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贺新郎——关于朋友的选择和放下

 昵称4X6owk9e 2022-01-23

 

邑中园亭,仆皆为赋此词。一日,独坐停云,水声山色,竞来相娱。意溪山欲援例者,遂作数语,庶几仿佛渊明思亲友之意云。

甚矣吾衰矣。怅平生、交游零落,只今余几。白发空垂三千丈,一笑人间万事。问何物、能令公喜。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情与貌,略相似。
    
一尊搔首东窗里。想渊明、停云诗就,此时风味。江左沈酣求名者,岂识浊醪妙理。回首叫、云飞风起。不恨古人吾不见,恨古人、不见吾狂耳。知我者,二三子。

这是辛弃疾年近六十,闲居时所作。辛弃疾是大词人,又是大豪客。古代真正文武双全的人不多,辛弃疾算一个,文能下马写诗,武能上马打仗。

辛词喜欢用典,通过典故来表达自己的心情。借他人酒杯,浇自己之块垒,文人手段,自不必提。词中首句“甚矣吾衰矣”用孔子典,孔子不复梦见周公,就说明身体、精力甚至追求不如以前。年纪越大,交游零落,或者故人已逝,或者天各一方,落寞难言。接着“白发空垂三千丈”用李白典,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年华空落,为何呢?下文给答案:“问何物、能令公喜”用桓温典,在流芳百世和遗臭万年之间游离的桓温也是能共语的枭雄。最后,人与青山相对望,悠悠青山多妩媚,与孔子、李白、桓温共语的人豪气仍在。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下阙也是三个典故。“想渊明、停云诗就”用陶渊明典,陶渊明作《停云》诗,思念故友。如今的辛弃疾在自建的“停云亭”也在思念老友,只可惜山河寥落故友星散。虽有停云意,但孤云独去闲。江东诸人,连酒也不懂,酒更不懂人心了。懂酒的有吗?有,就是“云飞风起”的刘邦,在功名成就后回到故乡,与父老饮酒高歌,祈求猛士守四方。“不恨古人吾不见,恨古人、不见吾狂耳”用张融典,陶渊明、刘邦又如何?酒意上来,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知我者,二三子。

打这几个字时突然觉得很沉重。辛弃疾独坐时,知他的是谁?是现实中的朋友,还是怀古的孔子、李白、桓温、陶渊明、刘邦、张融?或许古今一笼统,还只有“二三子”,那就更寂寞,更沉重了。

这首《贺新郎》是辛弃疾晚年最爱,一有朋友来访,就要吟起,遇到“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不恨古人吾不见,恨古人、不见吾狂耳”,辛弃疾都面有得色地问客人是否上佳。但我偏偏记住的还是这沉重的六个字

“知我者,二三子”。

我有一个朋友,在事业与友情发生碰撞的时候,因珍惜友情,选择牺牲事业。当你越重视这个人、这份情的时候,面对伤害,才会觉得痛。张若虚诗“你若无心我便休,青山只认白云俦”,这种感觉太洒脱,很少能够做到。所谓“拿得起,放得下”,其实重要的是愿意放下,如果首先就不舍,又怎么能轻松放下?

当然,不管怎么都是放下,放下情感是放下,放下事业又何尝不是放下?只不过放下的,是两者之间较轻松的。那份沉重的,仍然在肩上,在心里,伴随着我们彳亍前行。

轻松地放下,或者不舍地放下,就是一个时间的结点。与过去的生活方式的告别,与过去的处事方式的告别。在不断的放下中,我们成长,我们成熟,终究是与心底的纯真与坚守告别。坚持下来的,是越来越多的世故和圆融。

那些被抛在过往的人和事,成就了我们轻松前行,也留在了心灵的曲径上。从此,咫尺天涯,云澹风清。

人生中谁都要翻几个筋斗,这让我们看清楚路,看清楚自己。放下的永远捡不回来,留下的才是我们珍惜的。能伴我们一路前行的,是性格中自我选择和自我修正的那一部分,是生命中最坚持的认同,是人生中最核心的理念。

每个人都在一路放下,一路行走。就像在茫茫的雪原中,大部队终究变成了小分队,变成了几个人。这是大浪淘沙,这是自然选择。在个人不同的选择中,仍然有人和你同行,这叫幸运。

人生在世,所有相遇的人都值得珍视,如果能够相知就更值得珍视,万一能够相爱那就更珍贵了。

因为,知我者,二三子啊。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