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22年,这22本新书新鲜出炉!

 图志轩 2022-01-23
文章图片1

2022年新书预告

文章图片2

二月

开年重头戏

法国史研究权威朱利安·杰克逊代表作

2004年沃尔夫森历史奖获奖作品

《法兰西的陷落:1940纳粹入侵》

作者:[英]朱利安·杰克逊

译者:魏本超

审校:张怀远

出版时间:2022.2

文章图片3

二战初期,德国闪电般地击溃了号称拥有最强陆军的法国,深刻影响了二战的进程。法国史研究权威朱利安·杰克逊教授从军事、政治、经济乃至法国社会状况等多个角度,深入分析了这次溃败的根本原因,深刻还原了一个真实的战前法兰西,并真实地告诉人们,“军事史上那些流畅而简单的叙述与混乱而复杂的战争现实是多么不同”。


海外汉学新作一部自下而上的明代政治史

《小天命:生祠与明代政治》

作者:[美]施珊珊

译者:邵长财

出版时间:2022.2

文章图片4

这部明史将目光由朝堂转向地方。在传统认知中,明朝时期封建专制高度强化,平民基本没有政治话语权,只能保持“绝对臣服”的姿态。本书借由对生祠理论与实践的考察,挑战了这一偏见——在专制集权的土壤中,生长着另一套政治模式:地方官受命于皇帝,并由平民决定其价值,平民借此实现了政治参与。而生祠,正是平民获得政治话语权的工具。

三月

宋史权威张其凡教授代表作

《宋太宗》

作者:张其凡

出版时间:2022.3

文章图片5

本书是宋太宗赵匡义一生的故事。作为帝王,他的人生似乎总是身处阴影之中。年轻时被父兄的光芒所掩盖,只能在掌权后为自己编造一段漏洞百出的少年时光;登基之路疑点重重,至今背负着弑兄疑罪,令史家争论千年,未有定论;继位不正,他极力证明自己,虽有勤政爱民与文治之功,却也急功近利,一手炮制了羸弱的大宋王朝。宋史权威张其凡教授以极其细腻的考证功夫,为我们还原了一位身处阴影之下的帝王。


几位探险者的旅程

一段非洲的血泪史

追溯非洲腹地贫困与混乱的历史根源

《泪之地:殖民、贸易与非洲全球化的残酷历史》

作者:[美]罗伯特·哈姆斯

译者:冯筱媛

出版时间:2022.3

文章图片6

本书从早期进入赤道非洲的欧洲冒险家入手,讲述了欧美殖民者对这一区域进行残酷掠夺的历史。外部力量的介入,使赤道非洲原有的社会结构和政治制度(雨林分权统治)分崩离析,代之以殖民酋长制度、自治邦、殖民统治方式,殖民者以科学和人道主义的名义,利用贸易、欺骗等手段对原住民进行了极为残酷的剥削。全球化使西方国家完成了资本的原始积累,却使赤道非洲变得面目全非。迄今这一区域仍是全球最贫穷、最混乱的地方之一,还在饱受内战、恐怖主义、极度贫困和海盗的困扰。


一场改变一战进程的战役

开启东欧乱局和反犹主义的屠杀

《血色要塞:普热梅希尔之围与欧洲浩劫的降临》

作者:[英]亚历山大·沃森

译者:范儒天

审校:张怀远

出版时间:2022.3

文章图片7

1914年9月,俄国军队包围普热梅希尔要塞,俄军原本打算快速攻下,进军中欧,直取西线,但在六个月的时间里,面对风暴和饥饿,这支孱弱的奥匈帝国守军进行了激烈的抵抗。这是一场奇迹般的防守战,也是一战东部战线上最关键的战役,改变了欧洲的地缘政治格局。它不仅标志着欧洲全面战争的开始,更开启了未来几十年里的反犹太主义。本书是伦敦大学戈德史密斯学院历史学教授亚历山大·沃森的最新作品,他本人曾获得2014年沃尔夫森历史奖和古根海姆–莱尔曼军事历史奖。

四月

破除开国皇帝自带的光环

讲述一个完整的宋太祖

《宋太祖》

作者:顾宏义

出版时间:2022.4

文章图片8

本书通俗而生动地讲述了宋太祖赵匡胤的整个人生。作者以详实的史料,解读了赵匡胤的家世、生平和时代,及其一生中的重要事件,分析了他的性格、特长、政治策略、用人之道,同时也叙述了其在位时的宫闱秘事以及驾崩时的“烛影斧声、千古之谜”。作者试图在充分展现宋太祖立基开国、文治武功之雄才大略的同时,对其早年经历、宋初诸历史疑案,对相关文献记载和传说,进行钩隐抉微,考辨订误,去伪存真,以尽量还原宋太祖本来面目,明了其历史地位。全书既有生动的故事和真实的历史,又有独到的见解和评点,充分体现了“细说体”史书的风格和广博的资料引证。


《哈布斯堡:查理五世与帝国的黄昏》

作者:张秦峰

出版时间:2022.4

文章图片9

本书以查理五世为核心线索,串联起哈布斯堡王朝争霸时代诸多历史人物和事件,包括其与法王弗朗索瓦一世、英王亨利八世、宗教改革领袖马丁·路德、奥斯曼帝国苏丹苏莱曼一世等几位宿敌的冲突与斗争,全景式地描绘了1500年前后的欧洲及新世界风起云涌的历史画卷。

五月

一份母亲节的礼物

澄清每位母亲难以承受的焦虑

《母乳绑架:大生意与坏政策》

作者:[加]考特妮·琼

译者:张英杰

出版时间:2022.5

文章图片10

母乳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吗?近年来,母乳喂养的倡议运动日益变得激进和极端,母乳喂养不再是一种生活方式的选择,而成为一个公共健康问题、一种半强制的道德运动,甚至成为评判父母“好与坏”的标准,进一步加剧了母亲的经济负担和道德愧疚。女性在哺乳时不仅要付出高额成本,还要承受来自于其他母亲、政府、社会等方面的巨大压力,使得母亲丧失了对喂养方式的选择权,成为一种“绑架”。本书从医学、历史、社会学等角度,对于日益激进的母乳喂养政策提出了全面、深入的检讨。


用图表的形式展现人类的流离之苦

知识点密集,却相当清晰简洁

《3000年人类迁徙史》

作者:[英]罗宾·科恩

译者:扈喜林

出版时间:2022.5

文章图片11

本书是人类迁徙史及移民领域欧洲知名学者罗宾·科恩的最新作品,从史前人类第一次迁徙出大裂谷,到当下叙利亚人大批逃亡,深刻分析了人类大规模迁徙对全球政治经济格局、科技发展,以及人类文明的影响。书中涉及许多类型的移民,包括探险家、奴隶、朝圣者、矿工、劳工、流亡者、难民等。书稿另配有超过200幅高清图,使用最新数据视觉可视化技术描绘人类3000年迁徙轨迹,用直观明了的方式让读者理解人类迁徙史。


一个国家的诞生史

《以色列简史》

作者:[英]马丁·吉尔伯特

译者:扈喜林

出版时间:2022.5

文章图片12

本书是世界知名历史学家马丁·吉尔伯特爵士经典历史作品《以色列:一部历史》的插图缩写版,新增150余幅珍贵历史图片、12份历史档案、14幅地图,完整记录了以色列漫长的历史岁月和以色列人民的生活,为我们剥开笼罩其身的战争迷雾,重塑以色列和平建国之路。书中讲述了在中东战火之下,以色列人努力寻求和平、建设与发展的历史进程。本书搁置固有观念,讲述了以色列富有希望和建设成就的起源和演变过程。

六月

《制造消费者:消费主义全球史》

作者:[法]安东尼·加卢佐

译者:马雅

出版时间:2022.6

文章图片13

十七世纪以前,全世界大多数人是农民,他们自己盖房子,收割谷物,做面包,织衣服。今天,我们的大部分生活用品都是由一个庞大而遥远的公司网络生产的。在短短的三个世纪里,自给自足的农民社区消失了,为无数相互联系的城市消费者留下了空间。

这本书追溯了这种转变的主要阶段。市场力量是如何形成的?随着商品的大量流通,社会发生了什么变化?并分析了多种市场机制的历史:品牌赋予商品其标志性价值,百货公司创造的舞台,公共关系和广告中的象征性工程……它展示了一个消费世界的诞生过程。


这本书以极其令人不舒服的方式

揭示了我们为何孤独

《自我决定的孤独:难以建立亲密感的社会》

作者:[德]伊丽莎白·冯·塔登

译者:顾牧

出版时间:2022.6

文章图片14

孤独成为一种时代病症,源于每个人的自决。触碰能增加人与人之间的亲密感,一个拥抱、一次握手就能将人的距离拉近。另一方面,即便是亲密关系中意外的或非自愿的触碰也会让人产生不适感。我们害怕孤独,也害怕亲密关系可能带来的伤害。随着社会与科技的发展,我们的人际关系处理方式产生了巨大的变化,与他人发生密切接触不再是必须,这在某种程度上给我们带来了安全感,也无限放大了我们对于亲密感的矛盾心理。

本书在人文史与自然科学的交叉地带,展现了一个逐渐失去亲密感的社会,从生理、历史、社会文化等角度阐释了现代人的生存境况。


机器时代,向每一位手工匠人致敬

《吉他英雄:机器时代的手工匠人》

作者:[美]凯瑟琳·玛丽·达德利

译者:谭宇墨凡

出版时间:2022.6

文章图片15

本书基于作者多年的研究和采访,从制琴师协会、乐器收藏家、明星制琴师、吉他展会、国际挑战等多个方面,对于手工制琴师的独特世界进行了全面完整的介绍。

在一个技术变革将手工艺人推向全球经济的时代,在一个重视更快、更高效的商业模式的资本主义体系中,达德利通过对制琴师群体的全景记录,给读者再现了一种奇妙且充满人文气息的生活方式,彰显了手工业在后工业化时代的独特价值。

七月

暑假了,究竟要不要送孩子去兴趣班?

《一激到底:在竞争环境中抚养孩子》

作者:[美]希拉里·弗里德曼

译者:董应之

出版时间:2022.7

文章图片16

孩子应该参加兴趣班吗?本书基于大量的事实和观察以及扎实的资料,挖掘出了兴趣班背后的竞争文化,家长实际上是希望兴趣班能够培养孩子的竞争意识、好胜心、抗压能力、表演能力等品质(作者称为“竞争性儿童资本”)。作者将这种竞争文化置于整个社会大背景中进行讨论,指出这种竞争文化深深地埋藏在了中产阶层的阶层困境和焦虑之中。

本书视角独特,它并非聚焦于兴趣班能够真正起到的实际作用,而是专注于这种家长间的竞争气氛、竞争文化的形成机制,深入探讨了中产阶层的普通家长们是如何一步一步构建起了这种紧张的教育文化和社会氛围。


汽车什么时候成为了中国人的阶层象征?
《驶向现代性:当代中国的汽车与中产阶级生活》

作者:张珺

译者:席煦

出版时间:2022.7

文章图片17

这是一本展示中国中产阶级生活变迁的作品,作者根据在珠三角地区的田野调查基础上写作而成。通过对珠三角的汽车用户的观察和考查,作者细致入微地考察了我们中国人在汽车开进我们生活之后诞生了怎样新的文化观念,我们的中产阶级身份在多大程度上被汽车相关的事物所影响,同时,我们的中产阶级观念在多大程度上又回过头来塑造了中国目前的汽车文化。通过汽车的消费、中国的汽车文化和围绕其而产生的变化,作者以小见大,为我们展示了当代中国中产阶级在飞速发展的经济和文化生活里是如何形成的,也展现了中国的中产阶级又是如何适应了这些变化。

八月

为什么想跳槽?为什么总想跳槽?

《劳无所依:稳定工作的崩溃》

作者:[美]卡丽·莱恩

译者:李磊

出版时间:2022.8

文章图片18

20世纪的美国人都过着“一个岗位一辈子”的稳定生活,而2008年的次贷危机将美国以往的“铁饭碗”就业模式冲击得荡然无存。作者通过对失业的高科技行业白领进行扎实的田野和访谈,发现过去的那种雇主和雇员之间相互的忠诚关系已经消逝,一种新的就业观就此诞生:人们不再期望能和企业保持着稳定的就业,而是以个人利益的最大化为宗旨而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这种劳资关系的转变,根本上是由于个人主义的崛起,劳资双方以往那种稳定的相互忠诚消失,双方频繁互相背叛导致的。新自由主义能够成功地推广,很大程度就是基于这种毫无忠诚的个人主义。

本书从个人主义的角度探讨目前的就业困局,道破了劳资双方矛盾的实质是对于“新自由主义”的批判,在一定程度上破除了对自由放任市场经济崇拜的迷雾。

九月

一项并不成功的教育实验

开启了教育领域的巨大变革

《小孩共和国:二战遗孤的社会实验》

作者:[法] 萨米埃尔·布雄、马蒂亚斯·加尔代、马蒂娜·吕沙

译者:陈秋含

出版时间:2022.9

文章图片19

1948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举办了一场重要的会议,汇集当时欧美诸国的教育界、慈善界精英,号召其举办一场社会实验,将二战中数以百万计的孤儿组织起来,让这些孩子形成自己的自治小王国,让他们担任自己的市长、自己的警察、自己的银行职员……在这一个个小王国背后,教育家们试图在孩子们身上实践自己的教育理念,看看这些小小的身躯和头脑里能结出什么果实。这场试验虽然在20世纪50年代草草落幕,但它给后世的教育改革、慈善事业管理、儿童心理学的发展留下了丰富的遗产。从本书中读者可看到这些领域在二十世纪后半叶的演变方向。


河流上的亚洲史

我们的文明是被水塑造的

《不羁之水:

雨季、河流、海岸线与海洋塑造的亚洲历史》

作者:[印]苏尼尔·阿姆瑞斯

译者:王庆奖

出版时间:2022.9

文章图片20

本书是耶鲁大学历史系教授苏尼尔·阿姆瑞斯的最新作品,是一部从自然环境角度出发重新书写亚洲历史的开创性著作,作者通过描绘雨季、河流、海岸和海洋对亚洲各个国家经济、社会的影响,以及试图控制这些水域的气象观察者、工程师、地图绘制者和农民的故事,展现了一个建立在水域之上的亚洲文明。

十月

《无国之谍:以色列建国之际的秘密特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