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刘蒂《麦秆儿》阅读答案及解析

 中小学阅读写作 2022-01-23

麦秆儿

刘蒂

①晌午,王老师放下饭碗,来到麦场上,从那些轧过的麦子中挑选没轧着的麦秆儿。日头火辣辣的,比日头更叫人毛焦火辣的,是昨天下午发生的一件事儿。

②二楞子的小叔叔从部队探亲回来,给二楞子买了一支钢笔。那笔杆上亮亮地绕着一圈圈金丝银丝,笔帽的舌头上还刻着一条龙。二楞子在同学面前着实炫耀了一番。可是上午只上了一节课,二楞子就哭哭啼啼地告状来了:他的新钢笔丢了!这还了得!一支钢笔虽说不是一根金条,但对这穷乡僻壤的小学二年级学生来说,也是贵重物品了,连王老师用的都是蘸水笔呢。王老师在课堂上大发雷霆,然后苦口婆心地说了许多穷要穷得有志气之类的话,还说,只要悄悄承认了,就不公布他的名字。可是一天过去了,还没有人来坦白。

③中午吃饭时,王老师沉着脸,一句话也不说。忽然,一个念头从他心里生了出来,于是一推碗筷就去了麦场。下午上课时,王老师把齐崭崭的一把麦秆儿放到讲台上,严肃地说:看来那个偷钢笔的学生是不承认自己的错误了。但是,我有办法查出他来。你们看,这是三十四根麦秆儿,一样长,最粗的这根是我的,等一会儿你们一人拿一根,谁偷了钢笔,谁手里的麦秆儿就会多出这么一截儿。说着,王老师用手比画了一下那一截儿的长度。

④教室里静极了。王老师以威严的目光扫视了一下全体学生,让他们走出教室,经过讲台时,每人拿一根麦秆儿。最后,王老师拿起自己的那根麦秆儿,站在教室门口。他让每个学生再走进教室,进门时,把手里的麦秆儿与他的比一下。轮到第十九个学生了,他眼神慌乱,不敢看王老师的眼睛。当他举起麦秆儿与王老师的比对时,刚好短了王老师刚才比画的那么一截儿,有一头显然是才掐断的。他立刻哭了,心里觉得【甲】。

⑤十年后,这个孩子高中毕业回乡当了老师,学生们都喊他李老师。王老师已经调到镇办小学去了,李老师接替了他,正好在十年前自己曾坐过的教室里教书。这天刚下课,一个叫玲子的女孩哭着来找他,说城里姑妈送给她的生日礼物——一块漂亮的电子手表丢了,上一节课还在书包里。李老师在班里严厉地批评了这种行为,希望拿手表的学生主动送还。可是两天过去了,还是没有人送还。

⑥李老师坐在宿舍的灯下,想到十年前的麦杆儿,那只拿过麦秆儿的右手颤抖了起来,【乙】的情绪涌上心头。

⑦第二天,他向全班学生讲了麦秆儿的故事。最后他说:那个拿手表的孩子,你现在还小,不懂事,老师不会用那种方法让你交出来。如果你不交,老师就进城买一块表给玲子。相信你懂事以后会后悔的,你会知道怎样做才是一个真正的好人。

⑧讲完后,年轻的李老师叹了一口气:这些话,也许你们现在还听不懂。

(有删改)

15. 小说写了两位教师如何处理班级丢东西的故事:十年前,二楞子丢了新钢笔,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找出了偷钢笔的孩子;十年后,玲子丢了电子手表,李老师给孩子们讲麦秆儿的故事,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 小说中的麦秆儿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请你选择一处情节,简要分析在推动情节发展中,麦秆儿所起的作用。

17. 请你在【甲】【乙】两处中选择一处,补充一个词语,结合文章内容简要说明理由。

18. 你认为王老师是“一个真正的好人”吗?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的理解。

【答案】15     王老师挑选麦秆儿    想让学生主动承认错误    

16. 文章第①段写了王老师在麦场挑选麦秆儿的情节,才有了后文王老师借助麦秆儿查找真相的故事。    

17. 答案示例:

我选乙        复杂

李老师因十年前偷同学钢笔感到羞愧,也因此事被王老师发现而心有余悸。    

18. 答案示例:我认为王老师是一个真正的好人。因为王老师为找出真相,苦口婆心,是个有智慧和责任感的好老师;从当年的那个孩子成长为李老师,以及李老师处理事情的宽容态度来看,王老师对李老师的影响也是深远的。

【解析】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小说情节概括。

结合③段的“下午上课时,王老师把齐崭崭的一把麦秆儿放到讲台……'这是三十四根麦秆儿,一样长,最粗的这根是我的,等一会儿你们一人拿一根,谁偷了钢笔,谁手里的麦秆儿就会多出这么一截儿’”和④段的“他让每个学生再走进教室,进门时,把手里的麦秆儿与他的比一下”可概括出:十年前,二楞子丢了新钢笔,王老师让孩子挑选麦秆儿,找出了偷钢笔的孩子;

结合⑤段的“这天刚下课,一个叫玲子的女孩哭着来找他,说城里姑妈送给她的生日礼物——一块漂亮的电子手表丢了”和⑦段的“第二天,他向全班学生讲了麦秆儿的故事……'相信你懂事以后会后悔的,你会知道怎样做才是一个真正的好人’”可概括出:十年后,玲子丢了电子手表,李老师给孩子们讲麦秆儿的故事,想让学生主动承认错误。

16题详解】

本题考查事物的作用。任选一处有关于麦秆儿的描写分析即可。

示例:结合④段的“他让每个学生再走进教室,进门时,把手里的麦秆儿与他的比一下……当他举起麦秆儿与王老师的比对时,刚好短了王老师刚才比画的那么一截儿,有一头显然是才掐断的”可知,当年王老师借助麦秆儿查找偷钢笔的学生,才有了后文第⑦段中“第二天,他向全班学生讲了麦秆儿的故事”,当年犯错的学生再教育学生的故事。

17题详解】

本题考查上下文内容理解与衔接。任选一处,填写表示心理活动的词,言之有理即可。

答案示例:我选甲:羞愧。结合④段的“当他举起麦秆儿与王老师的比对时,刚好短了王老师刚才比画的那么一截儿,有一头显然是才掐断的。他立刻哭了”可以看出,犯错的孩子被王老师找了出来,立刻哭了,表明他很羞愧。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人物形象分析。首先确定:我认为王老师是一个真正的好人。然后结合文本分析。

结合②段的“王老师在课堂上大发雷霆,然后苦口婆心地说了许多穷要穷得有志气之类的话,还说,只要悄悄承认了,就不公布他的名字”可以看出,王老师面对孩子的犯错,大发雷霆,苦口婆心,表明他是一个正直的有责任感的、有智慧的好老师;

结合⑤段的“十年后,这个孩子高中毕业回乡当了老师”可以看出,当年王老师并没有对这个孩子严厉处理,他引导孩子走上了正确的道路,是李老师人生路上的好引路人。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