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谢老师讲《论语》:《为政》第十四章

 昵称4X6owk9e 2022-01-23

第二篇《为政》第十四

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这一章孔子讲君子和小人的差别。一般的注释“周”的意思是合群,团结,“比”的意思是勾结。意思是君子合群,但是不相互勾结,小人相互勾结,但不合群。这么讲有道理,但是没有讲清楚,凭什么君子在一起就是合群,小人在一起就是相互勾结,那这句话一开始已经把君子和小人给定义了,那那么问题来了,我和朋友在一起。到底是君子还是小人呢?话说回来,这个世界上伪君子太多了,敢于承认自己是小人的人还是不多。那么造成的结果是,也不用问自己是君子还是小人了,大家一律周而不比。

其实这一章最关键的就是两个字:“”和“”,把这两字意思弄懂了就好理解了。“周”是周到而没有疏漏的意思。“比”是两人步调一致、比肩而行的意思。君子关注的是整个群体,有强烈的社会意识,他考虑问题是从集体的层面出发;小人关注的是个体,关注的是自己的利益,考虑问题是从个人的利益出发。不是说君子能做到周而不比,而是做到周而不比的才是君子。前面我们多次说过“君子”,相当于我们的管理者,或即将成为管理者的人。作为这种人,一定要有公心。

“周而不比”,不仅要做到“周”,还要“不比”,君子出于公心,希望大家都能够身心健康,但并没有要求整个社会同时都达到目的。小人比而不周,就会要求所有人都和自己一样,会把自己的价值强加给别人。打个不恰当的比方,君子是在做教育,小人是在做传销。孔子本人是既是政治家又是教育家,他在推行德政时,很清楚地知道君子和小人的差别,他举出了颜回“不违如愚”“亦足以发”的例子,给出了一个道德标杆,他知道有的人可能一辈子也做不到和颜回一样,但是只要是这些人在向上、向善的前进的方向行走,他就很满意了。我自己也是为教育工作者,我很明白班上所有的学生资质是不一样的,有人学习态度好,有的人天分高,有的人则相反。同一堂课,有的人能够很快的吸收,有的人需要在课后反复琢磨,还有些人就直接等于没有上。“周而不比”在教育的含义是,我认可这些差距,但是大家一定要知道应该达到的目标是什么样子。你可以不聪明,但是不能不努力。你暂时落后了,我等你;但是你不跑过来,我可以等,时代不会等。

我们在生活中怎么做到周而不比?一要胸襟宽广,“四海之内皆兄弟也”;二要以道义为重,做人讲忠信,办事讲原则,不惟利是图。生活中和“周而不比”类似的意思的词语还有很多,比如说“群而不党”“和而不同”,这就是我们交朋友要选择的对象,也是我们交朋友的原则。

司马炎废掉魏国皇帝,建立晋朝后,一心想要统一天下,派名将羊祜都督荆州,做好伐吴准备。羊祜到达前线后,观察军情,分析形势,发现虽然吴国皇帝孙皓残暴昏庸,但作为吴军统帅的陆抗却有勇有谋,伐吴的最佳时机还没有来。于是,羊祜与陆抗主动友好往来,并不挑起争端。陆抗也认为,吴国实力弱小,不能与晋朝抗衡,应采取坚守长江天险的策略,随机应变,更不能主动挑起战争。在羊祜、陆抗两位名将的共同努力下,晋军和吴军在前线始终保持了一种相对和平的状态。每次两军交战,陆抗与羊祜都预先商定交战的时间,从不搞突然袭击。有时候,羊祜的部队进入吴国境内,收割田里稻谷当军粮,收割完后都会按照收割数量,向吴国送上绢帛以作赔偿;打猎时,如果发现猎物是先被吴国人打伤,后被晋军捉获的,羊祜一律命令送还吴国。对于羊祜的友好,陆抗也命令吴国士兵以礼相待。边境之上,吴晋两国和睦相处,相安无事。陆抗给羊祜送去美酒,羊祜毫不怀疑,拿来就喝。陆抗生病,羊祜得知消息后,立即派人送药过来,并带话说:“这是我最近自己配制的药,还未服用,听说您病了,就先送给您吃。”吴军将领纷纷劝阻陆抗,怀疑其中有诈。陆抗笑道:“羊祜不是下毒害人的人啊!”毫不怀疑地服下药,不久后病就痊愈了。吴国皇帝孙皓听说前线两军友好相处的事情后,很不理解,派人斥责陆抗。陆抗回答说:“就算小小的一村一乡,都不可以没有信义,何况吴国、晋国是两个国家呢!我如果不友好地对待晋国,那岂不是正显得羊祜和晋国非常有礼貌,而我们吴国反而不懂礼节呢?”

羊祜和陆抗是当时最优秀的军事家,都出自名门,自小家学渊源,耳濡目染。虽然时代残酷地将他们放在对立面,但是他们依然可以做到彼此相知,互为知己,这是那个残酷的时代仅存的人性之光,也是君子相交最好的注解。

胸襟宽广他们能够允许敌人成为朋友;坚持原则让他们能够坚守自己的立场。他们的故事让人感叹友谊可以超越阵营,正因为特别难得,所以后来“羊陆之交”这句成语也传入到日本、朝鲜,成了他们文化中的信仰和秉持的正道。

在上一章孔子讲“先行其言,而后从之”,告诉我们怎么做一个君子。这一章就讲了君子和小人的差别。两者都有理念,不同的是,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更重要的是君子不强求群体全部接受自己的理念,而小人则会要求别人接受自己的理念。这让我想起了很多邪教组织。邪教与宗教的最大的不同,邪教信仰的是人,而宗教信仰的是神。宗教是让普通民众得到精神上的解脱,邪教则是满足所谓教主的个人私利。

我想起了两个同时代的人,一个是海瑞,一个是张居正。众所周知,海瑞是个清官,是个直臣。他担任御史中丞的时候,按规定可以有八抬大轿,有仪仗队,但是海瑞全部不要,自己乘一匹马,再安排两个人随从就行了。这样把所有同僚和下属都得罪了,因为大家都不能享受政府的待遇。海瑞一生都不受朝廷重用,只是把它作为一个清官的象征,当成道德模范的摆设。海瑞为官天生的偏向于贫苦百姓,所以当他死后,他的灵柩从南京运往老家海南,老百姓沿途设祭数百里不绝。他的一生得罪了皇上又得罪整个官僚机构,包括张居正也不喜欢海瑞,他自己是一个强悍的政治家,他喜欢用循吏,不喜欢用清流,因为清流都是道德模范,做事情都要讲原则,其实是不利于事业的推进。张居正本人当宰相十年,权侵朝野,在任上大肆改革。他禁毁书院,遏制言论,裁汰庸官,把天下读书人都给得罪了,夺情又得罪了官僚集团。同时由于大权独揽皇帝也特别不满。所以当张居正去世的时候,皇帝开始反攻倒算,死后很是凄惨。他的万历新政让底层的老百姓得到了不少实惠。这两个人一个从为官上,一个从政治制度上,在一定程度上帮助了最底层的民众,可以说都是君子。但是这些老百姓在历史上是没有发言权的,海瑞还好一点,在民间口口相传,张居正几乎就被历史埋没。君子要耐得住寂寞守住大道,坚守自己的操守,同时还要与整个制度为敌。这也许是我们现在很少看到君子的原因。

我觉得,在这个功利社会,我们不要急着去做君子,能够让自己的梦想和私欲都满足最好,如果不能都满足,尽量让自己的欲望少一点,当自己轻松下来的时候,还能够面对自己。即使我们承认自己人性中有一部分有私欲,也不妨碍我们去追求更高远的人生目标。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