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让小学生背了古诗,我开始焦虑了

 慢老师 2022-01-23

昨天带着小朋友在小区里面玩,搭讪了小学生,我就问人家小朋友,“你几年级啊?”

“一年级。”

“哦,那你背一首老师教过的古诗吧。”

于是小朋友用极快的语速背了起来:“小池杨万里泉眼无声惜细流树荫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果然非常熟练啊。我不知好歹地问了个问题:“哦,是杨万里的《小池》啊,那么这首诗是写什么季节的呢?”

“不知道。”

“哦,不知道啊。你说说,'小荷才露尖尖角’的'小荷’是什么呀?”

“是荷叶。”

“对啊,那么你想想,荷叶刚刚冒出来……”没等我说完,小朋友就不搭理我,跑去玩了。

对嘛,人家是来玩的,不是来让我上课的。

想到前几天搭讪两个二年级的学生,他们都及其熟练地背了高鼎的《村居》,“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然而当我问他们,纸鸢为什么就是风筝的时候,他们只告诉我,风筝古代叫纸鸢,其他的就不知道了。

诚然,儿童背诗,要求背得熟,这是不错的。但是我想,如果老师能顺带再说两句,不是更好么。

现在是春末夏初,正是“小荷才露尖尖角”的时候,引导学生去感受一下这个季节,把学习的内容和现实的生活联系起来,这不是很好么?风筝固然叫纸鸢,解释一下,“鸢”是一种鸟,纸鸢就是用纸扎的鸟,这是风筝最基本的形态,只不过现在风筝多用塑料,形态也各种各样了。适当拓展一下文化知识,也可以啊。

死记硬背当然重要,但就算是在号称“死记硬背”的古代塾师那里,也是要求学生理解的。我不懂小学,可能小学课程和中学不同吧,但就这件事,真让我焦虑啊。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