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浙江的满分作文问题到底出在哪里

 慢老师 2022-01-23

这两天浙江高考的满分作文,闹得风风雨雨。我想借着这个话题,谈谈“作文是写给谁看的”这个问题。

原文如下:

写作,是要有读者意识的。也就是说,写作者要知道,自己的文章是写给谁看的。

有人可能会说,当然是写给老师看的,写给阅卷考官看的。

其实并不是如此,而且这基本上是学生害怕写作文,写不好作文的原因之一。

当一边在写作文,一边想着,这个文章是要给老师看的,有的话就不敢说了,万一被老师当众念出来,更加抖抖索索了。所以学生的随笔要比作文写得好,随笔比较容易放得开。很多学生把作文交给我的时候说,老师你看看就行了,别全班念出来啊。我很感谢这些学生对我的信任,他们(不得已中)把我当成倾诉的对象。然而,我和他们说,你们的作文,不是写给我看的。

写作的时候,的确需要“读者意识”,就是要存着一个想法,这文章是给谁看。那么,怎么理解“读者意识”呢?

比如你现在在初中,要写一篇文章介绍自己的学校。如果这篇文章是写给自己小学时候最要好的朋友,你们初中在两所不同的学校了,你向他介绍,你怎么写。如果这篇文章,是要登载在学校招生网站上面,来介绍自己学校,又会怎么写?读者不同,写的内容完全不同。

这就是“读者意识”。

很多时候,这就是“文体”意识。问题是,现在我们把文体分得很粗,基本上按照表达方式分,就是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这样。但是在古代,要细致地多。单单就议论文来讲,古代就有“原”“说”“论”“辨”,再加上对皇帝的“表”“疏”,考场中的“策问”,写法都各不相同。

回到这道考题,对“在不断变化的现实生活中,个人与家庭、社会之间的落差或错位难免会产生”这个问题怎么思考,那么也要想一想,我这个思考是对谁讲的。

比如对父母讲和对同学讲,是不是不一样?对父母讲,要恭敬而坚定一些;对同学,勉励的话总归要说几句。写一篇对社会大众来发表自己宣言,也是可以的。甚至就这个问题写一个公文,如情况报告,也是可以的。

但是,我们大部分的议论文,都是空发议论,都不知道写给谁看的。

我不知道那位学生是怎么想的,他大概想把自己的学识都表现出来,于是用了翻译腔和生僻字。我也很好奇他其他的作文是怎样的,是不是都这个样子。

翻译腔是拿不上台面的。翻译不仅需要精通外国文字,还要精通汉语。王小波说,汉语最好的,是翻译家。他对王道乾、查良铮、傅雷等翻译家赞不绝口。(见《我的师承》)所谓翻译腔,是汉语并不怎么好的人,不得已翻译成那样,他们的目的,是为了传递原文作者的意思,所以甚至会不顾汉语的表达习惯,句子变得特别拗口。讲白了:语言不过关。

那么这位考生,他的“潜在读者”是谁呢?这是要写给谁看的呢?

我们经常说,“第一口奶很重要”,喜欢哲学,读哲学书,这没什么问题,但是模仿这种强调,就是邯郸学步,学了翻译腔把真正的中国话忘记了。的确有一些学者,喜欢用这样的方式写文章,那也是不值得仿效的。

END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