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谢老师讲国学——那些没中举的秀才们

 昵称4X6owk9e 2022-01-23

今天接着聊考试。古代科举以进士科考试最为重要。进士科正式考试共分三级:院试、乡试、会试和殿试,殿试只对会试中选者定名次,没有落榜者,所以与会试算一级。在院试之前,还要经过县试和府试,可以看做科举前的预备性考试。先要取得秀才的资格,就好比参加你要参加中考,首先得有中学生资质一样。

读书人在参加正式的科举考试之前,首先要接受由本县知县主持的考试,俗称县试。县试通过后,再接受由知府主持的府试。府试及格的称作“童生”。取得童生身份后,才有资格参加正式的科举考试。由于有的人多年参加县试、府试方才成为童生,或者有的童生多次参加科举的院试都没能通过,所以童生的年龄不一样,有的年纪很大。


清朝的县试多在二月举行。在知县的主持下进行四或五场考试。前三场每次考完都发榜,称为圆案。这是因为将考生的报考号数在榜上排列成圆形,表示取中的人不分先后次序。考完最后一场发榜时,榜上姓名横排,有先后次序,叫做长案。第一名称为案首。最后一名之下用朱笔画一勾,以示截尾。所以清代人嘲笑这末一名为“坐红椅子”。县试被录取的考生,要依照同样的程序到府中进行府试。清朝的府试,考期多在四月份举行。

其实在古代,考上秀才已经是统治阶级的预备官员了,秀才大多数虽然无法当官,但是和平民老百姓已经有了地位的差别,中国历史上按照“士农工商”来排序的,考取功名的读书人社会地位较高。

但是,这仅仅是第一步,取得秀才资质之后最重要的目标是考举人。《红楼梦》的续书作者不顾一切也要安排贾宝玉去考举人,《儒林外史》的范进中举后居然高兴到疯癫,被岳丈胡屠夫一巴掌才打清醒过来。中举人究竟有什么样的好处呢?

第一,可以免除赋税徭役。考上举人之后,名下的土地就可以免除皇粮国税。不要小瞧了这个权利,很多中农甚至富农就愿意主动将土地“奉献”举人,举人能得到一笔补偿收入,土地所有者自己可以得实惠。此外,得到了举人身份之后,国家就有一部分读书补贴了,到京城赶考的盘缠也有了着落。


第二,具备了做官的资格。着名的海瑞就是以举人身份迈入仕途的,最终海瑞官做到吏部右侍郎,已经是非常了不起了。

第三,享有司法特权。《九品芝麻官》里的方唐镜就是举人身份,所以见了官就不用下跪。举人打民事官司不用亲自到庭,派个下人应诉即可;如果不幸遇到了刑事官司,甚至是命案,也可以不用受刑,除非主审管报请上级有关部门革除了举人的功名,才能动刑。

所以,读书人削尖了脑袋都要考中举人也就不足为奇了。历史上有这么一些人,在中举的道路上屡败屡战,虽然最后都没有成功,但不影响他们成就自己。

李时珍少年成名,14岁就考中秀才,之后乡试3次落榜,于是他果断放弃,弃官从医,走遍大江南北,参考800多种医书,历经29年编成《本草纲目》这部具有世界性影响的博物学著作。《本草纲目》共52卷,载有药物1892种,其中载有新药374种,收集药方11096个,书中还绘制了1160幅精美的插图,约190万字,分为16部、60类。有意思的是,《本草纲目》除了在医药学影响巨大之外,还在其他领域发挥了巨大作用,达尔文就用《本草纲目》来阐述《物种起源》中动物的人工性选择问题。

小时候我们曾经听得斗智故事主角徐文长,就是明代天才级别的人物徐渭,号青藤老人。徐渭二十岁就中了秀才,考举人考了二十年都没中举。但他在文学、书法、绘画、戏剧方面都有很高的造诣,可以说是传统文人多才多艺的典范。郑板桥对徐渭非常敬服,曾刻一印,上写着“青藤门下走狗”;齐白石说“青藤(等人)之画,能横涂纵抹,余心极服之,恨不生前三百年,为诸君磨墨理纸。诸君不纳,余于门之外,饿而不去,亦快事故”,这些言语就和现在粉丝对偶像说“命给你”是一样的。


我进大学的时候,只带了一本书放在寝室床头,就是《聊斋志异》,一方面这本书是文言,可以磨练读古文的能力,另一方面它是短篇,看完故事不影响休息。说起《聊斋志异》,就得说说作者蒲松龄,他也是未中举的秀才。他比徐渭还早一年考取秀才,十九岁初应童子试,以县、府、道3个第一名补博士弟子员。可惜是自从此之后,终其一生考举人不中。直到七十二岁高龄,才由地方选送得了个贡生。为了生计,他就只好去教书。在主人家的书房内,花园里,他把满腔悲愤、万般不平化在花妖狐媚的想象中,寄托在小说创作之中,毕一生精力写出他那部永垂青史的《聊斋志异》。其实,蒲松龄一边教书一边写小说,已经不大对科举的路子了。而未中举也非坏事,朝廷少一个官员不为损失,文苑少一本《聊斋》就失色了。

以上诸人,李时珍华丽转身,徐渭多才多艺,蒲松龄专注著作,虽然乡试不中,但终究在其他方面成就了自己。也算是失之东隅,收之桑榆了。

前文提到海瑞举人出身做到吏部右侍郎,官居三品已经很不容易了。但有一个人秀才出身,官做得比他还大。这个人叫杨善,人品不说了,官做到特进光禄大夫、柱国,封兴济伯,赐世券,掌左军都督府事兼礼部尚书。杨善不花费一兵一卒,深入大漠,仅靠一张嘴说服也先,把被俘虏的英宗皇帝朱祁镇给接了回来。这样的人可怖可畏,不愧是时代的牛人。

说了这么多,我只是想说,考试很重要,考试结果很重要,但走上考场更重要。考试是一场挑战,我们要敢于直面挑战,直面挑战之后的结果。人生很长,每一次挑战都是经历,而每一次经历皆成过往,都成为你成长的一部分,都成为构筑你个体的一部分。

看看上面的人,他们或许在考场失意了,但他们对人生从未放弃。上帝关上了你的门,你不用打开窗,而是谢谢上帝,转身把空调打开。

换一种思路,换一种活法,走上人生每一个考场。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