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技术|略谈梳棉机针布间隔距

 zhenyou589 2022-01-23

01

引言

“隔距”是棉纺工艺和棉纺机械的专用术语,是以英文单词“gauge”的谐音转化的外来语。“梳棉隔距”是工艺人员根据梳理工艺要求制订的“名义隔距”,也称为“工艺隔距”,而维修人员在梳棉机上所做的“物理隔距”又称为“上机隔距”。

02

梳棉机隔距的设置原则

2.1  安全

梳棉主要隔距均设置在高速旋转的针布间隙,因间隙细小如发丝,隔距过小则极易造成接针,进而发生设备损坏、引发火警、甚至人身的伤害等重大事故。所以,梳棉机隔距的设置必须确保安全第一。

2.2  精准

梳棉机的隔距贵在精准,每处上机隔距不应大于偏差。在我国纺织工业企业,锡林—盖板间隔距的偏差为±0.03 mm,锡林—道夫间隔距的偏差为+0.06~0 mm,锡林—刺辊间隔距的允差为+0.08~-0.03 mm。梳棉隔距的精准体现在隔距合格率上,即合格的隔距数与总隔距数的比值,在实际操作中采取如同工艺上机合格率的检查方法,通过抽检一定数量的机台隔距,计算出隔距的合格率。

2.3  渐收

梳棉机隔距的设置一般根据棉束尺寸渐变,从进口到出口的隔距逐步变小,利于对纤维进行缓和地由粗到精的梳理。隔距渐收还在于针对针布的使用周期,即随着针布的磨损进行。使用新针布时,不宜将隔距调到最紧,以减少纤维损伤、减缓针布磨损,到针布使用寿命的中、后期,可以将收紧隔距作为补偿针布分梳功能衰退的手段。

2.4  有效

单纤维百分率和棉结去除率可作为判断隔距是否满足梳理要求的参考指标;梳棉的排杂率和落棉含杂率可作为判断隔距是否满足合理落棉、节约用棉的参考指标。在满足梳理要求的同时,隔距设置应尽量避免纤维损伤,因此短绒增长率也是判断隔距有效性的参考指标之一。

03

高产梳棉机隔距设置操作要点

3.1   参考温度的影响

温度对隔距的影响不容忽视,尤其是对采用铝合金、工程塑料等新型材料的梳棉机。为了克服温度对隔距设置的影响,隔距设置必须在完全冷车状态,即梳理机与环境温度为零温差时进行,当梳棉机内外无温差时设置的隔距相对稳定而无变化,可作为参考基准。有些隔距通过塞片、或机上标有刻度的调节机构,如固定盖板的隔距塞片、TC系列梳棉机的PFS和PMS系统,可以在热车状态下调节隔距。隔距还应当在一定的环境温度下设置。另外,在长年高温地区,则调节隔距的温度上限,可根据当地温度的变化趋势另行设定。

3.2   参考产量与速度

高产梳棉机的产量、速度是设置隔距时要考虑的重要因素。高产量、高速度势必导致更多摩擦,产生更多热量。在生产运转中的梳棉机由内到外的温度呈梯度变化,如锡林被各种机件包覆住使得热量不易散发、温度较高,而机器外围的盖板、罩板、墙板则易于散热,温度相比锡林略低。高产量、高速度运行时,锡林温升加剧导致直径膨胀的幅度大于其他机件,从而隔距缩小,所以在开高产时的锡林与刺辊、回转盖板、固定盖板间及与道夫间的隔距应偏大控制;锡林高速回转时的离心力增大,以致径向跳动加大,隔距偏大控制能抵消形变的不利影响。

3.3   初始设置和最终设置

新机投产初期,所有全新的针布非常尖锐,但越是尖锐越不耐磨,所以隔距在短时间内随着针布尖端的磨损而变大。回转盖板弹性针布在上机工作受力后,钢丝加工过程中的残余应力释放产生回弹,即针膝角微张,这种变化使锡林—盖板间隔距变小。新针布棱边锋利、表面毛糙,严重损伤纤维。综合考虑针布的这些因素,新机隔距应采用特定的初始设置,即比常规工艺隔距要大0.05~0.08 mm,以减小短绒率、避免针布损伤。处理10~20 t纤维后的针布得到了磨合、隔距变化趋缓,这时须按梳理工艺要求对机上隔距进行最终设置。最终设置只是针对新机隔距,并非一劳永逸,后续运行期间还须根据梳棉机的内外因素变化,再检查、再调节。

3.4   防止调节螺丝的不当拉应力

在调节隔距时应按照由紧到松原则,即先调节到小于下偏差,然后再调节到偏差范围内。拧紧调节螺帽的力不能大于调松螺帽的力,以避免产生拧紧方向的拉应力从而降低隔距变小的风险。施加在固定螺栓上的力应根据螺栓规格达到最大拧紧力矩,防止调整后的隔距走动;应注意不能大于破坏力矩,以免导致螺纹或螺栓损伤。

3.5   找隔距基准点

梳棉机针布的针/齿尖面往往是有高低差异的,由于针/齿的加工缺陷以及包卷针布过程中的包卷张力变化、针布跳动等原因,新包后的针布难免会有高齿;当针布已纺一定量的纤维以后,因机幅中部的原料密度较大、梳理强度大,使针布磨损量也大,以致锡林、回转盖板、固定盖板、道夫、刺辊的针布中间低凹,而两侧针布则因梳理的纤维稀少而形成微磨损带,即成为针布的针/齿尖高地。针布高低的差异给隔距上机造成了困难,以高针面为基准设置隔距,低凹处很有可能大于隔距的上偏差;如以低凹处为基准,则高针处有可能就会接针。在高产梳棉机上,宜选择距两侧边缘100 mm处的针面作为隔距参考点,以检测针布面的高低差异。解决新针布的高针,宜采用砂轮磨辊磨掉高针;而有经验的维保人员使用油石打磨掉高针。对于针布面中间低凹的问题,宜不苛求两侧微磨损带的隔距,力求低凹处隔距能达到规定偏差。若不能达到,则应采取磨削两侧的微磨损带,以减小高低差。对每台隔距的设置状况应作好记录,以备在下次检查调整隔距时全面了解针布高低变化的程度,对准确预设隔距有很大帮助。

3.6   正确使用隔距片

隔距片是设置隔距的专用精密计量器具,有单页、多页成组隔距片和盖板隔距片等,在隔距片上均标有号数。常用的单页和多页隔距片长度为250 mm300 mm400 mm,宽度为30 mm45 mm;宽度30 mm的隔距片用于检测隔距时比45 mm的隔距片更精细。隔距片应正确使用、妥善保管。使用隔距片检测隔距时应从纵向插入,不应来回横扫,以避免隔距片不正常磨损;也不能转动滚筒,以避免金属针布上有高齿尖轧坏隔距片。使用后的隔距片应用油布擦拭掉手指留下的汗渍以防止生锈,并单独存放干燥处,不要和其他金属工具混放以防止碰撞变形或损伤。隔距片更不能当作拍打、刮片、扇风等工具使用,不能随意折弯、卷曲和玩弄。隔距片应定期检测实际厚度,已磨损超差的隔距片必须报废。

3.7   数据分析指导隔距调整

在高产梳棉机生产中发生质量波动是常见的问题,棉纺厂往往会优先考虑收紧隔距来改善质量;因为调整隔距比起调整原料、针布、速度、温湿度更简便、快速,不增加成本。此时如无数据分析支撑,隔距的调整就是盲目的;正确的选择是应观察各项生条质量指标变化的趋势,搜集下游质量的反馈信息,综合分析各方面影响的因素,再作出是否需要调整隔距的决定。当发现棉结数渐进式增长时,可能与针布衰退有关,可通过磨针和调整隔距降低棉结;若棉结数突然飙升、居高不下,有可能是原料变动或温湿度突变的原因,应综合调控、采取组合措施,而不应一味减小隔距,因为隔距太小会对质量造成负面影响。凡是调整过的隔距,必须进行工艺试验,检验是否达到工艺效果,实行闭环控制。

04

结语

4.1  梳棉技术的发展和梳理理念的进步为隔距设置带来了深刻的变化,我们应充分认识隔距的性质、作用及其设置的复杂性、整体性和不稳定性,适应新技术条件下的隔距设置。

4.2  高产梳棉机的产量高、速度高,针布损耗快,质量波动性大,使隔距设置难度增大。针对高产梳棉机的特性,隔距设置应摒弃机械式的静态思维方式,全面地掌握隔距动态变化规律,合理前瞻性地预设隔距,精细化上机操作,以质量反馈数据为依据检验隔距工艺效果,确认优化的必要性。

4.3  强调隔距对梳理质量的重要影响,也不唯隔距论,只有通过综合分析研判设备、原料、操作和温湿度等影响因素并调整,才能稳定和提高生条质量。

4.4  梳棉机隔距丝毫之间展现博大精深,更新对梳棉隔距的认识与实践,按照纺纱规律正确地设置和管理梳棉隔距,才能适应梳棉高产优质的需求。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