得
回家。”老胡:“别人上任都图个好彩头,您老倒说了一大堆丧气话。”老胡他爹:“这还不是我要说的。”老胡:“您老到底要说啥
?”老胡他爹:“如果有朝一日官位不保,千万别想不开,还回麻阳跟我学医。不为良相,宁为良医。”老胡来延津上任后,县官却一口气当
了三十五年。<一句顶一万句(刘震云)>51.延津归新乡管,新乡的知府叫老朱。老朱为人贪,逢年过节,别的县官都给他送礼,唯有老
胡不送。老朱收礼之后,又爱说自己清廉。下峰九个送,一个不送,这一个不送的,就成了老朱一个说辞。酒宴之上,老朱常对上峰和同僚说:“都
说我是个贪官,你去问问延津的老胡,他可给我送过一文钱?”<一句顶一万句(刘震云)>52.由于相互不懂,案被断得七零八落。正因
为断得七零八落,延津大治。不到万不得已,不到杀人放火的程度,延津人不告状。<一句顶一万句(刘震云)>53.延津是盐碱地,水咸
,水苦,含大量的碱和硝。这水不但人喝了摇头,牲口喝了也摇头。延津人爱摇头,源头就在这里。摇头不是说对这人或这事不满意,仅是个习惯而
已。<一句顶一万句(刘震云)>54.过去他把杨百顺和杨百利送到老汪的私塾学《论语》,是因为不用交束脩,学是白学;现在小韩的新
学上个学还要交钱,老杨打死也不会送杨百顺杨百利进城上学。何况他也不想让他们哥儿俩将来到县政府当科员,不当科员在家里做豆腐是自己一个
徒弟,当了科员就更不把爹放到眼里了<一句顶一万句(刘震云)>55.聊起话儿来,每次都是老杨占他的便宜;自打认识老杨,老马给老
杨出过不下一百个主意;老马从老杨那里,听到的却全是废话。粗<一句顶一万句(刘震云)>56.。别人以为老马图个高兴,老马吹笙却
是为了忘掉赶大车。别的牲口闻鞭而动,老马的牲口闻笙而动。<一句顶一万句(刘震云)>57.同是吹笙,吹给牲口是为了让它们不打瞌
睡,吹给自己是为了睡。也算笙同意不同。<一句顶一万句(刘震云)>58.但老马觉着如果不在一个话头上截住老杨,老杨就会这么没完
没了地扯下去;而截住他的最好办法,便是在一个话头上,横着给老杨一闷棍,老杨一时磨不过弯来,就会回到家自己琢磨,老马也就脱身了。<一
句顶一万句(刘震云)>59.于是,不是为了新学,也不是为了科员,还是为了豆腐,老杨又要把儿子送进小韩的“延津新学”。<一句顶
一万句(刘震云)>60.初想是自己不会吆喝,几天后终于想明白了,区别还在事儿上,一个是卖几斤豆腐。另一个是死了个真人;拉开喊
丧的架势吆喝豆腐,这吆喝马上就变了味儿。如用吆喝豆腐的腔调吆喝豆腐,杨百顺又没了兴致,还不如跟老杨打鼓。打鼓倒省了唾沫。<一句顶一
万句(刘震云)>61.说是与老马有过节,两人没打过,也没骂过,谁也没占过谁的便宜,仅仅因为,马家庄两千多口子人,两个人最有心
眼,一个是赶大车的老马,一个便是皮匠老吕;两个人都有心眼,又谁都不服谁,便做下了对头。两人表面上仍以兄弟相称,老马也买老吕的皮鞭和
牲口笼头,前年还买过他一件羊皮袄,老吕也贱价卖给他,但在背后,两人却相互拆台。老吕今天见到杨百顺,就顺便拆了老马的台。<一句顶一万
句(刘震云)>62.老杨说这话是为了显示自己跟老马是朋友。常在一起说心腹话;现在老吕重复一遍,矛头对准的就不是老杨,而是老马
。<一句顶一万句(刘震云)>63.往常两人闹了别扭,不管怪谁,皆是老杨将杨百顺捆到枣树上,抽打一顿,事情就过去了。老杨本想
照方抓药,再将杨百顺打一顿,将这事了了,但看杨百顺今天这架势,如果老杨动手,杨百顺就会与他对打,心中不由有些胆怯。胆怯不是怕打不过
杨百顺,是怕事情传出去,更让人笑话。<一句顶一万句(刘震云)>64.见过这个三舅。便想去尹家庄投奔三舅老尹。但老尹是个秃子,
人一秃脾气就怪。杨<一句顶一万句(刘震云)>65.“患难之交可以做朋友,咋能做师徒呢?”<一句顶一万句(刘震云)>66.
老费认为,世上有用的话,一天不超过十句。<一句顶一万句(刘震云)>67.五十年固守一句话就不错了;他半年讲了六十二场话,他
都说些啥?”<一句顶一万句(刘震云)>68.所谓“喷空”,是一句延津话,就是有影的事,没影的事,一个人无意中提起一个话头,另
一个人接上去,你一言我一语,把整个事情搭起来。有时“喷”得好,不知道事情会发展到哪里去。<一句顶一万句(刘震云)>69.在世
上能找到一个“喷空”的伙伴,也不是件容易的事,人生有一知己足矣,说的就是这个意思。<一句顶一万句(刘震云)>70.不“喷空”
时,有意无意之间,杨百利也想跟牛国兴平起平坐。“喷空”时占点便宜牛国兴没啥,但日常的一举一动,也要平分秋色,牛国兴心里就有了想法。
啥叫主次颠倒呢?这就叫主次颠倒。啥叫忘恩负义呢?这就叫忘恩负义。渐渐跟杨百利“喷空”的心就慢了。但两人闹翻,还不是因为“喷空”,而
是因为一个女同学<一句顶一万句(刘震云)>71.恼杨百利不是说他把事情办砸了,影响了他和二妞的关系,而是收了自己五块钱,到了
关键时候还出卖自己,这样的人,如何做得了朋友?从此两人见面还说话,但心底有了隔阂,彻底不在一起“喷空”了。<一句顶一万句(刘震云
)>72.老曾小五十了,长得白净面皮,中等个儿,小脚小手,远看不像一个杀猪的,倒像一个书生。但到得杀锅前,似变了一个人。手大脚
大,身材长大,一头三百多斤的胖猪,在他手里,缩成了一个猫大的玩物。别人杀一头猪需三个时辰,老曾一个时辰,已经将脆骨从肉里剔了出来,
肉,骨头,下水,一码一码,码放得整整齐齐,人已蹲在杀锅前吸烟,与人说笑,身上不见半点血迹。<一句顶一万句(刘震云)>73.这
时杨百顺又想,世上万千的事,说起了结,还数这种了结快;别的事,一辈子也难了结。<一句顶一万句(刘震云)>74.倒是师傅老曾,
看杨百顺天天来回跑三十里路,有些过意不去:“不是我不能做主让你在家里住,而是怕你住下,天天看人白眼。”往桌腿上“梆梆”地磕着烟袋
:“人来世上一趟。免生闲气罢了。<一句顶一万句(刘震云)>75.师徒俩说起话来,倒能说到一起。一开始跟师傅生,杨百顺有些拘
谨,后来熟了,渐渐就聊开了。去外村杀猪的路上,从外村回来的路上,你说一句,我接一句,不显得路长。一开始说些家长里短,相互认识的人;
后来说到自个儿的心事,相互也能说心腹话。<一句顶一万句(刘震云)>76.师娘一下轿,把杨百顺吓了一跳。灯笼之下,师娘五尺五高
,刀条脸,高颧骨,薄嘴皮,皮肤焦黑,鼻窝里还有一撮雀斑。她一说话,又把杨百顺吓了一跳,声音粗壮嘶哑,背着身听声,就是个男的。<一句
顶一万句(刘震云)>77.难得的是师娘虽然长相凶狠,但脾气却好。与人说话,没开口先笑;同样一句话,两种说法,她拣的是好听的那
一面,坏话也让她说成了好话<一句顶一万句(刘震云)>78.换言之,她没过门,借宿的事也许跟曾家的两个儿子还有商量,他们不过是
意气用事;现在师娘进了门,把曾家当成了自己家,啥事都经过思量,这事倒彻底难办了。<一句顶一万句(刘震云)>79.夸就夸,用不
着正话反说。师傅越夸续弦好,杨百顺就越觉得这个女人不是东西。说她不是东西不是仍念她不让自己借宿,而是她改了曾家的天地之后,开始事事
紧逼,让人没个喘息处<一句顶一万句(刘震云)>80.虽然下水还是三件,但过去是自己拿,现在是别人给,东西虽然一样,但感觉不一
样;在乎的不是下水,是拿和给的不同<一句顶一万句(刘震云)>81.按说是不成,杀猪要学三年徒,你还不到一年。但事到如今,就不
是杀猪的事了。有钱不挣还是小事,老陈老邓知道咱不能杀猪了,心里不定怎么乐呢。一想到这个,我心里像刀扎一样疼。<一句顶一万句(刘震
云)>82.杨百顺又憋了一肚子火。也是一时意气用事,边剔着骨,边将师娘如何面上带笑,内心歹毒,对徒弟如何克扣,竹筒倒豆子,说了
个痛快。但他没说师傅什么,说的都是师娘。老贺也感叹:“看着随和,谁知是个笑面虎。”<一句顶一万句(刘震云)>83.贺只知道他
是老曾新招的徒弟,不知道他是杨家庄卖豆腐的老杨的儿子,事后知道了,还后悔让杨百顺杀了猪。现在见到卖豆腐的老杨,突然又想起杨百顺,便
把仇报在了这里。<一句顶一万句(刘震云)>84.话过了好几道嘴,话已经转了。<一句顶一万句(刘震云)>85.一句话不对
付,老杨会记上十天,十天哪有不说错一句话的?所以老杨对杨百业的不满,渐渐超过了对杨百顺和杨百利,就是藏在心里不说<一句顶一万句(
刘震云)>86.怀揣一个坏心思,比说错一句话。更让老杨记恨<一句顶一万句(刘震云)>87.蔡宝林讲理是自个儿讲,不让别人
讲,好用自个儿的理把别人讲通,老秦讲理自个儿从来不讲,都是让人讲:<一句顶一万句(刘震云)>88.“这事儿我咋就整不明白呢?
你给我讲讲。”别人讲,他在那里听;而且一切须从头讲起,一五一十,来龙去脉,哪个环节也不能落下,哪个环节都不能出纰漏。可世上没有十
全十美的事,任何一件事,理都不是一面的,是多面的,讲着讲着就出了纰漏,一出纰漏就被老秦抓住了:“停停,这个地方我咋又糊涂了呢?你再
讲讲。”等你把这个纰漏堵住,别的地方又出了纰漏。本来事情没那么多纰漏,也让你说得漏洞百出。一直讲到老秦听明白了,也就是你讲不下去
了,老秦啥也没说,就已经得理了,老秦才算罢。老秦得理又不让人,眨巴着眼说:“这可是你说的。”<一句顶一万句(刘震云)>89.
“没经过这件事,儿看人也只看个外表。经过了这件事,儿知道啥事得看人的内心。可世上啥最毒?就是人的心。人心毒不是说它狠,是说大家遇事
都不往好处想,盼着事坏。<一句顶一万句(刘震云)>90.富贵贫贱如流水,富贵未必不烦恼,贫贱未必不是好夫妻。只要心气顺,吃口
窝头也安然。我儿不懂这个道理,嫁谁一辈子都不痛快;懂了这个理儿,一辈子少生多少闷气。<一句顶一万句(刘震云)>91.换句话,
这就是一场戏,没必要把它从戏台子上搬到日子里。但他看老杨在那里苦苦思摸,有些好笑,又生出几分对老杨的看不起,正因为看不起老杨,又恼
怒老杨上次将上新学抓阄的事说了出来,让他也跟着沾包,于是便想再设个套让老杨钻,让他在老秦那里碰壁。撞个头破血流,下次就长了记性。他
不但没有阻止老杨,反而认真撺掇:“好事呀,白得一个媳妇。强过卖一冬天豆腐。”<一句顶一万句(刘震云)>92.秦曼卿叹一口气,
便知生活和明清小说里不是一回事。但事到如今,主意全是自己拿的,想回头也已经晚了,在乐器的吹打中,不禁流下泪来。不是伤悲嫁错了人家,
而是伤悲不该读书。<一句顶一万句(刘震云)>93.手闲着不会把人憋死,嘴闲着就把人憋死了。<一句顶一万句(刘震云)>94
.上茅房本为屙屎撒尿,老马被秦家的阵势吓住,到了茅房,六神无主,把屙屎撒尿给忘了,但又不能白来,只好吐了一口痰。痰又没吐正,没吐
到茅坑里,一大摊黏稠的浓痰,就吐在茅坑边。吐完,抬起头,看到等着垫茅坑的杨百顺,也熟视无睹。老马熟视无睹是心里有事,甚至没有认出等
着垫茅坑的是谁,但杨百顺却觉得老马是故意的,本来没有屙屎撒尿的打算,故意把一口浓痰吐在茅坑旁,让杨百顺收拾。当时也就是一口痰,现在
和“延津新学”和抓阄的事联系起来,痰就不是痰了。因为当初让杨百利进“延津新学”和抓阄做手脚,全是老马给老杨出的主意。<一句顶一万句
(刘震云)>95.平时说一千句坏话无碍,关键时候说人一句坏话,就把一个人变成了另一个人。<一句顶一万句(刘震云)>96.
世上的事情,原来件件藏着委屈<一句顶一万句(刘震云)>97.杨百顺那次杀老马未遂之后,并未再回杨家庄。虽然手上没有杀人,但
在杨百顺心里,已经将老马杀过一遍。<一句顶一万句(刘震云)>98.在延津,几经波折,杨百顺已想不起可投奔之人。虽然只得罪了几
个人,但好像把全延津都得罪了;虽然与几个人不对付,但好像跟全延津都不对付,要想找到出路,看来得离开延津。<一句顶一万句(刘震云)
>99.老顾三人上船,如果这时杨百顺跟老顾搭讪,杨百顺的大包就白扛了,但杨百顺见到老顾之后,并无表功的意思,看老顾没收留他的意
思,也没说啥。本来可以跟他们同乘一条船,到黄河对面,现在也不乘了,跳下船,向小宋招手。他这一跳船,一招手。老顾心动了,觉得他是个憨
厚孩子,便向他招手:<一句顶一万句(刘震云)>100.但老蒋过了五十岁之后,突然不爱说话了。说话像抽烟一样,不是说戒就戒的,
十个有八个做不到,但老蒋说戒就戒,而且戒得有些大发,一天也不说一句话,遇事爱想,一下又让人不习惯。<一句顶一万句(刘震云)>1
01.漂布的水换不及,会使整个染坊窝工。还没等管家老顾说他,掌柜老蒋就急了。掌柜老蒋急起来倒不骂人,也不打人,而是看到哪个池子里
的水颜色深了,就盯着哪个池子看,然后把杨百顺叫过来,又盯着杨百顺看。杨百顺自上了工,老蒋没跟他说过一句话,遇到事情就是个看。看后也
不说话,低下头自个儿想。一个人在你眼前想你,比挨打受骂还叫人心里发毛。<一句顶一万句(刘震云)>102.杨百顺一开始认为同一
个来路的会是一伙,但时间长了发现,同来的往往有隔阂,过去相互不认识的,处着处着倒能成为朋友。如杨百顺的同学小宋是延津人,他就跟其他
几个延津人合不来,和一个内蒙人搅在一起。内蒙人叫塔拉思汗,是个大胖子,右耳朵上扎了个耳朵眼,吊着一小盏琉璃灯笼,人叫他“老塔”。这
个老塔心眼倒不坏,但欺生。杨百顺刚来时,挑水不入路,掌柜老蒋也就是个看和想,他却用眼睛剜杨百顺,嘴里还用蒙语嘟囔着什么。杨百顺虽然
听不懂蒙语,但知道不是好话。杨百顺与他合不来,久而久之,捎带和同学小宋的关系也疏远了。还有,管家老顾对掌柜老蒋也不是真心。说起来他
们还是亲戚,虽然年龄大小差不多,但按照辈分,老顾是老蒋的远房姨父。但老蒋在老顾是一个样子,老蒋不在老顾又是一个样子。老蒋不在时,伙
计们浪费染料,浪费劈柴,偷吃东西,或偷奸耍滑,老顾皆不管。该管的他不管,不该管的,如伙计们之间传闲话,他又喜欢掺和。别人传闲话也就
是个闲话,他在传话的过程中,爱把一件事说成八件事。大家表面上把他当作管家,背地里无一个人不恨他。看着大家在一起染布,一起吃饭,其<
一句顶一万句(刘震云)>103.又听说老蒋年轻时爱说话,五十岁突然不爱说话,想来不会无缘无故,定有原委藏身其中。这些年杨百顺
经历过许多事,知道每个事中皆有原委,每个原委之中,又拐着好几道弯。老蒋不爱说话,原委又藏在哪一层哪一道弯呢?<一句顶一万句(刘震
云)>104.最大的心眼是,他不招惹是非。染坊虽然人多事杂,杨百顺牢记一条,跟哪一个人都不远不近,包括同学小宋,也无来时说的“
做伴”和亲密<一句顶一万句(刘震云)>105.杨百顺不喜欢跟人打交道是吃过人的亏,对人有些发怵;老蒋不喜欢跟人打交道能看出干
脆是厌烦人,才喜欢猴子。<一句顶一万句(刘震云)>106.金锁换成了银锁,与银锁比,杨百顺成了染坊的老人儿,银锁成了初来乍到
。看到银锁,杨百顺就像看到初来乍到的自己,对银锁倒感到亲切。<一句顶一万句(刘震云)>107.银锁点点头。突然又扒杨百顺的肩
,指指自己,又指指枣树,嘴里叽叽叫着。杨百顺听懂了,它是想自己上树够枣吃。杨百顺也是一时大意,真把银锁当成了好朋友,也忘记猴不比狗
,一年时间才能喂熟它。看着老蒋不在,便自做主张将树上的铁链子解开了。他哪里知道,银锁并不是他想的银锁,待铁链子一解开,银锁就凶相毕
露,原来多少天的变成金锁都是装的,它没有上树够枣,而是伸手给了杨百顺一巴掌。杨百顺没有防备。一屁股蹾到地上。手一摸脸,五道大血印
子。杨百顺回过神来,扑上去要抓银锁,银锁拖着铁链子。早已蹿上枣树,跳上房顶。待杨百顺爬上房顶,银锁早已由房顶跳到墙头,在几个院落间
飞檐走壁,越过院墙,向村外跑去。等杨百顺追到村头,村外是茂密的高粱地,银锁早已经蹿进高粱地,不知跑到哪里去了。<一句顶一万句(刘
震云)>108.老詹虽在延津熟人多,但不求人办事是熟人,一求人办事人就生了<一句顶一万句(刘震云)>109.延津就找不出
这么执意的人,不管干啥事,十个有九个半,当时见不着利,就望风跑了;倒与老詹成了朋友。老鲁与人喝酒,谈到老詹,常说:<一句顶一万句
(刘震云)>110.老詹和主没办成的事,没出面的瞎老贾却办成了。杨摩西也是无意之中,沾了瞎老贾的光。<一句顶一万句(刘震云)
>111.世上不怕别的,就怕相同的东西绞在一起,麻烦麻烦,就是相同的麻绞在了一起;开剂药吃下去,要么将肠子捋顺了,要么就治得了
病治不了命了。<一句顶一万句(刘震云)>112.村里舞社火时,杨摩西也参加过,只是这几年杨摩西走岔了路,先后跟着卖豆腐的老杨
、杀猪的老曾、染坊的老蒋、牧师老詹、竹业社的老鲁当徒弟,跟一个人,消磨一回性子,把喜欢热闹的本性给消磨没了,或者把世上还有热闹这回
事给忘了。<一句顶一万句(刘震云)>113.时间一长,兄弟之间也产生了隔阂。人相互一有隔阂,对方便无做得对的地方。同做一件事
,本来是为对方考虑,对方也把你想成了另有想法。<一句顶一万句(刘震云)>114.出去单过没啥,借一只鸡腿,扯到跟爹分家上。看
来早就跟爹不是一条心了。这就不是鸡腿的事了。老姜也赌上了气,第二天一早,把姜虎的老舅找来。<一句顶一万句(刘震云)>115.
姜虎平日不爱说话,也讨厌别人说废话。啥叫废话?说些已经过去的没用的事。啥叫有用的话?张罗些前面的有用的事。做馒头生意之余,姜虎又和
两个朋友,一个叫老布,一个叫老赖,合伙到山西贩葱。<一句顶一万句(刘震云)>116.但一个寡妇带一个孩子。一时寻不到合适的茬
口;同时看出姜家盼自个儿改嫁,图的是个馒头铺,反倒赌上了气,继续在县城西街蒸馒头。人要一赌上气,就忘记了事情的初衷,只想能气着别人
,忘记也耽误了自己。<一句顶一万句(刘震云)>117.这时吴香香感叹,世上最难吃的是屎,世上最难寻的是人。<一句顶一万句(
刘震云)>118.来,仍乐呵呵的。县长老史招他来本为种菜,为自个儿韬光养晦,现在看一件事变成了另一件事。杨摩西被人支使得像个陀
螺,老<一句顶一万句(刘震云)>119.人支使他,他便放下种菜的活儿,替人去干分外的杂事,肚子里骂人,面上不带出来,仍乐呵呵
的。县长老史招他来本为种菜,为自个儿韬光养晦,现在看一件事变成了另一件事。杨摩西被人支使得像个陀螺,老史既没对大家发火,也没对杨摩
西发火,只是摇头一笑。笑不是笑杨摩西,而是笑大家。大家看似欺负杨摩西占了便宜,其实是帮了杨摩西;杨摩西看似吃了亏,其实是占了大家的
便宜,只不过大家和杨摩西没想到这层理儿罢了。<一句顶一万句(刘震云)>120.。不苟言笑的人,一般背地里都有些好色。老史也不
例外。一个人好色不算啥大毛病,但老史的好色,又与众不同。<一句顶一万句(刘震云)>121.老孙一开始答应了。后来了解其中因由
,吴香香招婿的背后,还藏着与姜家的积怨;积怨的背后,又藏着馒头铺一座家产;姜龙姜狗兄弟俩,皆不是省油的灯;这就不是一桩媒情事了,里
面还藏着一个火药桶;说得好,成全了别人;说不好,引爆了火药桶,炸着了别人,也伤着了自己;但一下把这媒退回去,又把事情挑明了,也得罪
人;便假装肠胃疼,出不得门,<一句顶一万句(刘震云)>122.从根上论,并不取决于自己,而取决于县长老史。老史到底是咋想的,
吴摩西又无从得知。无人提亲还没这些烦恼,有人提亲,倒叫人犯起愁来。更让人犯愁的事,遇到犯愁的事,满世界的人,没个商量处。这时他突然
想起了老詹。在自己交往过的人中,还就他算个忠厚人。<一句顶一万句(刘震云)>123.遇到小事,可以指望别人;遇到大事,千万不
能把自个儿的命运,拴到别人身上。”<一句顶一万句(刘震云)>124.自个儿啥都没有,就不能怪别人有苛求了;咱自个儿说不起话。
就不能怪别人有言在先了。<一句顶一万句(刘震云)>125.指的是招赘和改姓的事了。老詹往床帮上梆梆地磕着烟袋,又感叹一声:“
啥叫悲呀?非心所愿谓之悲呀。<一句顶一万句(刘震云)>126.老崔虽然可恶,但与馒头铺无关;教训吴摩西,就不光图个教训,像戏
台子上唱戏一样,今天只算弦子拉了个过门,大戏还在后头呢。打了头一顿,就有第二顿,直到把吴摩西打跑;这时打跑的就不止是吴摩西,还有吴
香香母子二人<一句顶一万句(刘震云)>127.如果是姜龙姜狗二人出来,吴摩西倒不知如何对付,现在冲出一条狗,吴摩西倒精神起来
。因吴摩西过去跟师傅老曾学杀猪时,杀猪之前,先拿狗练过手。杀人吴摩西犯怵,杀狗吴摩西属重操旧业。待狗扑过来,吴摩西侧身一躲,待狗转
身,他已抓住狗的一条前腿,手起刀落,那狗应声倒地,从脖子到胸腔,裂开一条大口子。血呼地喷出来,溅了吴摩西一脸一身,狼狗花花绿绿的肠
子,流了一地。围观的人群,“噢”地叫了一声好。<一句顶一万句(刘震云)>128.面上求着别人,话上就得吃些亏,也不全是口才的
问题。便也不再多想,遇到吴香香说他,他想起话来,就回一嘴;想不起来,就闷着头不说话。十次<一句顶一万句(刘震云)>129.一
场病看下来,前后花了半年时间,百里之内的药堂。算是跑遍了。本是一泡痢疾,蚂蚁般的事,最后拐了几道弯,变成了一头大象;本为图省事,反
倒多花出去几十倍的工夫,几十倍的钱。<一句顶一万句(刘震云)>130.第一句是:“话是这么说,但不能这么干。”第二句是:
“事儿能这么干,但不能这么说。”第三句是:“要让我说,这事儿从根上起就错了。”<一句顶一万句(刘震云)>131.一个人
总顺着别人的心思来,自己心里就有些别扭;但一个人自己别扭,也比再让别人别扭自己强。这也是他喜欢老高的原因。<一句顶一万句(刘震云
)>132.又知老詹这一辈子,不止是无奈,也是痛恨这些人的;正是因为痛恨,他才要建这么宏伟的教堂。老詹的这种感觉,倒和吴摩西心
中从没想到的某种感觉,突然有些相通。吴摩西心中也常常痛恨。<一句顶一万句(刘震云)>133.吴摩西一下觉得自己长大了。也一下
发现自己的内心,还有闪亮的一面;原来闪亮的一面,就是狠毒的一面。也许以前没有,是吴香香和老高,一个是自己的老婆。一个是自己信得过的
朋友,手把手教会了自己。过去是个死心眼,现在终于活泛了。<一句顶一万句(刘震云)>134.老尤总爱顺着吴摩西说;现在看,顺着
你说的人,心里就是憋着坏。还有一种可能,老尤看吴摩西带着巧玲,<一句顶一万句(刘震云)>135.没有一步不坎坷。但所有的坎坷
加起来,都比不上巧玲丢了<一句顶一万句(刘震云)>136.“大爷,麻烦您,两天滴水未进,不弄口吃的,挨不过今天夜里。”老头
一愣,看吴摩西,突然想起什么:“倒是有一碗剩面,客人没动,给你热热,行不?”吴摩西点点头:“面条姓张,越热越香。<一句顶一万句
(刘震云)>137.这就不是一个把谁杀了能了结的事。就是把人杀了,也挡不住吴香香跟吴摩西不亲,跟老高亲。他们骗了吴摩西,但没
骗他们自己。这么说,倒是吴摩西错了。<一句顶一万句(刘震云)>138.吴香香跟吴摩西过了一年多,一直不见有喜;跟老高跑了半年
,就扛上了肚子。吴摩西降不住吴香香,老高降得住吴香香<一句顶一万句(刘震云)>139.而是吴摩西突然对郑州伤了心;这就不单是
躲人的事了<一句顶一万句(刘震云)>140.吴摩西唉的一声长叹。要说他杀过人,他没杀过;但在心里,也杀过几个;从他爹他兄弟,
一直到赶大车的老马,一直到自己的老婆吴香香,还有“起文堂”的掌柜老高。吴摩西张口要解释什么,这时火车要钻山洞,突然一声长鸣,又让吴
摩西想起罗家庄喊丧的罗长礼<一句顶一万句(刘震云)>141.牛爱国三十五岁时知道,自己遇到为难的事,世上有三个人指得上。一个
是冯文修,一个是杜青海,一个是陈奎一。指得上不是说缺钱的时候可以找他们借钱,有事的时候可以找他们办事,而是遇到想不开或想不明白的事
,或一个事拿不定主意,可以找他们商量;或没有具体的事要说,心里忧愁,可以找他们坐一会儿。坐的时候,把忧愁说出来,心里的包袱就卸下许
多。赶上忧愁并不具体,漫无边际,想说也无处下嘴,干脆什么都不说,只是坐一会儿,或说些别的,心里也松快许多。<一句顶一万句(刘震云
)>142.牛爱国从小说话有些乱,说一件事,不知从何处下嘴;嘴下得不对,容易把一件事说成另一件事,或把一件事说成两件事,或把两
件事说成一件事;杜青海虽然说话慢,但有条理,把一件事说完,再说另一件事;说一件事时,骨头是骨头,肉是肉,码放得整整齐齐。<一句顶一
万句(刘震云)>143.说是隔阂,但隔阂并不具体,只是两人见面没有话说。一开始觉得没有话说是两人不爱说话,后来发现不爱说话和
没话说是两回事。不爱说话是心里还有话,没话说是干脆什么都没有了。但它们的区别外人看不出来,看他们日子过得风平浪静,大家仍觉得他俩对
脾气;只有他俩自己心里知道,两人的心,离得越来越远了。牛<一句顶一万句(刘震云)>144.不是心疼那点猪耳朵和猪心,是让小谢
明白,一个人想和另一个人成为朋友,也不是件容易的事。<一句顶一万句(刘震云)>145.“没卖之前,你可以把她当闺女;现在你卖
过她,她也知道了,你就养不得她了。本来是头羊,等她长大了,也会变成老虎;啥叫养虎遗患?这就叫养虎遗患。<一句顶一万句(刘震云)>
146.但等孩子买下之后,老曹才知道,老婆要这个孩子,既不是为了孩子,也不是为了老曹两口,也不是为了造七级浮屠,而是为了跟二叔
致气。<一句顶一万句(刘震云)>147.曹满仓不敢说不接,曹满仓的老婆却不怕曹满囤;女人不会生孩子是个短处,但曹满仓老婆自己
不当短处,别人也无可奈何;为曹满仓怕曹满囤,还跟曹满仓吵架;曹满仓老婆见曹满囤一而再再而三地催过继,知他图自家的家产;一开始不答理
他,后来有一回干脆说:“二叔,这事不要再说了,大小该干吗干吗吧,俺不会接了<一句顶一万句(刘震云)>148.平时不爱说话,怎
么一到骨节上,话一句比一句跟得上呢?嘴比唱戏还利索呢?可见他说的这些话,来之前早想好了;可见两人平日的好,都在小处;一遇大事,他就
露出了本相。不是说老韩贪财,舍不得分给他钱,而是这理讲不通。既然已经撕破了脸,就是再分钱给他,两人也算掰了。老韩也赌上了气:“这布
袋是捡的,不是偷的,你想往哪儿告,你就往哪儿告吧。”<一句顶一万句(刘震云)>149.原来一个人的面容,这么不经想。<一句顶
一万句(刘震云)>150.两人吵起嘴来,无论一开始吵的是什么,吵着吵着,最后总能归到延津,或回到延津。延津成了两人吵架的缘起
,也成了两人吵架的落脚处<一句顶一万句(刘震云)>151.老韩说这话只是因为一个话多;话一多,句句不过脑子,句句都是虚的;但
老曹老婆听后,却似喝下一服良药,登时就解了心病。<一句顶一万句(刘震云)>152.人都说聪明人好,可嫁人,还是嫁个老实的妥当
。这不是出门做买卖,是居家过日子。爹活了五十多岁,吃亏都在精人手里。你娘不就假装精?我这一辈子,就毁在她手里。”<一句顶一万句(
刘震云)>153.人一有偏向,中间自然有假。曹青娥和牛书道在一起生活了四十五年。曹青娥花了十年工夫,才将牛书道的调皮和胡搅蛮缠
扳了过来。等扳过来,这时曹青娥成了温家庄的娘,牛书道成了温家庄的老曹。<一句顶一万句(刘震云)>154.攀起话来,曹青娥没有
遇见过像侯宝山这么会说话的人。会说话不是说他话多,嘴不停,而是说起话来,不与你抢话;有话让你先说,他再接着说。<一句顶一万句(刘
震云)>155.曹青娥在牛家庄生活了二十年,早已将丈夫牛书道掰扯过来,两人不再吵架。但这时的牛书道,成了已经去世的襄垣县温家庄
的老曹,曹青娥成了老曹老婆。曹青娥这时才明白,人是掰扯不得的,掰扯了别人,就是掰扯了自己。<一句顶一万句(刘震云)>156.
老曹七十岁之后,和七十岁之前是两个人。老曹赶了一辈子大车。七十岁之前,老曹是个不爱说话的人,遇事也不爱做主;不爱做主是因为他做不得
主,家里大小事务全由老婆做主:剩下的就是一个和气。曹青娥小的时候,常骑到爹爹老曹的脖子上;直到出嫁之后,心里有什么话,都是跟爹说,
不跟娘说。但老曹临死前的五年,似变了一个人。老曹的变,和老曹老婆的变连着。老曹老婆在家里做了一辈子主,动不动就急,跟老曹吵了一辈子
架,跟曹青娥也吵了一辈子架;但七十岁之后,突然不跟人吵了,遇事也不做主了,对一切都撒手不管;人说什么,她都应承,一切似无可无不可。
一个跟人吵了一辈子架的人,到了晚年,话突然少了,对人笑眯眯的。老太太个头又高,拄着一根长柄拐杖,弯着腰与你说话,越发显得慈眉善目。
牛爱江、牛爱香、牛爱国、牛爱河跟爹娘到襄垣县温家庄姥娘家串亲,都说姥娘对人亲。老曹七十岁之后,倒变成了年轻时的老曹老婆,唠叨,小心
眼,爱生气,遇事爱做主,又做不到正地方。<一句顶一万句(刘震云)>157.他开始给庞丽娜说好话;或者说,同样一句话,两种说法
,他拣的是好听的那一面;坏话也让他说成了好话。<一句顶一万句(刘震云)>158.如果坏话说不来,好话也不一定说得来。两人的心
离得远,对同样一句话,就有不同的理解,你认为是句好话,她听起来不一定觉得是好话。再说,天底下哪有那么多好话?每天专门想好话,也想得
脑仁疼。<一句顶一万句(刘震云)>159.爱国也觉得自己不容易。但他的不容易不是庞丽娜说的不容易,而是说话办事,一方总想着另
一方,就没了自己的心思。没自己的心思倒没什么,所做的每一件事,都不是出自自己内心,而是为了给别人看,牛爱国突然觉得没了自己。自己没
了,自己的心思也没了,那牛爱国成了谁呢?<一句顶一万句(刘震云)>160.李克智教他对付庞丽娜的办法,像李克智对付鱼和鱼市一
样,看起来很强硬,其实还是一个“赖”字。世上赖鱼行,赖人如何会长久?说起来也不是怕庞丽娜,还是怕离开她;也不是非跟她在一起,而是离
开她,连她也没有了;或者,连怕都没有了;与她说不上话,离开她,连话和说也没有了。怕的原来是这个。一切不在庞丽娜,全在自己。牛爱国突
然又想明白,用李克智的办法是赖,不用他的办法,眼下给庞丽娜洗衣服,给她擦皮鞋,给她做鱼,说起来是供着她,其实也是个“赖”<一句顶一
万句(刘震云)>161.字,甚至比李克智还赖。<一句顶一万句(刘震云)>162.如是当天说谎算个小谎,一个礼拜之前就开
始说谎,一件事预谋这么长时间,里面肯定有大名堂。但赵欣婷当晚没急,一夜无话。<一句顶一万句(刘震云)>163.自从庞丽娜和小蒋出了事,牛爱国的脑袋是蒙的。过去也怀疑庞丽娜和小蒋有事,但都查无实据;牛爱国按战友杜青海出的主意,宁信其无,不信其有;现在一下被挑明了,牛爱国倒有些不知所措。蒙不是蒙这件事本身,而是这件事证明,自己这些年所做的一切,给庞丽娜说好话,给她做鱼,都是错的。错的如何改成正的,牛爱国一时没了主意。也不知该跟谁商量。现在听赵欣婷在那里哭,愣愣地问:“你给我说这么多,是要我干啥呢?”赵欣婷:“我劲儿太小。你是个男的,你杀了他们吧。”三天之后,庞丽娜从娘家回来了。人瘦了一圈。庞丽娜坐在牛爱国对面:“咱谈谈吧。”牛爱国:“谈啥?”庞丽娜:“事情你都知道了,咱离婚吧。”<一句顶一万句(刘震云)>164.这些话自己说过吗?说过。是这个意思吗?是这个意思。但又不是这个意思。但这个意思已无法解释。因为时候变了,场合变了,人也变了。话走了几道形,牛爱国没有杀人。但比杀了人心还毒。这话毒就毒在这个地方。牛爱国提刀出门,走了几步,又一屁股蹲到地上。真能为十斤猪肉去杀人吗?只是心里又添了一份堵、一份烦闷罢了。盖厨房本为接妈曹青娥和女儿百慧,等厨房盖好后,牛爱国又没了这个心思。厨<一句顶一万句(刘震云)>165.如果章楚红和李昆关系好,这件事很快就会过去;他们俩在根上出了问题,自己就捅了个马蜂窝。害怕不是害怕这窝蜂会蜇人,而是因为庞丽娜,牛爱国心里本来就有个马蜂窝,现在又多出一个,牛爱国心里承受不起<一句顶一万句(刘震云)>166.你跟她说得着,是因为她现在由丈夫养着,你就是与她说个话;等你养她,就成了过日子,到时候就该说过日子了。<一句顶一万句(刘震云)>167.牛爱国突然如梦方醒,突然明白这才是自己这几天犹豫的原因。犹豫不是犹豫到哪里去,而是去了哪里之后咋办。崔立凡:“你的祸根还不在这里。<一句顶一万句(刘震云)>168.他想离开沧州一走了之,但又觉得对不住章楚红,也让章楚红看不起;让人看不起倒没什么,从此可以和她一辈子不见面,关键是自己想起来,一辈子觉得窝囊<一句顶一万句(刘震云)>169.儿女在世上都不如意,让曹青娥有话无处说。或者,有话不说除了是失望,还有对他们的无奈。<一句顶一万句(刘震云)>170.给你说实话。姐现在结婚,不是为了结婚,就是想找一个人说话。姐都四十二了,整天一个人,憋死我了。”<一句顶一万句(刘震云)>171.又说:“就老宋那岁数,那德性,全县城都知道,我也不在乎了,我就怕我找了老宋,你们笑话我。”<一句顶一万句(刘震云)>172.牛爱国:“姐,你情况再坏,坏不过我,我戴着绿帽子,也活了七八年。姐,你笑话我吗?”牛爱<一句顶一万句(刘震云)>173.“日子是过以后,不是过从前。我要想不清楚这一点,也活不到今天。<一句顶一万句(刘震云)>
献花(0)
+1
(本文系licaptain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