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日记故事二则(3)

 慢老师 2022-01-23

字父不拜

魏常林七岁,有父党造门。问林:“伯先在否?汝何不拜?”曰:“虽当下拜,临子字父,何拜之有?”

注释:

常林:三国时期魏国人物。

父党:父亲的朋友

造:到,去。造门:上门拜访。

汝:你

临:对着

字父:用字来称呼(他的)父亲。

何拜之有:有什么可拜的呢?

翻译:

三国时魏国的常林,七岁的时候,有父亲的朋友上门拜访,问常林:“伯先在么?你看到我怎么不拜呢?”常林回答说:“虽然(按礼节)应当下拜的,但是你对着儿子称他父亲的字,有什么可拜的呢?”

知识:

古人有姓名,也有字和号。一般来说,名,是上对下,长对幼称呼时候用的。字,是平辈之间称呼用的,平辈之间称名是不礼貌的。幼对长,下对上,应该用尊称,不能称名,也不能称字。在这则故事里面,客人对着孩子称呼他父亲的字,势必让孩子也随之称呼父亲的字,是不妥的。客人应该问:“令尊在否?”



与客戏谈

魏杨修九岁聪慧。孔君平诣其父,不在,乃呼儿出。设果有杨梅,孔曰:“此是尔家果。”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也。”

注释:

杨修:三国时期魏国人物。

孔君平:孔坦,字君平。

诣:拜访。

设果:陈设的水果。

尔:你

翻译:

三国时期魏国的杨修,九岁时非常聪明。孔君平拜访他的父亲,他的父亲不在,就把他叫出来。陈设的水果里有杨梅。孔君平就说:“这是你家的果子。”杨修回答说:“我没听说孔雀是您家的鸟啊。”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